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尔福“精益”求胜的秘诀作者: 杨仕省陈锦亚:德尔福“精益”求胜的秘诀汽车工业务必遵循两个基本原理:第一,必须是100的投入;第二,要有激情,做汽车工业就必须爱它,不爱它就别做。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我自己呢,就好像一个没念完一年级的小学生一样。陈锦亚本报记者 杨仕省 实习记者徐晨华 发自上海“要能静下心来做点事情,这里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热闹,在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人都要全身心地投入。陈锦亚说,“你看中国现在那些成功的和不成功的汽车生产厂家,他们的成功或不成功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一个很强的或者不强的团队”“为了接受采访,陈总不得不推掉了他的上司召集的一个会议。” 1月28日,在结束
2、采访之际,德尔福中国公关部刘小红女士告诉本报记者。作为德尔福电子及安全分部亚太区总裁的陈锦亚,其工作繁忙程度可见一斑。此前,陈的职务是德尔福中国区总裁及德尔福亚太区法律总顾问。采访中,陈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便是健谈、和蔼与笑容可掬。讲到动情之处,他还时不时冒出两句流利的英文,伴以手指自然地比划一下,接着便是豪爽的一笑。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2004年德尔福全球收入达到28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创德尔福历史新高。在中国,德尔福自1993年设立代表处,目前已建立了14家企业,总投资高达5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德尔福在中国的业务平均年增长保持30%50%,2004年德尔福所有在华企业
3、的营业规模达到10亿美元。从采访中,陈锦亚向记者“兜售”了德尔福在中国不断取胜的独特生意经。注重产业价值链管理“一个企业真正的成功绝对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一批人。别写我,要写就写我的团队吧。” 采访一开始,陈锦亚就抢先大声笑着对记者申明,“不是我谦虚,因为一个企业的财务、人事、生产管理、营销、市场研究、采购等等都需要大家的协作,就像一个链条一样不可分割。”这就是陈锦亚所倡导的价值链管理。举例而言,德尔福要保证提供给整车企业的产品中没有一个是次品。首先必须要求德尔福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保证100是成品,假如供应商只能答应保证70的成品,其余30的次品就白白浪费了,那么德尔福的成本就上去了。如果在每一
4、步都要保证100的话,那就需要有一个很强有力的价值链支持,各个关头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价值链管理。不过,陈锦亚认为,要做好汽车工业还得始终如一,因为一般汽车工业都是做长期的,很少做短期的。他认为汽车工业务必遵循两个基本原理:第一,必须是100的投入;第二,要有激情,做汽车工业就必须爱它,不爱它就别做。“陈总的精力过人,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德尔福汽车系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健告诉记者,“每天工作至少14小时。早晨7点到办公室,白天与客户或者政府部门打交道。有时凌晨二三点还要与北美地区的其他领导开电话会。”“要能静下心来做点事情,这里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热闹,在整个价值链上的
5、所有人都要全身心地投入。”陈锦亚说,“ 你看中国现在那些成功的和不成功的汽车生产厂家,他们的成功或不成功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一个很强的或者不强的团队。”精益生产从细节做起在谈到德尔福为何投巨资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时,陈锦亚将研究开发比喻为高手练内功。“在练到一定程度后,高手间的招式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了。真正的高手过招是内功的深厚较量。对德尔福来说,内功就是研发能力。德尔福一年要用16亿美元进行开发,占年销售额的6左右。行业中企业研发投入一般是35。”陈锦亚说,德尔福在中国的最主要原则是长期扎根,这是他们的承诺。上海是个练“内功” 的地方,在研发、生产上,德尔福不断地要求更精益一些。这同样是
6、德尔福的成功所在。就德尔福本身而言,对生产线进行调整,将所有“肥胖”都给卡掉。“精益生产其实大家都在做,只不过有快、慢之分,但更重要是要深一些。”他说,深和浅是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深浅很多时候又要从细节开始。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德尔福在苏州生产电子产品的工厂规定:员工进入公司的时候在门口最起码每只脚要擦三下,进楼后必须要洗手。看似一项无关紧要的事情,却大大降低了空气中的灰尘含量。这样,灰尘进入公司内部传感器的可能性就越小,出废品的概率也越小。“就算少出3 个废品,一天至少也可节省400元钱,一年下来就可节省十几万元钱。而这就是从一个很小的细节开始做起的。”陈锦亚说,精益生产很多时候总会给人
