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桃 花 源 记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沿着)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鲜嫩美丽) ,落英(落花)缤纷,渔人甚异(对感到诧异)之;复前行,欲穷(尽)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土地平旷(空阔,宽阔)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译文】东晋太元年间, (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 (一次)他划着船顺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
2、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再往前划去,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口, (里面)隐隐约约好象有光亮。(渔人)就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去。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只见那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象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62美池桑竹之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3、种作,男女衣着,悉(全,都)如外人;黄发垂髫(老人小孩),并(都)怡然自乐。见渔人,乃(竟)大惊,问所从来,具(同“俱” ,完全,详尽)答之,便要(同“邀” ,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同乡)来此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从这里);遂与外人间隔(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更不必说(桃花源中人)见了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 (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村里人听说有来了这样一个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
4、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中,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回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了山洞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进出桃花源的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
5、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63)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惊) 。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沿着)向(先前的,原来的)路,处处志(作标志)之。及郡下,诣(晋谒,拜见)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打算)往。未果(实现) ,寻(不久)病终。后遂无问津(渡口)者。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中心思想: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即远离战乱,社会平
6、等,人民安居乐业。在客观上也反映了当时人民64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捕 蛇 者 说柳宗元【原文】永州之野产异(奇特的)蛇,黑质而白章(花纹) ,触草木,尽死;以(如果)啮人,无御(抵挡)之者。然得而腊(把蛇晾干)之以为(把制成)饵,可以已(止,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征收,敛取)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抵)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忙着做某事)焉(指捕蛇这个差使,有语气词兼代【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
7、好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蛇的人, (准许用蛇)来抵他的赋税。永州的百姓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了。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不纳税)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父亲也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已有十二年了,险写送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些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66词作用) 。有蒋氏者,专(独占)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继承)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多次)矣。 ”言之,貌若甚戚(忧伤)者。余悲(同情)之,且曰
8、:“若毒(怨恨)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 ,更(更换)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出涕(眼泪)曰:“君将哀而生(使活下去)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你要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可是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呢。假如从前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人住在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去了。大家哭着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
9、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时疫的毒气,处处是死人成堆。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现在十家剩下不到两三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家剩下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光,就是逃荒了。可是我靠捕蛇单独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悍吏那种喧闹着使人害怕的情形, 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我提心吊胆地起来,看看那瓦缸,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67(困苦不堪)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一年一年累计起来)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窘迫) ,殚(用完)其地之出,竭(用完)其庐(简陋的
10、房屋)之入。号呼而转徙(辗转迁移) ,饥渴而顿踣(跌倒) ,触风雨,犯(冒)寒暑,呼嘘毒疠(疫气) ,往往而死者相藉(压)也。曩(从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凶暴的)吏之来吾乡,叫嚣(吵嚷叫喊)乎东西,隳突(骚扰)时间把它献上去。回家后就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余下的岁月。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是两次;其余时间, 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了。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面了,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我听了他的话
11、更加悲痛。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呀。“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家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归纳总结: 本文通过对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之害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人民的罪行,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68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即使)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提心吊胆的样子)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放心的样子)而卧。谨食(喂养)之,时而献焉(指蛇)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年龄)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快乐的样子)而乐
1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比)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搜刮)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69以俟(等待,这里有希望的意思)夫观人风者得焉(这篇文章) 。岳 阳 楼 记范仲淹【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译文】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13、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岳阳楼上。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晨湖面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70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
14、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官吏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害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
15、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上下天色和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这岳阳楼,就会感到心胸71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16、!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庭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担忧。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担忧,退隐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醉 翁 亭 记欧阳修72【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
17、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上
18、边,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又如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就消散,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定之时, (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73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
19、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石头显露,这是山里春夏秋冬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览。在溪水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
20、酒宴。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边。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快乐起来了。然而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7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有他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能够用
21、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75九 年 级(下册)古 诗 部 分塞下曲六首(其一)李 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76行 路 难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游 山 西 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
22、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77观 沧 海曹 操东 临 碣 石 , 以 观 沧 海 。水 何 澹 澹 , 山 岛 竦 峙 。树 木 丛 生 , 百 草 丰 茂 。秋 风 萧 瑟 , 洪 波 涌 起 。日 月 之 行 , 若 出 其 中 。星 汉 灿 烂 , 若 出 其 里 。幸 甚 至 哉 , 歌 以 咏 志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8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
23、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79古 文 部 分曹 刿 论 战左 传【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24、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宫去见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
25、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可以凭这80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 ”齐军大败。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 ”曹刿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车轮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战胜以后,鲁庄公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士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像齐国
27、这样的大国,它们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8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
28、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82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
29、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
30、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83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鱼我所欲也孟 子
31、【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84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了。生命
32、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 ) ,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33、(那就是“不义”)。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使它不致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然而,如果你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85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
34、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舌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 “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 “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 “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如果这样做了, )这就叫做丧失本来的思想,丧失了“义”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孟 子86【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
36、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8788愚 公 移 山列 子【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
37、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
38、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89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39、,冀一趟。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
40、90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出 师 表诸葛亮【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译文】先帝开创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我们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恩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
41、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做奸邪91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
42、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当交给各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庭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我以为宫庭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可以拿来跟他商量,就一定能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