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结果补语回避性偏误分析一,把动结式回避成主谓结构(动结式即动词+结果补语) 1 回避成两个主谓句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留学生会回避成:(1)我们打球,这场终于赢了。(2)打这场球,我们终于赢了。2 回避成一个主谓谓语句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留学生会回避成:(3)*这场打球我们终于赢了。(4)*这场我们打球终于赢了(5)*我们这场打球终于赢了。3 回避成一个主谓句在这一类型中,又有两种回避情况,一是去掉中心语,用原来的结果补语作为主谓句中的谓语。例如:正确句 留学生回避句(6)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 我们终于赢了这场打球。(7)45 分钟后,土豆终于烤熟了。 45 分钟后,土
2、豆终于熟了。原因:(1)(3 、4 、5)(6)留学生把“打”这一动作和“球”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名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这种偏误,是由于汉语中常用短语和离合词的频繁使用有关。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先接触的是一些常用的动宾结构的短语,如打球、吃饭、喝水、洗衣服,也有一些是离合词,如游泳、唱歌、睡觉等。这些短语和离合词在留学生的汉语系统中较为凝固,在使用时常常一起用,不易分开。因此,原本应该用结果补语短语的句子中,留学生常把这些常用短语或离合词凝固在一起,作为某一句子成分,让原本应充当结果补语的词成为句子的谓语中心语。(2、7)回避正确二是用其他的表达方式来回避动结式,例如句子“有一天,农夫回家
3、时,看见了一只猫”,留学生就用主谓句中的一种句式存现句来回避,例如:(8)有一天,农夫回家时,门前有一只猫。原因:因为主谓句是汉语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句式,所以留学生回避时最爱用这种句式。出现回避的总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主谓关系和动宾关系在留学生的目的语语法体系里的意识远远强于动结式关系。而汉语结果补语短语本身的结构也使留学生容易采用主谓结构进行回避。汉语结果补语有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动词和形容词又可以作为句子的谓语。实际上,很多动结式的句子都是由两个主谓结构紧缩而成的。这两个主谓结构的谓语分别是动结式中的中心语和结果补语。留学生更熟悉主谓结构,就常常把动结式句子还原成了两个主谓结构.其次是结果补
4、语短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了某种结果,动作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而留学生在表达时往往丢掉表示动作的词,只说结果,这样结果补语变成了句子的谓语。母语语法的负迁移也会造成这一问题。在很多语言里,当然也包括汉语,表示结果的动词或形容词可以单独作句子的谓语。二,把动结式回避成一个词1“发现”代替动结式“看见”、“找到”含有动结式的句子 留学生回避句 (9)农夫回家时,看见了一只猫。 农夫回家时,发现了一只猫。(10)她找了半天小狗,终于找到了它。 她找了半天小狗,终于发现了它。原因:“发现”是生活中常用的词,各阶段的留学生都很熟悉这个词,而且这个词可以包含“找”“看”等一些动作,以及动作产生
5、的“着”“见”等结果的两层意思,因此用“发现”代替动结式的现象最为普遍。2. “提醒”代替动结式“叫醒”含有动结式的句子 留学生回避句(11)早上,宾馆的服务员叫醒了我。 早上,宾馆的服务员提醒了我。原因:由于留学生每天学习的是书上的课文,记的单词也是书后的单词表,书上没有单独列出“叫醒”,而“提醒”是作为基本词汇要留学生记住的,因此用“提醒”这个词。3. “约会”、“约定”代替动结式“约好”含有动结式的句子 留学生回避句(12)昨天我和他约好了,七点在门口见。 *昨天我和他约定了,七点在门口见。(13)昨天我和他约好了,七点在门口见。 *昨天我和他约会了,七点在门口见。原因:反映出留学生学习
