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名称:第六单元 课题:童区寄传(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2、理解、记忆 课文重点的 文言词语,结合课下注释正确翻译课文。 3、熟读课文,学习区寄机智、勇敢、淳朴的优秀品质。【预 习】I. 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 ,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2.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的经过。 第二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的经过。第三部分:事件的尾声
2、。(2)赏析人物描写方式:学生自我探究,用批注阅读法在书上标识,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我心目中的区寄,是一个 少年英雄,从 可以看出”形式回答。例如:我心目中的区寄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少年英雄,从“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等句子可以看出。二次备课: _ II. 预习自测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郴( )州 荛( )牧儿也 布囊( )其口 以 f( )背刃虽 chung( )手勿 dn( ) j( )曰 区( )寄 因大号( ) 岂可近耶 ( ) 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 大( )府 吾得专焉( ) 2、 写出加点字的通假字
3、 之虚所卖之( ) 恐栗,为儿恒状( ) 州白大府(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布囊其口 行牧且荛 贼易之 微伺 孰若吾得专焉 惮 良久计曰 白州 得童 奇之 郎诚见完与恩 4、一词多义 幼愿耳 即炉火 去逾四十里 之虚所卖之 愿以闻于官 即藏其尸 一人去为市 持童抵主人所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二次备课: 【探 究】I. 质疑探究1、找出描写区寄处境险恶的句子,思考区寄在这种情况下是如何摆脱险境的?从中可以看出区寄有什么特点? 2、区寄在杀掉第二个贼盗时为什么“大号”?又为什么“愿
4、以闻于官”? 3、课文写官府对区寄杀死两个贼人的事层层上报是为了说明什么?大府为什么要“召视儿”?区寄不肯“留为小吏” ,反映了他 思想品质。写“乡之行劫缚者”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4、柳宗元极善用笔,丰富的故事情节,只用了简洁的笔点画勾勒,却处处动人心魄,但文章仅为了写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故事吗?如果不是,透过字面,作者真实的目的会是什么呢? 5、找出反映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6、归纳课文主题: II. 知识网络二次备课: 【当堂训练】童区寄传原文略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去逾四十里之虚所/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贼易之,对饮,酒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虚吏白州/腰白玉之环 D郎诚见完与恩/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吏护还之乡”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之市,而忘操之 B久之,目似瞑 C先帝称之曰能 D辍耕之垄上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2)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3)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4请概括出区寄性格特征的三个方面。 二次备课: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_人物性格特征沉着聪明机智勇敢不慕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