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战期间,美国成立了专门研究日本人的小组,并得出研究成果菊花与刀 ,首开系统研究日本人、日本文化的先河。几乎同一时期,中国的蒋百里写了日本人 ,戴季陶著有日本论 。而在此之前,日本留美博士新渡户稻造也著有武士道 。尽管如此,二战后初期,赴日本的美国企业也大多铩羽而归,而去美国的日本企业大多获利颇丰。当时美国人甚至惊呼“日本人要买下美国了” 。直至今日,从发展速度、效益、规模等方面看,在日本的外国企业与日本在外国的企业相比,也有望尘莫及之感由此可见,时至今日,世界对日本人还是不太了解。至少,了解得还不充分。日本人难以了解,是因为日本国民性格中具有太多的矛盾性:文明与落后。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已经全面实现现代化。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斐然,建立了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劳动保障制度,国民人均素质很高,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已经成为国民共识。但夫权思想严重、妇女地位低下、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还保持着一些落后的习惯,如书籍、杂志、报纸中使用天皇年号来表示时间,见面、打招呼、道歉、感谢时频繁鞠躬等。坚强与脆弱。从古代日本武士的剖腹自杀,到电影平型关大捷 、小说烈火金刚中的诸多事例,二战后日本人对美国占领时的忍辱负重,都让人认识了日本人的坚强,可以说这也是二战时美国专门组织一个小组研究日本人的直接动因。而明治维新后的“脱亚入欧” 、连续十多年自杀人数超过三万人,则表现了日本人的脆
3、弱或不坚定。忠诚与背叛。正如本尼迪克特所言,忠诚、义、 “义理”已深入日本人的骨髓,忠于天皇、忠于主人是他们至死不渝的信条。与此相反,如新渡户稻造的研究表明,日本历史上背叛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自信与自卑。侵略朝鲜、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对美宣战(珍珠港事件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日本企业在世界上大举扩张、日本人在艺术或科学上取得的巨大业绩,如多人获得诺贝尔奖等,均可证明日本的自大或自信。古代历史上连年向中国朝拜称臣、今天日本外交的举棋不定、在生活中日本人的谦和甚至谦卑等,则表明了日本人的不自信或自卑。礼貌与无礼。今天,全世界也许只有日本称得上“礼仪之邦” ,日语敬语的发达即是明证。但另外一面
4、,日本男人在家庭对妻子的粗暴、工作上对部下的蛮横、二战中日本军人的野蛮又表现了日本人的粗鲁与无礼。正义与功利。如上所述,义的观念,已深入日本人的心灵,已经成为他们为人处世的一大准则,但“脱亚入欧” 、外交上倒向强势一方等行为则表现了日本人的功利性。禁欲与纵欲。正如本尼迪克特所言:“礼要求武士们不可流露自己的痛苦与悲伤,以免影响他人的快乐与平静;这两者的结合便导致心灵转向禁欲,并逐渐形成了日本人的表面上的禁欲主义。 ”而日本男人的好色、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等现状,则表现了日本人纵欲的一面。包容与排外(或叫开放与封闭 )。生活中日本人对人友好、日本学习古代中国文化、学习引进欧美文明,均是日本人开放或
5、包容的体现。而日本社会中的内与外之别,至今外国人、外国企业在日本的不尽如意等,则体现了日本人的封闭性或排外性。严守等级制度与追求民主自由。自古以来日本社会自天皇而下的金字塔式等级制度、日语中敬语的发达、在家里洗澡时的先后秩序等均表现了日本人对等级制度的坚守,而民主自由的社会体制又表现了日本人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追求。创新与模仿。直到 1968 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前,西方社会一直诟病日本人是一个只会模仿的民族,但今天,日本人在艺术、科学等领域的成就,又充分表现了巨大的创造能力。这种国民性格的矛盾性,使得日本人能够迅速适应各种环境,学习吸收各种文明;弊端是遇到重大决策时,往往会在各
6、种价值观中摇摆,也使得外国人较难了解日本人。国民性格矛盾性的成因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影响国民性格的因素主要有:语言、文化、地理环境、气候状况、国家的贫穷与富裕、文明程度及其对待文明的态度、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等。语源的多元性。要论日语对日本国民性格的影响,首先须弄清日语的来源。因为这还是一个尚有争议的话题。关于日语的来源,有北方起源说和南方起源说两种。北方起源说认为,日语属于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甚至有人认为日语就源于朝鲜语。支持南方起源说的有:认为,日语属于包括藏语、缅甸语、澳大利亚语在内的南岛语系。为此,众多日本著名的国语学者于 1951 年在金田一春彦的主持下召开了 “日语语系”归属大会。得出
