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七章 干燥.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738422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干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七章 干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七章 干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七章 干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七章 干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第七章 干 燥第一节 概 述干燥是利用热能除去固体物料中湿分(水分或其它液体)的单元操作。在化工、食品、制药、纺织、采矿、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常常需要将湿固体物料中的湿分除去,以便于运输、贮藏或达到生产规定的含湿率要求。例如,聚氯乙烯的含水量须低于 0.2%,否则在以后的成形加工中会产生气泡,影响塑料制品的品质;药品的含水量太高会影响保质期等。因为干燥是利用热能去湿的操作,能量消耗较多,所以工业生产中湿物料一般都采用先沉降、过滤或离心分离等机械方法去湿,然后再用干燥法去湿而制得合格的产品。一、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除湿的方法很多,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有:1.机械分离法。即通过压榨、过滤和离心分离

2、等方法去湿。耗能较少、较为经济,但除湿不完全。2.吸附脱水法。即用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硅胶)等吸去湿物料中所含的水分,该方法只能除去少量水分,适用于实验室使用。3.干燥法。即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分气化而去湿的方法。该方法能除去湿物料中的大部分湿分,除湿彻底。干燥法耗能较大,工业上往往将机械分离法与干燥法联合起来除湿,即先用机械方法尽可能除去湿物料中的大部分湿分,然后再利用干燥方法继续除湿而制得湿分符合规定的产品。干燥法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如原料的干燥、中间产品的去湿及产品的去湿等。二、干燥操作方法的分类1按操作压强分为:(1)常压干燥(2)真空干燥。真空干燥主要用于处理热敏性、易氧化

3、或要求产品中湿分含量很低的场合。2按操作方式分为:(1)连续干燥:优点:生产能力大、热效率高、劳动条件好、产品均匀。(2)间歇干燥: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或要求干燥时间很长的特殊场合。3按传热方式可分为:(1)传导干燥:热能通过传热壁面以传导方式传给物料,产生的湿分蒸汽被气相(又称干燥介质)带走,2或用真空泵排走。例如纸制品可以铺在热滚筒上进行干燥。特点:热能利用率高,但与传热面接触的物料易过热变质,物料温度不易控制。(2)对流干燥:使干燥介质直接与湿物料接触,热能以对流方式传给物料,产生的蒸汽被干燥介质带走。干燥介质在这里是载热体又是载湿体。特点:温度易调节,湿物料不易被过热。但是干燥介质离开

4、干燥器时要带出大量的热量,因此对流干燥热损失大,能量消耗高。(3)辐射干燥:由辐射器产生的辐射能以电磁波形式达到固体物料的表面,为物料吸收而转变为热能,从而使湿分气化。例如用红外线干燥法将自行车表面油漆烘干。特点:该法生产强度大,干燥均匀且产品洁净,但能量消耗大。(4)介电加热干燥:将需要干燥电解质物料置于高频电场中,电能在潮湿的电介质中变为热能,可以使液体很快升温气化。频率t wtd对于饱和湿空气 tt wt d【例 8-1】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 101.325 kPa,相对湿度为 50%,干球温度为 20。试求:(1) 湿度;(2) 水蒸气分压 p; (3)露点 td ;(4) 焓 I;(5

5、)如将 500kg/h 干空气预热至 117,求所需热量 Q;(6) 每小时送入预热器的湿空气体积 V解:p=101.325kPa, t=20 ,由饱和水蒸气表查得,水在 20时的饱和蒸汽压为 sp=2.34kPa(1) 湿度 H spP62.00.5234=.62=0.72kg/1-水 干 空 气(2) 水蒸气分压 pp= s=0.502.34=1.17kPa(3) 露点 dt露点是空气在湿度 H 或水蒸气分压 P 不变的情况下,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所以可由p=1.17kPa 查饱和水蒸气表,得到对应的饱和温度 dt=9(4) 焓 II=(1.01+1.88H)t+2492H=(1.01+

