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脑外伤所致慢性精神障碍1.脑挫裂伤(contusion of brain)、颅底骨折是脑的器质性损伤,发生在着力或对冲部位,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损伤严重者可引起脑疝。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均较脑震荡为甚。头痛呕吐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但如昏迷较深,可不出现呕吐。单纯的脑挫裂伤多无瞳孔改变,仅在受伤的瞬间出现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很快恢复正常。当有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或脑桥损伤时可出现双侧瞳孔缩小。损伤在重要功能区者,可出现单瘫、偏瘫、失语、局限性癫痫等神经功能障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剧烈头痛、烦躁、呕吐、项强与 Kernig 征阳性等。血压与脉搏在单纯脑挫裂
2、时可有改变,但以后即恢复正常。如血压上升、脉缓表示颅内压增高,须排除颅内血肿或水肿。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提示头部损伤失血较多或身体其他部位有合并损伤,须及时检查处理。轻度脑挫伤时呼吸无大改变。严重者由于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呼吸深慢不规则甚至停止。体温于初期常有轻微升高。临床疑为脑挫伤病例如发现脑脊液含血即可确定诊断,但仍需排除颅内血肿的可能。2.脑外伤后重新适应障碍1)对脑外伤的心理灾难性反应:主要对脑外伤所致的脑功能缺陷产生灾难性反应。由于在外伤之前缺乏心理准备,因此在面对无法解决的文艺时,病人可变得焦虑,激动和茫2然若失,有的愤怒,抑郁和情绪不稳,甚至突然痛哭流泪。一般说来,灾难反应
3、并非病人意识到自己不能胜任工作所发生的反应,而是在面临工作束手无策时发生。病人变得易焦虑,愤怒。其后果为:变得孤独退缩,回避使自己感到为难,恐惧的环境;有时采取假装没有听懂指令的办法回避工作;或假装忙忙碌碌使人难以启齿要他工作。有的病人变得过分刻板,谨慎,有序,以适应外伤后环境。2)脑外伤后反应性改变:常为回避灾难反应的病理补偿行为,表现对有关事物的反应性降低,注意涣散,而对无关刺激又比较过敏。对一般环境中出现的普通事物难以感受和理解,因此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常产生疑虑和焦虑不安。病人往往否认自己的残疾,难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外伤后环境。因反应性改变常出现病理惰性,表现为对某一刺激
4、一旦发生反应,兴奋极易扩散,并持续较久。结果对事物的理解感到困难,模糊且不肯定。3)脑外伤后抽象与具体应用能力障碍:病人不能对事物抽象概括和不能应用抽象概括得出的概念于实践。例如病人能够拿着剪刀剪东西,但不能进行用空手模仿拿剪刀剪裁东西的动作。3.脑振荡后综合征:根据脑振荡综合征症状出现频率次序,依次为头痛,头晕,疲乏,焦虑,失眠,对声光刺激过敏,注意不集中,易激惹,自我感觉不良,抑郁等,以前 43种最常见。病人的脑电图可异常,脑干诱发电位反应延迟,受伤后 4-8 周脑血流仍减慢。4.脑外伤后人格改变1)脑外伤后人格改变常常是痴呆综合征的组成部分。额叶损伤引起的人格改变表现为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
5、,着事物缺乏预见性和灵活性,如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和欣快症,言语增多,内容夸张罗嗉,在独处时表现迟钝,淡漠,嗜睡,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另一类人格改变表现为攻击性强,易违法乱记,在儿童脑外伤后较多见。2)脑外伤后原有人格病理扩张:大多表现为波动性抑郁,焦虑,强迫性人格及持久的易激惹。5.脑外伤所致痴呆:表现注意涣散,记忆减退,智能损害,情感淡漠,反应迟钝。6.脑外伤所致脑病:多见于拳击运动员,可能与大脑连续积累的多发性点状出血和坏死有关。病人精细技巧受损,动作缓慢,平衡不良,注意不集中,记忆减退,讲话音浊和不流畅,欣快,多言多语,犹如醉态。痴呆严重者可达残废程度,主要取决于脑外伤的范围和严重程
6、度。7.脑外伤所致癫痫:脑外伤所致癫痫可早发或晚发,早发者在受伤后 1 月内发生,约占 15%;晚发者在 2 年内发生,约占 85%.您需要了解的治疗41.由于病前人格和受伤后场合对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具有影响,因此家属,周围人员,医务人员均应镇定,不谈论不良情况。2.脑外伤意识障碍较重者一般应卧床 1-2 周。但长期卧床暗示伤势严重,因此宜鼓励早期起床活动,早期进行康复活动,早期恢复工作。活动量应采取渐进方式,以不增加病人智力,体力和情绪负担为前提。3.应使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病症,掌握脑外伤一般知识,明白积极配合医疗和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性,争取最佳疗效。4.应在出院前做好周围社会干预工作,为
