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西关示范小学师生品格教育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344715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关示范小学师生品格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关示范小学师生品格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关示范小学师生品格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关示范小学师生品格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关示范小学师生品格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关示范小学师生品格“双塑造”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课题研究适应社会的要求。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人的本质力量获得解放,然而“物质主义” 横行,经济繁荣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随着现代社会结构和价值的多元化、多样化,“道德相对主义” 比较凸显,“ 怎么都行”成为一种口号,我们看到了一种“ 去道德化现象 ”,并目睹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目前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的人们越发表现出对普遍伦理的祈求。作为传递人类基本价值观的品格教育则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通过“品格教育” 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提升学生的人生智慧与境界,让学生从小理解和确立一些基本

2、的核心价值观。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来看,我们也看到了“品格教育 ”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同时又是深化学校教育实践与研究的一种有价值的新视角。 2、课题研究来自教育实践的需求。我们学校道德教育本身是有缺陷的,它不是源于康德所说的“我应该如此”的内心本原,而是一种基于畏惧而衍生的教育取向;我们的教育不是建基于诺丁斯所讲的“ 关怀” ,而更多的是使用“ 灌输和控制”、“规训与惩罚”手段。我们的教育实践由于思想、认识、教育方法、行为方式的偏差,常常停留于教育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而品格教育强调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平等参与。我们要通过品格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不断优化品格教育资源,丰富

3、和发展品格教育理论、改善品格教育行为、扎实提高教育质量。 3、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实践智慧的成长。学校所有教师和员工都是品格教育的实践者,负有品格教育的责任,自己坚持和指导学生核心价值观。品格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能够将教师日常的品格培养上升为自觉自为的“ 品格塑造教育 ”;能够让教师在专家引领、校本培训、同伴互助中从对品格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对广大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进行一种有意义的意识化构建;更重要的是为广大教师开展品格教育的实践在教育观念、理论指导、途径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的路径。 4、课题研究有利于将学校教育引向深化,彰显学校一以贯之的重视品格教育的传统,将品格教育的经验做

4、法形成系统化的“ 理论认识 ”,以更好的引领我校的德育实践,打造我校的 “品格教育”品牌,并从学校向家庭、社区辐射,引导当地学校行之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品格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实践,亚里士多德提出,美德不能仅仅是教,还要通过表现美德的行为来形成习惯。17 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倡教育要促进品格的发展。英国哲学家缪勒把这一论题继续到 19 世纪,他提出“发展品格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是最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斯宾塞认为 “教育要达到形成品格的目标 ”。20 世纪初,宗教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在品格教育中明确提出品格教育的主张,并且认为“

5、名副其实的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他坚信,人的品格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预示了品格塑造教育的可行性。20 世纪早期美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把品格教育看作是教育的中心使命。20 世纪 90 年代,品格教育成为北美地区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强调“ 品格由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道德体验和道德行为,此三者构成道德上的完整性。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经历着并继续发展着称为“品格教育” 的运动(Character Education Movement),与我国的素质教育遥相呼应,给世界性的学校教育改革运动提供有益的启示。LVEP(全球生活价值教育)是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合

6、作项目,主要目标就是价值观教育,重点培养儿童、青少年关乎个人与社会的 12 种价值观,即合作、自由、幸福、爱心、诚实、谦卑、和平、尊重、责任、朴素、容忍、团结等。品格教育是近十年来诸多国家发展起来并日益加以重视的一种教育研究取向。 国内: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包括学校道德教育)实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仁”“义”“礼”“ 智”“信”等设计,没有一个不是指向培养儿童的道德品性(品性)。只不过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在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古之“以身立教” 强调了教师品格的伦理作用,教师是伦理精神的象征,是伦理实践者、体现者、示范者。近年来,品格教育研究越来越引起全社

