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1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1-2/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潮汐的基本成因与潮汐不等。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月球引潮力 25(分钟)3月潮椭圆体与潮汐基本成因 15(分钟)4潮汐周日不等 15(分钟)5潮汐半月不等 15(分钟)6潮汐视差不等 10(分钟)7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潮汐基本成因。2潮
2、汐周日不等和半月不等成因与现象。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潮汐成因。2潮汐不等成因与现象。3分析潮汐成因。4分析潮汐不等成因与现象。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2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2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3-4/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潮汐类型、潮汐术语;中版潮汐表概况和主、附港潮汐推算方法。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中版潮汐表。二、教学内容和时间
3、分配1绪论 5(分钟)2潮汐类型 10(分钟)3潮汐术语 20(分钟)4中版潮汐表概况 10(分钟)5主港潮汐推算 10(分钟)6附港潮汐推算 30(分钟)7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潮汐类型和潮汐术语。2主、附港潮汐推算。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潮汐类型和术语。2主、附港潮汐推算。3掌握潮汐类型和术语。4掌握主、附港潮汐推算。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3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3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5-6/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4、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中版潮汐表 查阅和使用方法;利用潮信 资料估算潮汐的方法。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中版潮汐表。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利用中版潮汐表推算主、附港潮汐(实操) 30(分钟)3利用平均高(低)潮间隙求潮 时 10(分钟)4利用潮信资料估算潮高 15(分钟)5利用潮信资料估算潮时 25(分钟)6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训练学生利用中版潮汐表 推算主、附港潮汐的 实际操作能力。2利用潮升估算潮高和简易潮 时估算法。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利用中版潮汐表推算主、附港
5、潮汐。2利用潮升估算潮高和简易潮时估算法。3掌握利用中版潮汐表推算主、附港潮汐的方法。4掌握利用潮升估算潮高和简易潮时估算法。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4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4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7-8/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任意时潮高和任意高潮 时的计算方法;潮汐推算在航海上的 应用以及中版潮汐表 使用注意事项。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
6、、中版潮汐表。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任意时潮高与任意高潮时计 算方法 25(分钟)3过浅滩问题(最小安全潮高 问题) 15(分钟)4过架空障碍物问题(最大潮高 问题) 15(分钟)5测深辨位问题 10(分钟)6实例 15(分钟)7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任意时潮高和任意高潮时计 算方法。2潮汐推算在航海上的实际应 用问题。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任意时潮高(潮时)计算方法。2潮汐推算在航海中的应用。3掌握任意时潮高和任意高潮时计算方法。4掌握潮汐推算在航海上的实际应 用问题。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5 - 航海学
7、(3)课程教案第 5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9-10/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英版潮汐表 概况及利用英版潮汐表 推算主、附港潮汐的方法。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英版潮汐表。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英版潮汐表概况 10(分钟)3主港潮汐推算 15(分钟)4附港潮汐推算 25(分钟)5利用英版潮汐表推算主、附港潮汐(实操) 30(分钟)7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
8、主、附港潮汐推算方法。2潮时差和潮高差内插方法。3训练学生利用英版潮汐表 推算主、附港潮汐的 实际操作能力。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英版潮汐表。2利用英版潮汐表进行主、附港的潮汐推算方法。3掌握主港的潮汐推算方法。4掌握附港的潮汐推算方法。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6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6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11-12/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利用中、英版潮汐表或海图
9、图式推算潮流的方法。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中(英)版潮汐表。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往复流海图图式及每日最大流速的确定 15(分钟)3往复流任意时流速推算方法 5(分钟)4半日潮港任意时流速估算方法 10(分钟)5回转流海图图式 10(分钟)6根据回转流海图图式推算潮流的方法 10(分钟)7利用中版潮汐表推算潮流 20(分钟)8利用英版潮汐表推算潮流 10(分钟)9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根据海图图式推算潮流的方法。2利用中、英版潮汐表推算潮流的方法。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根据海图图式推算潮流的方法。2利用中、英版潮汐表推算潮流的