7、的结论是:从语源上看,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但从语言的基本层面上看,还是属于南岛语系。不但如此,由于日语的文字源于汉字,语音中的音读主要是模仿古中文的唐音或吴音;训读则是使用古汉字的形和义,采用日式读法的一种读音。后来,尤其是二战后,又引进了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特别是英语等大量外来语,使得日语语源多元性问题更显突出。日语语源的多元性,会导致语法冲突,招致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的矛盾性。受古代“文明之邦”中国的影响,古代日本人主要学习、模仿中国人的语言,在思维和行为习惯上,表现为注重“三纲五常”等等级制度的思维、行为习惯。而近现代日本主要学习西方文化,日语中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语,这些外来语大多来自欧
8、美语言。在思维、行为习惯上,表现为注重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这样,注重长幼尊卑秩序和追求民主自由的语言习惯就会产生冲突,是国民性格矛盾性的基本成因。文化的多元性。日本文化经绳文文化与弥生文化的结合,形成本土文化,后经大化革新吸收中国隋唐文化,明治维新学习西欧文化,二战后学习美国文化的三大文化吸收期,形成现代日本文化。可以说,今天的日本文化,是将古代中国文化和近现代欧美文化本土化的结果。这种文化的多元性会导致日本国民性格的矛盾性。缘因这种多元性会造成其价值标准的冲突。如日本本土文化系较为原始的文化,注重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西方文化则强调人的力量,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文化中的文明主要体
9、现在人文领域,西方文明则主要体现在自然科学领域;从观念上说,中国文化提倡三纲五常,注重长幼尊卑秩序,欧美文明主张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中国文化强调团体的力量,欧美文化注重个人潜力;中国文化中首要的是仁与义,西方文化中更注重功利性;就体制文明而言,中国文明是君主专制,欧美文明是民主共和;艺术上,中华文明提倡清新、典雅、自然、深邃,西方主张华丽、堂皇、精巧、抽象。文化上的兼收并蓄,使得日本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矛盾统一体,导致日本人在各种价值观中徘徊,是形成国民性格矛盾性的内因。疆土的局促性与海域的广阔性。约 37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 3/4 是山地,导致日本人视野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日本海岸线漫
10、长,海域广阔,有益于形成广阔的眼界。这种主要活动区域的局促性与局部区域的广阔性,从外部促成了国民性格矛盾性的形成,是直接的外因。自然灾害的多样性、频繁性。气候也是一个人或民族性格形成的重要外因。日本气候四季分明,总体尚属平稳。但自然灾害极多而且频繁:每年大约发生一万多次地震,仅人体感觉得到的就多达千次左右;有 76 座火山; 台风频繁;还有因地震、台风引起的山崩、地陷;以及北部的雪灾和日本海的冷害。这种自然灾害的多样性、频繁性与严重性、残酷性,从生理上促成了国民性格的反复无常性、对外界的不信任性。现代文明强国与文明史的短暂性。就文明史而言,一直到明治维新,日本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长期落后,使得日本人有一种潜意识的自卑或不自信。从国家关系而言,历史上长期向中国朝拜,二战后被美军占领后的长期忍辱负重等均是明证。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步实现工业化,并在 1968 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今天,日本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足以使日本人在世界各民族面前自豪。100 多年短暂的文明史和长期的落后史,使得日本人在自信与谦卑间犹疑,形成国民性格的矛盾性。这可谓日本国民性格矛盾性形成的又一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