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萨拉热窝事件1.背景(1)19世纪到20世纪初,希腊、塞尔维亚等国相继赢得独立。(2)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自主思考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提示:巴尔干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民族关系复杂,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地区事务,进一步加剧了民族矛盾,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3)1914年,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举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2.经过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街头遭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身亡。,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3.影响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
2、德、英等国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自主思考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这一偶然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会不会爆发?提示: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若没有这个事情,帝国主义大国还会找到其他借口发动战争,两大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从马恩河到凡尔登:旷日持久的消耗战1.三条战线英、法和德国交战的西线,俄国与德、奥交战的东线,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交战的南线。2.主要事件(1)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英、法军队与德军进行的会战,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2)东线战事:1914年,俄军先胜后败;1915年,德军打败俄军,
3、但无力继续进攻。(3)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国企图歼灭法军主力,但未取得决定性优势。(4)索姆河战役:1916年7月,英法军队发动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自主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提示:对协约国更为有利。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被迫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1.美国参战(1)原因:美国与英、法存在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保护美国的经济利益。(2)经过:1917年4月,以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为契机,美国对德宣战。(3)影响:壮大
4、了协约国的力量和阵营,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2.苏俄退出战争(1)背景:各国人民盼望早日结束战争;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俄国。(2)表现:苏俄颁布和平法令,宣布退出战争;1918年3月,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署和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德奥集团的战败1.1918年9月,协约国发动总反攻,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相继宣布投降。2.1918年1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德皇被迫退位,新政府与协约国签署停战协定。自主思考“战争引起了革命,革命又制止了战争”。根据德国史实,谈谈你的认识。提示:一战后期,德国在战场上不断失利,引发了国内革命运动,基尔
5、港水兵起义和柏林工人起义爆发,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国宣布投降,一战结束。,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史料导入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在1905年就开始制订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计划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而以少量兵力在东部边境牵制俄国军队;在打败法国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战争爆发前,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此计划充满信心,他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说道:“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摘编自新编世界近代史探究:(1)“施里芬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缺陷?(2)法俄针对“施里芬计划”采取了怎样的对策?(3)宣告“施里芬计划”
6、破产的是哪一次战役?之后战事呈何特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指导思想: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各个击破,速战速决。缺陷:具有一厢情愿的主观色彩,低估了对手,特别是低估了俄军的行动及战斗力,幻想英国不会参战。(2)法俄相约同时对德国展开行动,迫使德国两线分兵作战。(3)马恩河战役。这次战役之后,战事进入相持阶段,双方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1)根本原因:同盟国与协约国在实力对比上,谁也没有压倒对方的绝对实力且交战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持久延续。(2)客观原因:科技使武器、战争升级;当时的战场分布
7、。(3)主观原因:德国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在制订计划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线战事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遇到协约国顽强的抵抗,特别是俄国的进攻使德军腹背受敌。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而德军是长途作战,主动入侵,这使德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尤其是由于其计划受挫,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影响(1)这一变化使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2)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适于持久战和阵地战,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总之,当战场形势发生变化,出现了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局面之后,交战双方
8、的主被动关系发生了变化,推动了战争形势的发展,为协约国一方战胜同盟国奠定了基础。,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 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比军队军事实力相对强大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解析: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并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国难以承受战争长期的消耗,所以说“已经输掉了战争”。因此正确选项为B项。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对美国参战的认识史料导入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
9、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正式接受如此强加于美国的交战国地位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保障,而各国的信义与自由也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于愿足矣。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的演说(1917年)探究:(1)演说中提到德国“最近的行为”指什么?(2)美国参战有何影响?(3)美国参战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用你掌握的史实驳斥威尔逊演说中的伪善言词。,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2)美国的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3)大
10、战已接近尾声,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美国认为它夺取世界霸权、捞取战利品的时机已到,故此参战。在此之前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大发战争财,这根本不是“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对美国参加一战的认识1.美国参战的原因(1)美国与西欧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且不愿看到德国取得霸权。(2)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由于英国实行战时海上封锁,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几乎中断,而与协约国的贸易额却迅速上升。(3)俄国爆发革命,美国担心俄国退出战争可能会使协约国战败,美国给协约国的大量贷款将付诸东流。(4)如果协约国获胜,美国不仅可以分享胜利果实,而且还
11、能够凭借其经济实力于战后控制其他国家,夺取世界霸权。,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美国参战的影响: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它的参战大大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影响和带动了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了最大,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 “我们(参战)的动机并不是复仇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对美国总统威尔逊关于美国参战动机的说法评价正确的是()A.美国参战的目的是捍卫人类的正义和权利B.美国参战是为了帮助进行正义战争的协约国集团C.战争态势的发展对协
12、约国不利促使美国急于参战D.美国认识到如果德国获胜必将是其争霸世界的强劲对手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美国参战的根本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而德国一旦获胜必将是其最大障碍。答案:D,2,3,4,5,1,1.若为右面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A.克里米亚B.凡尔登C.列克星敦D.萨拉热窝解析:从漫画中“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危险的巴尔干”等关键词可判断相关历史事件为一战,D项符合题意。答案:D,2,3,4,5,1,2.“战史风云”网站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三次陆战为惊世之战,对于这些惊世之战的描述错误的是()A.战场都在法国B.都发生在1916年C.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伤亡惨
13、重D.都发生在西线解析:本题考查综合比较和分析能力。首先明确题干限定的是三次陆战,应当是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其中马恩河战役发生在1914年,因此B项表述错误。答案:B,2,3,4,5,1,3.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这说明在战争初期 ()A.德国危及美国利益,美国仇视德国B.美国同协约国关系密切,所以站在协约国一边C.美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物资从中渔利D.美国与德国有着同样的瓜分世界的构想和战略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在战争初期的政策,在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并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所以选择C项
14、。答案:C,2,3,4,5,1,4.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是()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B.国内矛盾的激化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解析:根据题干“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一句分析,可知德国的军事工业拖垮了它的经济发展,故选C项。答案:C,2,3,4,5,1,5.“三心二意的同盟伙伴”上图是一战期间的一幅漫画,讽刺同盟国内部的三个国家“三心二意”的情况。三国同盟中,德国为核心;而意大利国王则是羞羞答答半遮脸,他与德国皇帝的距离比奥匈帝国皇帝与德皇的距离要远一些,看起来似乎是被强拉入伙的。,2,3,4,5,1,图文探究:(1)三国同盟中的这种“三心二意”在战争进程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2)三国同盟中的这种“三心二意”反映出什么问题?参考答案:(1)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德、奥匈事前没有与它商量,没有加入到同盟国集团一边作战,而是与协约国集团谈好条件,成为反同盟国集团的一员。(2)反映了同盟国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列强以自身利益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