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1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新人教版20190424555.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2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新人教版20190424552.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2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新人教版20190424554.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2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新人教版20190424553.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190424548.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190424551.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案1新人教版20190424550.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案2新人教版20190424549.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4汉字和书的故事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20190424545.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4汉字和书的故事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20190424544.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4汉字和书的故事教案1新人教版20190424543.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4汉字和书的故事教案1新人教版20190424547.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4汉字和书的故事教案2新人教版20190424542.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4汉字和书的故事教案2新人教版20190424546.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于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教学准备:远古时代的生活与学生相距较远,课前布置学生充分收集资料,把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爱学、乐学,能运用查找资料,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探究,了解有关古代人的生活智慧与创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是:收集资料---激趣引入---课件辅助---点拨探讨---练习延伸。“一个好的老师会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 (2)讨论 (3)练习 (4)汇报教学重点: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本课共有四个子话题,分别为走进远古时代、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古人的歌谣、中华食文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采取课件《女娲造人》和《人类进化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因为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太远,以神话故事引入更易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 )第一部分:走进远古时代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展示资料( 出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图片)2探讨:1.我们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考验,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2.我们的祖先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危险都克服过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人是怎么生活的吧。 (出示北京人生活的图片)3.那时候还没有文字,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我们怎么能够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呢?【设计意图:】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对感受凝结在吃、穿、住中的祖先们的智慧会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文明发展,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借助课件影像、图片展示来走近远古时代的生活,从而更好的体会其中的漫长与艰辛。第二部分: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这部分首先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吃熟食的故事,了解从吃生食----吃熟食。出示图片,说一说,人们运用怎么“火” 。以火的产生过程和作用。然后出示炎帝图,介绍书中神农氏的传说,人类有了种植和养殖,教材粟和稻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介绍粟和稻以及早期农具。出示机械犁、牛拉犁、人拉犁、刀耕水种,重点介绍刀耕火种。最后了解我国三大农作物资料。 (出示水稻、小麦、玉米图片) 速读一下小资料,你有什么感想?(了解中国种植成就)填空练习是对这部分重点知识的检验,采取学中练巩固知识。【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让学生了解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从从吃生食到吃熟食,从穴居、洞居到现今;并且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在讨论中增强民族自豪感。练习题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使他们觉得学有所用。第三部分:古人的歌谣这部分农谚和二十四节气歌两个教学内容。农谚采取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哪些农谚进行介绍学习。二十四节气歌首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短片:《节气歌》然后课件出示节气图,学生观察、教师指导明确节气的意思,了解不同节气名称和特殊节气“清明” ,并且介绍部分节气的含义然后速记节气名称,利用课件进行猜节气的练习。