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五单元心血管系统.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738377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心血管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五单元心血管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五单元心血管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五单元心血管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五单元心血管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 心血管系统疾病考情分析2004 2005 2006 合计ZY 3 1 2 6ZL 3 1 1 5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一、血管的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全身的大中动脉。动脉壁的病变可分为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和复合病变。记忆 大中电器 大中动脉。(一)脂纹 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脂纹常见于大动脉的后壁和分支的开口处,呈长短不一的黄色条纹,常微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镜下病变处可见大量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可为巨噬细胞源性,也可为肌源性泡沫细胞。 吃了好多泡泡 (二)纤维斑块 为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纤维斑块的表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并有玻璃样变。深层为脂质、巨噬细胞,以

2、及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三)粥样斑块 这是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黄色斑块,表层的纤维帽呈瓷白色,深层为大量黄色的粥糜样物质,常可见胆固醇结晶,底部和边缘可见肉芽组织增生、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中膜平滑肌细胞呈不同程度萎缩,中膜变薄。外膜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四)复合病变 粥样斑块进一步发生继发性改变,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伴溃疡形成、血栓形成、钙化和动脉瘤形成。11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早进入动脉内膜的细胞是 (2004) 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脂肪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答案:E (2004)14.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类是H

3、TK (2001) A.甘油三酯 B.胆固醇 C.HDL D.LDL E.VLDL答案:C (2001)H 高密度就是同样体积内有更多的脂肪,都存在 HDL 里了,就有比较少的脂肪去危害血管了!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看问题要抓本质 变窄了或完全堵住了!(一)心脏的病理变化 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可分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区域性心肌梗死。新鲜心肌梗死呈不规则型、黄白色,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陈旧性心肌梗死为灰白色的瘢痕组织取代。光镜下为凝固性坏死,心肌细胞嗜酸性增强,出现肌质凝聚和肌原纤维溶解,肌细胞核消失。间质内可见中性粒细

4、胞浸润。50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 23),25发生于右冠状动脉供血的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 及右心室,也易见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供血的左心室侧壁。(二)肾脏的病理变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肾梗死,新鲜肾梗死 呈三角形,灰白色,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严重时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萎缩肾,即表现为肾脏形成多数大的瘢痕凹陷。(三)脑的病理变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萎缩、脑软化和脑出血。脑萎缩表现为大脑皮质变薄、脑回变窄、脑沟变宽且加深、脑的重量减轻。脑软化主要发生于颞叶、内囊、豆状核和丘脑。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小动脉瘤形成,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小动脉瘤可破裂引起

5、脑出血。1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 (2001) A.左旋支 B.左前降支 C.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D.右冠状动脉 E.左冠状动脉主干答案:B (2001)解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依次是: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记忆 前有座后。ZL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动脉分支是(2000)A.右冠状动脉主干 B.左冠状动脉主干 C 左冠状动脉旋支D.右冠状动脉旋支 E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答案:E(2000)7.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在(2002)A.室间隔后 1/3B.左心室后壁C.右心室前壁D.左心室前壁E.左心室侧壁答案:D (2002)228 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在HT

6、K2003A 右心室后壁B 左心室后壁C 右心室前壁D 左心室前壁E 左心室侧壁HT答案:D心前区痛13引起脑萎缩的最常见原因是 (2004)A.脑水肿 B.脑外伤 C.脑动脉粥样硬化 D.脑脓肿 E.脑结核答案:C (2004) 血管病,几大杀手之一哦。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累及全身的细小动脉。一、良性高血压血管的病理变化表现为细动脉硬化,细动脉内皮下有均匀红染的蛋白性物质沉积,导致细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下降和硬度增加。肌型动脉肥厚。就是因为细,受血液冲击就大,越易蛋白性物质沉积 玻璃样变性、管腔狭窄。公理 越细越容易窄。9.高血压病时,细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是(2002)