10、方法。3掌握根据海图图式推算潮流的方法。4掌握利用中、英版潮汐表推算潮流的方法。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7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7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13-14/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航标种类 ;IALA 浮标制度规则概况;侧面标志、方位标志和孤立危险标志的特征与意 义等。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
11、2航标种类 10(分钟)3IALA 浮标制度 规则概况 5(分钟)4浮标习惯走向、A 区侧面标 志/ 推荐航道侧面标志 25(分钟)5B 区 侧面标志/推荐航道侧面标志 5(分钟)6方位标志 25(分钟)7孤立危险标志 10(分钟)8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IALA 浮标制度 规则中侧面 标、方位标和孤立危险标的特征。2侧面标志、方位标志和孤立危险标志的用途与相应的航法。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航标种类和 IALA 浮标制度 规则。2侧面标、方位标和孤立危险标 。3掌握 IALA 浮标制度规则 中 A、B 系统的不同。4掌握侧面标、方位标和孤立危 险标的特征、用途和航法。教案撰
12、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8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8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15-16/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 IALA 浮 标制度规则中安全水域标志和专用标志的特征与意义;新危险物的标 示方法;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中国沿海航标表和英版灯标表。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中版航标表、英版灯标表。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IALA 安全
13、水域 标志 10(分钟)3IALA 专用标 志 10(分钟)4新危险物的标示方法 10(分钟)5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 10(分钟)6中国沿海航标表 25(分钟)7英版灯标表 15(分钟)8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IALA 安全水域 标志与专用 标志的特征和意义。2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3中版航标表与英版灯标 表内容、改正和使用方法。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安全水域标志与专用标志。2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中版 航标表与英版灯 标表。3掌握安全水域标志与专用标志的特征、用途和航法。4掌握中版航标表与英版灯标表改正和使用方法。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14、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9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9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17-18/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英版世界大洋航路 和航路设计图的主要内容、作用、改正和使用方法。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 世界大洋航路、航路设计图。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世界大洋航路概况 10(分钟)3机动船航线介绍 20(分钟)4世界大洋航路查阅方法 10(分钟)5航路设计图概况 10(分
15、钟)6航路设计图主图内容介绍 25(分钟)7航路设计图插图内容介绍 5(分钟)8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世界大洋航路和航路设计图 的主要内容和查阅方法。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 世界大洋航路。2航路设计图。3掌握世界大洋航路的主要内容和查阅方法。4掌握航路设计图的主要内容和 查阅方法。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10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10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19-20/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
16、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通过实操掌握世界大洋航路 和航路设计图的查阅 方法;了解和掌握航路指南与进港指南 的内容、作用和使用方法等。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 世界大洋航路、 进港指南、中(英)版航路指南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中版航路指南主要内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 项 15(分钟)3英版航路指南概况 10(分钟)3英版航路指南主要内容介 绍 10(分钟)4英版航路指南使用方法及注意事 项 5(分钟)5进港指南主要内容和查阅 方法 15(分钟)7世界大洋航路、 航路指南与进港指南查阅(实操) 25(分钟)8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
17、点和注意事项1中、英版航路指南主要内容、作用和使用方法。2训练学生查阅世界大洋航路 、航路指南与进港指南 ,了解航海有关信息的实际操作能力。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中、英版航路指南。2 进港指南。3掌握中、英版航路指南主要内容、作用和使用方法。4掌握进港指南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11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11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21-22/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
