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善于提问,问出一片新天地.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321179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善于提问,问出一片新天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善于提问,问出一片新天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善于提问,问出一片新天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善于提问,问出一片新天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善于提问,问出一片新天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善于提问,问出一片新天地【内容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品德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还存在着 许多方面的问题,如:片面理解“启发 式” ,提问缺乏引导性;片面理解“主体性”,提问无效;盲目提问,提问缺乏精心设计;从而导致课堂效果不够理想,课时目标不能有效达成。本文由提问现状入手,着重围绕着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进行讨论,以期能对品德课堂的有效提问做出小小的探索与尝试。【关键词】 提问现状 提问策略 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对的艺术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在现代的品德课堂教学中,提问仍然是教学的关键,

2、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感悟的桥梁;是引导学生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习惯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品德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现状1、片面理解“启发式” ,提问缺乏引导性。有的教师认为,不断地向学生抛制问题,以问题来带动学生的回答即是启发式。殊不知,这恐怕会成为另一种形式下的注入式。如有一位教师在上苏教版五上我们为祖先而骄傲其中的千年不衰的汉字时,从教学一开始便发问:“汉字是怎么产生的呢?它们为什么至今历经千年而不衰呢?这

3、节课,我们就来弄懂这两个问题。请问汉字的起源是怎样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教师又问:“那你知道最早的汉字是什么吗?它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请了第一个学生回答:“最早的汉字是仓颉造的字,它在古时候产生的。 ”教师发现答案不对,于是马上请了第二位学生,将生 1 晾在了一边,结果未想生 2 答:“是金文,是在夏商时期产生的。 ”又答错了,教师显得有些着急起来, “启发”道:“再仔细想想,是这样吗?”生 2 一脸迷茫。于是,教师慌乱地请了第三位同学,没想生 3 说:“是篆书,因为它看起来最古老。 ”这位老师近乎生气起来,但还是强忍着“启发”道:“难道刚刚前几天语文书里学的甲骨文的发2现这篇文章,忘了吗

4、?”终于第四个同学答对了:“是殷商时期产生的甲骨文。 ”这样的提问耗时费力,既不能活跃课堂气氛,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更谈不上品德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培养乐于探究的儿童了。2、片面理解“主体性” ,提问无效。 有的教师片面的认为:只要让更多学生来回答问题,就可以很好的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所以特别喜欢集体问答,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下和小树一起长大 , “了解植树基本步骤”这一环节时,教师首先出示环保标语“植树绿化,人人有责”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正在学生要思考时,只听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多种树使我们的身边有更多的花草树木,使世界充满绿色,这是

5、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对吗?”此时,只见刚刚要兴起的小手失望的放了下去,要知道老师的这一问使他失去了想要好好表现的机会,他能不难过吗?而还有一些学生则一脸的轻松,因为他不用思考了.这位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接着又问:“那么,我们种树需要进行哪些工作呢?”一位学生答:“有挖坑、填土、浇水。 ”此时,教师没有追问请其他学生思考回答,而是马上热情洋溢的说:“说得真棒啊!其实还有扶苗、抬水这两项工作,是吗?”学生们条件反射回答:“是。 ”而还有几个坚持听课似乎正在思考的学生,也由于这齐答声猛然被提醒了不再思考,随声附喝着:“是!”接下去,对于本就易开小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堂课已经失去了吸引力,

6、变得乏味、枯燥。这不能不引人深思:这样人数众多的齐答,这样未经思考的附和,难道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学生的心游离与课堂之外,品德学科“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无从谈起,这是品德课堂教学的悲哀。3、盲目提问,提问缺乏精心设计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盲目提问,只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做过场。从未认真考虑过品德课堂提问也要体现品德课程的“生活性” (提问内容、提问形式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 “开放性” (提问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所有生活内容进行思考、进行情感体验) “活动性” (提问融合于活动中,在活动中落实提问,使学生的情感逐步内化,再外化。

7、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三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认识方位,走进地图”这一环节,知道了家乡在中国浙江温州的位置后,教师随即提问:“从新疆要到温州,该朝哪个方向走?”两三秒钟过后,教3师见无人举手,于是马上又重复提问:“从新疆要到温州,该朝哪个方向走?” 两秒钟过后,教师见无人举手,就仓促、着急的示范说了一遍。接下去,教师又依次将新疆代替为吉林、海南、台湾进行提问,但学生举手者寥寥无几,参与性差。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提问缺乏精心设计,提问语言成人化,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一时听不明白,疑问重重。第二,这个提问所涉及的方向知识虽然学生已学过,但那毕竟是二年级时学的,离现在

8、已有一年之久,多数学生已忘记,教师提问没有遵循“开放性”原则,未起到提问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激发学生联系自己在数学课上曾学过的方位知识进行思考、进行情感体验的作用,致使学生不知该如何回答。第三,品德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课堂提问也应当融于活动之中,这里,教师若将提问改为:“我是新疆人,今年暑假我要到你们温州旅游,假如坐飞机,我们该朝哪个方向走?” “谁能够运用我们以前数学课上学过的看地图的知识,给大家讲一讲呢?”这样将提问融合于一个情境活动中,提问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相信一定更能引起学生兴趣,在活动中明白家乡在祖国的位置,使爱家乡的情感在学生身上得到初步的内化。那么,教师到

