1、1汉语专题(1)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汉语专题(1)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命题,试卷卷面分数 100 分,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10 分;填空题:10 分;判断正误:10 分;综合分析题:40 分;问答题:30 分。一、 卷面基本情况本次汉语专题(1)期末考试阅卷共 1307 份。我们随机抽查了 112 份,最高分 65 分,最低分 21 分,平均分 51.82 分,及格率为 50.6%。第一题名词解释:10 分,包括 5 小题(声调、上位词、言语义、语义、体宾动词) 。本题的得分线集中在 58 分。本题除了要求写出定义外,还要求举例说明,目的是考察大家是不是真正掌握了理解了这个名词
2、概念。较多学员未能回答“语义” 或未能举例说明。第二题填空题:10 分,本题的得分线集中在 36 分。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涉及面较广,也有一部分是灵活的分析性填空题,既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分析运用能力,即使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也通过分析题来设置,解答必须先分析再填空。如果平时缺少训练,虽然很简单的题,也很难解答。本题的第 3 小题“惯用语的结构,以( )为主,不像成语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关系” ,第 5 小题 “中肯是一个支配式合成词这个句子中的 中肯使用的是它的( ) ”,这两个题目学员大多数未能回答或回答不正确。此外,第 1 小题“由国语统一筹备会讨论确定的国语语音标准被称之为(
3、) ”(正确答案为新国音) ,较多学员的答案为“老国音” 。第 2 小题“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加符字母是 和( ) ”,较多学员回答的是“i” (正确答案为 ) 。第三题判断正误:10 分。本题的得分线集中在 5 分左右。本题主要考查一些易于混淆的问题,考查对一个事物不同分类角度的认识把握情况,要求说明理由,而不是只要作出判断。许多考生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只作判断而未说明理由,按照评分标准不能得分。本题第 1 小题:判断“从韵头情况给韵母分类,音节轰隆的韵母属于开口呼”的说法是否正确,这个题目实际上涉及到韵母 onA在“四呼”中的归类问题。 “轰隆”这两个音节的韵母都是 onA,因为其中 O 的音质
4、相当于 u,所以这个韵母应当归入合口呼。大多数考生判断本题的说法是正确的,或者即使判断此说法是错误的,也说理不当。这反映出部2分学员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的现状。第 2 小题:判断“术语电压、化合、资本和行业语晚点、套版、盘货都是专门用语” 的说法是否正确,这个题目涉及到词和专门用语的区分问题,较多学员能判断此说法不正确,但很少有学员能回答为什么(即专门用语是短语形式的,而这些成分都是词的形式,所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第 3 小题:“由三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句子就是多重复句” ,这个题目涉及到多重复句与单句的区别:多重复句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由三个以上分句构成,二是具有两个以上的层次。较多考生由于未理解
5、多重复句的基本知识而造成判断失误。第 4 小题:判断“副词是充当状语的词,但是状语不一定就是副词充当” 的说法是否正确,这个题目需要指出赋词和状语之间不是对应关系,副词可以充当状语,其他的词类(如形容词)也可以充当状语。较多学员不理解题义,不能说明理由,有的甚至将题目照抄一遍。第 5 小题:判断“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必须大力推广,最后取代并消灭方言” 的说法是否正确,本题绝大多数学员都回答得较好。第四题综合分析题:40 分。本题得分集中在 1528 分。分析题其实在填空、判断正误问答题都有所涉及,在这里比较集中一些,突出的是一些重点分析内容,主要涉及第一章语音、第二章词汇、第三章语法三部分内
6、容。第 1 小题:“用严式国际音标标写下面音节中的字母 u 和 o 所代表的音素,并描写其发音特点” 。本题 8 分,得分集中在 14 分,失误的主要原因是音素标写的正确率不高,所以也就不能准确地描写音素的发音特点。第 2 小题:“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包括 6 个汉字:舐犊、歃血、酗酒、赝品、皈依、床笫) 。本题 6 分,大多数学员能准确注音,但歃、酗、笫的注音失误较多。第 3 小题:“从构词法和造词法角度分析下列词语” (包括“天蓝” 、 “绿化” 、 “拖鞋”) 。本题 6 分,学员大多数能从构词法角度分析,但不能从造词法角度分析,说明造词法的教学还要加强。第 4 小题:
7、“根据解释分析下列词的词义” (包括“补白” 、 “补考” ) 。本题 4 分。词义分析在教学中并不是一个难点,关键在于掌握词义分析的几种类型(教材主要介绍了表名物的词意义的分析、表动作行为的词意义的分析、表性状的词意义的分析三种情况) 。卷面3情况是,绝大多数学员因为不理解题义而文不对题,反映出平时教学中对这个问题未予重视。第 5 小题:“分析下面词组的结构层次关系” (包括两个小题:削苹果的刀非常锋利“削苹果的皮特别容易” ) 。本题 8 分。本题整体答得较好,但层次关系的标示不规范。第 6 小题:“指出下面句子中的歧义句,并用变换分析法进行分析” (包括四个小题:想念的是故土 理解的是内