6、近义词时的一些问题。“约定”这一动词,一般用在主谓句中,如“我们约定明晚七点见,而“约会”既是动词又是名词,但一般当名词用,如“我和小张今天有个约会”。留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近义词的微妙区别和不同用法。总的原因:这些词在留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使用,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因此他们遇到某种情形的第一反应不是使用“动结式”,而是使用一个词。主要是留学生没有很好掌握常用词的词性、词义和适用范围。三,把动结式回避成助词“了”带有动结式的句子 留学生回避句(14)他画完画儿,就去看电视了。 他画了画儿,就去看电视了(15)他吃完药,就上班去了。 他吃了药,就上班去了。原因:在初级阶段,留学生会较早的接触“了”,
7、他们知道“了”用在动词后可以表示动作完成。留学生会将先学的“了”的知识过度泛化,认为“了”可以代替结果补语,就出现了上面例子的回避现象。“他画了画儿,就去看电视了。”之所以可以用“了”代替“完”,是因为“完”的词汇意义在这里跟“了”的语法意义重合。所以,表示“完”可以用“了”回避。(15)也是一样的道理。二 动结式与其他语法形式混淆的偏误分析一, 误把结果补语误用为可能补语的偏误(16)*45 分钟后,土豆终于烤得熟。(17)*啊,我看得见了那只小鸟了。原因:例 16 说的是“经过 45 分钟的烤制以后,终于得到了熟这个的结果”。而留学生说的是45 分钟后土豆就会熟,“熟”可以实现了,所以很多
8、人用可能补语“烤得熟”。但实际上,这道题叙述的是已发生的事,是说这个结果己经发生了,“熟”这个结果已经实现了,并不是在讨论有无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应改为“45 分钟后,土豆终于烤熟了。”例 17 也是一样的道理,是主要在叙述一个动作后的结果,所以应改为“啊,我看见了那只小鸟了。(18)*今天他擦不干净皮鞋就出门了。原因:是否定形式误用为可能补语的偏误。例句说的是已经发生的一件事,结果已经实现了,不是再没发生前预测是否有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因此不能用表可能性的可能补语,而要用结果补语,因此应改为“今天他没擦干净皮鞋就出门了。”二,把结果补语误用为状态补语的偏误(19)*他把碗刷得干净,然后放进拒
9、子里去了。原因:说的是一件事,是说“碗”己经实现了“干净”这一结果,所以他把碗放进柜子里去了。这句话不是再评价他刷得真干净,因此不能用状态补语。这句应改为“他把碗刷干净了,然后放进柜子里去了。”(20)*今天他擦得不干净皮鞋就出门了。原因:是把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错用为状态补语的否定形式。结果补语的否定式是在整个结果补语短语外的否定,即“没十中心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是在状态补语短语内加以否定,即“中心语+ 得十不+状态补语”结果补语短语,侧重的是行为取得了结果,状态补语短语,侧重的是给某事物一个评价,获描写当时的样子。例 20 说的是先擦了鞋然后出门了,不是在评价擦鞋的结果,而是叙述这个结果