9、底应当怎样精心提问,以提高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品德课堂教学呈现另一番天地呢?请听,品德课堂教学提问的几种有效策略:二、品德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策略 1、贴近生活提问求趣兴趣是保持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品德课堂教学提问的语言、内容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很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王军民老师在上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从一滴水说起时,有以下这些提问:“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谢娇英老师在上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大好河山任我游时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为什么?”褚惠阳老师在上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上课伊始时提问:“4 乘以 5 等于 20 对吗?”问:“55 等于

10、 1,对吗?老师说,在今天这堂课上,他是对的,猜猜为什么?”这些恰当、巧妙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 。好的提问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比如周再飞老师在上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媒体连着你和我时,自主探究,提问:“看来,电视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坏处。那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看电视,4让这些烦恼远离我们呢?”当学生在探索中突然明白了一直困惑自己的问题,此刻他该是多么的兴奋啊!又如,齐晓丽老师在上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激趣导入”这一环节,问:“同学们喜欢变魔术吗,请看老师变出什么呢?”以上这些提问无一不是提

11、问的内容、语言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在顷刻之间就迅速激起了学生要继续学习,一探究竟的兴趣、欲望。再如,周再飞老师在上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媒体连着你和我时,提问:“回想一下,你看电视最多的一天看了多长时间?这样长时间的看电视会有什么危害?”问:“你们觉得周一至周五我们上学时,什么时候看电视,看多久最合适?”问:“为了我们能健康地成长,看电视时在方法上要注意什么,内容上又要注意什么呢?”这一系列提问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问题”自然地产生兴趣,主动投入学习,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会了科学看电视。这些提问符合品德课程的生活性特点,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还为学生的后续探究学习提

12、供了基础和动力,为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起到了推动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重在引导、启发提问求落实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和社会性发展源于真切的体验和感悟,只有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实践、体验、感悟,他们才能真正学有所获。所以品德课堂提问应当融合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最终达成教育目标。由于品德课程的开放性特点,笔者认为品德课堂提问也应当具有这个特点。这里的“开放性” ,具体来讲,一方面是指品德课堂提问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所有生活内容进行思考、进行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是指提问的答案具有多样性。这样的提问一方面在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时,更容易将课堂教学中的

13、目标内化于学生的心灵,同时又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发展,使得品德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例如:葛爱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鸦片的背后 “走近自豪圆明园的繁华”这一教学环节时,提问:“走进这座园林之前,我想做个调查,关于圆明园你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这儿有一组关于圆明园的统计数据的介绍,说说这些数据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再看看那儿的实物实景,现在你又会如何评价你眼中的圆明园?”由于这一组的提问答案多样且使学生马上联想到了语文中学的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又由于提问融于“交流” “看图”等一个个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迅速被激活,由不可思议到为祖国有这样一座世上罕见的园林而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逐步

14、内化再外化,5教学效果明显。论语述而第七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由此可见,要想品德课堂提问发挥作用,还要把握“问”的时机与火候,在学生经历了“愤”的过程后,教师才能“启” 。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在内容上,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他们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跳一跳,能够着”的境地,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如齐晓丽老师在教学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如果我是他时,在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冬冬的伤心事”这一环节时,

15、提问:“看到这句话后,你现在想对冬冬说些什么?对人们又说些什么呢?”教师在提出这些问题前,先请学生听了有关冬冬的录音,提问:“听了录音,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你是冬冬,你会说些什么?” “同学们,这么体谅冬冬,但是,冬冬的同学却一点也不体谅他,还嘲笑他,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做?”等等这些问题,以将前面的问题化难为易,在学生已充分感受到:“换个位置想一想,心情就会不一样”的意义时,在学生熟读了教师出示的这个句子铭记于心后,教师把握住了问的时机与火候,提出了这最后一问。这样,不失时机的通过这些带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从中很好地体会到了“换个位置想一想,心情就会不一样”的意义,体谅他

16、人的品质在学生身上得到了初步地内化。这些巧妙的提问不但使学生懂得了在生活中碰到事情要学会换个位置想一想,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留心观察生活,爱思考的好习惯,并在答问的过程中,培养了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等等一系列指向品德课程总目标的能力。总之,品德课堂提问如果能做到具有“开放性” “活动性”的特点,教师又能够适时引导,把握“问”的时机与火候,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激发,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这恐怕也是一些公开课课堂教学之所以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吧!3、各有所得提问求面向全体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表明了差异性的普遍存在。不同学生

17、的基础不同,思维方法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到教材内容,而且还应该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同时,6所提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正如礼记学记中载:“善问者以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王军民老师在上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从一滴水说起时,有以下这些提问:“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 “你觉得地球是个怎样的星球?” “现在,你觉得地球还是个水球吗?” “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水吗” “没有水,或者很缺水,会给生活带

18、来哪些不便?”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如何节约用水呢?”出示节水标志,问: “它代表什么,标志着什么?”等等,这一系列提问由易到难,难易穿插,有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这是学记中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努力的方向。我想,教师对于课堂提问也应铭记这句话,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在课堂提问中轻松愉快地实现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个目标。参考文献:1、 反思课堂提问 向守万 小学教学研究2007 年第 4 期。2、 课堂提问艺术 刘显国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年版3、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技巧李春玉、张旭东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 2 期。4、 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 美丹东尼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45 页。5、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