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38878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我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重要机遇期。以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江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规划文件为指导,结合我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 20112015 年。第一章 发展现状一、发展成绩“十一五”时期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现代物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十一五”时期我省物流业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2006-2010 年,物流业增加值由 296

2、 亿元增加到 612 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 6.5%左右。物流货运量持续增加,全社会货运量从 3.32 亿吨增加到8.84 亿吨,年均增长 21.6%;货物周转量从 881.6 亿吨公里增加到 1847.33 亿吨公里,年均增长 16.3%,港口货物吞吐量从 1.4 亿吨增加到 2.1 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 5.99 万标准箱增加到 17.2 万标准箱,年均增加 23.5%。据测算,2010 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 26541 亿元,同比增长 31.8%,全社会物流需求的旺盛,物流总量呈逐年扩大态势。与此同时,全社会物流成本逐年下降,2010 年全省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例为

3、19.3%,比 2006 年下降 1.8%。企业流动资产和商品库存周转速度有所加快,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二)综合交通支撑体系日渐完善。全省形成了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到 2010 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为 14.06 万公里,公路网密度 0.842 公里/平方公里。以南昌为中心,以国、省道为主骨架,省、市、县、乡相连接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其中高速公路 3405 公里,初步形成“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全省铁路营业里程 2735 公里,铜九铁路江西段建成,京九北段、浙赣线电气化改造已完成,向莆铁路、衡吉茶铁路、赣韶、赣龙扩容项目正在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五纵五横”的铁路运输格局,并全面建立

4、了货运信息系统;水路通航总里程 5716 公里,拥有 19 个年吞吐量超过百万吨的码头,其中九江港年吞吐量超过 4000 万吨,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运体系;建成 5 个民用机场,在建 1 个,辟有 45 条航线。不断完善的交通设施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发达的通信网络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基本适应当前物流业发展需求。(三)市场主体多样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十一五”以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我省现代物流业已基本形成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第三方物流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些大物流企

5、业和大船公司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都已进入江西,很多企业通过整体改造、整合内部物流资源,以我省为基地组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我省本地企业也通过合资合作等资产重组方式形成了一批国有控股和民营的物流企业。通过各类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服务和运作,支撑相关产业和连锁商业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正在逐渐形成。截止 2010 年底,我省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近万户。企业营业额、利税平均以 15%以上的速度增长。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代表着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的第三方物流比重不断提高。一些企业开始接受现代物流理念,积极探索加强物流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部分大企业将企业采购、仓储和配送

6、功能统一整合,实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仓储利用率,加快资金的周转。有些企业还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摆脱繁杂的运输、仓储事务,集中精力抓主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四)重点物流园区开发建设扎实推进。我省物流园区建设起步较晚,但“十一五”时期建设速度加快,基本符合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建设一批综合型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挥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南昌保税物流中心(B 型)、赣州市综合物流园区、九江城西港物流园区、江西银燕物流基地等一批现代化物流园区已建成并发挥作用,已经产生明显

7、的经济效益,为周边众多的商贸、制造等相关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大大带活了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五)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十一五”时期我省建立了由省发改委牵头的全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组织保障。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现代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江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件。南昌、赣州、九江等市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口岸大通关形成的区域快速通关平台,实现了省内通关一体化、区域通关快速化,建立了与周边主要口岸“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开通了“赣粤港”直通口岸通道。出台

8、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优惠政策,货物进出口的物流时间明显缩短,费用大幅下降。(六)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初具雏形。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的建设模式,委托专业公司建设江西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2010 年 2 月,江西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正式运营。平台集物流电子政务平台、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物流电子监管平台功能为一体,从无线增值服务、在线交易服务、物流媒体推广、系统解决方案四个方面展开建设和运营,整合了全省物流信息资源,提升了全省物流信息化水平。二、存在问题虽然我省现代物流业在“十一五”时期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快速发展的经济,与日益增

9、长的物流需求还不相匹配。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以下不足:(一)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服务水平不高。据调查,我省多数物流企业的从业人数在 20 人以下,注册资金在 50 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很少,绝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主要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基本的服务,在流通加工、信息应用、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方面难以提供良好服务。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在物流管理和运作上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导致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现代物流市场发展缓