10、,所以要用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例 20 应该为“今天他没擦干净皮鞋就出了。”总的原因:将结果补语误用为可能补语或状态补语的偏误大部分是由于目的语知识的过渡泛化,留学生不能分清这两种补语的语法形式而造成的,尤其是不能分清它们的否定形式。语法形式的混淆实际上反映的是语义和语用上的混淆,因此,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不同补语类型的不同语法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每种补语类型表示的不同含义。三,把动结式误用为状中短语的偏误(21)*树上满挂了苹果。(22)*对不起,我晚来了。(23)*这杯咖啡的味道不错,可是多放点儿糖了。原因:上面的三个例句应是“动词+形容词”动结式,而留学生把它变成了“形容词+
11、动词”状中结构。这主要是留学生对动结式和状中结构的语用功能的区别认识不清。动结式表现的是动作或行为取得某种结果,有因果关系,表示动作的中心语在前,表示结果的结果补语在后。状中关系中的状语主要是修饰谓词性成分,意义上有些是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指向名词性成分。动结式的重心和状中结构的重心不同。动结式的重心在于强调因为有了某个动作而产生了相应的结果。状中结构则是强调动作当时的状态或人物的情态。三 动结式内部偏误分析一,动结式内部少中心语(24)*有一天农夫回家时,见了一只猫。(25)*我完了信就去邮局。原因:“少中心语”这类偏误主要是留学生只用动结式里结果补语作为
12、谓语,而忽略了原来作为中心语的动词。这种偏误主要是因为母语的负迁移引起的。在一些语言中有的动词本身就含有动作和结果的含义。例 24 应该是“有一天农夫回家时,看见了一只猫”,但留学生把动结式“看见”里的中心语动词“看”忽略了,而是用动结式里的结果补语“见”作谓语。如例 25 应该是“我完了信就去邮局”,但留学生把动结式“写完”里的中心语动词“写”忽略了,而是用动结式里的结果补语“完”作谓语。二、动结式内部少结果补语(25)有一天农夫回家时,看了一只猫。原因:例句中“看”为延续性动词,只表动作,没有结果的含义,只有加上表示结果的“见”,“看”才成为结束性动词,才有了结果。中心语是延续性动词,后面
13、必须接表示完成性的动词才表示完成的意义。这样的例子很多:26、以前我做CJ-buy 过导游C,所以也有经验。27、我给您写信的原因是看CJ-buy 到您公司的招聘启事。28、我曾在美国佛德C斯旅游公司里当CJ-buy 过导游,得到此公司的三个奖CJX成绩优秀。“当”也是表动作的延续,而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是此动作已经完成,因此要加上“过”表完成的概念。29、他在澡堂CC2 洗澡场用自己的手洗CJ-buy 完澡CQ 就CJ-sy 帮我们三个弟兄BQ,以后他的脸上有了满足感。30、我常常听CJ-buy 到这样的话31、我天天上CJ-buy 完课以后,就马上帮他赚钱,我一直想办法报答CC 报酬他。32、
14、他要求我们每天要把学习时间安排好,做B 作完了作业,复习CJ-buy 完才能出去玩。33、听CJ-buy 完以后,那个歌儿好听的话,我接受CC 收到那个歌。34、”BC,CP 他常常给我们希望,还有他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CC3 人情的男子汉,P如果朋友,穷人等CJ-wy 有难BQ,CJ-zhuy 他CJ-zy 会很关心CJ-by 他们BQ,帮助CJ-by 他们BQ。不知不觉我学CJ-buy 会了他的正直B 真和帮助别人的精神,我的父亲是一位很CC 最好的人。(35)*昨天我和他约了,晚上 7 点在校门口见,不见不散。原因:单单就“约”来说,“约”表示提出共同遵守的事,可以说“我和她约了今天见面”
15、,意思是提出了“明天见面”这一建议或约定。但仔细分析,后半句说的是具体的时间地点,还说了要不见不散。这说明他们不仅约了,还完成了制定计划这一步骤,并达成一致,达到双方认可的结果。因此,在例子中应把这一结果也表现出来,使用动结式“约好了”,说明约了,然后还达成一致,得到双方认可的结果。(36)*她找了半天,终于找了小狗。原因:留学生认为既然“找了”,就表示已经得到或找回了某件东西,就不用再说“到”了或“着”了。实际上应该用动结式“找到了”或“找着了”,说明不仅找了,然后还有了结果。(37)*我听了你的喊声就跑出来了。原因:“见”表示的是“听”的结果,并不表示“听”的完成,所以不能用“了”代替。这