7、病人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性社会环境,以防家庭纠纷或赔偿问题等造成症状迁徙。5.对慢性脑外伤病人正确评估其有关障碍,如智能障碍,言语障碍,抽象思维障碍等,并进行针对性康复治疗和再训练。对各种精神障碍应对症使用抗抑郁剂,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等。并应帮助解决实际存在的社会生活,工作学习问题。6.加强卫生宣传教育,预防脑外伤。脑外伤的预防措施包括战时与平时两方面对策。应开展科研以防止军事对抗中对人体和颅脑的外伤作用。和平时期交通事故与建筑工地以外最常见,应强调安全行车,安全生产,健全交通管理和安5全生产制度。加强个人安全防卫意识,老年人,癫痫,酒和药物依赖病人易发生外伤,更需加以防范。2、颅脑损伤所致精神
8、障碍脑外伤所引起的精神障碍常见的有两类患者。一类以持续的心理功能缺损为主,如记忆障碍;另一类为情绪障碍与无力状态较为常见,由于症状不容易被发现而常被忽视。但可造成持续功能的残疾。除了器质性因素外,个体的神经类型、素质特点、外伤后的心理社会因素,也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急性脑外伤患者可伴有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从意识模糊直到昏迷。在清醒过程中,可能出现紧张恐惧、兴奋不安、言语零乱、定向丧失和恐怖性的幻视等,称为外伤性谵妄。意识恢复后,常不能回忆起受伤前后的经过,称为外伤后遗忘。对紧接着受伤以前一段时期内的事件的遗忘称为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在急性期后或间歇一
9、段时期后,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对光声敏感、易疲劳、激惹性增高、注意力涣散、记忆减退、神经过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月后恢复。少数患者性格上有缺陷或夹杂有社会心理因素者,病情可迁延不愈。部分严重的脑外伤患者可逐渐发展为痴呆综合征。记忆、理解和判断能力明显减退、思维迟钝、情感淡漠、精神萎靡、6缺乏主动性等。有的患者可伴有人格改变,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惹、自我控制能力减退、脾气怪僻、粗暴自私和丧失进取心。人格改变多见于左侧半球的损害,特别是累及额叶及颞叶结构的患者。根据病史和检查诊断并不困难。脑外伤后必须及早进行治疗并订好长期治疗规划,首先要评定患者躯体和社会功能残缺的程序,以及了
10、解心理和社会因素,而给予适当处理和心理治疗。对外伤后类神经症症状可以应用脑复新,对兴奋躁动的患者,可短期给奋乃静或氯丙泰等抗精神病药物。性格障碍则以行为治疗和教育训练为主。人格改变应加强教育和训练。有兴奋不安时可给镇静剂或小剂量泰尔登 25100mg日,舒心利 0106g日等精神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性精神障碍亦获良好效果,对类神经衰弱者应加强心理治疗,解除顾虑及紧张,树立信心。 人格改变应加强教育和训练。有兴奋不安时可给镇静剂或小剂量泰尔登 25100mg日,舒心利 0106g日等精神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性精神障碍亦获良好效果,对类神经衰弱者应加强心理治疗,解除顾虑及紧张,树立信心
11、。 人格障碍的护理 帮助患者认识自身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学会控制,克服不良行为。对家属、亲朋等周围人做好宣教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患者的病态行为,妥善化解患7者的人际关系困难。此外,要加强监护和管理,避免患者对他人及社会造成干扰,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3、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看,人格障碍往往由以下因素综合形成,其中幼年期家庭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合理现象、拜金主义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产生对抗、愤怒、压抑、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而发展至人格障碍。目前一般认为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间的关系为:人格特
12、征可成为精神疾病的易感因素或诱因;某些人格特征是精神疾病的潜隐或残留表现;人格障碍和临床综合征可有共同的素质与环境背景,两者可共存,但不一定有病因联系。欧洲,特别是德国和联合王国精神病学家,认为人格障碍与神经症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强调“诊断为神经症的人,我们完全可以找到病态人格的特征,而在病态人格的人,也可发现神经症的特征。”“神经症的症状和病态人格的行为都可认为一种反应,一方面取决于素质的倾向,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中压力”“从理论上无法把所谓病态人格与所谓神经症人格区分开来”。Tolle(1996)指出“人格障碍可表现出大量的神经症性反应,许多神经症病人也具有人格障碍。8在人格障碍与神经症之
13、间没有一个截然分明的界线”。所谓“神经症人格”是来自心理分析理论,霍妮认为神经症患者是指那些行为、情感、心态、思维方式都不正常的人,他们在剧烈的竞争中充满焦虑,以及为对抗焦虑而建立起来的防御机制,这就是神经症人格。Jasper 认为神经症症状是不正常人格的人,对应激所发生的反应,即在寻常情况仅表现为行为(人格)不正常,而在遭遇应激时发生神经症反应,表现神经症症状。“性格神经症”是指那些与神经症病因相似的人格,其患者可以没有神经症症状。Freud 推测决定人格发展过程的因素,就是神经症发生的原因。Kolb(1973)指出每一种神经症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结构,这种性格结构通常称之为性格神经症。ICD-