思考: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农谚和农历节气,体会祖先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这部分以短片和猜节气、讨论为主,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第四部分:中华食文化中华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并不是一节课就能阐述全面的,为此我采取重点介绍教材中我国的饮食特点和饮食中的故事以及中西饮食比较这三个内容。教学中利用图片、3课件,以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部分知识。这部分设计了和全篇内容有关的填空和判断题,以便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从古至今,人们饮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饮血茹毛到今天的品尝美味,吃再不是为了充饥,而是一种饮食文化。通过中西方饮食的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更加体会到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总结延伸这部分采取学生谈收获和教师进行归纳性总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达到情感教育的升华。布置预习要求:查找和穿住有关的资料。【设计意图:】教师的总结和学生的汇报更加深了本课的印象。通过了解到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最后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延伸课堂教学留了“搜集古时候穿住有关资料”的实践作业,对于下节课教学有较大帮助。板书设计这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附板书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饮 血 茹 毛开 吃 熟 食种 植 养 殖饮 食 文 化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从走近远古时代到中外饮食的比较,内容很多,跨度很大。不足的是可能出现教学时间超时。教学中在课堂上引入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所以,孩子们学起来时特别有兴致。真正在多感官的参与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到由衷的自豪。41《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本教案共分为八大板块即: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设计理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吃穿住话古今(二) 》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主要是了解我国服饰的特点,服饰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感受我国服饰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2)能力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难点: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情感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六、设计理念: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服饰的特点,及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感受我国服饰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使学生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一) 、导入教学(二) 、通过对比图片,观看图像,了解服饰与气候和职业等的关系。 (三) 、通过展示课件,了解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四)师生交流收获七、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师生交流(一) 、谈话导入,发展思维同学们,你们喜欢穿漂亮衣服吗?你想不想了解衣服的起源和发展变化?让我们一起去尝试探究服饰的文化吧!从谈服饰的认识入手。1、服饰与职业身份的关系(1) 、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一下自己或身边的人,看看他们都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不同的服饰(学生观察交流)(2) 、 (出示图片) 师问: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他们的职业的?服饰与什么有关?学生讨论。板书(职业)2(3) 、 (出示图片 ) 皇帝穿龙袍,官吏穿官服,武士穿战袍,我们从这些可以看出,服饰与什么有关?板书(身份)2、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1)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看。你们能否看出,这两张照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交流。(2) 、同学们根据老师穿的服饰,准确地判断出了冬季和夏季,由此可以知道服饰与什么有关? 学生交流。 板书(季节气候) 师小结。(二) 、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进步(1) 、感一感。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远古时代。 (课件出示图片,赤身裸体的远古人)问:假如你现在就是图片上的远古人,站在大家面前,你会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小结: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知道要穿衣服,大家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认为是很自然的事,后来人们懂得了遮羞,也想穿衣服了。(2) 、帮一帮。 (出示图片)同学们帮一帮远古人,假如你是他们会用什么当衣服?为什么?学生说。(3) 、看一看。出示课件。这个远古人在做什么?用什么来缝衣服?为什么是用的骨针?那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缝制衣服?那么服饰与什么有关?板书(制作水平)(4) 、小结:人们懂得了遮羞,就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当严寒到来时,他们就用兽皮穿在身上来抵御严寒。当然,和我们现在相比,当时的制作水平还是相当低下。但这可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板书(人类进步)(三) 、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1、说一说。麻和丝衣(1)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走出了用树叶、兽皮为面料制作服饰的时代,后来,他们的服饰面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 、 (出示课件)知道这是什么面料吗?(麻布) 。知道它是什么时期的吗?6000 多年前,人们已经能把野生麻的杆撕开捻成线,织成麻布来做麻衣了。请一个学生给介绍一下。问:人类最初穿麻布会是什么感觉?为什么后来会出现这件衣服呢?