8、容 反对的是领导 想去的是工人) 。本题 8 分。这几个句子中只有“反对的是领导”是歧义句(“反对” 和 “领导”之间是“动作施事”关系;“反对” 和“领导 ”之间是“动作受事”关系 ) 。大多数学员能找出其中的歧义句,但不能用变换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语义的教学是一个难点,中央电大在线本学期刊载了辅导专稿,我们在本省的教学平台上通过实时和非实时网上交互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次解答,效果仍不明显。这也反映出部分学员平时学习不扎实的问题。从总的来看,只要平时注意了实践练习,分析题并不难把握,甚至很容易得满分。但上述情况正好反映出平时教学中的普遍问题。第五题问答题:30 分。本题得分集中在 17 分左右
9、。第 1 小题:“什么是老国音?什么是新国音?从老国音到新国音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本题得分集中在 46 分。学员普遍能回答,但部分学员审题不细致,将第二问“从老国音到新国音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成了国语运动的功绩。第 2 小题:“简要分析下列各个非层次词群的构成依据” (包括三个小题:长远长久悠久久远久;沙发吉他咖啡芭蕾利比亚塔;打击热烈研究美丽书籍) 。本题绝大多数得分为 0 分。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根据给出的词语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然后上升到词义分析的理论高度,写出结论(第 1 组词的构成依据是:其意义具有相同和相近的关系,第 2 组词的构成依据是:外来词和单
10、纯词,第 3 组词的构成依据是:合成词和双音节词) 。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如从音节角度可以分为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从意义的角度可以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从构成的角度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从功能的角度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从来源的角度可以分为古语词和外来词,从使用的角度可以分为基本词、常用词等。只有掌握了词的分类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理解题义,做出正确的回答。第 3 小题:“施事和受事,在句子中可以出现在那些位置?举例说明。 ” 本题得分集4中在 4 分。本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举例说明:施事和受事可以出现主语位置;施事和受事可以出现宾语位置;可以通过介词“把”引进施
11、事;可以通过介词“被”引进受事。较多学员能举例说明、,但忽略了、。第 4 小题:“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可以哪些方面来认识?” 本题得分集中在 0 分或 6分。本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举例说明: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民族共同语不等于基础方言,还要进一步对方言进行规范;共同语还要从其他方言中吸收有用成分丰富自己;民族共同语确立之后,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要受到限制,方言的发展要服从于共同语的发展。学员失误较普遍的原因是将本题中的“共同语”理解为“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 ”,故答案即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导致文不对题。第 5 小题:“苞米、包谷、玉米、玉茭、棒子、玉麦这些方言词,在现
12、代汉语规范化工作中应该如何处理?要不要把其中的一些方言词消灭掉?为什么?” 本题的得分集中在 3 分。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论,各种看法都是见仁见智的。学员可以肯定回答,也可以否定回答,只要言之有理,都一视同仁给分。学员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二问未作回答或说理乏力。二、几点思考1、汉语专题(1)是一门语言类的专业课程,需要一定的面授辅导,尤其是语音这一部分,在目前的条件下,还需教师面授指导。否则,学员很难掌握国际音标的读音和标写。2、开放教育网上资源的利用和对网上学习监控的力度亟待加强。本学期中央电大和我省电大汉语专题(1)的网上资源建设得不错,对学员的自主学习很有帮助。但是本学期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与上个学期相比降幅较大,尤其是本课程在本学期新上载的文本资源的点击率不高,反映了学员网上学习的自觉性大大降低。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对网上学习监控的力度,督促学员自觉地、有效地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虽然省校和各级电大都发现了这个现象,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效果不明显。这说明我们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还应当进一步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如果学员能自觉地、有效地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完全可以学好这门课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