7、会的重视。鲁洁、王逢贤几位专家在德育新论中指出:“讲究德育实效,克服形式主义” ,品格教育正是试图让学校道德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南通大学教科院院长丁锦宏教授所著品格教育论对品格教育的本质、目标、方法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对于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变革具有指导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成为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品格教育正是研究如何真正发挥学校道德教育在传递社会的基础和核心价值,培养受教育者基本品质中的作用问题。三、 实施假设 1、课题的界说 师生品格:在英语环境中,品格(character

8、)又称性格。牛津英语词典定义为“品德和心理品质的总和 ”。作为品格有很多含义和用法,如特性、性质、特征、品质、性格、角色等。当“character”与“education”连用,指称一种教育现象时,品格在相当程度上等同于“德性” (道德品性)。对于品格问题,布贝尔曾做个专门的研究。他认为,品格是介于一个人本质与它的外表之间的特殊纽带,是人在与外界发生作用时,稳定地支配着人的行动和态度的那种内在的精神或品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品格定义为“品性;品行。”我们认为,对品格应加以全面界定,它不仅指品德,亦包括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同样,品格教育具有比道德教育更广阔的外延。品格是个体素质中最基础、最

9、核心的部分,具有个体性、内源性、根本性、统整性、发展性等特点。品格是人性最高形式的体现,能最大程度上提升人的价值。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品格是其个性倾向、人格品质、道德素养在教育活动中的综合反映,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动机、政治态度、思想品质、社会理想、职业信念、性格、气质、教育能力、职业道德等等都包括其中。学生的品格则包括礼貌、守信、耐心、公正、负责、宽容、合作、坚持、勤奋、有条理等品质及与之相应的行为表现,在学生的成长与一生中起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 师生品格“双塑造 ”:师生品格 “双塑造”是引导和促进教师和学生获得(形成)核心价值,形成核心品格的过程,是师生异质主

10、体间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认知、互相沟通、互相作用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是师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的生活方式。教师是重要的品格教育的载体,其身上附着、渗透着的某种理念、精神,感染、熏陶、教化着学生,对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追求等方面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从而塑造学生的品格。教师从事的一切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来讲,主要指向于学生品格的形成。同时,学生的品性(诸如率真、赤诚等)亦会对教师的品格产生反哺效应。 作为农村集镇小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当地的现实问题所在。农村集镇小学师生品格“双塑造” 的研究是以农村集镇小学作为实践和研究的平台,立足于师生品格的互动生成机制,着力于师生品格“双塑造”,着眼于学生品格的发展

11、,关注师生共同成长,探讨育人规律。以品格教育的理念指导课题实验,指导教育教学。以师生品格的内涵研究、师生品格教育的课程研究、师生品格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教师品格在学生培养中的策略研究、教师行为的道德性实践与研究、师生品格的个案研究等为主要内容,逐步构建农村集镇小学师生品格“ 双塑造” 的教育实践模式,为广大教师开展品格教育的实践在教育观念、理论指导、途径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的路径。 2、理论假设 (1)品格重于学识,成就品格就是成就学生的未来。品格在学生的一生中具有基础性、发展性的支撑作用。诚如但丁所说:“道德品格常常能弥补智能的缺陷,而智能永远填补不了道德品格的空白”。而品格需要通过教育

12、进行塑造,小学生正是最具可塑性的时候,是品格培养的关键期,重视学生品格的发展和培养,是在整全意义上关照学生的生命,推动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针对当前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多元性、相对性,针对“当代道德争议的无休无止和无法解决” ,我们认为,人类具有超越性和普适性的核心价值,通过品格教育让学生确立一些核心价值观,打牢学生坚实的人生基础是一种必然选择的策略。事实上,只有当社会的伦理、规范,时代的要求为生命个体接纳、认同,并成为自身的价值观的情况下,才转变为学生的个体品质。 (3)布贝尔在品格教育中指出人的品格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然而,在所有影响人的品格的因素中,教师是最主