7、A.动脉壁纤维化 B.动脉壁水肿C.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D.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E.动脉壁脂质沉着答案:C (2002)ZL1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在 (2004)A.毛细血管 B.细动脉 C 小动脉 D.中动脉 E 大动脉答案:B(2004)(23 题共用备选答案)A.粥样硬化 B.破裂出血 C 间歇性痉挛D.玻璃样变性 E 内膜纤维组织、弹力纤维及平滑肌增生ZL2 高血压病的肾小球入球动脉的病变是答案:DZL3 高血压病的动脉系统病变期,小动脉的病变是答案:E8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在(2004)A 缓进型高血压时的微、小动脉 B.缓进型高血压时的中动脉C 缓进型高血压时的大动脉D

8、.急进型高血压时的微动脉 E 急进型高血压时的小动脉答案:A(2004)二、良性高血压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就是几个靶器官(一)良性高血压心脏的病理变化 心脏肥大。主要表现为 左心室肥大,心脏的重量增加,常达 400g 以上。左心室壁增厚,可达 1520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长、并有较多分支。起初表现为左心室向心性肥大,尔后代偿失调发生左心室离心性肥大,表现为心腔扩张,造成心力衰竭。(二)良性高血压肾脏的病理变化 颗粒性固缩肾。肾脏体积 缩小、重量减轻、皮质变薄、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颗粒状,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生。光镜下肾小球人球小动脉玻璃样变,而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其所属的肾小管也呈代偿

9、性扩张。部分肾小球萎缩、纤维化及玻璃样变,其所属的肾小管电发生萎缩,局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有散在淋巴细胞浸润。 (三)良性高血压脑的病理变化 小动脉和细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并可发生血管壁的 纤维素样坏死,血栓形成(堵梗死)和微动脉瘤(破裂出血)形成。脑出血是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脑出血主要发生在基底节和内囊(与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有关) ,其次为大脑白质、脑桥和小脑,出血区域脑组织完全破坏,形成囊腔,其内充满坏死的脑组织和血凝块,有时脑出血范围大可破入侧脑室。高血压出现的脑软化是血管供血减少的结果。ZL 病理学;2006-1-052肾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较大、不规则的凹陷疤痕,应考

10、虑为A慢性肾小球性肾炎B高血压病所致固缩肾C慢性肾盂肾炎D快速进行性肾小球性肾炎E膜性肾小球性肾炎4高血压病脑出血死亡患者,心脏重 550 克,左心室壁厚 16 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心腔不扩张,应诊断为A.肥厚性心肌病B.心脏肥大(代偿期)C.心脏肥大(失代偿期)D.心脏脂肪变性E.心肌脂肪组织浸润答案:B8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 (2002,2005)A.大脑中动脉 B.大脑基底动脉 C.豆纹动脉D.内囊动脉 E.大脑前动脉答案:C (2005)10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A.豆状核和丘脑 B.内囊和基底节C.蛛网膜下腔 D.侧脑室E.大脑髓质答案:B病理学;2006-2-02

11、8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多见于 AA. 基底节B脑桥 C小脑D大脑白质E脑干1高血压病脑出血时,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A.小脑齿状核 B.小脑皮质 C.桥脑 D.基底节 E.延脑答案:D5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A.左心室肥大B.颗粒性固缩肾C.脑软化D.脑出血E.视网膜出血答案:D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中枢)的且往往是致命性的并发症。多为大出血灶,常发生于基底节、内囊,其次为大脑白质、脑桥和小脑。出血区域的脑组织完全被破坏,形成囊腔状,其内充满坏死的脑组织和凝血块。引起脑出血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细、小动脉的病变,另一方面,脑出血多发生于基底节区域(尤以豆状核最多见),供养该区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

12、出,直接受到大脑中动脉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易使已有病变的豆纹动脉破裂出血。出血灶扩展至内囊时,引起对侧肢体偏瘫及感觉消失。出血灶破入侧脑室时,患者发生昏迷,常导致死亡。左侧脑出血常引起失语,脑桥出血可引起同侧面神经麻痹及对侧上下肢瘫痪。ZL5 高血压病并发脑出血的常见部位是(2000)A.大脑皮质 B.桥脑 C.小脑D.内囊及基底节区 E 延脑答案:D(2000)2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A.颗粒性固缩肾B.肾脏单发性贫血性梗死C.肾动脉动脉瘤形成D.肾的多发性大瘢痕凹陷E.肾脏淤血答案:A第三节 风湿性心脏病一、基本病理变化可分为变质渗出期、增生期或肉芽肿期和纤维化期或愈合期三期。(一

