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川贝母 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川贝母药材拉丁名为原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e Cirrhosae 加如要部位Bulbus组成 【历史】 贝母始载于本经中品。本草纲目拾遗分为川贝、浙贝两类。,【来源】 为下列百合科植物鳞茎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暗紫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甘肃贝母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太白贝母 Fritillaria taipaiensis瓦布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2、 Var.wabwensis,习称松贝、青贝,炉贝 (白炉贝或黄炉贝),【产地】川贝母 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 主产于四川阿坝和青海同仁等地。甘肃贝母 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梭砂贝母 主产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太白贝母 主产于宁夏。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1、松贝 为圆锥形或近球形,高3.8mm,直径3-9m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闭合,先端钝圆,底部平,微凹入,可直立放稳,习称“观音坐莲”。,2、青贝 类扁圆形,高0.4-1.4cm,直径0.4-
3、1.6cm。外层鳞叶两瓣,相对抱合,顶端开裂。 3、炉贝 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习称“白炉贝”;或浅棕色,习称“黄炉贝”;有的具棕色斑点(虎皮斑)。外层鳞叶2片,大小相近,顶端开裂或略尖,习称“马牙嘴”。以质量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以松贝最优,青贝次之。 【显微鉴别】松贝、青贝及栽培品 淀粉颗粒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炉贝 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脐点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含量测定】 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总生物碱含量以西贝母碱计算不得少于0.05%。 【附注】 1、草贝母 百合科丽江山慈菇鳞茎,味苦而麻舌。含水仙碱,有毒。 2、土贝母 葫芦科土贝母块茎。 3、光慈姑 百合科老鸭瓣的鳞茎。圆锥形,外层鳞叶1瓣。 【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 附子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