10、慢。(二)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系统功能不全。除了交通运输设施外,我省近年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大,形成的格局与产业布局不完全适应,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无论在规模、质量、功能上,还是分布、连接、配套方面,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现代物流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已有物流设施布局分散、投资效益不高,债务及人员负担较重,加上部门和行业分割导致设施之间配套性和兼容性差,使得全省物流设施难以形成体系,系统功能残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缺少有效连接,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和多功能、大型物流中心缺乏。部分园区对物流规划缺乏论证,园区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偏少,对物流项目招商引资不够重视,导致规划缺失、建设滞后、物流社会化程度低。(三)现

11、代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虽然我省已经建立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但平台的营运还处在初级阶段,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很多中小物流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信息化水平,对现代物流信息化先进设备的运用方面还较为陌生。多数信息系统的成本太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起点低,市场上缺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终端市场尚不具备开发价值。多数物流企业仍采用传统运作方式,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难以做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四)与制造业协调联动发展程度低。物流业主要是为制造业服务,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差距较大,制约着物流业与制造

12、业协调联动发展。物流企业发展理念和服务水平与制造企业的需要衔接不畅,难以同步发展。物流业、制造业、商贸业各自为政,资源缺乏有效整合,配送能力不够、增值服务不力、仓储场地分散、运营规模不大的问题较为严重。(五)专业人才缺乏。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各种人才,包括企业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理论研究人才、复合型人才等。我省大专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物流人才的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脱节,物流从业资格认证工作尚未规范。我省发展环境和薪资条件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外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引进不足。专业人才的紧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六)与周边兄弟省份相比

13、各项指标还有一定差距。我省物流总量小,产值低,效益差,与周边兄弟省份相比,发展处于较低层次和水平。2010 年我省和周边兄弟省份物流业主要指标对比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加快推进江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建设河海联运、海铁联运、陆海联运等多式联运集成设施,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和物流服务创新,形成物流业与制造业、物流业与零售业、物流业与战略型新兴产业融合联动发

14、展的新格局,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构建业态先进、结构优化、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体系,为“十二五”时期建设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物流基础和保障。二、基本原则(一)科学引导协调发展原则。以科学的规划为引导,科学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并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相协调。(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杜绝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把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作为规划需要掌控的重点,优先协调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按规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有示范效应、有较强辐射功能、具备相应层次功能的物流项目。(三)整合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原则。在优化整合和利用

15、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高科技的物流基础设施,以增量优化促进存量整合,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四)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原则。一方面加强区域之间、产业之间和项目之间的统筹协调与衔接,优化物流业发展区域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加快发展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重点物流园区、重点物流项目和龙头物流企业,推进整个产业的集约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五)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相结合原则。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和先进管理理念,鼓励省内骨干物流企业集聚发展,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促进本土物流企业自主发展,建立优势互补和协作共赢的物

16、流服务体系。(六)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原则。发挥政府鼓励、引导和支持作用,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必要氛围,充分发挥企业在物流市场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尤其是骨干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 2015 年,构建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网络,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物流运输格局,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培植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二)主要指标。到 2015 年末实现物流总额 5 万亿元。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 13%,到 2015 年末达到

17、1130 亿元。物流总费用占 GDP 比重下降 1.2 到 1.5 个百分点,降低到 18%左右。第三方物流总收入占全社会物流总收入比重达到 40%。物流企业使用现代技术比例达到 60%。到 2015 年底国家 A 级物流企业 40 家。主营业务收入 1 亿元以上物流企业达到 10-20 个,3 亿元以上物流企业达到 5-10 个,10 亿元以上的物流园区 5-10 个。培育物流业上市公司 1-2 个。具有国家级水平的重点物流园区达到 2-3 个。第三章 发展思路和空间布局“十二五”时期我省现代物流空间布局结构:以南昌为核心枢纽,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区为基础,构建支撑中部地区

18、物流发展,服务全国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五大物流服务大通道,突出现代物流业的服务功能,将行业内生发展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将我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区与周边发达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相连接,促进我省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如下图所示:一、赣北物流服务大通道以南昌、九江为枢纽,以对内服务好“南昌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产业带”和“昌九工业走廊”,对外对接武汉城市圈、皖江经济带为主要任务,建设赣北物流服务大通道。南昌是我省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到 2015 年要初步形成以现代物流基地为核心,以功能性物流中心和多层次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架构,进而上升为中部地区现代物流的主要枢纽。南昌要立足城市区