13、)变质渗出期 结缔组织纤维发生粘液变性,胶原纤维肿胀及纤维素样变性。病灶中有浆液和炎症细胞浸润。此期持续 1 月左右。(二)增生期或肉芽肿期 形成特征性的风湿性肉芽肿,也称 Aschoff 小体。风湿性肉芽肿体积较小,中央为纤维素性坏死灶:,周围为风湿细胞或 Aschoff 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和多核的 Aschoff 巨细胞,并有少量淋巴细胞和个别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此期持续 23 个月。 (三)纤维化期或愈合期 出现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 Aschoff 小体变为梭形小瘢痕。此期持续 23 个月。16

14、.风湿病中最具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2001) A.心肌局灶性变性、坏死 B.心内膜纤维组织增生 C.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变性 D. Aschoff 小体形成 E.心外膜纤维素渗出答案:D (2001)解析:Aschoff 小体是一种肉芽肿性病变,为圆形或梭形结节,体积很小,在显微镜下方能看见,小体中心为纤维素样变性灶,周围为增生的组织细胞、纤维母细胞和少量浸润的炎细胞。是风湿病中最具诊断意义的病变。ZL1 风湿病增生期最具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是A.粘液样变性 B.纤维素样变性 C 风湿小体形成D.心瓣膜纤维组织增生 E 心外膜纤维蛋白渗出答案:CZL7 光镜下见病灶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增生的

15、Aschoff 细胞,该病灶应称为(2002,2005)A.结核结节B.假结核结节C.伤寒小结D.风湿小体E.小胶质细胞结节答案:D(2002,2005)ZL9 风湿病的基本病变不包括(2004)A 粘液变性 B.纤维素样坏死C.炎细胞浸润D.Aschoff 细胞增生E.脓肿形成答案:E(2004)二、心脏的病理变化可表现为风湿性全心炎。三层都有,汉堡包 (一)风湿性心内膜炎 以心房内膜和心瓣膜最常受累,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坏死,严重病例可有 Aschoff 小体形成。心瓣膜关闭缘可见单行排列的赘生物,直径 1-2mm,此为疣状心内膜炎。疣状赘生物机化以及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造成心瓣膜增厚

16、、卷曲、缩短、粘连及钙化,可导致风湿性心瓣膜病。(二)风湿性心肌炎 表现为典型的风湿性肉芽肿,可导致心功能不全。(三)风湿性心外膜炎 为浆液性纤维素性炎,可形成绒毛心和缩窄性心包炎 。3下列有关风湿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B.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C.心脏病变的后果最为严重D.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E.风湿性关节炎常导致关节畸形答案:E12.风湿性心肌炎病变主要累及 (2004)A.心肌细胞 B.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C.心肌间质的小血管D.心肌间质神经组织 E.心肌间质的嗜银纤维答案:B (2004)ZL 病理学;2006-1-051风湿性心内膜炎好发于A主动脉瓣B二尖瓣C心内膜

17、D肺动脉瓣E三尖瓣ZL4 风湿性心内膜炎常累及的心瓣膜是(2000)A.三尖瓣 B.二尖瓣 C.肺动脉瓣D.主动脉瓣 E.二尖瓣和肺动脉瓣答案:B(2000)第四节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一,病因常为毒力较弱的细菌引起,最常见的是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也可由某些真菌引起。草绿色 听着就不怎么厉害,和绿脓比,差远了!二、心脏的病理变化常发生于有病变的瓣膜,有溃疡和息肉状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污秽灰褐色,干燥易碎,可单发或多发,极易脱落而发生栓塞。赘生物由血小板、纤维素、坏死组织和嗜中性粒细胞构成,细菌菌落常包裹在赘生物的内部,可引起败血症和非感染性梗死。6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病变不伴有A.左心房肥厚B.左心房扩张C.右心室肥厚D.左心室肥厚E.心脏呈梨形答案:D做题原则:只要是单纯性瓣膜狭窄,肥厚、扩张只能向前找,其后的不会。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各器官病变,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和亚急性;心肌病和心肌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