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胸腔穿刺一、适应证:1.诊断 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2.治疗 胸腔大量积液、气胸产生压迫症状,可抽液或抽气以减压;急性脓胸或恶性肿瘤侵及胸膜引起起积液,可抽液或注入药物。二、胸膜腔积液的 X 线表现:当胸腔积液量达 0.3-0.5L 时,胸部 X 线检查显示肋膈角变钝。随着胸腔积液增多,肋膈角消失,显示一凹面向上,外侧高内侧低的弧形积液影。大量胸腔积液时,整个患侧胸部呈致密影,纵膈和气管被推向健侧。局限包裹性积液可发生于胸腔任何部位。肺底积液时显示一侧膈肌明显升高或胃底气泡影与肺下缘之间明显加宽。在胸部 X 线片与胸腔积液量判断:胸
2、腔积液在第 4 前肋间以下称为少量胸腔积液;第4 前肋与第 2 肋之间属于中等量胸腔积液;积液位于第 2 前肋以上为大量胸腔积液。三、 操作准备: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2.与病人及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签字。3.器具:消毒用具(无菌纱块、碘伏、消毒棉签) 、标本送检试管、无菌胸腔穿刺包、无菌胸腔引流管及引流瓶、手套、洞巾、注射器及胶布。 4.操作者戴无菌帽、口罩。四、操作方法:1.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自然呼吸。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2.穿刺点可行超声波定位,或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
3、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 78 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 67 肋间或腋前线第 5 肋间隙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可结合 X 线胸透或 B 型超声检查确定穿刺方向与深度,以确保穿刺成功。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气胸病人选择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 45 肋间。3.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覆盖消毒洞巾。4.选下一肋骨的上缘为穿刺点,用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先注射皮下出现皮肤橘皮样皮丘改变,然后自皮至胸膜层进行逐次麻醉。5.术者以左手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在局麻部位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明已穿入胸膜腔。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
4、肺组织。穿刺针可应用三通穿刺针或较粗的长针后接胶皮管,穿刺前应关闭三通针,先将胶皮管用止血钳夹住,然后进行穿刺。穿入胸膜腔后再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或松开胶皮管止血钳,抽取胸腔积液。如用较粗的长穿刺针代替胸腔穿刺针时,应先将针座后连接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然后进行穿刺,进入胸腔后再接上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吸胸腔内积液,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夹闭胶管,尔后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弯盘,记量或送检。6.抽液结束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后嘱患者静卧。五、术后处理1.术后嘱病人卧位或半卧位休息半小时,测血压并观察病情有无变化。2.根据临床需要填写检验单,分送标本。3.清洁
5、器械及操作场所。4.做好穿刺记录。六、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 10mg,或可待因 0.03g 以镇静止痛。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反应;或出现持续性咳嗽、气短等现象,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0.3-0.5ml,或进行对症处理。3.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 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 1000ml,以防一次大量迅速抽液后出现复张后肺水肿;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
6、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为提高阳性检出率至少需 1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5.应避免在第 9 肋间以下穿刺,以免刺破膈肌损伤腹腔脏器。进针部位沿肋骨上缘以免损伤肋间血管。6.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胞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考官提醒】考试时需要说的:戴口罩、帽子,术前测血压。令患者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自然呼吸,取超声定位,胸部叩实处。一般取肩胛下角线或腋后线第 78 肋间。也可选腋中线 67 肋间或腋前线第 5 肋间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询问患者过敏史,选下一肋骨上缘为穿刺点。2利多卡因逐层局部麻醉。关闭三通后,进行穿刺,穿刺后打开三通,抽取胸腔积液。注意胸膜反应,抽液不宜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