(出示课件)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呢?(丝)5000 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做丝衣了,这件丝衣是多少年前做的?当你穿上丝这样的衣服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讨论。3(3) 、小结:这件丝衣 2000 多年前的,丝衣的重量只有 49 克,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穿上之后既舒服,又冬暖夏凉。(4) 、提到丝绸,中国人是相当的自豪的!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种桑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你们知不知道古代有一条与丝绸有关的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走向了世界,促进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的商业往来,促进了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中国丝绸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同时也代表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服饰文化,为早期世界服装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板书(经济水平)(5) 、赏一赏。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用丝绸做的服饰。 (放课件:各种各样的服饰)我们的祖先多么的了不起,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同学们,这些与远古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相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交流)师归纳:这些服饰的颜色绚丽,面料丰富,款式多样化。透过服饰的变化,我们能看到当时社会在怎么样?板书:(社会发展)2、讲一讲。黄道婆的故事。(1) 、我们知道树叶、兽皮、麻布这些面料是天然的。丝呢?这种面料靠的是人们养蚕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服饰面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二、三千年前,人们知道了种植棉花。 (出示课件)同学们,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说一个关键人物-----黄道婆。(2) 、谁能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3) 、黄道婆做出了什么贡献?学生说。(4) 、小结。正因为黄道婆传播和改革了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才促进了棉花种植的大面积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才穿上了价廉物美的棉布。3、比一比。出示唐服、和服图片。(1) 、左边一件是我国唐朝服饰,哪右边这件呢?(2) 、同学们感觉日本的和服与唐朝服饰有相似的地方吗?中国和日本是不同的国家,两套服饰为什么那么相似?学生交流。(3) 、小结。4、想一想。 ( 出示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1) 、 (出示课件)同学们知道这套服饰的名称吗?(2) 、在很多中国人还在穿长袍马褂时,西方国家的人们却普遍穿着这样的服装,我们称它为西装。后来,我国人们吸取了西装的优点,设计出了中山装,中山装出现后,很4快受到我国许多男士的喜爱,并将它看作是中国男士的民族服装。(3) 、小结: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我们知道我国的服饰不但影响了国外,同时还受到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5、当代社会的发展与服饰的繁荣(1) 、赏一赏。正因为中外服饰的相互影响,才使得我们的服饰样式繁多、颜色绚丽多彩。尤其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打开了通向世界服装业的大门,人们的着装令人眼花缭乱。让我们来赏一赏那些多姿多彩的服饰。 (课件展示)(2) 、试一试。这么多姿多彩的服饰,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让我们放飞梦想,畅想一下未来的服饰将有哪些发展变化?(样式、面料等)那你一定也对服装的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吧!那就自己试着给自己或亲人设计一件衣服吧。(四) 、课堂总结:学生交流谈收获,最后教师总结。八、板书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二)服饰季节气候 职业身份 经济水平 制作工艺人类进步 社会发展5《吃穿住话古今》 (二)教学设计第一学时教材分析:《吃穿住话古今》 (二)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主要是了解我国服饰的特点,服饰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感受我国服饰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学情分析:吃穿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熟悉的生活内容,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让学生了解服饰与人们生活与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难度。设计理念:五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服饰的特点,及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感受我国服饰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使学生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服饰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难点: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要穿什么?(生:衣服)我们现在都穿着既舒适又漂亮的衣服,可是,我们的祖先却不穿衣服,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呢?今天就通过学习《吃穿住话古今》 (二)来认识一下。二、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进步:1、师: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远古。请同学们看这幅图,这就是不穿衣服的远古人。再看同是远古人,有什么不同?生:一个远古人没穿衣服,一个是穿了树叶的,一个是穿的兽皮做的衣服。师:一起来解决(问题 1)远古时期的人们从赤身裸体,到用树叶遮身,这是人类在哪方面的一大进步? 小结: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知道要穿衣服,大家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认为是很自然的事,后来人们懂得了遮羞,他们开始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2、 (出示教材上第一副图)同学们看,这个远古人在做什么?用什么来缝衣服?