14、9 将人格障碍与性格神经症并列。ICD-10 未如此。目前认为,人格障碍与神经症间关系虽然密切,即人格障碍有助于神经症的发生,神经症也有助于人格障碍的形成,而且二者共患的机会较高,但在本质上二者属于不同的疾病范畴。人格障碍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冲动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又称为暴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如下。A.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9B.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 3 项:a.有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b.行为暴发难以自控。c.不能控制不适当的发怒,易与他人争吵或冲突,尤其是行为受阻或受批评、指责时。d.情绪反复无常,不可预测,易暴发
15、愤怒和暴力行为。e.生活无目的,事先无计划,对很可能出现的事也缺乏预见性,或做事缺乏坚持性,如不给予奖励,便很难完成一件较费时的工作。f.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与人关系时而极好,时而极坏,几乎没有持久的友人。g.有自伤行为。人格障碍可以并发哪些疾病?异常人格也可以由疾病造成,主要是脑额叶的疾病(如脑外伤、脑炎等),精神分裂症也可以出现人格障碍症状,也可能是额叶功能障碍所致。人格障碍应该如何预防?人格障碍一旦形成不易矫正,故应贯彻预防原则,从幼儿开始教育,强调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具有健全理想的人格,能够良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保持内心的和谐和人格的完整,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
16、有重要10意义,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一。弗洛姆曾说“人生的主要使命是自我成长,成为与潜能相符的人,人生奋斗目标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自己的人格”。为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我们必须从幼年抓起,用以引导,教化,培养,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中国青少年的理想人格特征应为:1.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自我尊重,且有能力感。它表现为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的存在并接受和尊重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信心。还肯定自我的特殊,“我之所以为我”,并强调自我实现,肯定自我价值。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对于个人的人格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那些主体意识淡薄,对自己缺乏尊重,对他人也缺乏尊重的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培养更具有
17、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就曾指出“积极的自我观念为我们正确对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它是形成伟大的人格力量的基础”。2.正确了解认识评估自己,并能自我承认和接受这种评价。也就是奉行自我认可的原则,不抬高夸大自我自以为了不起,老子天下第一;也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过分贬低自己,而是实事求是的客观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义。他们承认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同时又承认自己的不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它是一个人自卑,自信,自负三者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在此基础上,社会,家长能更清楚的了解青少年,青少年更能看清和认识自己,以便能更好地朝着确定的方向去实现自我。113.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要求青少年
18、成为“自己的主人”,能独立自主的认识处理事情,具有较强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才能,“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计这些关系,去选择个人成长的目标,独立地自由地塑造自己的人格”(武斌现代中国人-从现在走向未来第 329 页)。能通过积极的主体的活动,把各种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心理意识,并通过细致的鉴别吸收,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所接受的东西,开发自我能力与潜能,展示自我优点,用大无畏的创造精神去塑造新的自我,开创新的生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自我尊重,且有能力感;能正确了解认识评估自己,并能自我承认和接受这种评价,这 3 个特征的具备
