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系统1、 胸锁乳突肌起止点:起点胸骨柄、锁骨内侧端,止点颞骨乳突。2、 “解剖学鼻咽壶“ :追踪行向拇指的三条肌腱,确认“解剖学鼻咽壶“的三角形边界: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上界为伸肌支持带下缘.在窝底找到桡动脉,向远端追踪直至它行穿第 1 骨间背肌入手掌.外展并后伸自己的拇指,在活体上确认“解剖学鼻咽壶“ 的位置,触摸感觉其境界内的桡动脉搏动。3、 面颅、脑颅:颅分前下部的面颅和后上部的脑颅,二者以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分界线。脑颅八块,有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颞骨和顶骨;面颅有 15 块,成对的有上颌骨、颚骨、鼻骨、颧骨、泪骨和下鼻甲,不
2、成对的有梨骨、下颌骨和舌骨。4、 内侧半月板:半月板是垫在股骨内、外侧髁(ke)与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之间的两块半月形纤维软骨板,分别内、外侧半月板。较大,呈“C”型,前份窄后份宽,外缘与关节囊及胫侧副韧带紧密连接。5、 手肌:分内中、外、侧三群。外侧群: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内侧群: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中间群: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6、 胸锁关节:上肢骨与躯干骨连结的唯一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和胸骨的锁骨切迹及第一肋软骨的上面构成,属于多轴关节。7、 胸廓:由 12 块胸椎、12 对肋、一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构成,它上窄下宽,前后扁平,由于胸椎椎体前凸
3、,水平切面上成肾形。构成胸廓的主要关节有肋椎关节和胸肋关节。8、 眼部肌肉:上斜肌.9、 髋关节前屈、旋外的肌肉:髂腰肌(起点:髂窝、腰椎体侧面和横突;止点:股骨小转子前屈10、 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的产生的动作:使头向同侧侧屈11、 顶盖前区:位于中脑和间脑的交界部,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背外侧,包括自上丘上端至后连合及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背外侧部的若干小核团,顶盖前区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12、 椎间盘、椎体间连接: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相连。13、 肩关节外展的 2 块肌肉:三角肌和冈上肌14、 上提下颌肌:咬肌、颞肌及翼内肌15、 脑颅与面颅的分界线:颅分前下部的面颅和后上部的脑颅,二者以眶
4、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分界线。16、 背阔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17、 髋关节屈伸:髂腰肌(髂肌和腰大肌,髋关节前屈和旋外) 、阔筋膜张肌(屈髋关节) 、臀大肌(髋关节伸及外旋) 、缝匠肌(屈髋关节) 、股四头肌(屈髋关节) 、股二头肌(伸髋关节) 、半腱肌/半膜肌(伸髋关节)伸髋关节(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屈髋关节(髂腰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18、 指深屈肌:位于内侧半,起自尺骨的前面和骨间膜,向下分为四条肌腱,经腕管入手掌,在指浅屈肌腱的深面分别进入第二至第五指的屈肌腱鞘,在鞘内穿经指浅屈肌腱二脚之间,止于远节指骨底。作用为屈
5、第二至第五指的远侧指骨间关、近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屈腕。19、 足内翻症:腓总神经绕行腓骨颈处位置表浅,受损伤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20、 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作用是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在吞咽时可提喉使之靠近舌骨。21、 椎弓间连接:包括椎弓板、棘突、横突间的韧带连结和上下关节突间的滑膜关节连结22、 椎骨前壁韧带:前纵韧带。上自枕骨大孔前缘,下达第一或第二骶椎椎体,其纵行的纤维附着于椎体和椎间盘,防止脊椎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突出的作用。23、 长骨、短骨、不规则骨、扁骨24、 腱纤维与肩关节囊交织:肩
