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学校长论文:中小学校长职业化的思考【摘要】 目前很多中小学校长一定程度上存在校长官员化,管理经验化,制度严重老化的现象。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化是学校教育及其管理活动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校长职业化给我们带来了思想上的突破,把经济领域的一些观念和措施引入教育领域,对于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校长的能力和素质,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 校长 职业化 途径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和决策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可见,校长在学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
2、高质量的校长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有数百万名校长他们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振兴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然而,就是这样重要的一支人力资源队伍,却一直面临着职业定位的尴尬。目前校长需要参加的校外的会议太多,很多中小学的校长现在每周抓教学的时间连正常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另一方面,很多中小学校长自身对于校长的角色认识不清,多数中小学校长仍然把自己看成是普通的老师。事实上校长的工作与教师的工作有着根本的区别,从教师到校长是从一种职业到另一种职业的转变。校长可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但最主要的角色是学校管理者。 一、校长职业化 校长职业化是指校长在责权范围内以经营管理学校
3、为专门职业,它要求校长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懂教育,懂管理,还要善于经营,能引领学校的教育资源实现持续的增值。校长职业化强调校长不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职业。 笔者认为,校长职业化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职业资质、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职业资质是职业化内涵的最基本要求,它明确规定了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独特条件和要求。简单说就是 3A 能力,包括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经营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校长职业化的优点,首先是职业化的水平高。经过了职业培训之后,校长们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责更明确,工作思路也清晰。其次,职业化的校长具备相对的独立性。他在工作时受外界各方面因素的干扰也少。再次,职
4、业化的校长讲究“信誉”,因为在职业化的今天,只有出了业绩才能在职业化的市场生存下去。 校长职业化要求校长具有经营意识、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经营意识是指要把教育当作特殊产业来经营的意识;品牌意识是指学校品牌是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整合表现,是学校综合实力;竞争意识是指校长在当今这个富于挑战的世界要敢于接受挑战、迎接挑战同时也要经受得住挑战。而职业道德是指校长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二、推进校长职业化的途径 ( 一 )培养职业意识 从职务型校长逐步向职业型校长转化,应培养校长新型的职业意识理念。现代教育意识,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强烈的服务观点,是校长职业行为的理性支撑
5、。对于校长来说,服务意识十分重要。要为学生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注重自身职业的服务性。校长要树立营造和谐环境的意识,以诚待人,以情感人,营造和谐的、绿色的、积极向上的大家庭氛围,使教师有归属感。 (二) 建立职业资格制度 资格证书制度是职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分工和管理进步的表现,它直接影响到职业和行业质量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声誉和地位。校长资格证书制度是校长职业化的基本特征,是获得校长工作岗位的前提条件。建立校长资格证书制度是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中,提高校长专业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行为规范。 实施开放性的中小学校长资格证书考试制度,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长队伍结构,使校长资格认定工作做
6、到公开、公正、公平。根据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主要职责和岗位要求规定校长资格培训的课程,并作为校长资格证书考试的基本内容。为促使校长不断自我完善,实行中小学校长资格证书有效期制(而不是终身制), 并且逐步提高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中小学校长的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善校长资格证书制度有助于校长职业化。 (三) 建立职业化校长培训体系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校长培训可分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职前培训可以由师范类院校教育管理专业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协作办学,改革招生途径和办学方式,由民主推荐,选拔校长候选人作为培训对象,院校进行教学,并举办校长入职考试,通过者取得校长资格证书。职后
7、培训可以是中小学对于校长候选人,可以采取聘任为学校校长助理,协助校长管理一方面的工作,以锻炼其能力;也可以派校长候选人选择名校进行锻炼,作见习校长,向名校长学习,体验一个较长周期的工作,更利于考察校长候选人的全面素质 (四) 完善竞聘机制 由于全国各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建立多元化的校长竞聘机制就非常必要。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应遵守公平竞争、竞聘上岗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校长竞聘机制,是推进中国学校校长职业化的根本措施。 笔者认为可以实行报酬后置的原则, 报酬后置把学校整体利益和校长的自身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促发了校长的长期化行为,增加了校长的卸
8、职成本或者偷懒成本。高额的退休金计划、给予校长高水平的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险,都是保证校长行为长期化的重要制度设计。 校长职业化通过逐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业化的策略,通过不断提升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来实现。我们相信,随着中小学校长职业化的推进,必将造就许多杰出的教育管理专家,创建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小学教育,不断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为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颜丽红,校长职业化与校长专业化中国学校校长观念何去何从 J, 教育科学研究 2006(4) 2王铁军.校长职业化的系统整体观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 3杨海燕,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3). 4许彤,推进中小学校长职业化的途径J. 天津教育 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