19、位和产业布局,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和基础设施,构建以赣江和公路外环线为主干,以南北双向出入和沟通“一城双核”为重点,物流网络各节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建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城市,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农村现代物流等专业物流和绿色物流,加强消费终端公共配送中心建设和社区物流网点建设,构建为现代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会展旅游业、现代农业发展和城市生活消费服务的物流网络,形成辐射全省及周边经济区域,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开放型现代物流体系。到 2015 年,全市综合物流能力基本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规划期内重点建设昌北“航空、铁

20、路、公路、水运口岸联运的国内、国际货运型物流基地”、昌南“铁路、公路联运的国内、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昌西南“铁路、公路、水路联运的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九江是省内唯一能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是长三角、武汉城市圈和皖江经济带结合部,也是沿长江产业带的组成部分和重化工、能源工业基地。九江现已初步形成以港口集装箱物流为中心,综合型物流和保税物流配套的现代物流框架,力争使九江成为连接长三角,辐射鄂、皖、湘的现代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九江市沿江产业经济带和昌九工业带形成的“T”型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产业布局特色鲜明,物流重点发展区域据此布局,逐步形成九江保税、湖口港口、九江城南、城东、城西综合

21、物流园等物流园区的合理布局,建成完善各类商品市场,承载全市,辐射四省,完善功能、合理布局,构筑九江大物流发展平台体系。建设赣北物流服务大通道,以建设河海联运、海铁联运、陆海联运等多式联运集成设施为主要任务,连接南昌、九江两大城市,不仅为“南昌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产业带”和“昌九工业走廊”的自身工农业产品提供物流服务,而且为全省产业物流和商贸物流提供服务。同时,将“昌九”作为一个整体与我省北部具有经济活力的武汉城市圈和皖江经济带相连接,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二、赣东北物流服务大通道以上饶、景德镇为枢纽,以对内服务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北产业集聚区、对外连接长三角经济区为主要任务,建设赣东北物流

22、服务大通道。上饶位于赣、闽、浙、徽四省交界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浙赣铁路、皖赣铁路、横南铁路、合福铁路、杭南长客专,沪昆、济广、杭瑞、昌德、上德、上武高速,320、206 国道,东西横贯,南北穿行,鄱阳湖沟通 23 条航道,北出长江,内河湖泊通航一千多公里,上饶三清山机场、宁德上饶港出海码头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全市已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十二五”时期重点规划发展三大物流基地:一是上饶中心城区物流基地,以信州区为中心,发挥浙赣铁路、沪昆高速、320 国道及建设中的合福、杭南长客专的作用,成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接洽江西的物流门户。二是鄱余万物流基地,以鄱阳县为中

23、心,包括余干县、万年县,发挥皖赣铁路、济广高速、206 国道、昌德高速的作用,利用南昌、九江地区物流集散和辐射,沟通湖北、安徽及中西部地区。三是德婺物流基地。以德兴为中心,包括婺源,发挥皖赣铁路、杭瑞高速、上德高速及建设中的合福高铁的作用通达皖、浙。景德镇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北部,是国内飞机制造、微型车和陶瓷产业重要基地。区内交通十分便利,皖赣铁路从区内穿过,济广、杭瑞高速横贯全境,机场有通往国内部分大城市的定期航班。争取开通从景德镇至上海、宁波、厦门等沿海口岸城市的铁海联运班列。“十二五”时期规划重点发展以陶瓷为核心的专业物流,并大力推进汽车、机电、焦化、农产品等综合性物流项目建设。建设赣

24、东北物流服务大通道为上饶、景德镇提升做强传统产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物流保障,同时对接长三角,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三、赣东南物流服务大通道以鹰潭、抚州为枢纽,以对内服务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南产业集聚区,对外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主要任务,建设赣东南物流服务大通道。鹰潭紧邻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通向中西部地区的战略要冲。浙赣、皖赣、鹰厦三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沪昆、济广高速,320、206 国道呈井字形交叉,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十二五”时期要积极发挥鹰潭铁路枢纽优势,形成以综合性物流园区为重点,多层次配送中心相配套的格局,成为连接东南沿海重要物流通道。规划重点建

