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

上传人:eukav 文档编号:7347963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内容 识记 理解 运用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至高无上的皇权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郡县两级制历史概念:郡县制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秦的疆域巩固统一的措施历史概念:中央集权制度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

2、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至高无上的皇权1. “始皇帝”的来历 特点:(1)皇帝神圣 (2)皇权至上 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度三公九卿制的职能 2. 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郡县制的职能、意义2.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特点及实质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 “六王毕,四海一”1 条件 归纳总结:(1)商鞅变法侠秦国国力增强; (2)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 (3)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中国历史统一的必然趋势; (4)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2 过程

3、(1)统一六国 秦与韩、赵、魏等六国在战国时期异称“战国七雄” ,后来,秦国实力大增,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等国,于公元前 221年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割据混战的局面。 (2)北伐匈奴 措施:公元前 215 年,蒙恬华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公元前 214 年,攻占边境军事要地 修筑“直道” ,与长城、边防军相匹配有效地国防体系 (3)统一岭南地区 措施公元前 220 年,征付岭南 开凿灵渠 公元前 214 年,平定岭南 设郡 (4)将“西南夷”地区纳入版图之中 措施开辟了“五尺道”的交通路线 部分地区委住官吏 3意义:秦统一六国,结束了

4、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要求,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 一体的格局的形成。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这一制度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建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二是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是地方上实行郡县制。1、至高无上的皇权(1)“始皇帝”的来历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中国以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下令大臣“议帝号”。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秦王政决定从三皇五帝的称号里摘出皇、帝二字合成一个新词“

5、皇帝”,作为统一大王朝的君主的正式称号,称“始皇帝”。秦始皇帝的名号有两点含义:一是创立皇帝称号;二是其中含有序号,自己为始皇帝,以下顺序为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从此皇帝就成了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开始至清末,延续了二千一百多年。历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沿用了“皇帝”的称号。拓展:皇帝的称谓:朕、孤。皇上、圣上、陛下。避讳制度。()中国皇帝制度的基本特点皇帝神圣;地位至尊,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皇帝至尊的地位

6、。名号制度体现皇帝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包括皇帝以及附属的皇后妃嫔、太上皇、皇太后、皇子、皇太子、皇孙、公主等在内的皇帝宗族名号系列,还有谥号、庙号、尊号等称号系列,突出皇帝制度的神圣、尊严。有祭祀天地山川的权利,显示其联系上天与人间的特殊身分。有历法、年号、礼仪、乘舆、宫廷、陵寝等一系列体现正统与等级的规章制度,表现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形象。有后妃制度、宗室制度、以及有关皇子、公主、外戚等的一系列制度来保护、协调家族利益,其核心是宗法制度。有皇太子继承制体现皇权的延续和稳定,并保障皇权的顺利交接。皇室开支有财政保证。有宦官制度为之服务。皇权至上 皇帝权力至上。皇帝是国家的代表和象征。皇帝拥有

7、最高权力,比如最高决策权、政务的最高决定权、财政的最高支配权、立法和司法权、官吏任免权、军事指挥权,等等。皇帝是封建社会政治权力金字塔形结构的尖,他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的官僚机构来处理日常事务,实现政治统治。这都体现出权力的高度集中,而高度集中的权力是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度()三公九卿制的职能三公九卿制是在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持军事。三公下面设置九卿。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延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这九个部门的长官。“三公”: 丞相: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

8、务 御史大夫: 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 太尉: 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九卿”:卫尉: 皇宫保卫 , 郎中令: 宫廷警卫 ,太仆: 宫廷车马 ,廷尉: 司法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 ,奉常: 宗庙礼仪 ,宗正: 皇室内部事务 ,少府: 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 治粟内史: 全国财政税收 (2)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中央设“三公”诸卿,构成中央政府,他们都听命于皇帝。他们之间的关系: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上互不相属,互相牵制,最终使军国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中央设“三公”诸卿,构成中央政府,他们都听命于皇帝,直接由皇帝任免。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郡县制的职能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

9、原因: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他们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实施的分封制被郡县制所代替,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郡:郡尉、郡守、监察史、县、县尉、县令、乡、游徼 、三老、啬夫(小乡) 、有秩(大乡) 、亭、亭长 、里、里正归纳、总结郡县制的确定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避免或削弱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剧势力 巩固“大一统”政体,维护中央集权制小结: 三公、诸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权力。(2)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特点及实质特点:官职有明确分工,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

10、统治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实质: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朝疆域广大,秦朝境内生活着各族人民两千多万。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概括出积极方面: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消极方面:皇帝权威的加强,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本课小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

11、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不管后来的封建王朝作了多少改革,其基本原则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承袭了秦始皇所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秦朝中央集权制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 A、皇权至高无上 B、地方郡县制 C、地方服从中央 D、文化专制 2、秦朝时期,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 ( ) 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 3、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是在于 ( ) 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

12、控制,不得世袭 4、秦朝实现统一的原因有 ( ) 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 战国兼并战争,诸侯过数目减少 长期战争,人民渴望统一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 B、 C、 D、 5、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 )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 皇位继承制 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 B、 C、 D、 6、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免 7、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 )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8、秦

13、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的主要意义是 ( ) A、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B、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巩固了统一,维护了社会的安定 D、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 9、秦朝监理国家监察事务的中央官职是 (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廷尉 10 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 (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自恣 11、秦朝“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根本目的是 ( ) A、 防止有学实素养的士人以传统知识体系为思想工具批评时政 B、欣赏和实践法家的思想 C、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中央集权 D、钳制人的思想,破坏古代文化 12、秦朝在湘水和漓水之间开凿了 ( )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13、对秦朝“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认识,正确的有 ( )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集权 钳制了人的思想,破坏了古代文化 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