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专题十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五年高A 组 2009 年高考题组一、选择题1.(安徽文综)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答案 C2.(山东文综)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2、,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沦衡 )A. B. C. D.答案 D3.(上海历史)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25答案 B4.(江苏历史)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答 案 D二、非选择题5.(上海历史)西
3、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 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答案 (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以仕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仕、礼。(2)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 ,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
4、推向新高峰。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仅笼统地回答。25汉、宋两代,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3)能从两方面进行回答,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其他答案。仅运用边缘性知识作出解释。不一样。詹姆士一世在经济上实行重税政策,严重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玛丽和威廉不得为天主教徒,不得随意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等。5.(广东历史)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 材料 结论东汉组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
5、和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佛、道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主流。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晚清组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 (1896 年)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请回答(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25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
6、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答案 (1)晚清组。(2)东汉组、宋代组。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 。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宋代:程颐吸收佛教
7、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 (2 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B 组 20052008 年高考题组一、选择题1.(2008 广东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答案 D2.(2009 山东基本能力,1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
8、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 )2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D.答案 C3.(2008 山东基本能力,42)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 ”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 )孟子 荀子 告子 苏格拉底A. B. C. D.答案 D4.(2008 宁夏,2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 “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答案 A5.(2008 上海单科
9、,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25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答案 D6.(2008 海南单科,2)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答案 D7.(2008 四川非延考区,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答案 C8.(2008 重庆,15)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
10、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答案 A9.(上海春季,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25答案 D10.(2007 广东,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答案 A11.(2007 宁夏文综,30
1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 C12.(2007 全国文综,1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答案 A13.(2007 北京文综,14)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答案 D14.(2007 北京
12、文综,15)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 1691 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答案 A2515.(2007 海南单科,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德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答案 D16.(2006 广东单科,7)鸦片战争前后,有识之士为了扭转学问与现实脱节、空谈义理的风气,积极提倡 (
13、 )A.经世致用 B.求富求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工商皆本答案 A17.(2007 全国文综,1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答案 D18.(2008 海南宁夏,全国,12)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 ( )A.佛教教义 B.法家思想C.墨子学说 D.神灭论的观点答案 A二、非选择题19.(2008 上海单科,16)明
14、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8 分)(1)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答案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5(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主张“明君贤相” (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 ;王夫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 )20.(200
15、7 广东单科,26)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 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 人;宋史55 人;元史187 人;明史“不下万余人”。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 “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 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 亲戚及乡邻都赞同, “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请回答:(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
16、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25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答案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3)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 (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
17、可以作为史料使用。 )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21.(2007 江苏单科,28, )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 、 “儒学复兴”、 “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答案 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孔丘)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礼” (贵贱有“序” ) 。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孟轲) 。他发展了孔子学说,主张仁政。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
18、。他对儒学加以发挥,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 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亦可)中的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时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两代新儒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三年模拟A 组 20072008 各地名校模拟试题25一、选择题1.(2007 山东潍坊)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
19、: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答案 B2.(2007 山东烟台)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 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站在
20、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 B. C.D.答案 A3.(2007 山东泰安)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令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答案 A4.(2007 山东烟台)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民共主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25答案 A5.(2008 九中阶段考试)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21、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B.诸侯争战、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C.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促进了文化的觉醒D.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答案 D6.(2008 长春外国语学校)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答案 D7.(2008 长春外国语学校)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是 ( )A. 民主共和制度 B. 中央集权制度C. 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答案 C 8.(2008 东北师大附中)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
22、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 )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答案 B9 (2008 东北师大附中)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答案 D10.(2008 广东实验中学)下列人物的思想不存在继承关系的是 ( ).孔子孟子 .老子庄子 .墨子韩非 .二程朱熹25答案 C11 (2008 广东实验中学)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说明 ( )A主流
23、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 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C儒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孔子的仁学被发扬到极端答案 C12.(2008 杭州模拟)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答案 D13 (2008 南京调研)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网答案 B14 (2008 南京
24、调研)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这样说是因为 ( )A军机大臣大权独揽 B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C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高考资 网答案 B15 (2008 南通调研)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资网 答案 B16 (2008 广东三校联考)孔子主张“正名” ,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 )A “仁” B