25、设铜特色产业物流、粮食及农产品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形成覆盖城乡辐射周边地区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推进以运带储,努力发展仓储批发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汽车货运企业战略联盟。切实加强对汽车货运企业的指导,促进汽车货运企业实现战略联盟。大力引进、培育一批能满足物流需求的具有较高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开通鹰潭至长三角主要港口的集装箱“五定”班列,建立铁海联运体系,拓宽陆路运输通道,促进公铁紧密衔接,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抚州是我省优质粮仓和新兴制造业基地,“十二五”时期规划依托向甫铁路,积极推动抚州

26、九江城西港水运口岸通道、南昌抚州福州港通道建设和抚州北站铁路口岸作业区建设;加强与福建莆田合作,推进抚州“无水港”和国际集装箱货场建设,积极参与湄洲湾集装箱货运专用码头建设,实现铁公海联运。重点规划抚州铁路物流和煤炭转运物流,建设邮政、农贸、医药配送中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完善和推广特色鲜明的“广昌物流模式”。建设赣东北物流服务大通道为鹰潭、抚州提升做强传统产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物流保障,同时,连接海西经济区,实现融入海西共同发展。四、赣西物流服务大通道以新余、宜春、萍乡为枢纽,以对内服务赣西产业区,对外对接长株潭城市群为主要任务,建设赣西物流服务大通道。新余位于我省中西部,浙赣铁路横贯

27、东西,沪昆、赣粤、大广三条高速公路交汇。新余外向型经济发达,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是我省的钢铁基地和世界光伏生产基地。新余进出口总额列全省前茅,有大量物资在此进出,物流基础坚实。“十二五”时期规划新余为赣西物流中心枢纽城市。积极提升铁路运能,推进建设新余至吉安铁路;加快袁河开发,建设袁河四级航道;发展“公铁海空”多式联运体系;整合全市各种物流资源重点推进建设赣西(新余)中心物流园区。宜春市是赣西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较完善的公路、铁路网络,机场建设列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路铁空港”大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形成,对周边城市辐射能力强。宜春钽铌、锂、硅石灰、富硒温泉、建陶、原煤、盐化工、医药、

28、建材、机电、轻工、食品等资源丰富,潜力巨大,随着宜春经济的快速增长,“路铁空港”交通运输大网络的建立,大型物流园区的需求日益强烈。“十二五”时期在宜春重点规划建设集商品批发、货物集散、中转、社会化仓储、配送、商务会展及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型物流园区。萍乡是我省西大门,与长株潭城市群相邻,是我省重要工业城市,是全省煤炭、钢铁、建材、烟花、工业陶瓷产业基地,与长株潭城市群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将萍乡规划建设成赣西跨省物流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新余、宜春和萍乡产业基础较好,交通基础设施便利,建设赣西物流服务大通道,为赣西地区自身产业发展提供物流服务,同时连接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谋求产业互补和共同

29、发展。五、赣中南物流服务大通道以赣州、吉安为枢纽,以对内服务好吉泰走廊、赣南原中央苏区,对外对接珠江三角洲为主要任务,建设赣中南物流服务大通道。赣州地处我省南大门,区位条件相对优越,境内有京九、赣龙铁路,赣粤、厦蓉高速,105、206、319、323 国道,是珠三角、厦漳泉地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赣州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内乃至国际钨、稀土等重要的资源型产业基地,也是江西南部工业重镇和货物进出、加工、贸易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赣州正处于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市场开发潜力大,“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赣州发展定位于建设成为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

30、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吉安地处我省中部腹地,京九线横穿全市,赣粤高速、大广高速、105 国道、319 国道穿越其中,赣江航道和井冈山机场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拥有电子、食品、医药、电力、建材等支柱产业,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赣中南物流服务大通道就是以赣州、吉安城区为中心,以吉龙南定南、井冈山新干为两翼,在赣州、吉安中心城区建设一个大型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在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物流配送中心,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赣州建设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城市。建设赣中南物流服务大通道,对内连接吉泰走廊,为自身产业发展

31、提供物流服务,对外连接珠三角经济区,推动高端物流服务发展。五大物流服务大通道不是孤立的,通道与通道之间以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相连接,共同构筑成我省有机的物流网络。第四章 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一、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基础保障物流的基础是交通,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着眼于提高路网密度、提升线路等级,推进新一轮铁路、公路建设,加强等级航道建设,稳步推进机场新建和改造,着力推进陆、水、空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协调发展,形成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综合运输通道格局,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以快速客运铁路和干线铁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出省通道、省内城际快速通道和重要客运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铁路干线电气化改造、