一起来解决(问题 2)从用树叶遮身发展到用骨针来缝兽皮做衣服,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不光懂得遮羞,还知道保暖,这也是服饰制作的一大进步,可以看出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智慧。小结:据考古发现,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用骨针来缝合兽皮做衣服了,这可是人类服装史上的一大进步。当然,和我们现在相比,当时的社会制作水平还是相当落2后。3、麻和丝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们走出了用树叶兽皮为面料制作服饰的远古时代,后来,他们的服饰和面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1)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知道这是什么面料吗?(麻布) 。知道它是什么时期的吗?是呀,6000 多年前,人们已经能把野生麻的杆撕开捻成线,织成麻布。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麻布,摸摸。问:如果我们上穿麻衣会是什么感觉呢?那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呢?(丝)5000 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做丝衣了,这件丝衣是多少年前做的?重量是多少?当你穿上丝这样的衣服你会有什么感觉?小结:这件丝衣 2000 多年前的,丝衣的重量只有 49 克,不到一两,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穿上后即舒服,又冬暖夏凉。(2)同学们,一提到丝绸,中国人是相当的自豪!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种桑树,养蚕子,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你们知不知道古代有一条与丝绸有关的路?(出示古代丝绸之路图)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安) ,经过兰州、到敦煌开始分路,北道最后到达欧洲的罗马,另一条也是从长安(西安) ,经过兰州、到敦煌开始分路,南道最后到达西亚。古代的丝绸之路途经了那么多国家和地区?你知道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吗?小结: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走向了世界,促进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的商业往来,促进了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为早期世界服装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3)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下,用丝绸做的服饰。 (放课件)同学们,这些与远古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相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透过服饰的变化,我们能看到当时社会怎么样?同学们,这些丝绸做的服饰颜色绚丽丰富、款式多样,又美观又舒适,可人们为什么又发明了棉布呢?4、黄道婆的故事。同学们,前面谈到的树叶、兽皮和麻布这些面料是天然的。丝呢?这种面料靠的是人们养蚕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二、三千年前,人们知道了种植棉花。同学们,说到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谁知道黄道婆做出了什么贡献?黄道婆是我们纺织业的始祖,她不仅改革了棉纺织技术,还把棉纺织技术带到了千家万户,让我们普通百姓都能穿上既舒适又廉价的棉布衣服,她对中国的纺织业做出了贡献。小结:同学们,我们人类从不穿衣到穿树叶,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然后穿人们穿兽皮做的衣服,这是服饰制作的一大进步。后来人们又用丝、麻、棉布作服饰的面料,随着时间的变迁,服饰面料不断地改进,逐渐变得更舒适、更保暖。这说明人类社会不断的进步。三、从服饰看社会: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服饰面料的发展同学们,看看我现在身上穿的这件上衣,是什么面料?你还认识哪些服装面料?学生回答。此外还有呢绒、棉布……同学们,远古时候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是用来遮羞、暖体的,后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饰的用料、做工、颜色、样式都比较讲究,服饰的颜色绚丽,面料丰富,款式多样化。由此我们联想到了服饰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密不可分的。32、欣赏、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服饰。出示唐服和服 (出示唐服)首先看,这是我们唐朝的服饰。 (出示和服)这是哪国的服?同学们感觉日本和服与唐朝服饰有相似的地方吗?中国和日本是不同的国家,两套服饰为什么那么相似? 小结:和服受到唐朝服饰的影响,成了日本的国服。唐代服饰不仅对日本,还对朝鲜、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到今天,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仍然把唐朝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深远。3、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清末民初的服饰,出示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同学们知道这些服饰的名称吗?在很多中国人还在穿长袍马褂时,西方国家的人们却普遍穿着这样的服装,我们称之为西装。后来,有人吸取了西装的优点,设计出了中山装,中山装出现后,很快受到我国许多男士的喜爱,并将它看作是中国男士的民族服装。小结: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我们知道我国的服饰不但影响了国外,同时还受到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4、我们再来看看现代的服饰。这是我们现代人穿的一些服饰,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些是从我们祖先那里沿袭下来的,哪些是从外国学来的?(学生讨论) 小结:同学们,从古到今,人们的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打开了通向世界服装业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当代服饰的繁荣景象。四、游戏:1、看服饰图片猜职业;2、看服饰猜身份。经过时代的变迁,服饰是一种职业身份的象征,今天的服饰更是美丽和时尚的化身。那么未来的服饰将会怎样呢?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想想未来的服饰在面料、功能、款式上还会有哪些发展呢?讨论。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研究服饰的起源及发展和变化,体会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感受到了穿着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同时,我们也初步学会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六、作业:1、课下查一下,麻布、丝和棉布有什么不同?2、回家以后,问问父母,你家的衣服都有哪些布料?