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糖尿病联合用药适应症:2 型肥胖者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多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腹型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因此,这部分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华止)和吡格列酮。因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被认为是造成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在糖脂代谢紊乱时能释放更多的游离脂肪酸,后者进入肝脏后增加肝糖异生并使肝脏胰岛素清除减少,形成高胰岛素血症。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胰岛素抵抗得以改善,虽然体重无明显降低,但结合脂肪酸水平明显下降,体内脂肪的分布情况发生改变。一般来讲,皮下脂肪的代谢效率比腹内脂肪低,脂肪从腹内转移至皮下的直接结果是造成进
2、入肝脏的游离脂肪酸水平下降,从而能明显改善肝脏和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而二甲双胍对升高的血脂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通过改善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可通过增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壁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抑制肝肾葡萄糖异生而发挥作用,能加强血糖的利用,抑制血糖的吸收和肝糖元异生。罗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可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生物效应而发挥降血糖作用。70的 2 型糖尿病病人的体型是超重或肥胖,由于磺脲类和胰岛素治疗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体重的增加,所以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来说,原则上不应再选择这些药物,以免引起体重的进一步增加,
3、不利血糖的长期控制。 2 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可单药治疗也可用联合治疗。如用单药治疗,剂量增大至最大剂量80%左右,仍未能达标时应及早联合用 23 种口服药物治疗。如效果仍不理想,可睡前加用小剂量中效胰岛素。诊断时 HbA1C9%,就应该立即开始联合治疗或立即胰岛素治疗 ,如患者 b 细胞功能已显著减退或肝肾功能损害者则仅能用胰岛素治疗。 1磺脲类与二甲双胍联用:这是应用最早、最常用的方法,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不仅可提高疗效,延缓疾病的进展,而且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费用较低,无论先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效果不佳时,联合应用 另一类均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早期加用罗格列酮
4、联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RESULT 研究结果显示 ,与磺脲类单药剂量递增治疗相比,在磺脲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患者达标率显著升高(50%比 22%),从而延缓了疾病进展。与此同时,并不增加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这就提示 ,对采用磺脲类单药剂量递增治疗。磺脲类与双胍类仍是一线口服降糖药,可供医师参考。2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与增敏剂联合:增敏剂包括噻唑烷二酮类和二甲双胍与胰岛素促泌剂合用,从作用机制上发挥各自优势,降糖效果上也相应补充,如噻唑烷二酮类可控制餐后高血糖,二甲双胍使空腹血糖进一步下降。 3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
5、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有别于其他降糖药物,既不促胰岛素分泌,又非直接针对胰岛素抵抗,而是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减轻餐后高血糖,对各类其他药物均起互补作用,对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饮食成分者(如中国人)效果较佳。 4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在联用口服降糖药仍未能达标时,可加用胰岛素,如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或以胰岛素取代某一药物,如取代磺脲类,与二甲双胍联用。胰岛素与磺脲类联用也无不可,如晚上用磺脲类缓释片,白天加用餐前胰岛素,或混合胰岛素,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胰岛素也可与噻唑烷二酮类联用,但要注意两者都可能有水钠潴留的不良反应。 5二甲双胍与噻唑烷二酮类联合治疗:两者虽均属胰岛素增敏
6、剂,但因作用环节与机制迥异,联合应用可加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6改变不同的联合用药:磺脲类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是目前联合用药最多的方法,如不能达标时可改为: (1) 在原两药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或格列酮类; (2) 加用胰岛素; (3) 换用格列奈类加噻唑烷二酮类; (4) 停用所有的口服药,改用足量的胰岛素治疗。 7当有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晚期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最终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心脑血管并发症。所以糖尿病的治疗不仅是控制血糖,而且控制血脂异常、高血压等,联合用药血糖快速持续达标,大量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早期联合口服降糖药,积极控制血糖,是减少 2 型
7、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效手段。因此,应尽早选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发挥药物间互补作用,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也能保护胰岛 细胞功能,从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孚来迪(瑞格列奈)+二甲双胍 适应症:老年糖尿病孚来迪无论作为一线单独用药,还是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均显著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孚来迪单药治疗组空腹血糖有效率 94%,餐后 2h血糖有效率 97%,孚来迪联合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有效率 97%,餐后 2h 血糖有效率97%,说明两者联合使用降糖效率高。 孚来迪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产生协同的降糖作用,孚来迪选择性作用于胰岛 B 细胞3 ,促进分泌胰岛素,是促进早
8、期胰岛素分泌的非磺脲类餐时药物,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而降低血糖水平,两者机制不同,联合治疗可增加降糖效果,联合用药时要严密监测血糖以免低血糖发生。本研究有 1 例出现低血糖反应,症状轻微,测血糖 2.5mmol/L,经进食后症状缓解,低血糖发生率低。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不大,孚来迪在肝脏代谢,92%经大便排出,而极少(24 单位仍疗效不佳,应及时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治疗 3 周后如疗效不佳,可加用双胍类药,如仍无效,应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此方案的缺点是易使患者体重增加,故应严格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避免体重增加。1 型糖尿病、妊娠妇女、重度肥胖者不宜用
9、本方案。a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联用作用机制:a糖苷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减轻餐后高胰岛素血症。该药不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对体重影响小。本品与胰岛素联用,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可使胰岛素用量减少,并可避免体重增加。1 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本品,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便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且可避免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应用指征:餐后血糖高、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阿卡波糖治疗,餐后血糖控制满意,但空腹血糖控制不好的 2 型糖尿病患者;1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较大,餐后高血糖不易控制者。a糖苷酶抑制剂作用于胃肠道局部,药物很少被吸收入血,轻度肝
10、肾功能不良者仍可使用。治疗方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控制空腹血糖,白天口服 a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拜唐苹的初始剂量为 50 毫克,每日 3 次,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嚼碎吞服。然后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常用量每次 50100 毫克,每日 3 次。以上是 2 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1 型糖尿病治疗方案可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加拜唐苹。注意事项: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应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来纠正。妊娠妇女及儿童不宜用本方案。由于 a糖苷酶抑制剂的降糖效果相对较弱,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胰岛素联用作用机制:噻唑烷
11、二酮类可增强人体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用量;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可保护胰岛B 细胞功能。本品与胰岛素联用,可改善血糖控制,使胰岛素用量减少 10-25。应用指征:磺脲类药物治疗发生继发性失效,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白天口服罗格列酮,睡前注射 1 次中效胰岛素。罗格列酮的初用剂量为 4 毫克,每日 1 次,然后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常用量每日 4-8 毫克,每日 12 次。注意事项: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1 型糖尿病、妊娠妇女及儿童不宜用本方案。胰岛素增敏剂必须在有内源性胰岛素的情况下方能发挥治疗作用;对那些病程较长、自身胰岛素严重不足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可在补充胰岛素的同时加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两药合用有协同降糖作用。因胰岛素增敏剂可使体重增加,胰岛素也能够增加体重,两药合用时一定要注意监测患者的体重,严格控制饮食。胰岛素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均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因此,老年人或心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不宜将两药联用。特别提醒1. 前面介绍的主要是胰岛素与一种口服降糖药的组合,根据临床需要,胰岛素也可与多种口服降糖药联用。2. 在应用联合治疗方案时,如果补充的胰岛素剂量接近生理量(大约 40 单位日) ,说明患者胰岛功能已经严重衰竭,此时应改为胰岛素替代治疗(单纯胰岛素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