6、袖由冈上肌(外展上臂) 、肩胛下肌(内旋上臂) 、冈下肌和小圆肌(外旋上臂)四块肌肉组成。这些肌肉的肌腱扁平,部分腱纤维与肩关节囊交织在一起,远端分别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形似袖口样包裹肱骨头,故名肩袖。25、 上肢带肌包括:又称肩肌,浅层为三角肌,深层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以及肩胛下肌。26、 环状软骨弓:和后部高阔的环状软骨板构成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环状软骨弓平对第六颈椎,是颈部的重要标志。27、 顶枕沟位置:位于端脑内侧面后部,由前下斜向后上并转沿至上外侧面。28、 囟门闭合时间:前囟在生后一两岁时闭合,后囟在出生后六个月时闭合,其余各囟都在出
7、生后不久闭合。29、 膝关节:结构、肌肉、韧带 由股骨下端和胫骨上段以及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髌骨和股骨的髌面相接,股骨的内外侧髁分别与胫骨的内外侧髁相对。关节囊薄而松弛,主要韧带有:髌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腘斜韧带、膝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之间的两块半月形纤维软骨板,分别称内外侧半月板。缝匠肌(屈膝关节,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股四头肌(伸膝关节) 、股二头肌(屈膝关节并微旋外) 、半腱肌/半膜肌(屈膝关节并微旋内)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屈膝关节) 、腘肌(屈膝关节)30、 颅底孔、颅底裂通向的结构:筛孔通向鼻腔,视神经管、眶
8、上裂通向眶腔,圆孔通向翼腭窝,内耳门通茎乳孔而不通外耳门31、 上肢比下肢多两块骨头:腕关节(腕弓)32、 翼点:脑膜中动脉,额、顶、颞、蝶汇合处,最为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常有血管沟) 。33、 肘关节:构成(骨头) 、韧带、肌肉、运动 是由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构成的复关节,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有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以及桡骨环状韧带。【肘关节运动以肱尺关节为主,允许做屈伸运动】 ;【肱桡关节可做屈伸和旋前、旋后运动】 ;【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联合可使前臂旋前和旋后。 】消化系统1、 乳牙、恒牙:第一颗恒牙 人在出生六个月时开始萌出乳牙,到三岁左右出齐,共
9、 20个,上下颌个十个。六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更换成恒牙。第一磨牙首先长出,除第三磨牙外,其余各牙均在 14 岁左右出齐。2、 十二指肠大乳突:十二指肠降部的黏膜形成发达的环状襞,十二指肠环状襞,其下端的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3、 空肠起始标志: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 Treitz 韧带) ,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可作为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4、 腭扁桃体位置: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三角形凹陷区称扁桃体窝,窝内容纳腭扁桃体。5、 结肠袋、结肠带:结肠带有三条,由肠壁的纵行平滑肌增厚所形成,沿大肠的纵轴平行排列,三条结肠带均汇聚于阑尾根部。结肠袋是由横沟
10、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是由于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缩形成的。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结构,即结肠袋、结肠带和肠脂垂。肠脂垂是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6、 内外痔区分标志:痔是指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及肛缘皮下的静脉丛瘀血曲张,扩大形成柔软的血管瘤样病变.据痔的部位而分为外痔,内痔,混合痔等7、 消化道(包括、分为):包括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和下消化道(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呼吸系统1、 上呼吸道最狭窄的地方:声门裂是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声