25、 “礼” C “德” D “孝”答案 B17(2008 宁波测试)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25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答案 D二、非选择题18(2008 东北师大附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庄子天下中写到:“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
26、” 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其内涵通俗的讲, “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 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材料二 宋明 时期的儒学是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治、经济和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在哲学中的反映,又对封建专制制度起到了巨大的 维护作用;在理论 思维水平方面, 这一时期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新高度。中国哲学史通览请回答:(1 )材料一中所说的“内圣外王 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 ”是否有道理?请用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加以说明。(2 )材料二中提到:宋明时期的儒学“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
27、的新高度 ”,请说出:与宋以前相比,宋明儒学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答案 (1)有道理;孔子:内圣表现为仁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外王表现为要求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孟子:内圣表现为人有四德:仁义礼智;外王表现为“仁政”和“民贵君轻” 。荀子:内圣表现为“仁义” ;外王表现为“王道”和“君舟民水” 。(2 )发展到了理学和心学,即使儒学哲学化,具有思辨性。B 组 2009 各地名校模拟试题题组一一、选择题251.(哈师大附中)建设和谐的家园,我们提倡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提出相似主张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武答案 B2.(哈师
28、大附中)下列有关宋代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程朱理学思想中有唯心的一面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从北宋起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答案 D3.(哈尔滨市九中)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 )A.仁者爱人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大一统答案 C4.(广东实验中学)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答案 B5.(广东实验中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是指 ( )A自然天体运行规律 B社会发展规律
29、C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D “天人感应”的理论答案 C6.(广东实验中学) “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25诟汝? 问:如何是涅般?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D7.(广东实验中学)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 )商品经济的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A B C D答案 A8.(2009 浏阳一中)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
30、亡A. B. C. D.答案 D9.(长春外国语学校)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名句等,几乎人尽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 (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答案 B10 (长春外国语学校)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答案 D11.(长春外国语学校)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 )25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
31、.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答案 A12.(锦州市期末)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A B C D答案 A13.(锦州市期末)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答案 B14.(北京市东城区质检)1988
32、年,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到:“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下列主张反映“孔子的智慧”的是 (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兼爱” “非攻” A B C D 答案 A15.(北京市东城区质检)河南嵩山少林寺有一方石碑,碑正中佛祖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三个头像合在一起浑然一体,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和谐共处的趋势。下列相关信息中,反映了这一趋势的是 ( )西汉末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 东汉时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结合形成道教 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 南朝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建道
33、教神仙体系A B C D答案 C2516.(扬州调研)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答案 B17.(锦州期末)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 B. C. D. 答案 A18.(大连市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
34、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 下列思想主张相吻合的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B “民贵君轻” ,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答案 B19. (大连市期末考试)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崇尚黄老之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道,三教合一25答案 A20
35、.(广西四市 2009 届高三第五次联合调研考试文综)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御(驭) ,五日六书,六日九数。 ”这一思想主张出自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答案 B21.(怀化市 2009 年高三第 4 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 )A 春秋鲁国史书 B 尚书为 我 国 最 早 的 散 文 总 集 C 论语 D 道德经答案 C22.( 陕西省宝鸡市 2009 年高
36、三教学质量检测)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 )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答案 C23.(2008 上海调研)北京大学马克尧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 。 “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
37、样。 ”材料中伏尔泰没有认识到 ( )A.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B.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不同C.学思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D.学可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等级制度武器2009032325答案 B24.(南京调研)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乘马数中说:“若岁凶旱水佚(水灾),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猪)者为庸(劳力)。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灾也。 ”这表明他主张 ( ) A以工代赈,体恤民生 B追求华美,善用民力C修筑宫室,祈求免灾 D重本抑末刺激生产高考答案 A二、非选择题25.(广东实验中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
38、,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节选材料二 “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 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音慧,意为小棺材)。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 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
39、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林纾畏庐琐记材料三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唐代 宋代 明代51 人 267 人 36000 人朱熹:“ 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明清时代, 内训、 古今列女传、 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 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 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 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 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 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
40、不合时宜的旧道德, “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25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 )依据材料一回答,人们(南北朝时期)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说明依据。(2 )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3 )依据材料三,分析“ 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4 )依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答案 (1)认为妇女再婚正常。因为官僚贵族子弟争娶兰芝,阿兄(亲属)认可。(2)生活困难,难以生存;社会观念鼓励,认为非常荣耀。(3)唐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封建礼教观念不强) 。宋明理学发展,强调三纲五常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4)评价:
4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26.(营口市质量检测)背景材料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哲学,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理学,为强化封建社会的统治服务,对社会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侯外 庐指出: “宋明理学浸润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各方面,成为具有权威性的支配力量,是压在劳动人民头上的华盖。 ”宋明理学讨论的问题,特别是天命、道德的问题,如事亲从兄,如对妇女的节烈要求等,大多是封建糟粕,是封建主义 的东西, 对人民、妇女、青年,都起了毒害的作用。从政治作用来说, “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但是,宋明理学吸收了大量
42、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有 值得后人参考的若干珍 贵内容,尤其是在强调道德的价值和个人的自觉方面,需要我 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悉心加以鉴别,而不是笼统地采取一笔抹杀的态度。 应该看到,理学 强调通过道德自 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 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请回答(1)你认为宋明理学哪些内容不科学或不正确?(2)你认为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宋明理学?25答案 (1)不科学或不正确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2)所持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题组二一选择题1(2009.山西省平遥中学摸底考试)
43、战国时期的某思想家认为:“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请推断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孔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答案 C2(2009.山西省平遥中学摸底考试)荀子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施行“仁义”和“王道” B强化君主专制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答案 D3、 (2009.广州长坡中学检验)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 春秋 B 论语 C 孟子 D 易经答案 A4、 (2009.广州长坡中学检验)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