6、1.880.00727)20+24920.00727=38.6KJ/Kg 干空气(5) 热量 Qtas 补 充 水 空 气 tas ,Has 绝 热空 气 t ,H tas 绝 热 饱 和 塔 示 意 图8Q =500(1.01+1.880.00727)(117-20)=4966KJ/h=13.8kw(6) 湿空气体积 VH3 T+273 =50 v(0.721.4H) 0 (.+ 419 m/h二、湿空气的湿度图及应用当总压一定时,表明湿空气性质的各项参数,只要规定其中任意两个相互独立的参数,湿空气的状态就被确定。工程上为方便起见,将各参数之间之间的关系制成湿度图。常用的湿度图由湿度温度图(

7、H-t) 和焓湿度图(I-H),本章介绍焓湿度图的构成和应用。 1、I-H 焓湿图的构成在总压力为 101.3Pa 情况下,以湿空气的焓为纵坐标,湿度为横坐标所构成的湿度图,称为湿空气的 I-H 图。为了使各种关系曲线分散开,采用两坐标轴交角为 135的斜角坐标系。为了便于读取湿度数据,将横轴上湿度 H 的数值投影到与纵轴正交的辅助水平轴上。图中共有 5 种关系曲线,图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温度 t 和湿度 H 的湿空气状态。9现将图中各种曲线分述如下:(1)等湿线 (即等 H 线 )。即等湿线是一组与纵轴平行的直线,在同一根等 H 线上不同的点都具有相同的温度值,其值在辅助水平轴上读出。(2)

8、等焓线 (即等 I 线)。等焓线是一组与斜轴平行的直线。在同一条等 I 线上不同的点所代表的湿空气的状态不同,但都具有相同的焓值,其值可以在纵轴上读出。(3)等温线 (即等 t 线) 由式 I=1.01t+(1.88t+2490)H,当空气的干球温度 t 不变时,I 与 H成直线关系,因此在 I-H 图中对应不同的 t,可作出许多条等 t 线。上式为线性方程,等温线的斜率为(1.88t+2490),是温度的函数,故等温线相互之间是不平行。(4)等相对湿度线 (即等 线) 等相对湿度线是一组从原点出发的曲线。根据式(7-5) ,可知当总压一定时,对于任意规定的 值,上式可简化为 H 和 Ps 的

9、spPH62.0 关系式,而 Ps 又是温度的函数,因此对应一个温度 t,就可根据水蒸气可查到相应的 Ps 值计算出相应的湿度 H,将上述各点(H,t)连接起来,就构成等相对湿度 线。根据上述方法,可绘出一系列的等 线群。=100%的等 线为饱和空气线,此时空气完全被水气所饱和。饱和空气以上 (100%)为不饱和空气区域。当空气的湿度 H 为一定值时,其 温度 t 越高,则相对湿度 值就越低,其吸收水气能力就越强。故湿空气进入干燥器之前,必须先经预热以提高其温度 t。目的是除了为提高湿空气的焓值,使其作为载热体外,也是为了降低其相对湿度而提高吸湿力。0 时的等 线为纵坐标轴。(5)水气分压线

10、该线表示空气的湿度 H 与空气中水气分压 p 之间关系曲线.2、I-H 图的用法利用 I-H 图查取湿空气的各项参数非常方便。只要已知表示湿空气性质的各项参数中任意两个在图上有交点的参数,如 t- ,t- ,t- 等,wtd就可以在 I-H 图上定出一个交点,此点即为湿空气的状态点,由此点可查得其它各项参数。若用两个彼此不是独立的参数,如 p-H, -p, -H, 则dt不能确定状态点,因它们都在同一条等 I 线或等H 线上。 例如,图 8-3 中 A 代表一定状态的湿空气,则10(1)湿度 H,由 A 点沿等湿线向下与水平辅助轴的交点 H,即可读出点的湿度值。(2)焓值 I,通过 A 点作等

11、焓线的平行线,与纵轴交于点,即可读得 A 点的焓值。(3)水气分压 P,由点沿等湿度线向下交水蒸气分压线于,在图右端纵轴上读出水气分压值。(4)露点 td,由 A 点沿等湿度线向下与 =100%饱和线相交于 B 点,再由过 B 点的等温线读出露点 td 值。(5)湿球温度 tw(绝热饱和温度 tas),由 A 点沿着等焓线与 =100%饱和线相交于 D 点,再由过 D 点的等温线读出湿球温度 tw(即绝热饱和温度 tas 值)。通过上述查图可知,首先必须确定代表湿空气状态的点,然后才能查得各项参数。 第三节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通常,在干燥过程的计算中,首先要计算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蒸发量