认识并感受一下。七、板书设计吃 住话古今(二)○穿服饰人类进步 社会发展41吃穿住话古今 (二)课 题 吃穿住话古今 (二) 总第 9-11 课时 1、2、3 分课时水平要求教学要点(知识.能力.技能.情感) 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课堂教学总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VV VV教 学重 点1、知道我国服饰、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2、认识建筑服饰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教 学难 点学习用比较、发展的服光研究看待事物的方法。教 具 古代服饰图片课 型 新授课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达标措施 文本修改处第一课时一:引入学习(一)服饰与气候的关系。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看,认识照片上的人吗?你们能否看出,这两张像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服饰)3、同学们根据老师穿的服饰,准确地判断出了冬季和夏季,由此可以知道服饰与什么有关?(板书:季节气候)(二)服饰与职业的关系。1、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像,说一说他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2、你们是根据什么断定的?3、由此看来,服饰还与什么有关?(板书:职业)(三)刚才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有关,那么服饰还和什么有关呢?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身份、经济水平、制作技术等有关。接下来,我们用服饰与相关事物的联系,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活动二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进步1、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远古。2(出示两张图片,分别是赤身裸体和穿树叶的远古人。)2、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同是远古的人,有什么不同?(一张图片上的远古人没穿衣服,一张是穿了树叶的。)3、远古时期的人们从赤身裸体到懂得用树叶遮身,从这一过程中,你可以猜测出什么?小结: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知道要穿衣服,大家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认为是很自然的事,后来人们懂得了遮羞,他们开始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板书:人类进步)4、(出示远古人用树叶遮身和穿兽皮的图片)师:从用树叶遮身发展到用兽皮做衣服,你还能猜测到什么呢?(树叶和兽皮相比,哪种的保暖性好?)小结:也就是从这一点,人们推测出,很多年前我们的地球,气候四季如春,既无严寒,又无酷暑。后来地球开始逐渐变冷,当严寒降临的时候,人们龟缩在洞穴里,生火取暖,要出洞去打猎、采集时,他们就用兽皮来御寒。5、(出示教材上第一副图)同学们看,这个古人在做什么?用什么来缝衣服?为什么是用的骨针?那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缝制衣服?小结:据考古发现,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用骨针来缝合兽皮做衣服了,这可是人类服装史上的一大进步。当然,和我们现在相比,当时社会制作水平还是相当低下。安全教育:1、上下学注意交通安全,不在公路上玩耍嬉戏,靠右边行走,注意避让车辆。2、在教室、走廊上不要追逐打闹,不做有危险的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购买三无食品,不暴饮暴食。4、不要将火柴、打火机带在身上,不在野外用火,5、不去河边、河沟边、水池边玩耍,不要一个人去河边洗衣物,以防溺水。6、在家里注意用电、用火安全,电器用后要拔掉插头,煤气用后要关闭闸阀。板书设计:古代服饰变化:树叶、兽皮→麻布→丝→棉布第二课时活动三: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一、出示教材上的麻和丝衣图1、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们走出了用树叶兽皮为面料制作服饰的远古时代,后来,他们的服饰和面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32、(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知道这是什么面料吗?(麻布)师:是呀,6000 多年前,人们已经能把野生麻的杆撕开捻成线,织成麻布。4、那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呢?(丝)5、5000 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做丝衣了,这件丝衣是多少年前做的?小结:这件丝衣 2000 多年前的,丝衣的重量只有 49 克,不到一两,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6、同学们,一提到丝绸,中国人是相当的自豪!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种桑树,养蚕子,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你们知不知道古代有一条与丝绸有关的路?7、(出示古代丝绸之路图)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一直延伸到中东,你看了古代的丝绸之路途经了那么多的国家和地区之后,知道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吗?小结:古代的商人将中国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带到了西域,换回许多西域的奇珍异宝,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走向了世界,促进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的商业往来,也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7、我们再来欣赏欣赏,用丝绸做的服饰。(放图片:各种各样的服饰)8、同学们,这些与远安全教育:9、如果遇到下暴雨,山洪暴发,河沟涨水,千万不要冒险来上学,要由家长护送,实在不行向老师请假。10、在学校用餐的同学,中午不能到校外去,要离开学校要家长来向班主任请假,由家长带出学校。11、早上到学校不能太早,较远的同学要结伴同行,在路上注意安全。12、不要将危险物品带人学校,如火柴、打火机、小刀、锋利的物品等,13、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不骂人、不打架,对人要有礼貌,同学之间要学会谦让,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如发生矛盾要找老师解决,不要让家长到学校来闹事。板书设计:补子宽衫大袖布衣古代服饰 黄龙袍唐装清朝服饰旗袍第三课时4一、家居文化与变迁1、走出巢穴远古的时候,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常在树上打窝, 。生活在北方的人则在地上挖穴,以避风寒。渐渐地人们开始在地面上建房。