13、要的,因为教师的影响是有意识的、有选择的。教育过程中无可否认教师对学生的导引作用,教师品格的影响力。我们还认为,教师是最重要的品格教育的载体,其身上附着、渗透着的理念、精神,感染、熏陶、教化着学生的伦理道德、思想情操、理性、价值等,从而完成了教育过程。 (4)品格教育建基于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在品格塑造上,我们赞同弗来雷的“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在品格的“双塑造”中,我们遵循着布贝尔的“我与你” 的对话原则:一方面,我们的教师在教并感化着我们的学生,实践着自己的品格主张;另一方面,我们也看重学生对教师的反哺作用。亦如人类学家玛莉所说:“前喻文化 和后喻文化同样重要”。 3、

14、实践假设 (1)一切教育在根本上是实践的。品格教育是“实践之知” ,而不是“闻知”或“ 说知”。品格教育摒弃“美德袋”式简单灌输和空泛说教,从学生的“ 生活世界”出发。我们认为,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在学生的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才真正蕴藏着品格教育的源头活水。 (2)今天的学校教育直接面临着一个多元主义、相对主义的时代,但处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人与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平等对话的内在需要,人们对共同性、普遍性的核心价值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这些价值将为人类所尊奉,为人类文明所公认。在学校中开展品格教育,将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关注的是学生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价值观体系的发

15、展。 (3)从品格教育的活动过程来看,品格教育重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惠共生的关系。在品格教育过程中,教师既不是“主人” ,也不是“仆人”,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和公民教育着眼于社会不同,品格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的和谐提升。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改造过程,而是要求尊重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个体人格和品质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内在需要与社会价值原则的对话过程。 (4)品格教育瞄准核心德性的确立,以尊重责任关怀为品格塑造的纽带。教育的展现通过尊重(包括自己、他人、社会一切生命体及其环境等);学生生命的个体展现通过学生主体的“责任感”(义务、良心等),而尊重

16、和责任又通过“关怀” 得以关联。我们立足整体互动(包括学生与课程的互动、学生的人际互动、学生与生活世界的互动),而把师生互动作为主要的着眼点,探究构建师生品格“双塑造”的德育模式。 (5)本课题把教师品格作为研究重点,研究教师品格的内涵,着力提升教师的品格境界;研究教师品格的教育影响,研究教师行为的道德性,对提升教师的品格教育实践智慧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四、课题研究内容 品格教育是一个蕴涵深刻而外延广大的研究课题。按照本课题的总体要求,我们确定以下一些研究内容。1、师生品格的现状研究, 师生品格的基本问题(内涵、要素、特征、功能等)研究; 2、努力理解和把握师生品格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完善和发

17、展品格教育理论; 3、探求品格教育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其教育的规律,构建师生品格“双塑造” 的有效模式; 4、不断开掘品格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进一步打造学校“品格教育” 品牌。 5、研究教师、课堂、学校的教育品格,构建品格课堂、品格学校。 本课题将围绕教师品格塑造、学生品格塑造、“师生” 品格塑造等三个方面着力从下列四大板块加以研究和探索。 A品格团体构建: 学生总是生活在一个团体之中,什么样品格的团体对学生个体来讲是一种无形的召唤,学生在对他们所处团体的感受、体验中实现品格的不断发展。通过研究,我们逐步弄清一些问题:树立怎样的团体意念?建设怎样的团体文化?如何构建一个有益于学生品格成长的

18、社区、学校、班级、课堂等等?所有学生都有满足安全和归属的需要,都期望自己的观点和努力得到尊重,品格教育的研究要关注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群体。品格教育与其说是一种研究项目,倒不如说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 B品格教育资源: 从品格教育的视角审视社会、学校、家庭的一切因素,审视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使它们产生对学生品格发展的积极影响,成为品格教育的有效载体。这里包括人们通常所说的隐性课程、学科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单独设立的品格教育课程是必要的、有益的教育方式,但又不是惟一的教育内容,因为完整的品格教育将对学生的品格培养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师不可坐等品格教育时机的到来,