12、和空气消耗量和热量,据此进行风机及换热器的选型或设计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是上述计算的基础一、湿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湿基含水量湿物料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分数称为湿物料的湿基含水量。Kg 水分/Kg 湿料 (7-12)w湿 物 料 中 水 分 的 质 量湿 物 料 总 质 量2.干基含水量不含水分的物料通常称为绝对干料。湿物料中的水分的质量与绝对干料质量之比,称为湿物料的干基含水量。Kg 水分 /Kg 干料 (7-13)X湿 物 料 中 水 分 的 质 量湿 物 料 中 绝 干 物 料 的 质 量两者的关系为(7-14)11wX 或工业生产中物料含水量常以湿基含水量表示,但由于干燥过程中

13、湿物料的总质量因干燥失出水分而不断减少,而绝干物料的质量不变,因此,干燥计算中,以干基含水量表示较为方便。二、干燥器物料衡算通过干燥系统作物料衡算,可以算出:(1)从物料中除去水分的数量,即水分蒸发量11(2)空气的消耗量(3)干燥产品的流量。下图为干燥系统物料流程示意图。对水分进行物料衡算,则1、水分蒸发量 W蒸 气 湿 物 料 1 6 空 气 5 4 废 气 2 冷 凝 水 3 冷 凝 水 干 物 料 空 气 干 燥 器 的 流 程 图 1 进 料 口 ; 2 干 燥 室 ; 3 卸 料 口 ; 4 抽 风 机 ; 5、 6 空 气 加 热 器 总水分衡算: (7-15)12ccLHGX或

14、: (7-16)2112WX式中:L绝干空气的流量, skg单位时间内水分的蒸发量,绝干物料的流量,cGsk、 分别为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湿度,kg 水kg 绝干气;1H2、 分别为湿物料进、出干燥器时的干基含水量,kg 水kg 绝干物料。 X强调基准与物料必须相匹配,即干基必须是干物料。2、空气消耗量 L将(7-16)式整理可得: (7-17)121cGXWH式中: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绝干空气量,Lskg绝 干 气将(7-17)等号两侧均除以 得:(7-18)12HWl式中:每蒸发 水分时,消耗的绝干空气数量,称为单位空气消耗量,lkg 水 分绝 干 气 kg12如果以 表示空气预热前的湿度,

15、而空气经预热器后,其湿度不变,故 ,则有0H 01H=(7-19)201LlWH由上可见,单位空气消耗量仅与 、 有关,与路径无关。20湿度 与气候条件有关,夏季湿度大,消耗的空气量最多,因此在选择输送空气的通风0H机时,应以全年中最大空气消耗量为依据,通风机的通风量 V 计算如下:(7-20)273(.731.4)HtVLvH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绝干空气量, ,式中湿度 和温度 为通风机所在安skg绝 干 气 Ht装位置的空气湿度和温度。3、干燥产品流量 2G(7-21)1cw出干燥器的绝干物料=入干燥器的绝干物料式中: 绝干物料c物料进干燥器时湿基含水量。1w物料离开干燥器时湿基含水量。2应指

16、出:干燥产品只是含水少不等于绝干物料,即绝干物料是不含水,在干燥器中其质量不变。三、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通过干燥系统的热量衡算,可以求得:(1)预热器消耗的热量;(2)向干燥器补充的热量;(3)干燥过程消耗的总热量。这些内容可作为计算预热器传热面积、加热介质用量、干燥器尺寸以及干燥系统热效应等计算的依据。干燥系统的热流图如图所示。13图 8.1 连 续 干 燥 过 程 的 热 量 蘅 算 示 意 图X2,IQPGH0,t预 热 器LX1,IDH2tQL干 燥 器 G图中:、 分别为湿物料进出干燥器的干基含水量,kg 水(kg 干料);1X2、 、 分别为湿空气进入、离开预热器及离开干燥器时的焓,