19、,对培养和形成青少年健康的人格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4.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态度,能充分接受大量信息。这种开放不仅是对自身经验体会的开放,而且是对新的观察方法,新的存在方式,新的思想和概念的开放;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的开放,也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开放,而且还是对外国先进文化的开放。青少年必须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吸收,并将其整合融化为自我信息,同时,青少年又必须能把这些经验体会及各类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加以利用。125.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人是在不断地适应中完善成长的。适应现实就意味着你能跟上时代的节奏,与时代的各种因素相和谐,就意味着你可以完好的保持自己的角色并努
20、力去实现自我。同时,社会生活还在一如既往的发生变化,青少年还必须具有敏锐的应变能力,以适应新的变化,能与变化的世界保持和谐的节拍。6.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这些交际包括现实生活的亲身交际和有虚拟意味的网络交际。21 世纪是信息和科技的社会,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由此才能更全面完好的塑造自我和实现自我。同时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人们追求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寄托的需要,并且还是青少年培养健康人格心理的需要。7.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关注社会生活,自然和他人,有较强的爱心和同情心,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同情和爱的感情。他们强调自我而不失
21、对社会,自然和他人的关怀,明确人是社会的人,人不仅仅为自己活着。他们能理解人,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兴趣爱好广泛,交往频繁,对社会生活抱一种比较积极的入世态度。这个特征是对“自我为中心”的反省,拓展与开放,它将人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人心怀世界,心怀天下。8.不迷信自我,不迷信权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能较理智的分析问题,不感情用事,能接受不同的观13点,能接受科学客观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信赖自我经验,能坚守自我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判断,对权威不盲从,有时甚至持怀疑态度。他们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是非曲直观,对自己认为非正当的规范不盲目遵从。这个特征是对人格崇拜,偶像崇拜,尤其是对明星崇拜与自
22、我崇拜反思后所确定的一种主体自我回归。9.探寻精神生活,不过分看重物质利益。在世界日愈市场化的 21 世纪,人们追求经济效益,追求物质享受和感观刺激,对物的顶礼膜拜造成了某些人追求的表层化和浅层化。看重物质的同时,探寻精神的憩居点,是对商业社会把人们的全部活动简化为生产和消费过程,把人们的追求导向单极方向的反思及对新价值确定的努力。这种人格追寻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对物质享受和虚荣不十分关心,其价值追求多样化,并且在努力寻找某种大于个人的意义和目的,希望能过一种内心和谐宁静的生活。10.思路开阔,关注的空间地域,范围及点扩大,不局限于个人,集团,家国,而扩大到了整个社会生活,自然世界,把地球当作人
23、类共同的家园而加以关爱。这个特征同第 7 个特征相结合,更进一步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让人心胸更加广阔。11.初步掌握成人所具备的较强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掌握有关的工作技能,并且有承认义务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献身精神。1412.面向未来,一往无前的态度,能有所侧重的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他们承继过去,看重现实,放眼未来。他们能明确地意识到生活是不断前进的,追求的方向应该适宜未来的目标和任务,并用未来的希望激励和引导现实的生活。当然,并不是这些人格特征每个青少年都完全具备,但可以此为目标不断的自我塑造去努力和升华。来完善、健全适宜自己的健康人格。健康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判