11、带突之间的裂隙,比前庭裂长而窄,是喉腔最狭窄处。2、 在肺门出入的结构:肺的纵膈面即内侧面,与纵膈相邻,其中央有椭圆形凹陷,称肺门。肺门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统称为肺根。两肺根的结构排列自前向后依次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两肺根的排列自上而下不同,左肺根是肺动脉、左主支气管、下肺静脉;右肺根是上叶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3、 鼻旁窦开口的位置:开口于鼻腔;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的半月裂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分前中后三部分,前中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4、 胸膜顶:是肋胸膜和纵膈胸膜向上的延续,突至胸廓上口平面以上,与肺尖
12、表面的脏胸膜相对,高出锁骨内 1/3 上方 2.5CM。泌尿生殖系统1、 描述肾脏:肾是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形似蚕豆,位于腹膜后间隙。因受肝的影响,右肾较左肾约低 12cm。肾分为内外侧两缘,前后两面及上下两端。2、 输尿管的狭窄、位置,男性尿道的三个生理弯曲:输尿管全程有三处生理狭窄: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中狭窄:位于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下狭窄:在输尿管的壁内侧。狭窄处的口径只有 0.20.3cm。两个弯曲分别是凸向下后方的耻骨下弯(耻骨联合下方2cm 处)以及凸向上前方的耻骨前弯。3、 肾筋膜:(毗邻关系、形态)肾的被膜从内向外有三层: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由腹膜外组织发育而成
13、,分前后两层,在肾的上方及外侧前后两层相互融合;【在肾内侧肾筋膜前层经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前面与对侧肾筋膜相互移行】 ,【后层与腰大肌筋膜融合】 ;【在肾的下方肾筋膜前后两层分开,有输尿管通过】 。肾筋膜主要对肾起固定作用。4、 膀胱肿瘤、结核:好发部位为膀胱三角5、 输尿管壁内段外段长度: 男性输尿管长为 27-30 厘米,平均为 28 厘米;女性管长为25-28 厘米,平均为 26 厘米。右侧短于左侧约 1 厘米。临床上将输尿管分为上、中、下三段,也可称为腹段、盆段、膀胱段;6、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有个三角形区域,位于左右输尿口和尿道内口之间,此处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黏膜下层组
14、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膀胱三角。7、 子宫肿瘤好发地方:在子宫颈突入阴道的子宫经阴道部8、 分娩时避免会阴撕裂采取的措施:狭义的会阴是指产科会阴,指肛门与唇后联合之间的狭小区域的软组织,由于分娩时此区承受的压力较大,易发生撕裂(会阴撕裂),助产时应注意保护此区。9、 阴茎组成的结构:分为头体根三部分, 【后段为阴茎根,藏于阴囊和会阴部皮肤的深面,固定于耻骨下支和坐骨支】 。 【中部为阴茎体,呈圆柱形,以韧带悬于耻骨联合的前下方,为可动部】 。【阴茎前端膨大,称阴茎头,头的尖端有较狭窄的尿道外口,呈矢状位,头后较细的部分称阴茎颈】 。阴茎主要由两条阴茎海绵体和一条尿道海绵体组成
15、,外包筋膜和皮肤。10、 精子的产生部位:睾丸实质被睾丸小隔分为 100200 个睾丸小叶,每个小叶内含有 24 条盘曲的精曲小管,其上皮课产生精子。11、 男性生殖腺:男性生殖腺为睾丸,有附生殖腺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12、 乳腺与胸筋膜的关系:乳腺周围的纤维组织还发出许多小的纤维束,分别向深面连于胸筋膜,向浅面连于皮肤和乳头,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的作用称乳房悬韧带,或 cooper 韧带。13、 腹膜:形成的韧带,内位、间位、外位器官(充盈态膀胱(外位器官) 、空虚态的膀胱(间位、内位器官) )腹膜形成的韧带指连结腹、盆壁与脏器之间或连接相邻脏器之间的浆膜结构,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多数为双层
16、,少数为单层,对脏器有固定作用,有的韧带内含有血管和神经等,男性闭合 女性则经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腔、子宫腔和阴道与外界相通。腹膜内位器官【胃、脾,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 、卵巢、输卵管等】腹膜间位器官【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子宫、充盈的膀胱】腹膜外位器官【十二指肠的降部和水平部、直肠的中下段、胰、肾、肾上腺、输尿管。空虚的膀胱】主要有肝的韧带(【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三角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 )脾的韧带(【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有些人还会有脾结肠韧带】 ) 、胃的韧带(包括【肝胃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和胃膈韧带) 】 ,此