17、KJkg 干气;0II、 、 分别为湿空气进入、离开预热器及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Kg 水kg 干气;H12、 、 分别为湿空气进入、离开预热器(即进入干燥器)及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0t12t;绝干空气流量,kg(干气)/s;L单位时间内预热器消耗的热量,kw;pQ、 分别为湿物料进出干燥器的流量,kg(湿物料)/s;1G2、 分别为湿物料进出干燥器的焓, (湿物料)KJkg(干料) ;I分别为湿物料进入和离开干燥器时温度,21,单位时间内向干燥器补充的热量,kw;DQ干燥器的热损失,kw。L1、预热器的热量衡算若忽略预热器的热损失,以 1 为基准,对上图预热器列焓衡算,得:s(7-22)10L

18、IQIp故单位时间内预热器消耗的热量为: (7-23)1001(.8)(pQLIHt142、干燥器的热量衡算再对上图的干燥器列焓衡算,以 1 为基准,得:s(7-24) 12cDcLLIGQI故单位时间内向干燥器补充的热量为: (7-25)2121DcLQIGIQ联立(7-23) 、 (7-25)得:故单位时间内向干燥系统补充的总热量为: Dp(7-26)2021cLLII(7-23) 、 (7-25)、(7-26)为连续干燥系统中热量衡算的基本方程式。为了便于分析和应用,将(7-26)式作如下处理。假设:(1) 新鲜空气中水气的焓等于离开干燥器废气中水气的焓。(2) 湿物料进出干燥器时的比热

19、取平均值 , 可由绝干物料比热 及纯水的比热 求mcgcwc得:即: wgmXccDpQ2021cLLIGIQ LmQGcHtt 12028.4901. 20 21LW 分析上式可知,向干燥系统输入的热量用于:(1)加热空气(2)蒸发水分(3)加热物料(4)热损失。4、干燥系统的热效率干燥系统的热效率定义为:%10量向 干 燥 系 统 输 入 的 总 热蒸 发 水 分 所 需 的 热 量蒸发所需热量为: ,水从 平均比热为 4.178WtWQv 1278.4.49 C20若忽略湿物料中水分代入系统中的焓,上式简化为:28.1490tQv.02Qt越高表示热利用率愈好,若空气离开干燥器的温度较低

20、,而湿度较高,则水分气化量15大,可提高干燥操作的热效率。但空气湿度增加,使物料与空气间的推动力即 ,一般来说,对于吸水性物Hw料的干燥,空气出口温度应高些,而湿度应低些,即相对湿度要低些。在实际干燥操作中,空气离开干燥器的温度 需比进入干燥器时的绝热饱和温度高 ,这样才能保证在2t C502干燥系统后面的设备内不致析出水滴,否则可能使干燥产品返潮,且易造成管路的堵塞和设备材料的腐蚀。在干燥操作中,废气(离开干燥器的空气)中热量的回收对提高干燥操作的热效率有实际意义,此外还应注意干燥设备和管道的保温隔热。第四节 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一、 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一) 、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根据物料在

21、一定干燥条件下,其所含水分能否用干燥的方法除去来划分,可分为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平衡水分:在一定空气状态下,湿物料中的恒定含水量称为该物料的 。也就是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物料中不能除去的水分。用 X*表示,单位 kg 水/kg 干料。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的干燥极限。自由水分:物料总水分中,除了平衡水分以外的那部分水,称为。有可能被该湿空气干燥除去。(二) 、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根据物料与水分结合力的状况,可分为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结合水分:结晶水、小毛细管内的水分、细胞内的水分等。特点:结合水的蒸气压低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借助化学力或物理化学力与固体相结合,较难去除。非结合水分:附着在物料表面

22、的水分,或物料堆积层16中大空隙中的水分。特点:与固体相互结合力较弱,较易去除;非结合水的性质与纯水的相同。两种分类方法的不同: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是两种概念不同的区分方法。自由水分是在干燥中可以除去的水分,而平衡水分是不能除去的,自由水分和平衡水分的划分除与物料有关外,还决定于空气的状态。非结合水分是在干燥中容易除去的水分,而结合水分较难除去。是结合水还是非结合水仅决定于固体物料本身的性质,与空气状态无关。各种水分的关系: 不 能 除 去 的 结 合 水 分平 衡 水 分 能 除 去 的 结 合 水 分首 先 除 去 的 水 分非 结 合 水 分自 由 水 分物 料 中