24、定健康人格,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达到健康人格,取决于个人的选择。社会,学校,家庭应针对青少年群体和个体的不同特征与实际情况,引导青少年参照健康人格模式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选择变通确立适合于自己(群体或个体)的人格模式,并通过自我塑造和社会培养相结合来升华青少年理想健康人格人格障碍应该如何治疗?(一)治疗由于人格障碍的本质和发生原因尚未解决,因此对治疗作用的估价不一。Kraft(1965)复习有关治疗的资料后指出,即使是最严重的病例,经过一个阶段治疗后亦可获得好转。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应该清除无能为力的悲观论点,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矫治。1.药物治疗 首先要明确,药物不能改变人格结构,但对人格障碍的某
25、些表现可能有一定效果。目前精神药理学研究15认为,抗精神病药、MAOI、锂盐、卡马西平、BZ 类药物、抗癫痫药、 受体阻滞剂、5-HT 类药物等对人格障碍有疗效。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分裂型人格障碍及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对分裂型人格障碍有效,主要对病人的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焦虑、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人格障碍的精神生物脆弱性包括认知、情感、冲动控制和焦虑调节等 4 方面,从而与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相连。药物治疗可针对这些方面开展。(1)认知/知觉障碍与古怪组(偏执型、分裂样型、分裂型)相连:氯丙嗪、甲硫哒嗪、氟哌啶醇、匹莫齐特(哌迷清)、哌嗪类等抗精神病药曾用于这一组人
26、格障碍病例。人格障碍患者在应激影响下可发生急性精神病其时亦可使用抗精神病药。(2)情感不稳定是边缘型、冲动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等心绪稳定剂可改善症状。冲动与 5-羟色胺水平低有关,而且这些情绪不稳定人格障碍患者常伴发抑郁,则抗抑郁剂可发挥有益影响,特别5-羟色胺再摄取阻断剂(SSRI)如氟西汀、舍曲林。(3)冲动/攻击性、边缘型、反社会型、冲动型人格障碍患者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用 SSRI、碳酸锂、卡马西平等药物有效。对冲动性人格障碍伴有脑电图改变者可试用苯16妥英(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并可合用普萘洛尔。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出现兴奋躁动时,可给予抗精神病药
27、。(4)焦虑、强迫型:焦虑型(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伴有明显焦虑,可用抗焦虑药改善之。既往曾用氯氮卓(利眠宁)、地西泮(安定)、奥沙西泮(去甲羟安定)等治疗此类人格障碍,目前多采用阿普唑仑。(5)强迫型、表演型、依赖型人格障碍可试用胰岛素低血糖治疗。(6)偏执型人格障碍如考虑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有关,可给予碳酸锂。(7)其他:早年曾用苯丙胺治疗反社会人格,但收效有限。哌甲酯(哌醋甲酯)对成人 MBD 有效。对冲动控制不良者可用抗痉药,特别是脑电图示每秒 1416 阳性棘波者。电休克治疗仅限于改善人格障碍患者伴发的焦虑和抑郁。对兴奋、激动可给予吩噻嗪类药物。精神外科已为日益发展的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
28、所取代。2.精神外科治疗 大脑一定部位(杏仁核、扣带回、内束前肢、尾状核下)定向破坏手术,可改善某种类型的人格障碍症状,如冲动行为明显者,手术可改善明显的冲动行为,但手术可导致不可逆脑局部损伤,故外科治疗应采取慎重态度。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是有益的,通过深入接触,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人道主义和关心的态度对待17他们,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个性的缺陷,进而使其明白个性是可以改变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改造自己性格,重建自己健全的行为模式。如遇到困境可进行危机干预。可成立治疗性社区或称治疗性团体。营造一种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人格障碍者在团体中,针对病人偏离常态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特征,采用
29、学习疏导等方法,通过参加其中有益的活动,控制和改善他们自己的偏离行为,逐渐纠正那些既往习得的不良习惯,校正他们的不健康心理。与参加这一活动的其他成员的相互交往,探索新的和较适合的恢复的方法和途径。Craft(1965),Mile(1969)都证明这种集体治疗方式较个别精神治疗有效。4.教育、训练和安排 多数学者指出惩罚对这类人是无效的、需要多方面紧密配合对他们提供长期而稳定的服务和管理,特别是卫生部门和教育系统的配合。以精神科医生为媒介组织各种服务措施。丹麦有处理此类人的特殊中心,由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员和律师组成,由一全日工作的管理人员主持日常工作,并经常与精神病福利官员、社会治安部官员、职