18、1目的:了解和掌握英版无线电 信号表、 航海员手册的主要内容、作用和使用方法等。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 无线电信号表、 里程表和航海员手册。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英版无线电信号表概况 15(分钟)3各卷无线电信号表主要内容介 绍 25(分钟)4航海员手册概况 5(分钟)5航海员手册主要内容介绍 15(分钟)6无线电信号表、 航海员手册查阅(实操) 20(分钟)7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无线电信号表、 航海员手册主要内容、作用和使用方法。2训练学生查阅无线电信号表 和航海员手册了解有关航海 资料的实际操作能力。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19、1 无线电信号表。2 里程表和航海员手册。3掌握无线电信号表主要内容、作用和使用方法。4掌握里程表和航海员手册使用方法。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12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12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23-24/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英版海图 及其它水道图书总目录的内容、用途、改正和使用方法。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英版海图及其它水道图书总目
20、录。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概况(出版、改正、主要内容) 10(分钟)3各部分内容介绍 10(分钟)4海图的抽选方法 20(分钟)5航海图书的抽选方法 15(分钟)6检验船上海图适用性的方法 15(分钟)7海图代销店和航海通告获取点的 查阅方法 10(分钟)8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总目录各部分的主要内容。2海图和航海图书的抽选方法。3海图适用性的检验方法。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英版海图及其它水道图书总目录的内容。2英版海图及其它水道图书总目录的使用。3掌握利用英版海图及其它水道图书总目录的抽选航用海图方法。4掌握利用英版海图及其它水道 图书总目录抽选航海图
21、书 的方法。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13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13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25-26/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中版航海 图书目录的内容、用途、改正和使用方法;中、英版航海图书目录 的实际查阅和使用方法。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中(英)版航海图书目录。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中版航海图书目录概况(出版、改正、主
22、要内容) 10(分钟)3各部分内容介绍 10(分钟)4海图的抽选方法 10(分钟)5航海图书的抽选方法 5(分钟)6检验船上海图适用性的方法 5(分钟)7实操(中、英版航海图书目录的使用) 40(分钟)8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中版航海图书目录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2利用中、英版航海图书目录抽选海图和航海图书、 检验船上海图和航海图书适用性、查阅海图和航海图书代销点等的实际操作能力。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中版航海图书目录。2中、英版航海图书目录的使用。3掌握中版航海图书目录的主要内容。4掌握利用英版航海图书目录检验船上海图和航海图书适用性、查阅海图及航海图书代销等作用。教案撰写
23、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14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14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27-28/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航海通告概况及英版航海通告各部分主要内容和使用注意事 项。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航海通告概况(主要内容、种类、作用与出版情况等) 15(分钟)3英版航海通告简介 10(分钟)4英版航海通告各部分
24、内容介 绍 45(分钟)5英版航海通告使用注意事 项 10(分钟)6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航海通告概况。2英版航海通告各部分内容和使用注意事 项。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航海通告概况。2英版航海通告各部分内容和使用。3掌握航海通告主要内容、种 类、作用与出版情况等。4掌握英版航海通告各部分内容和使用注意事项。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15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15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29-30/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
25、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英版航海通告年度摘要 与航海通告累 积表、中版 航海通告的主要内容、作用和使用方法等;了解船舶定线概况。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英版航海通告年度摘要、 航海通告累积表、 船舶定线、中版航海通告。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英版航海通告年度摘要概况 5(分钟)3英版航海通告年度摘要各部分内容介 绍 15(分钟)4英版航海通告累积表介绍 15(分钟)5中版航海通告概况 5(分钟)6中版航海通告各部分内容介 绍 10(分钟)7中版航海通告使用注意事 项 5(分钟)8船舶定线简介 25(分钟
26、)9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英版航海通告年度摘要与 航海通告累积表、中版 航海通告 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2船舶定线概况。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 航海通告年度摘要与航海通告累积表。2中版航海通告和船舶定线。3 航海通告年度摘要与航海通告累积表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4船舶定线主要内容。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16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16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31-32/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
27、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海图和航海 图书资料的改正与管理方法。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海图及配套的航海通告、海图作业工具、中(英)版海图图式。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航海通告的索取与处理 20(分钟)3图书资料改正与管理方法 20(分钟)4航海图书资料的改正与管理( 实操) 40(分钟)5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海图改正步骤和方法。2航海图书资料的改正与管理方法。3训练学生根据航海通告改正海 图的实际操作能力。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海图改正。2航海图书资料的改正。3掌握海图改正的步骤和方法。4掌握航海图书资料改正的