17、外在膈与结肠左曲之间还有膈结肠韧带,固定结肠左曲,并从下面承托脾。14、 腹膜形成的网膜与系膜:网膜是与胃小弯和胃大弯相连的双层腹膜皱襞,其间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和结缔组织等,分为小网膜、大网膜及网膜囊和网膜孔结构;系膜是由于壁、脏腹膜相互延续、移行,形成的将许多器官系连固定于腹、盆壁的双层腹膜结构。其内含有出入该器官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和淋巴结等,主要的系膜有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等。循环系统1、 心脏构成:心被心间隔分为左右两半,左右半心各分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同侧心房心室借房室口想通。心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在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8、 1-2 厘米可触及心尖搏动】 、心底【食管。左迷走神经。胸主动脉】 、新的胸肋面和隔面,心的上缘、左缘和右缘。心表面有四条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以及后房间沟。2、 右心缘的构成:右缘由右心房构成。3、 左冠状动脉分支结构:起自主动脉左窦,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与旋支夹角处有对角支,旋支的分支、向左下斜行,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粗大者也可至前乳头肌。4、 髂内动脉分支:髂内动脉是盆部的动脉主干,发出壁支(闭孔动脉、臀上动脉,此外髂内动脉还发出髂腰动脉和骶外侧动脉)和脏支(脐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还有膀胱下动脉分布于膀胱底、精囊腺和前列腺,女性分布到膀胱和阴道。直肠下动脉分布于直
19、肠下部,前列腺(男)或阴道(女)等处)。5、 颈内静脉:颈内静脉为颈部最大的静脉干。上于(颈静脉孔)处与颅内乙状窦相续。与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同行在【颈动脉鞘】内。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由于颈内静脉壁附于颈动脉鞘,管腔经常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血液的回流。颈内静脉损伤时,管腔不能闭锁,可导至气体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塞。 颈内静脉的属支有颅内【有乙状窦和岩下窦,收集颅骨、脑膜、脑、泪器和前庭蜗器等处的静脉血】和颅外支【包括面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静脉和甲状腺中静脉等】两种。6、 头静脉:起 自 手 背 静 脉 网 的 桡 侧 , 沿 前 臂 桡 侧 、 前 面 上 行
20、至 肘 窝 ,在 肘 窝 位 于 肘 正 中 静 脉 桡 侧 , 再 沿 肱 二 头 肌 外 侧 沟 上 行 ,经 三 角 胸 大 肌 间 沟 , 穿 深 筋 膜 注 入 【 腋 静 脉 】 或 【 锁 骨下 静 脉 】 。 头 静 脉 收 集 手 、 前 臂 桡 侧 浅 层 结 构 的 静 脉 血 。头 静 脉 在 肘 窝 处 通 过 肘 正 中 静 脉 与 贵 要 静 脉 相 交 通 。7、 胸主动脉:在 胸 部 的 降 主 动 脉 称 为 胸 主 动 脉 。 胸 主 动 脉 在 第 4 胸 椎下 缘 处 接 主 动 脉 弓 , 沿 脊 柱 下 行 , 穿 膈 的 主 动 脉 裂 孔 移
21、行为 腹 主 动 脉 。 胸 主 动 脉 的 分 支 : (1)脏 支 支 气 管 动 脉 食 管 支 心 包 支 它 们 分别 营 养 肺 和 食 管 。 (2) 壁 支 肋 间 后 动 脉 ( 9 对 ) , 走 行 在 第 3 11 肋间 隙 内 。 肋 下 动 脉 ( 1 对 ) , 走 行 在 第 12 肋 下 缘 。 膈 上 动 脉 有 23 支 由 胸 主 动 脉 下 部 发 出 ,分 布 于 膈 上 面 的 后 部 。 壁 支 主 要 分 布 到 胸 、 腹 壁 的 肌 和 皮 肤 。 第 1 2 肋 间隙 的 肋 间 后 动 脉 来 源 于 锁 骨 下 动 脉8、 主动脉小球
