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清政府的黑暗腐朽导致统治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1.政治因素:,2.经济基础:,3.阶级基础:,4.思想基础:,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上节内容回顾,二、维新变法的过程,(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二)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兴办学堂,(三)高潮:百日维新,上节内
2、容回顾,(三)高潮:百日维新,二、维新变法的过程,1、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1898年1月29日),“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或上清帝第六书),问题:康有为向皇帝提出了哪几项主张?其主张的实质是建立什么政治体制?,主张:大集群臣,诏定国是;设上书处,许天下士民上书;设制度局。,实质:建立君主立宪制。,(三)高潮:百日维新,二、维
3、新变法的过程,1、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1898年1月29日),2、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1898年6月11日),3、百日维新的内容,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工厂;设立铁路矿务总局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等;,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等;,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馆学会;设译书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治;,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防力量,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没有涉及设议院、
4、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作用,局限,【合作探究】:百日维新的特点?,(1)从方式上看:,( 2)从宗旨上看:,(3)从内容上看:,(4)从结果上看:,(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 (2)从宗旨上看:是要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渐进的变革中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 (3)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此内容,表现
5、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4)从结果上看: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情景再现】百日维新广开言路,臣民议论国事之风日甚。某日,工商业者商先生闲来无事,上茶馆喝茶,偶遇读书人舒秀才与满族官员关大人聊起维新之事,商先生也加入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他们对维新运动的基本态度将会如何?原因是什么?,1、标志:戊戌政变,(五)结果:变法失败,中国近代化道路充满曲折而又漫长!,2、失败原因:,(五)结果:变法失败,材料1: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6、:“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2: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 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
7、太多。,2、失败原因:,(五)结果:变法失败,材料3: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戊戌变法失败的文化因素 材料4: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戊戌变法之政治激进主义的再反省。 材料5: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百年戊戌变法研究回顾,(2)上述三种观点分别从什么角度分析变法
8、失败的?,2、失败原因:,(五)结果:变法失败,历史潮流: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趋势); 力量对比: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要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措施策略: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社会环境: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归纳:决定改革成败的要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
9、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了政权、武装。,资产阶级弱小,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全面推行;行之有效;上有天皇支持,下有人民响应;,变法法令多、急于求成未能实践;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上得不到实权人物慈禧的支持,下未能发动群众;,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西方正在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提供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成功,失败,试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三、历史意义,、爱国意义:爱国救亡运动(民族危机,变法图强,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启蒙意义:思想解放运动,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开创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10、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进步意义:政治改革运动,政治上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符合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性质),1、(1)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2)“皇帝的方向”是: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非选择题:,2(1)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非选择题:,(2)主观因素:没有争取太后的支持;铤而走险从和平变法走向武装政变之路;对改革缺乏周全的设计,缺乏斗争策略,没有注意尽量减少对立面。,(3)缺陷: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的真实性;注意问题:要重视史料的甑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2(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非选择题:,(2)民族危机加深;工业文明的冲击。,(3)阿里改革: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延缓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戊戌变法: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明治维新: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认识:向先进国家学习,进行改革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改革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