28、步 骤和方法。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17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17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33-34/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大洋航行特点、大洋航线种类和航线设计方法。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大洋航行特点和航线种类 10(分钟)3恒向线航线特点、适用时机和航线设计方法 10(分钟)4大圆航线特点、适
29、用时机 5(分钟)5大洋航线设计(大圆海图法) 15(分钟)6大洋航线设计(公式计算法) 20(分钟)7大洋航线设计(大圆改正量法) 5(分钟)8混合航线特点、适用时机和航线设计方法 15(分钟)9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大洋航线种类、特点、适用时机和航线设计方法。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大洋航线。2大洋航线设计。3掌握大洋航线的种类、特点、适用时机。4掌握大洋航线设计方法。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18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18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35-36/
30、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大洋航线选择 方法和航行注意事项;利用大 圆海图设计大洋航线和混合航线的航 线设计方法。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大圆海图及相应的航用海图、海图作业工具。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选择大洋航线应考虑的因素 10(分钟)3大洋航线选择原则、方法和实例 15(分钟)4大洋航行注意事项 15(分钟)5利用大圆海图设计大圆航线 和混合航线(实操) 40(分钟)6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大洋航线设计原则、考虑
31、因素和方法。2训练学生利用大圆海图设计 大洋航线和混合航线的设计 操作能力。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大洋航线选择。2在大圆海图上设计大洋航线 和混合航线。3掌握大洋航线选择的原则、考虑因素和方法。4掌握在大圆海图上设计大洋航 线和混合航线的方法。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19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19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37-38/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沿岸航行特点和
32、航线选择方法及航行注意事 项。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沿岸航行特点 10(分钟)3沿岸航线选择 10(分钟)4确定离岸距离应考虑的因素与原 则 20(分钟)5确定离危险物距离应考虑的因素与原 则 15(分钟)6转向点的确定方法 10(分钟)7沿岸航行注意事项 15(分钟)8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确定离岸距离、离危险物距离应考虑的因素和原则;转向点确定方法和沿岸航线的选择方法和航行注意事 项。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沿岸航行特点和航线选择方法。2沿岸航行注意事项。3掌握沿岸航行特点和航线选择方法。4掌握沿岸航行
33、的注意事项。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20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20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39-40/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狭水道航法和航行注意事项;狭水道导 航方法。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狭水道航行特点 5(分钟)3过浅滩航行方法 10(分钟)4过浅滩航行注意事项 10(分钟)5浮标导航法 15
34、(分钟)6叠标导航法 25(分钟)7导标方位导航法 10(分钟)8雷达平行方位线导航法 5(分钟)9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过浅滩航法。2狭水道导航方法。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狭水道航法和航行注意事项。2狭水道导航方法。3掌握过浅滩航法。4掌握狭水道导航方法。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21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21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41-42/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
35、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狭水道各种转向和避险方法;岛礁区航行特点和航行注意事 项。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转向方法 15(分钟)3方位避险法 25(分钟)4距离避险法 10(分钟)5水平角、垂直角和平行方位线避险法 10(分钟)6岛礁区航行特点 10(分钟)7岛礁区航行注意事项 10(分钟)8总结 5(分钟)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1狭水道转向方法。2狭水道避险方法。3浅水礁盘特征和岛礁区航行注意事 项。四、自学内容和作业1狭水道转向和避险方法。2岛礁区航行。3掌握狭水道转向和避险方法。4掌握岛礁区航行方法。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 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22 - 航海学(3)课程教案第 22 页 总 23 页课程名称 航海学3 教材版本 航海学 郭禹, 1999 年课程进度 43-44/46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教案版本 2003 年第 1 版 修订日期 2003-05-18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1目的:了解和掌握雾中和冰区航行特点和航行方法。2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 统、黑板(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绪论 5(分钟)2雾航特点和雾航前准备工作 10(分钟)3雾航注意事项 10(分钟)4雾中定位与导航 15(分钟)5冰区航行特点 5(分钟)6接近流冰和冰山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