教师出示巢穴图片2、凝结在房屋中的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有着近五千年的历史,这是世界建筑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它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格门格扇代替墙面雕刻着精致美丽的图案,有的还是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中国园林就像一幅立体画,充满着诗情画意。置身其中令人遐想联翩。二、领略建筑风采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建筑。让我们来一起欣赏。1、欧式风格的建筑:高耸细长的塔楼,及造型挺秀的小尖塔。2、伊斯兰教建筑:圆形拱顶,配有动植物、几何和阿拉伯文字纹样。3 中国特色的建筑:四合院,八字形的大门,园林式建筑。三、中国式的家居文化大厅卧室安全教育:不去河边、河沟边、水池边玩耍,不要一个人去河边洗衣物,以防溺水。板书设计:建筑文化→园林式建筑家居文化居室文化→中西结合作业布置无教学后记祖先的生活离我们很远,但我们回望祖先走过的路,一件陶器,一粒稻谷,我们可以了解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从吃、穿、住开始了解祖先的生活。黄道婆是对中国纺织业做出了贡献的人,正因为黄道婆传播和改革了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才促进了棉花种植的大面积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才穿上了价廉物美的棉布。51《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陶瓷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够区别陶器和瓷器,了解它们的异同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2.通过讨论、想象,合理地猜测出陶器的产生过程,感受到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体会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二)新课探究1.认识陶器(1)陶的产生陶器是怎么被我们的祖先制造出来的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猜测一下古人是怎么想出制作陶的方法的?前面我们学习了火的发明和使用,火不仅可以烹制食物、取暖、照明、驱赶野兽等,还可以用来烧制陶瓷。可见火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陶瓷制品都是水、土、火的完美结合。(板书中的“火焰”二字描红)小结:同学们的猜测很有道理,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陶器,使人类社会又向前迈出了一步,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2)认识陶器欣赏几件陶器。 (课件出示书 45 页三件陶器)猜猜这些陶器是用来做什么的?从这些陶器和上面的花纹中你能想象出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景吗?(学生思考,师板书:陶器)2这是一个距今六千年的陶瓶,猜一猜:陶瓶是做什么用的?瓶上两个环为什么在中间,可能起什么作用?为什么陶瓶下边是尖的呢?(学生组内讨论,小组代表汇报,教师适时评价)(3)认识猪纹钵和唐三彩你还能从书上另外两个陶器身上看出什么信息?你能据此想象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吗?猜猜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小结:陶器不仅实用,而且记录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反映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更是人类祖先们智慧的象征,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陶器真是一件伟大的创举难怪用“人类的创造性发明──陶器”为这个板块命名。(板书:人类创造性的发明)假如让你对发明创造陶器的古人说一句话,你想说什么?(4)了解紫砂壶和陶都宜兴人类的祖先真是了不起!制陶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和美学价值。这个紫沙壶你对它了解多少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指名读《神奇的紫砂壶》 。宜兴又被誉为陶都,你对宜兴有哪些了解呢?指名读 48 页《陶都宜兴》 。关于宜兴还有个美丽的传说,课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在班会上给大家介绍。2.认识瓷器(1)出示陶器和瓷器:找出它们的异同点(2)介绍瓷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四幅图片,你喜欢哪一件,给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瓷器)这四件瓷器中用到了青花、彩釉和瓷雕、白瓷、碎纹等至此技术。连一连:哪件瓷器用到了那种制瓷技术。宋代哥窑开片瓷碗 青花明代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碎纹清代青花楼阁圆盘 白瓷隋代白瓷双腹龙柄传瓶 彩釉和瓷雕陶都是江苏宜兴,瓷都是哪里呢?指名读《瓷都景德镇》 。我们中国的瓷器很了不起!世界各地生产的瓷器到处都有我们中国瓷器的影子。3(3) “陶瓷路”为什么西方人要把中国和瓷器联系在一起呢?请同学们默读这段文字,然后告诉大家我国的“陶瓷路”都经历了那些国家和地区?(学生汇报)中国的瓷器通过“陶瓷路”源源不断地传入欧洲,倾倒了欧洲人。当时欧洲的皇族显贵都以能拥有中国的瓷器而炫耀。欧洲人苦苦寻觅了上百年,想弄清制瓷的诀窍,都没能成功。直到 1712年,一个法国的传教士来到景德镇,看到了制瓷的技术,才使在茫然中探索的欧洲人豁然开朗。小结:由此可见,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怪不得称瓷器为文化的使者!(板书:文化的使者)(三)欣赏应用1.老师这里有许多陶瓷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并说说那件是陶器,哪件是瓷器。2.现在陶瓷仍被我们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或生活中有哪些陶瓷制品呢?(四)总结延伸1.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2. 课后我们可以画一件你喜欢的陶瓷制品;也可以收集一些陶瓷制品的图片大家在班会上一起鉴赏;也可以当小导游来介绍一下陶都宜兴和瓷都景德镇。1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 教材分析:《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 3课。主要是从各种不同时代的“器物”(用品)中,透视中国特有的历史与文化,透视中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旨在引导学生由欣赏器物到探究器物中所蕴含的各种信息。比如,教材 P45 从不同角度选择的陶瓶(距今六千年)、猪纹钵(七千多年前)和骆驼载乐俑(唐代),就是让学生通过这些器物,想象和领悟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情景。如,陶瓶,一件古人汲水的器物,反映了古人对力学的巧妙运用,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猪纹钵,反映了当时人们开始饲养家猪,尽管猪纹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唐代的骆驼载乐俑,则反映了唐人(汉族)与胡人(少数民族)的交往情况。骆驼和琵琶都是胡人典型的陆上交通工具和乐器。