32、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建设,进一步加强省内支线、专用线建设。公路,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加快地方高速公路加密线建设,提高高速公路覆盖密度,因地制宜推进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环城高速、城区主通道、城市组团快速通道、大运量地面公交系统建设,加强国省道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扩大农村路网通畅覆盖面。航道,进一步推进长江干流、鄱阳湖、赣江、信江航道整治,提高航道技术等级,改善通航条件。加强九江、南昌港口及五河干流重要港口建设,加快形成联系紧密、运行高效、通江达海的内河运输体系。机场,建设南昌国际航空港,扩建井冈山机场、赣州机场,建成宜春明月山和上饶三清山机场,启动赣东南支线机场建设前期工作。二、整合多种

33、运输方式,提高协助能力在国内,除国家控制的大型运输企业外,其他运输企业不论是公路、水运、航空、铁路都是单一运输企业,势单力薄,资源分散,成本高,效率低,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后劲有限。只有将不同运输方式企业整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规模和能力才能更大范围、更具实力的发展。物流运作的核心或本质就是资源整合。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效益是通过整合发挥出来的潜力。对全省分散在工业、商贸、物资、交通、邮政等部门的物流资源通过联合、兼并、拍卖、撤销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改造提高,完善功能,发挥效益。对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和同一种运输方式内部,通过协调,形成合理分工。鼓励联合经营,合作经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

34、综合效率,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衔接的物流运输平台。三、加快物流项目建设,提升发展后劲以项目建设为核心,推动我省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十二五”时期我省物流项目的规划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一般在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二是位于内外交通枢纽地带,用地充足、成本较低,留有发展余地;三是位于城市物流节点附近,现有物流资源基础较好,一般有较大物流量产生,如工业园区、大型卖场等,可利用和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四是有利于整个地区物流网络的优化和信息资源利用。严格以规划原则为项目建设的基础,严格控制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的行为。“十二五”时期重点加强以下综合性服务性物流项目的建设,作

35、为全省物流项目的示范。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技术支撑继续推进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同时推进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共享,在网络上监控和管理物流行业发展。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引导物流企业建设内部信息网络,支持企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物流信息系统和装备设施,支持物流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在多式联运、大型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应用,

36、探索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第五章 保障措施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现代物流业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物流业的发展,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在完善现行省级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由省发改委牵头,要继续组织有关厅局和设区市政府领导、综合协调和总体指导,研究协调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资源整合、产业布局和跨行政区域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规划实施。建立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实施机制,把政府职能和社会力量结合起来,形成推动规

37、划实施的合力,明确部门分工,强化管理职能,同时要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加强与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带动作用,做好环鄱阳湖区域物流发展,并带动全省物流业发展。二、完善政策,增强发展后劲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政策。在贯彻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现行促进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全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研究制定出台“十二五”促进全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细则。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研究制定支持全省重点物流企业和 A 级物流企业优惠政策。把物流业作为投融资政策支持的重点产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拓宽融

38、资渠道,通过政策引导,外引内联,鼓励不同所有制投资者,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物流设施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物流企业。财税、交通、公安、物价等部门在税收、交通管理、收费、用水、用电等方面研究和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研究制定配送车辆在市区内通行和停靠的具体措施,为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通行提供便利。三、形成合力,夯实基础工作根据国家实施物流标准化的进程,加快制定和推广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物流信息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方面的专业标准,完成一批具有我省地方特色产品物流地方标准的制定,如:陶瓷、光伏产品、烟花鞭炮等,实现与国际物流标

39、准接轨,促进物流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和帮助未设立物流行业协会的设区市尽快成立市一级的物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在物流规划、政策建议、行业自律、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和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加强物流业政策及法规体系建设,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产业统计、工商注册、土地使用及税目设立等方面明确物流业类别,进一步确定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尽快完善物流调查统计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物流统计台账制度。继续开展我省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工作,建设和完善“江西省现代物流业数据库”,打造“江西省统计网上直报系统”,不断加强物流业发展的分析监测、预测、预警制度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