22、、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压力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膨大部分,窦壁外膜中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称为压力感受器,可以感受血压的变化; 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动脉杈的后方,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的浓度】 变化 主动脉小球:主动脉下方的动脉韧带处 23 个素状小体,化学感受器 调节呼吸9、 锁骨下动脉分支: 椎动脉:分布于脑与脊髓; 胸廓内动脉- 腹壁上动脉:分布于腹直肌; 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和肩胛上动脉; 肩胛背动脉:分布于背部; 肋颈干:分布于颈深肌和第 1、第 2 肋间隙10、 胃的血液供应:腹
23、腔动脉本干胃左动脉食管下 1/3 和胃的右上部血液;肝动脉干胃右动脉胃的右下部血液;脾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脾动脉之胃短动脉胃底血液、胃大弯上部血液;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大弯下部血液。静脉回流与动脉相对应,回流到门静脉系统入肝。淋巴回流主要与血管相平行,分 4 组沿胃左、胃网膜左、胃短、胃网膜右等血管走行,各组间有广泛的交通。11、 心静脉血回流:心自身的静脉大部分经冠状窦注入右心房,主要有: 心大静脉:沿前室间沟向上,注入冠状窦左端; 心中静脉:沿后室间沟向上,注入冠状窦右端; 心小静脉:位于冠状沟右部,注入冠状窦右端; 心浅静脉:起于右心室的前壁,直接注入右心房; 心最小静脉:位于心壁内
24、,直接注入心脏各腔;12、 甲状动脉颈干分支: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13、 掌深弓、掌浅弓: 掌浅弓:位于掌腱膜深面,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发出 3 支指掌侧总动脉和 1 支小指尺掌侧动脉。 掌深弓:位于屈指肌腱深面,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14、 椎动脉发出的分支:分布于脑、脊髓、前庭蜗器15、 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位:腹主动脉脏支16、 下腔静脉的直接属支: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五腰椎前方汇合而成,在腹主动脉右侧上行,穿膈的腔静脉孔,注入右心房。其属支多与同名动脉伴行。特殊的静脉有: 肝静脉:不与肝固有动脉伴行,直接经第二肝门注入下腔静脉; 肝门静脉:收纳肝
25、以外腹腔不成对器官回流的静脉血,经肝门入肝,后经肝静脉回流到下腔静脉; 睾丸静脉(卵巢静脉):右侧以锐角注入下腔静脉,左侧以直角注入左肾静脉; 肾上腺静脉:右侧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左侧注入左肾静脉; 下腔浅静脉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内踝前方、小腿内侧、膝关节内后方、大腿内侧上行,在耻骨结节外下方 34cm 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小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经 ,小腿后面上行,在腘窝处穿深筋膜注入腘静脉;17、 肝门静脉系(分几支):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构成,收集腹盆部消化道(包括食管腹段,但齿状线以下肛管除外) 、脾、胰和胆囊的静脉血。肝门静脉分为两支分别
26、进入肝左叶和肝右叶。肝门静脉的属支多余同名动脉伴行,分别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以及附脐静脉,分为七支。18、 腹主动脉的脏支与壁支 腹主动脉壁支:腰动脉、膈下动脉肾上腺动脉、骶正中动脉; 腹主动脉脏支:成对(3 对):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不成对(3 对):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19、 子宫的淋巴管注入:子宫底和子宫体上部的淋巴管沿卵巢血管注入腰淋巴结 沿子宫圆韧带 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子宫体下和子宫颈部的淋巴管沿子宫的血管注入髂内、外淋巴结 沿子宫主韧带注入沿闭孔血管的闭孔浅淋巴结 沿骶子宫韧带注入骶淋巴结。20、
27、脐平面以下、外阴淋巴的流向:胸导管引流下肢、盆部、服部、左上肢、左胸部和左头颈部的淋巴,即全身 3/4 部位的淋巴;21、 胸廓内动脉:胸廓内动脉分支为:1)肋间前动脉;2)肌膈动脉;(这两支供应肋间隙、心包、胸膜及乳房的血供)3)腹壁上动脉(供应腹直肌及壁腹膜) ;22、 眼动脉发出: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与视神经一起经视神经管入眶,先在视神经的外侧,然后在上直肌的下方越至眼眶的内侧前行,终于滑车上动脉。眼动脉在行程中发出分支供应眼球,眼球外肌、泪腺和眼睑等。其最重要的分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23、 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前动脉一般发自颈内动脉终末端,少数起自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前动脉。此动脉沿视束下