学情分析:在“文化的使者──瓷器”这一话题中,教材首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瓷器。然后,由此追溯瓷器的文化渊源,感受中国的瓷器文化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影响力。而“灿烂的青铜文化”,也是借助各种器物:利簋、编钟、越王剑、铜铲、铜鼎等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由此可见,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2.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教学理念:由陶器,我们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人类创造性的发明,从“陶”中透视中国人的创造;由瓷器,我们引导学生尝试欣赏瓷器的美,透过瓷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交流;青铜,这是一个远离现代儿童的概念,但中国曾有过灿烂的青铜文化时代,有着在当时世界一流的冶炼技术。因此,我们介绍青铜器,旨在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情况。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2.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介绍紫沙壶师出示紫沙壶:这是陶都宜兴产的紫沙壶,它是一个陶制品。2.发现生活中的陶制品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陶制品?(出示大屏幕:日常生活用品中的陶制品) 生:补充3.陶器的制作陶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几名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关于陶器制作方法的资料)24.师小结:在今天,因为有先人不断积累的经验,所以陶器的制作并不十分复杂,但是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想到制作陶器的呢?二、探讨陶器的产生1.猜测古人是怎么想出制作陶器的方法的?(学生大胆的想象、猜测,师作适当的点评。)2.师小结激情:同学们的猜测很有道理,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地区先民的专门发明,它为人类所共有。人类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陶器,人类社会又向前迈出了一步,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三、认识陶器(一)认识陶瓶1.(出示大屏幕):现在我们来看看三个不同时期具有典型特点的陶器。这是一个距今六千年的陶瓶,猜一猜:陶瓶是做什么用的?瓶上两个环为什么在中间,可能起什么作用?为什么陶瓶下边尖呢?2.小组长组织学生组内讨论。3.小组代表综合汇报本组意见。4.师小结:真是一些会思考的孩子,从一个尖底陶瓶身上看到了这么多的信息。(二)认识猪纹钵和唐三彩1.你还能从书上另外两个陶器身上看出什么信息?你能据此想象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吗?2.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在班内交流。(唐代的骆驼载乐俑:骆驼是唐代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胡乐器是唐代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最典型的胡乐器是琵琶,是当年盛行的写作照。)3.师小结激情:陶器不仅实用,而且记录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反映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更是人类祖先们智慧的象征,难怪用“人类的创造性发明──陶器”为这个版块命名。什么叫“创造性发明”?4.生汇报发言后师质疑:假如让你对发明创造陶器的古人类说一句话,你想说什么?5.抽生发表自己的感言。6.师总结过渡:人类的祖先真是了不起!制陶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和美学价值。我这个紫沙壶(出示紫沙壶)产自我国江苏的宜兴,看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请自由读读 P45 框里的话。7.拓展了解。对于陶都宜兴你还了解什么?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关于陶都宜兴的资料。四、欣赏瓷器,了解瓷器1.(出示大屏幕):师生共同欣赏,比较各时期不同的瓷器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展示收集的瓷器图片或生活中的瓷器用品等,并谈谈自己对本件瓷器的感受,交流中引导探讨为什么瓷器会受到人们的青睐。3.师质疑:我们平常总习惯说陶瓷,陶和瓷一样吗?4.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从作胎原料、不同胎色、釉的种类、烧成的温度、总气孔率、吸水率、产生的年代、发明创造者等方面介绍。3五、文化的使者1.课前布置同学们查了瓷器的英文名称,查到了吗?瓷器用英语怎么讲?2.生汇报,师板书“CHINA”,师质疑:“CHINA”不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吗?3.生自由发言作解释。4.师小结:原来如此。瓷器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后来通过海路和陆路大量输出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遍及。由此可见,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怪不得称瓷器为文化的使者!5.重走“陶瓷路”。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的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带去中国的陶瓷和丝绸与沿途各国交换,开辟了中国的“陶瓷路”。(1)(出示大屏幕:地图),找找中国的瓷器曾远销到哪些国家和地区。(2)讲讲瓷器远销异国的故事。(3)齐读教材 P47 下面的话。(4)师小结激情:中国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就创造出了原始瓷器,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我国的陶瓷技术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其神奇的风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族韵味,享誉世界,我国被誉为“瓷之国”。六、游览瓷都景德镇1.在我国因瓷器闻名于世的要数景德镇,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景德镇的资料,请你当回导游带领大家一游景德镇。2.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景德镇的相关信息。3.总结:千百年来,陶瓷一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向世界展示我国人民卓越的智慧,在新的世纪,我们期望我国的陶瓷文化更加璀璨,用我们的双手托起瓷国明天的太阳。七、活动空间:露一手生分组试做泥制陶器、瓷器或工艺品。八:学生评介:同学们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各小组的作品,上台展示作品,展示者作相应的介绍,师生适当点评。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