23、的 水 分二、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恒定干燥条件即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速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均保持恒定。(一) 、干燥速率定义:单位时间、单位干燥面积汽化的水分量。 AdXGdXAdWUcc)(1(二) 、干燥曲线与干燥速率曲线某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可用实验方法测定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什么是恒定干燥条件?恒定干燥条件:指干燥过程中空气的湿度、温度、速度以及与湿物料的接触状况都不变。1.干燥曲线172.干燥速率曲线3.曲线分析:AB(或 AB)段:A 点代表时间为零时的情况,AB 为湿物料不稳定的加热过程,在该过程中,物料的含水量及其表面温度均随时间而变化。物料

24、含水量由初始含水量降至与 B点相应的含水量,而温度则由初始温度升高(或降低)至与空气的湿球温度相等的温度。一般该过程的时间很短,在分析干燥过程中常可忽略,将其作为恒速干燥的一部分。BC 段:在 BC 段内干燥速率保持恒定,称为 恒速干燥阶段。在该阶段:湿物料表面温度为空气的湿球温度 ;C 点:由恒速阶段转为降速阶段的点称为临界点,所对应湿物料的含水量称为临界含水量,用 Xc 表示。CDE 段:随着物料含水量的减少,干燥速率下降,CDE 段称为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主要取决于水分在物料内部的迁移速率。不同类型物料结构不同,降速阶段速率曲线的形状不同。18某些湿物料干燥时,干燥曲线的降速段中有一转

25、折点 D,把降速段分为第一降速阶段和第二降速阶段。D 点称为第二临界点,如图 8.13 所示。但也有一些湿物料在干燥时不出现转折点,整个降速阶段形成了一个平滑曲线,如图 8.14 所示。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主要与物料本身的性质、结构、形状、尺寸和堆放厚度有关,而与外部的干燥介质流速关系不大。E 点: E 点的干燥速率为零, 即为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含水量。需要指出的是,干燥曲线或干燥速率曲线是在恒定的空气条件下获得的,对指定的物料,空气的温度、湿度不同,速率曲线的位置也不同。(三) 、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恒速干燥的前提条件:湿物料表面全部润湿。即湿物料水分从物料内部迁移至表面的速率大于水分在表面汽

26、化的速率。若物料最初潮湿,在物料表面附着一层水分,这层水分可认为全部是非结合水分,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物料表面的状况与湿球温度计湿纱布表面状况相似,物料表面温度 即为 tw。若维持恒速干燥,必须使物料表面维持润湿状态,水分从湿物料到空气中实际经历两步:首先由物料内部迁移至表面,然后再从表面汽化到空气中。若水分由物料内部迁移至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从表面汽化的速率,则物料表面保持完全润湿。由于此阶段汽化的是非结合水分,故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因此,恒速干燥阶段又可称为表面控制阶段。恒定干燥条件下,恒速干燥速率: )()(HktrUww: 湿 空 气

27、湿 度 。: 湿 物 料 表 面 湿 度 ;: 湿 物 料 表 面 温 度 ;: 湿 空 气 温 度 ;Htw恒速干燥的特点:19(1)U=U c=const.(2)物料表面温度为 tw;(3)在该阶段除去的水分为非结合水分。(4)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只与空气的状态有关,而与物料的种类无关。(四) 、降速干燥阶段到达临界点以后,即进入降速干燥阶段,此阶段分为两个过程:1实际汽化表面减小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料内部水分迁移到表面的速率已经小于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物料表面不能再维持全部润湿,而出现部分“干区” ,即实际汽化表面减少。因此,以物料总面积为基准的干燥速率下降。去除的水分为结合、非结合