28、面后行,经大脑脚和沟之间,向后进入脉络膜裂下部,终于侧脑室脉络丛,并与脉络丛后动脉吻合。脉络丛前动脉和其中央支(纹状体内囊动脉)分布范围广泛,如内囊后肢、内囊膝部、苍白球、尾状核、杏仁体、丘脑、下丘脑、外侧膝状体、大脑脚、红核、黑质、视束、海马、海马旁回和沟等,其皮质支主要供应海马和钩,中央支营养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和苍白球等。此动脉细小、行程长,易发生栓塞而导致苍白球和海马病变。24、 子宫动脉:右淋巴导管、静脉角: 子宫动脉:沿盆腔侧壁下行,进入子宫阔韧带底部两层腹膜之间,在子宫颈外侧约 2cm 处从输尿管前上方跨过,再沿子宫侧缘上升至子宫底;分支营养子宫、阴道、输卵管和卵巢,并与卵巢动脉吻合
29、。 右淋巴导管: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膈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右淋巴导管引流右上肢、右胸部和右头颈部的淋巴,即全身 3/4 部位的淋巴。 静脉角: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两静脉汇合部称作静脉角,是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25、 危险三角:面静脉通过跟上静脉和眼下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并通过面深静脉与翼静脉丛相通,继而与海绵窦交通。面静脉缺乏静脉瓣,因此,面不发生化脓性感染时,弱处理不当(如挤压等) ,可导致颅内感染。故将鼻根至口角两侧的三角区称为“危险三角”!26、 大脑动脉环(组成、流向、代偿):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周围,由
30、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感觉器1、 咽鼓管:连通鼻咽部与鼓室,斜向前内下方,长约 3.54.0cm,使鼓室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保持鼓膜内外面的压力平衡。分为前内侧的软骨部(外 2/3)和后外侧的骨部。2、 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脂体和眶筋膜等结构,有保护、运动和支持眼球的功能。3、 房水回流:房水由睫状体产生,进入眼后房,经瞳孔至眼前房,经虹膜角膜角进入巩膜静脉窦,借睫前静脉汇入眼静脉。4、 头部位置的感受器: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分别有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是位觉感受器;5、 鼓室:六个壁 【外侧壁:鼓膜构成
31、鼓室外侧壁的大部分,故称鼓膜壁】 ; 【上壁:由颞骨岩部前外侧面的鼓室盖构成,又称盖壁】 ; 【下壁:仅为一薄层凸向鼓室的骨板构成,此骨板将鼓室和颈静脉窝的颈静脉球分割,故称颈静脉壁;】 【前壁:也成颈动脉壁,即颈动脉管的后壁,此壁甚薄,分隔鼓室与颈内动脉; 】【内侧壁:是内耳前庭部的外侧壁,故称迷路壁】 ;【后壁:也成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的开口,鼓室借乳突窦向后通入乳突内的乳突小房。 】6、 耳蜗:形如蜗牛壳,尖向前外侧,称为蜗顶;底朝向内耳道底,称为蜗底。 蜗轴:为耳蜗的中央骨质。骨螺旋板:由蜗轴凸向蜗螺旋管内;蜗轴螺旋管:位于螺旋板的基部,内藏蜗神经节; 蜗螺旋管:骨管围绕蜗轴盘曲约两圈
32、半。管腔底较大,通向前庭,管腔向蜗顶逐渐细小,以盲端终于蜗顶,分为 3 个部分:前庭阶、蜗管、鼓阶蜗窗:在蜗螺旋管起始处的外侧壁上,为第二鼓膜所封闭,与鼓室相隔;蜗孔:在蜗顶处,骨螺旋板和膜螺旋板与蜗轴围成;前庭阶和鼓阶内均含外淋巴,在蜗顶处借蜗孔彼此相通;内分泌1、 包括哪些结构:人体内的内分泌腺(不同于外分泌腺,无导管,为无管腺,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为激素,直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再经血液运至全身)或内分泌组织(以细胞团为单位分散于机体的其他器官或组织内)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松果体、胸腺和性腺等。2、 胰腺:位置、毗邻关系、分块儿(与脾的关系)胰是位于腹后壁的一个狭长的腺体,
33、质地柔软,成灰红色。胰横置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平对第一至第二腰椎椎体,其前面的膈网膜囊与胃相邻,后下方有下腔静脉、胆总管、肝门静脉和腹主动脉等重要结构,其右端被十二指肠环抱,左端抵达脾门。胰的上缘约平脐上 10 cm,下缘约相当于脐上 5cm。可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各部之间无明显界限。头颈部在腹中线右侧,体尾部在腹中线左侧。3、 儿童时期内分泌低下:呆小症4、 生物钟(松果体):位于间脑脑前丘和丘脑之间。为一红褐色的豆状小体。松果体细胞内含有丰富的 5 一羟色胺,它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褪黑激素,这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到光照的制约在暗光下。当强光照射时,褪黑激素分泌减少;