19、而是要不断开掘品格教育的资源,有目的地主动地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品格的发展。 C品格教育内容: 通过研究,告诉人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关心和实施核心的价值观。它研究关心、诚信、公平、正义、善恶、权利、义务、责任、感恩、合作、创新等被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在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核心价值观,揭示它们的内涵、外延,研究其个体和社会的价值,强调行为主体的内在目的意义、强调个体内化和品性人格性特点。 D品格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虽然品格教育有一系列的核心价值观,但在教学和培养这些价值观时,人们却有着不同的手段和方式。例如有人关注课堂教学和课程的作用,有人强调道德推理的发展,

20、有人认为应当努力发展学生本身的动机,有人主张必须保证学生有进行道德实践的机会。品格教育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操作程序,可以建立互相关心的伙伴关系,聆听或阅读鼓舞人心的故事,对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但是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都必须在其研究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才有可能达到品格教育的目标。五、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研究原则: 1、基础性原则。 前面提到,品格是个体素质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教师通过品格教育承担起传递人类基本价值观的使命。它必须让学生个体在情感上认同、接纳这些规范,用生命去体验、内化这些规范,而不是机械的品格教育训练。传统教育的清规戒律压制人性,压抑了学

21、生的自主和创造,而当下认为不需要给学生传递人类基本价值的做法亦已遭到人们的普遍质疑。我们实施品格教育,正是对被人类普遍认同的,对人类发展真正具有价值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核心又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我们实施品格教育研究,应该抓住“核心”内容,着眼学生“基础”,瞄准学生的品格发展。师生共同思考人类的一些基本价值,探讨这些基本价值对人类究竟有怎样的意义。 2、开放性原则。 品格教育强调学校与教师必须具有开放的精神。所谓开放的精神,首先指在研究与实践中,学校与教师能将研究取向与规范视为一种开放的系统,不是以僵硬的、教条的态度,而是以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一系统的合理性,敢于提出质疑和修正;其次

22、,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生活来体验与认定系统,通过亲身实践对既定的核心价值取向予以鲜活的说明、具体的充实;再次,品格教育主张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多种实践活动中经由开放式的价值澄清过程而最终自主地得出其认为正确的或合理的结论。第四,在社会日趋价值多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学校教育无法堵塞学生在校外接触各种价值取向与道德规范的途径,因而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对之进行分析、比较与鉴别。 3、民主性原则。 传统教育教师被赋予至尊的地位,扮演着价值法官的角色,学生被视为受教育的容器,只被允许充当既定价值取向与价值规范的无条件的认同者与遵从者的角色,故整个教育过程便无民主可言。而品格教育非常强调的是师

23、生关系的重新抉择、心理环境的全力改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真正视学生为价值生成的主体,民主、平等地善待学生,是品格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极重要的原则。 4、建构性原则。 品格教育的研究,强调和谐、宽松、自由、安全的教育环境的不断营造;强调各种活动方式符合学生需求;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感受、体验;强调教师在学生生活中的发现、激励与引领。这些,都没有现成的方式方法可以挪来套用。它需要全校教师上下齐心,全身心地投入并通过创造性地学习、实践与研究,不断地对品格教育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实施建构。 5、反思性原则。 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学校与教师很少对自己的教育加以真正意义上的反思。但是品格教育要促进学生感

24、性生命的自我成长、要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确立人类普遍的基本价值,这是对学校教育的全新尝试,其改革不仅涉及观念层面,更涉及实践操作层面。品格教育的实施甚至需要改变教师平时一贯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所以它的实际操作必须建立在不断的反思基础之上,经常性地问一问:我们的教育是在关注学生的品格发展吗?我们的教育给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空间了吗?我们的教育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与需要了吗?可以说,缺少反思,品格教育便难以有真正的成长。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现代社会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品性,就不能空泛地复述关于各种品格的大道理,即杜威所说的那种“ 关于道德的知识 ”,因为品格的塑造