28、水分。2汽化面内移当物料全部表面都成为干区后,水分的汽化面逐渐向物料内部移动,传热是由空气穿过干料到汽化表面,汽化的水分又从湿表面穿过干料到空气中,降速干燥阶段又称为物料内部迁移控制阶段。显然,固体内部的热、质传递途径加长,阻力加大,造成干燥速率下降。即为图中的 DE 段,直至平衡水分 X*。在此过程,空气传给湿物料的热量大于水分汽化所需要的热量,故物料表面的温度升高。降速干燥阶段特点:(1)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干基含水量 X 减小,干燥速率降低;(2)物料表面温度大于湿球温度;(3)除去的水分为非结合、结合水分;(4)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种类、结构、形状及尺寸有关,而与空气状态关系不

29、大。(五) 临界含水量 Xc物料在干燥过程中经历了预热、恒速、降速干燥阶段,用临界含水量 Xc 加以区分,X c越大,越早地进入降速阶段,使完成相同的干燥任务所需的时间越长,X c 的大小不仅与干燥速率和时间的计算有关,同时由于影响两个阶段的因素不同,因此确定 Xc 值对强化干燥过程也有重要意义。三、干燥时间1恒速干燥阶段AdXGUCCU常 数20110XCdAUGd11 wWHCtrk其 中式中 1恒速阶段干燥时间(S)X1物料的初始含水量(kg/kg 绝干物料)。2、降速干燥阶段 常 数AdGUCCXU220若降速阶段的干燥曲线可近似为直线,则 XXKC斜 率 UCXAGC22ln因此,物

30、料干燥所需时间,即物料在干燥器内停留时间为 1 2对于间歇操作的干燥器而言,还应考虑装卸物料所需时间 ,则每批干燥物料所需的时间为: 1 2第五节 干燥设备一、干燥器的分类121按 加 热 方 式 可 分 为 : 介 电 加 热 式辐 射 式传 导 式对 流 式 2 根 据 操 作 压 力 又 可 分 为 减 压 式常 压 式 3 按 操 作 方 式 则 可 分 为 间 歇 式连 续 式 二、厢式干燥器(盘式干燥器)优点:构造简单、设备投资少,适应性较强。缺点:装卸物料的劳动强度大,设备利用率、热利用率低及产品质量不易稳定。适用于小规模多品种、要求干燥条件变动大及干燥时间长等场合的干燥操作,特

31、别适合作为实验室。或中间试验的干燥装置。三、带式干燥器优点:物料在其中翻动较少,可保持物料的形状,可连续干燥多种物料。缺点:生产能力及热效率都低。适用于干燥颗粒状、块状和纤维状的物料。四、气流干燥器优点:传热传质过程被强化,物料停留时间短,运输方便、操作稳定、成品质量稳定。缺点:对除尘设备要求严格,系统流动阻力大,由于干燥管较长,故对厂房要求有一定的高度。适用于热敏性、易氧化物料的干燥。五、沸腾床干燥器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活动部件少,操作维修方便。缺点:操作控制要求高,而且由于颗粒在床中高度混合,可能引起物料的反混和短路,从而造成物料干燥不充分。适用于处理粉粒状物料,而且粒径最好在 30-

32、60m 范围。六、转筒干燥器22优点: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大,流动阻力小,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均匀,对物料适应性强。缺点:设备笨重,金属材料耗量多,热效率低,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传动部件需经常维修。七、喷雾干燥器优点:物料干燥时间短,改变操作条件即可控制或调节产品指标,流程较短。缺点:经常发生粘壁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对气体的分离要求高,体积传热系数较小,对于不能用高温载热体干燥的物料所需要的设备庞大。适用于士林蓝及士林黄染料等。八、滚筒干燥器优点:动力消耗低,投资少,维修费用省,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容易调节。缺点:生产能力、劳动强度和条件等方面不如喷雾干燥器。适用于溶液、悬浮液、胶体溶液等流动性物料的干燥。九、干燥器的选型在化工生产中,为了完成一定的干燥任务,需要选择适宜的干燥器。通常干燥器选型应考虑下列因素:(1)产品质量(2)物料的特性(3)生产能力(4)劳动条件(5)经济性(6)其他要求此外,根据干燥过程的特点和要求,还可采用组合式干燥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