34、褪黑激素分泌增加。而人体内褪黑激素多时会心情压抑,反之,人体内的褪黑激素少时则少。松果体是人体的“生物钟”的调控中心。由于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光照和黑暗的调节,因此,昼夜周期中光照与黑暗的周期性交替就会引起褪黑激素的分泌量相应地出现昼夜周期性变化。神经系统1、 传导路:脑脊液循环(腰穿以及腰穿通过的结构)针刺手指如何将刺激传导到大脑皮层: 躯干和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脊神经后根脊外侧束(上升 12 节)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压觉)和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丘脑腹后外侧束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的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 脑脊液
35、循环: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室间孔第三脑室(加上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加上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 横窦 乙状窦颈内静脉 腰穿通过的结构:腰穿一般选择腰 3-4 间隙(马尾漂浮在脑脊液中,故临床腰椎穿刺常在第 3、4 或第 4、5 腰椎棘突间进行,不致损伤脊髓) ,如果这一间隙太窄也可向上一个或者向下选择一个间隙,依次经过的结构有: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穿过黄韧带就到达了硬膜外腔,通过往硬膜外腔主要可以达到硬膜外麻醉的目的,再往前进针穿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就到达了蛛网膜下腔,也就是到达了腰穿的目的
36、地。2、 脑干、神经核、白质: 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延髓在枕骨大孔处下接脊髓,中脑上连间脑,延髓和脑桥背面与小脑相连; 神经核: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在一起形成团块状,在中枢神经内称神经核,在周围神经内称神经节;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其外面包有髓鞘,色泽白亮,称白质,位于大、小脑深部的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白质则位于灰质的周围。3、 两侧瞳孔扩大、眼球不能汇聚、晶状体变薄:动眼神经损伤后,可致相应的眼外肌瘫痪,出现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由于副交感纤维受损,出现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4、 额叶、顶叶分界线:中央沟5、 尺神经支配的肌肉:
37、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小鱼际肌、拇收肌、全部骨间肌和第 3、4 蚓状肌(尺神经干受损时,表现为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内收,其他各指不能收和展,环指和小指远节不能屈曲,小鱼际猥琐,各掌指关节过伸,出现“爪形手” )6、 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分布于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前群肌,在手掌分布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1、2 蚓状肌(猿掌是损伤了正中神经)7、 尺神经与正中神经共同支配的肌肉:指深屈肌8、 薄束核、楔束核: 薄束核:位于延髓背面的薄束结节内,接受薄束的纤维。它是传导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的第二级神经元胞体所在地。 楔束核:楔束核 cuneate nuc
38、leus 位于延髓背面的楔束结节内,接受楔束的纤维。它是传导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的第二级神经元胞体所在地。 薄束、楔束自脊髓上延,到了延髓膨大成内侧的薄束结节(tuberculum gracile)和外侧的楔束结节( tuberculum cuneatum) 。楔束结节的外上方为小脑下脚(pedunculus cerebellaris inferior) ,是一股进入小脑的纤维束。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以 T4 为界,薄束传导下半身,楔束传导上半身。9、 右侧内囊出血:症状(三偏):内囊是投射纤维高度集中的区域,一侧内