25、不仅仅是理性问题,更是情感和行为的问题,而教师正是附着和渗透着情感、理念、精神的活生生的品格教育载体。由此,我们的研究面向教师活动,开展田野作业;针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发现缺憾及时调整,将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 ,总结客观规律。 2、叙事研究法:我们的研究将契合学生的经验,从学生的“生活世界” 出发,研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叙事性对话(如讲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及文献分析)等,在师-生、生-生 “感悟体验”、“观念碰撞”中促进学生的的道德认知、判断、推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3、个案研究法:展开师生个体或某一群体的研究,对品格发展的情况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

26、析,力求尽可能全面地揭示出影响品格发展的诸多因素。激活学生的内在的道德“缄默知识” ,开启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从而找到品格教化的生长发育点。 4、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师生的生活世界,分析存在问题、了解发展状况、评价和总结教育效果。 5、经验总结法:组织和鼓励课题组人员不断发掘,及时总结提炼品格教育的成功经验。 6、文献研究法: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以利于有针对性制订研究方案和指导实践研究。六、 研究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于小原国芳所呼唤的“全人” 。立足于学生的 “精神世界”,是知、行的统一,理性和情感的统一。把情感和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

27、校、家庭和社区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教育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把教师、学生和学校员工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方位、多视角的体系。指向于学生的品格发展,关注师生共同成长,尊重育人的基本规律,注重教师品格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探讨构建农村集镇小学师生品格“ 双塑造” 的教育实践模式。本课题的研究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依据“现状分析问题筛选经验提炼资料寻疑意念转化实践检验”的方法,探索“ 品格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研究过程: 起步阶段(2009、92010、2) 1、组建课题组,培训课题研究队伍; 2、收集有关的经验材料和研究成果; 3、开通走进品格教育课题网站; 4、专

28、家讲座;5、撰写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论证会。 研究阶段(2010、32012、3) 1、展开各个侧面的实践研究(学科教学、社区实践活动、师生个案等),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收集品格教育案例和论文,编印文集: 2、组织专题沙龙活动; 3、开展品格教育活动创新设计评比,并形成品格教育活动创新设计汇编; 4、编写品格教育个案研究专辑;编写品格人生校本教材; 5、组织撰写专题论文; 6、在加强品格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逐步建构品格教育“双塑造” 模式,形成整套方案体系并在实践中去检验、修正。 总结阶段(2012、32012、8) 1、整合各种研究资料,编写品格教育专辑; 2、各子课题组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29、,最终向总课题组提交“子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的成果将形成一系列的专题研究报告; 3、撰写研究报告,召开结题验收会议。七、 保证措施 1、组织保障:本课题主持人为本校校长杨立峰同志,是一位有能力、有思想,十分注重学校教科研的学校领导,并主持过县级课题研究。课题组织工作由学校教科室主任牛小霞同志负责,学校现有一支乐于奉献、素质优良、层次合理、工作负责的教科研队伍。老师们普遍具有较强的教科研意识,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近几年来,本校教师发表和在各级获奖的论文达二百余篇,教学质量堪称一流。 2、制度保障:学校政教室具体管理和指导课题研究工作,有严密的教科研管理制度、

30、健全的教科研组织,实行分级、分层管理,责任落实。为激发教职员工的科研热情,学校一改以往课题研究中任务安排的方式,而是将课题分解后实行自主申报制,由研究者选择内容、制定研究方案并报课题中心组、学校教科室审批,这样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内在潜力,形成“课题中心组子课题研究组研究教师”这一合理有效教科研管理网络。学校有相应的、较为系统的教科研组织制度,如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研究制度、业务学习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成果交流汇报制度、考核奖励制度等,基本形成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长效机制。针对本课题,我们将制定一系列激励和管理制度,将实施过程与师生考核挂钩,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效的管理手段。 3、设备保障:本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有着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进取的办学精神。目前我校已建立电子备课室、多功能教室、校园电视台、语音室、网络微机室等现代化功能教室,均已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对接,学校网站运转正常,网络资源丰富,教师、学生都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有利于课题研究。学校教科室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书籍和科研期刊。学校每年确保一定量的专项科研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科研活动和资助成果发表等。这些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专家指导。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的研究,拟邀请福尼斯学校专家、领导为课题组顾问,指导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解答课题开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