16、与回避偏误类型中的用“了”代替这一回避方式的情况不同。三、动结式内部中心语或结果补语用错(38)*她找了半天,终于遇到了小狗。原因:是动结式内部中心语用错,中心语用错这类偏误主要是留学生对汉语中有些词的词义理解不清造成的,例 29 是她有目的地主动去找小狗,而不是在路上偶然地遇到小狗,所以应改为“她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小狗。”(39)*昨天我和他约完了,晚上 7 点在校门口见,不见不散。原因:是动结式内部结果补语语用错,结果补语用错这类偏误主要是留学生对汉语中表抽象意义的结果补语掌握不好造成的。例子是表示行为“约”的结果不仅是“完”,还定出了具体时间地点,双方又同意“不见不散”,说明结果应用语
17、义里含有“双方同意了”的“好”。例句应改为“昨天我和他约好了,晚上七点在校门口见,不见不散。四,动结式内部否定形式偏误(40)*我们好久不看见他了。原因:主要是留学生对否定词“没”和“不”选择不好。(41)*今天他擦不干净皮鞋就出门了。原因:把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错用为可能补语的否定形式了。结果补语不能直接被否定,它的否定形式是整个动结式的否定,即“没(有)十结果补语短语”。可能补语是“补充说明一种结果、变化或趋向是否因主、客观能力或条件的影响得以实现的句法成分”(42)*今天他擦得不干净皮鞋就出门了。原因:把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错用为状态补语的否定形式了。结果补语的否定式是在整个结果补语短语外的
18、否定,状态补语是在状态补语短语内加以否定,即“中心语十得十不十状态补语”,如“擦得不干净”。结果补语短语,侧重的是行为取得了结果;状态补语短语,侧重的是给某事物一个评价,或描写当时的样子。例子说的是先擦了鞋然后出门了,不是在评价擦鞋的结果,而是叙述这个结果,所以要用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例句应该为“今天他没擦干净皮鞋就出门了。”(43)*没做完作业就别睡觉。原因: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假设复句,而在假设复句中要用“不”来否定结果补语。总的原因:首先留学生对否定词“没”和“不”掌握不好会造成这种偏误。结果补语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先因后果,有时间顺序,在时间上表现的是现在以前的动作行为、状态变化是
19、否完成、实现某种结果,所以不能用“不”来否定,而要用“没(有)”来否定整个结果补语短语,表示客观上没有实现这个结果。五,动结式内部结果补语与其他成分颠倒1 动结式内部结果补语与“了”的位置颠倒(44)*树上挂了满苹果。(45)*他画了完画儿,就去看电视了。原因:“了”与结果补语的位置颠倒,这是学习者对动态助词“了”的用法的过度泛化造成的,他们在学习结果补语之前己经学习了动态助词“了”,知道“了”应该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完成,他们在使用结果补语这一新的语言规则时就会习惯地将“了”放在动词后。例 44 应该为“树上挂满了苹果。”例 45 应该为“他画完画儿,就去看电视了。”2 动结式内部结果补语与
20、宾语的位置颠倒(46)*我们终于学汉语会了。(47)*刚才我听录音错了。(48)*树上挂苹果满了。(49)*我们终于打这场球赢了。原因:例 46、47 中的“学汉语”“听录音”是学习者在学习结果补语以前就已经掌握并多次运用的短语,这些动宾短语在留学生的汉语系统中较为凝固,使用时常常一起用,把这些动宾短语当成了一个整体,故而他们经常把结果补语放在整个短语的后边。例 46 应该为“我们终于学会汉语了”,例 47 应该为“刚才我听错录音了”。另外,学习者是按认知的时间机制来安排词序,英语中常用一个并列句或主从句来表达,两个动词分别位于两个小句中,犯了“翻译”的错误。除了前面的两种偏误原因,造成宾语与