39、囊损伤时,患者会出现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 ,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和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视辐射受损)的“三偏”症状。10、 椎体系的描述:锥体系是大脑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路径。主要是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锥体系主要由中央前回的锥体细胞的轴突所组成。这些纤维下行经【内囊、 】 【大脑脚底】 、【脑桥基底】 、 【延髓锥体】等结构,其中中途终于脑干者称为【皮质脑干束】 ,继续下降进入脊髓者称为【皮质脊髓束】 。因此锥体系统(锥体系)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层延髓束两部分。11、 穿刺的位置:在 L3 与 L4 或 L4 与 L5 之间的间隙进针,因为这些位置点位于
40、脊髓终末段的下方12、 内脏运动神经(特点): 低级中枢:躯体运动神经的低级中枢较集中,有脑干的脑神经运动核及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细胞;内脏运动神经的低级中枢较分散,有 T1L3 的侧角、颅副交感中枢及骶副交感中枢; 分布: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及腺体,不受意识支配(故又称为植物神经) 神经节:躯体运动神经的纤维从低级中枢直接到达效应器,中间不交换神经元,不形成神经节;内脏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到达效应器要交换神经元,故形成神经节。纤维被分成节前、节后纤维; 纤维成分:躯体运动神经只含有一种纤维成分;内脏运动神经含有交感及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除了肾上腺髓质、血管、汗腺、竖毛肌以外都是双重支配,作
41、用对立统一13、 疑核发出的纤维支配的结构:经 9、10、11 三对脑神经支配咽喉肌14、 小脑扁桃体:小脑的下面中间部凹陷,两侧呈半球形隆起,近枕骨大孔处,小脑蚓两旁的半球部分比较膨出,称小脑扁桃体。 在临床,病人颅脑外伤或颅内肿瘤等导致颅内压升高时,小脑扁桃体移位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可危及生命。15、 右侧视束损伤:右侧视束含有右眼颞侧半纤维和左眼鼻侧半纤维,因此右侧视束损伤可引起左眼视野颞侧偏盲和右眼视野鼻侧偏盲16、 喉上神经支配的结构:【外支伴甲状腺上动脉,支配环甲肌】 】 , 【内支伴喉上动脉穿甲状舌骨膜入喉腔,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 】17、 甲状腺肿
42、瘤切除后病人声音嘶哑的原因: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喉返神经瘫痪) 为一侧的外展肌及内收肌的瘫痪,但喉上神经仍正常,故环甲肌尚能维持外展及内收健康搜索的功能。声嘶及发声无力是单侧喉返神经瘫痪仅有的症状,待日后健侧声带于发声时可超过中线,并与患侧声带接触,则声音改善,此种瘫痪不致发生呼吸困难。咳嗽软弱与声嘶的程度一致。部分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只有轻度声嘶及发声无力,易被漏诊。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双侧喉返神经瘫痪) 绝大多数因广泛甲状腺手术损伤双侧喉返神经所致。双侧喉返神经受损伤后一般有短暂健康搜索的声嘶病史。咳嗽无力。由于双侧声带近中线,吸气时不能外展,声音不受影响,但有严重的呼吸困
43、难。18、 海马:嗅三角与视束之间为前穿质,颞叶下面有海马旁回,其前 其前其前端弯曲成钩端弯曲成钩端弯曲成钩 。在海马旁回上内侧有齿状回。在齿状回的外侧,侧脑室下角底壁上有一呈弓状的隆起,称海马,海马和齿状回构成海马结构。19、 灰交通支:椎旁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进入 31 对脊神经的通路,多无髓鞘,色灰暗。20、 豆状核:基底核的一部分,是由壳核和苍白球组合而成的,因其外形近似板栗板,故称豆状核。苍白球在豆状核的内侧部,借外髓板与豆状核外侧的壳核分开,而其自身又被内髓板分为外侧与内侧部。其宽阔的底凸向外侧,尖指向内侧。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与屏状核相隔。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束所在处)相邻。内囊由传入大脑和由大脑向外传出的神经纤维组成,是人体运动、感觉神经传导束最为集中的部位。21、 与中脑相连的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22、 腓浅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