30、业介绍所官员等取得密切联系。管理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召开会议请部分有关人员参加。这类中心不仅起矫正诊室(clearing house)和整顿中心(sorting center)的作用,而且提供全日门诊咨询服务,给这类人以持续的关照和支持。在那里管理人员与寄宿舍、监护车间、日间医院、工业复员18部门、综合医院、急诊室等机构取得密切配合,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慢性人格障碍是有益的。对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必须从全社会着眼,采取综合治疗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防治结合统筹安排才能发挥良好的实际效果。尽管抗精神病药对反社会人格障碍无效,但当发生兴奋激动或短暂性精神障碍时,可考虑短期使用抗精神病药
31、,如氯丙嗪、奋乃静等。医生对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应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信赖,由于这类患者往往不信任他人,也不相信治疗会对他有帮助,所以保持诚挚的态度在治疗中是十分必要的。要求这类患者主动配合心理治疗很困难,他们往往不能接受集体心理治疗,也难以忍受行为疗法对他的要求。医生要很有耐心,并努力寻找他们可接受的方式和现实的态度与患者探讨和商量某种可行的干预措施和方法,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精神药物干预效果不明显。目前尚无有效的冲动型人格障碍治疗手段。治疗针对患者对应激做出反应的阈值偏低,予以认知等心理治疗可能会对预防发作有所帮助。认知行为治疗可能帮助焦虑性人格障碍患者,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紧张和忧虑是过分的,
32、并且促使其逐渐克服。焦虑症状明显时,可适当予以抗焦虑药。19可对依赖型人格障碍进行心理治疗,如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等,并加强自信心的训练,同时要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实践。(二)预后过去认为人格障碍是无法治愈的,只能给予适当的管理和对病症处理。人格障碍患者中发生自杀未遂高于一般人口,人格障碍患者有较高的伴发酒精中毒和物质滥用的风险。偏执性人格障碍的病程是漫长的,有些患者可延续终生。有的可能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前人格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趋向成熟或应激减少,偏执性特征可能会有所缓和。反社会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后呈持续进程,在少年后期达到高潮。随着年龄增长,一般在成年后期违纪行为即趋减少,情况有所缓和。
33、目前一些学者认为不仅药物治疗和环境治疗能改善人格缺陷,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无论类型如何,一般均可逐步趋向缓和。Sturup(1918)指出,经过综合治疗后,住在Herstedvester 刑事机构中的冲动型和攻击型人格障碍患者87%可获得满意恢复并出狱,适应社会良好。McCord 等(1956)认为环境治疗可改善少年精神病态的行为,增强内在的羞愧感,从而提高对反社会行为的控制能力。Rappoport(1961)追踪Henderson 医院经治疗性社区(therapeutic community)处理后出院的人格障碍患者,1 年后 41%恢复工作,适应社会和环20境的能力得到改善。Maddock(
34、1970)对人格障碍进行 5 年追踪,他发现这类人的犯罪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但到晚年仍有 3/5需建立适当的社会功能。Whitley(1970)指出有以下情况者:既往学习成绩良好者;既往工作和人际关系良好者;伴有情感体验能力者;参与其所属的社区各项活动者。人格障碍的预后往往良好。4、脑损伤后常常发生酗酒和情感障碍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酗酒或酒精成瘾在颅脑外伤的人中经常发生。以前酗酒可以增加颅脑外伤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率;反过来情感障碍提高酗酒旧病复发的发生率。研究者称:既往有酗酒或酒精依赖病史,同时经历颅脑外伤患有情感障碍的患者是那些最不可能继续有意义的、创造性和独立生活的人。情感障碍、颅脑外伤和酗酒/酒精依赖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研究,研究者对 158 名近期颅脑外伤的患者进行了预期性研究,并对其中 104 名患者完成 12 个月的跟踪观察。通过与患者交谈,34.8%的患者在脑外伤之前就有饮酒过量史,60%的患者在脑外伤后继续酗酒。有酗酒史的患者中情感障碍的发生率是 60%。脑损伤后酗酒的患者中 75%的患者发展为情感障碍,而不酗酒的患者仅为44%。21研究者同时发现,具有酗酒史,并伴有情感障碍的患者最不可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研究者总结说:为了适应特殊的需求和和特定的缺失,需要对物质滥用康复措施进行必要调整,以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