21、结果补语的位置颠倒这类偏误的原因还有母语的负迁移。六 跟表示完结的词语连用时出现遗漏(50)听一完这个故事后,谁都觉得那小伙子是愚人。(51) 我读一完这故事以后,想到的不是日常生活里想到的。(52)我念一完这篇短文以后,马上反省我们现代人们的生活态度。(53)吃一完晚饭以后全家一起一边看电视剧一边谈话。(54)我看一完我们作文的题目后心里有点不舒服了。(55)抽烟的人抽一完以后那个烟头在不管什么地方被扔掉。原因:以上错句都出现遗漏结果补语“完”的偏误,上述带上“以后”的句子恰恰出现遗漏结果补语“完”的现象。结果补语“完”用在动词后头,表示完成或结束,而“后”在动词或小句后,表示时间靠近末尾,
22、也可说表示某一个动作的结束后,出现另一个情况。这些句子中有的结果补语动作完成以后,动词“听”、“读”、“吃”、“看”等后边都遗漏了本来该比如(50)中“觉得那小伙子是愚人”应该发生在“听故事”的因此应该在“听”后加上表示动作结束的结果补语“完”,而表示某一个动作的结束后,出现另一个情况时就要用“以后”。四 结果补语误加一、补语重复(56)是不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好,所以出CJ+buy 来了这种情况?原因:“了”在这里做结果补语,表示动作的结束完成,而“来”在这里也是结果补语,表示动作的完成。但是,在汉语里面,一个动词只能带一个结果补语,所以多用了补语。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是不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好,所以
23、出了这种情况?”类似的例子还有:57、人们都是把吸完CC 好 的烟扔CJ+buy 掉 在地上。58、从那时候起我开始睁+开 大眼睛。59、我父母对自己的孩子CJ-zy 很 严格,他一直希望我和弟弟妹妹CJ-sy 学会独立CJ+buy起来。60、他们会饿死+到的。61、这是因为,双方都明白CJ+buy 到彼此之间拥有BD“说话BD”的权利CC 权力。62、在父母指导下,孩子不仅B 尽能学B 写 到CJ+buy 了很多东西,而且也懂得做人最起码的道理。二、补语多余,与整句话表达的意义不符(63)比如说,跟朋L友吵架的时候,我常常想 CJ+buy 到 ,“父母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原因:补语表
24、达的意思和整个句子的意思搭配不当。“想”是一个延续性动词,在这个例子中,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想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到”是结果补语,表示动作的完成,因此这里是多余的用法。相同的例子有:64、医学杂志C说:抽烟的人比不抽烟的人容易得 CJ+buy 到 成人病,BC 。 比如高血压、BC,心脏病、BC,糖尿病什么的。65、谈CJ+buy 起这个话题已经很久了 。66、比如说,父亲随地吐痰,不洗手,站着吃饭,把东西到处扔CJ+buy 掉等。67、一些食品,我打开盒子拿出点心BQ , 而且我把空的盒子扔 CCJ+buy 掉在路上。68、妈妈边做边教我做的方法,蔬C菜的特点CC 特长,放 CJ+buy
25、到调味的时间等等。69、我父母对自己的孩子CJ-zy 很 严格,他一直希望我和弟弟妹妹CJ-sy 学会独立CJ+buy起来。70、所以,我要说看起C来很简单的流行歌曲也会让我知道我们人生的一些道理,让我们回味CJ+buy 到美好的时光。71、我离开中国之前,想多多体会CJ+buy 到真正的中国文化三、补语多余,原句动词已表示动作的完成(72)我发现CJ+buy 到一些同学开始有同性恋的迹象。原因:“发现”是一个动词,已经表示动作的完成,而“到”是用做结果补语,表示结束。一个句子不能双重的表示完成性的意义,因此,要去掉“到”。类似的例子有:73、这是因为,双方都明白CJ+buy 到彼此之间拥有BD“说话BD”的权利CC 权力。74、这种情况引起CJ+buy 到孩子对父母的反感。75、因为我也是受CJ+buy 到父母的影响而长大的。76、一个孩子很容易接受CC 吸受CJ+buy 到 别人的生活习惯,态度,观F 觀 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