7、意外收获。另外一个例子,将德尔福的生产线由单线变成复线,复线又变成U字型。原来生产线是单线人一个一个来回走,走过去的时候是有效劳动,走回来的时候是无效劳动。后来变成复线了,两边都是有效劳动,但发现空间必须做得很大,否则两个人会撞到。之后把它变成U字型的,只能在里面站一个人的距离,这边走是有效劳动,转个身过来还是有效劳动,不用来回走。一个楼面里如果可以放复线6个到8个的话,U字型就可以放9个到10个,就是多了一条生产线。这样就把成本降下去了。此外,他认为供应商供应链的精益管理的步子可以迈得快些。陈锦亚说,去年原材料在涨价,一方面整车厂在压他们的价,另一方面原材料仍在涨价。此时德尔福提出和供应商共
8、存亡,与供应商一起降低成本,赢得了主动。不过,陈略带遗憾地表示,“本来我们应该再推一把就更好了” 。那时候他们在推钢铁厂,让钢铁厂与其原材料供应商去推行精益生产,也同样用六个西格玛的方法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可以“减肥” 的部分。这样一层层下去,成本节省可能会高得出人意料。陈锦亚说,“如果一个企业要比其他企业省5的话,即使这5的优势把它用作2或者2.5作为降价因素的话,你还是比其他企业利润高2.5个百分点。”这就是德尔福精益生产的高明之处。90%的悟性加上10%的理性“当前汽车市场的格局,就是 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 陈锦亚说。他认为在将来的两年中,中国汽车市场还将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很多人说
9、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碰到危机了,15的增长怎么是危机?这是回归自然!哪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有70多的速度发展。”他显得有些激动。但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中国的汽车企业悟性特别强,在扩张的时候很多企业就觉得是赚大钱的机会,跳进去了,接着就拼命地扩张产能,随后很多问题就全暴露出来了。有没有开发能力?有没有好的产品?有没有好的销售人员?突然之间,就好像一下凸现了很多问题,现在不是很多企业已经退出了“造车运动” 吗?“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我自己呢,就好像一个没念完一年级的小学生一样。” 陈锦亚始终保持着和蔼的笑容。由于中国很多企业都是属于上升阶段,像一块干的海绵,感悟机会特别灵敏,吸收得特别快。
10、但很容易浮躁,这是成长中的一个必然过程。“不过这种悟性却是中国汽车工业希望之所在。” 他坦言。对于未来汽车市场如何发展,“保持10到15增长的话应该是很自然的。” 陈锦亚深沉地意识到,中国汽车工业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地步,如果中国汽车企业能把握好90的悟性,再加上10的理性,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会更快一些,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人才本土化精益管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人才培养的问题。”陈锦亚兴致勃勃地说,“我觉得德尔福比其他公司做得好的地方,就是怎么把人才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起来,这一点很值得自豪。”在德尔福看来,决定一个跨国企业在中国成功与否,要看本地人才的素质有多高。“凡是高级管理人员,从他们
11、是中级管理人员开始,就给他们定成长报表,每过一段时间,按照不同程度和工作经验进行讨论,这个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需要加什么,需要减什么,这样做就知道自己的人才储备到底有多大。”这是陈提出的“加减法” 培养人才的模式。陈锦亚表示,人才储备最大的用处就是为了将来需要的时候用,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浪费。这是精益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点,人才可以储备,但不可以不用,人才是要靠才能去真正储备的。据介绍,德尔福储备人才分四个层次。第一是公司管理层的高级人才,他们主持公司的日常事务;第二层人才就是各个厂的主要负责人,即工厂管理层;第三层就是一大批作为管理人员的中级人才;第四层就是初级人才。四个层次的人才进入公
12、司做了一两年,对他们进行了挖掘以后,发掘有潜力的进行一定培养,评估后把他们放到高一级人才库里面去。很多企业都有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对人才的反复运用。还有一个问题,国外的人没有像国内的人对人才储备的理解这么深刻,因此这个时候一旦发现人才,你必须把他们国际化,必须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都可以用自己熟练的语言同对方进行交流。这样,第一为他们创造一个平台,第二就是让他们有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把这两点合在一起的话,人才成长就会快好多。“如果我不在的话,不会因为我不在这些人才就走不上去了,因为评价如何,看的是其经验、经历、成绩是否达到了一些标准,都是一些具体的东西,这样就可以把一个人才库建立起来了。”陈锦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