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哂之(shn) 吾与点也(y)B冠者五六人(un) 风乎舞雩(y)C比及三年(b) 喟然叹曰(ku)D愿为小相(xin) 琼筵(yn)解析:A 项, “与”应读 y;B 项, “冠”应读 un;D 项, “筵”应读 yn。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序天伦之乐事C鼓瑟希,铿尔 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解析:A 项,莫:通“暮” ;B 项,序:通“叙” ;C 项,希:通“稀” 。答案:D3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句式,
2、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为国以礼C加之以师旅 D求,尔何如解析:A、B、C 三项,都是状语后置。D 项是宾语前置。答案:D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B夫子哂之 哂:带有否定意味的笑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D如会同,端章甫 端章甫:端着章甫解析:D 项,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58 题。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
3、,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示例不同的一项是( )示例:三子者出,曾皙后A浴乎沂,风乎舞雩 B鼓瑟希,铿尔C如会同,端章甫 D赤也为之小解析:D 项,形容词作名词;A、B、C 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与示例相同。答案:D6对本文段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笑子由,主要是对他“为大国”的志向的不满。B孔子肯定了冉有,因为他愿意出仕从政有一番作为。C孔子以为公西华的才能还能做大事, “为小相”是大材小用。D本文段是孔子“评志” ,他自己并没有言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
4、解他的志向。解析:A 项,孔子不满的应是子由“不知谦让” 。答案:A7联系孔子对弟子所言之志的评价填空。(1)作为教育家,表现了孔子_的教育方法。(2)作为思想家,表现了孔子_的政治主张。答案:(1)因材施教 (2)以礼乐治国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_(2)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_答案:(1)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他的话却一点都不谦让,所以我笑他。(“为国” “不让” “哂”是翻译重点)(2)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安”“方” “如”是翻译重点)(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 913 题。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
5、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登车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
6、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颜回)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C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D岂足多哉 多:称赞解析:B 项,巧:善于。答案:B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C 项,连词,表让步,虽然/副词,表判断,就是;A 项,均是介词,向;B 项,均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项,均为代词,他的。答案:C
7、11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解析:D 项,颜回准确的预测不能成为定公“悦”的原因。答案: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B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C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
8、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解析:A 项,是事实让鲁定公明白了自己的偏见。B 项,造父的技能已达到尽善尽美,由“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可知。D 项,孔子没有分析颜回的心理原因,而是认为颜回向来如此,不值得赞美。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_(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_(3)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_答案:(1)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座席站起来,急忙派人把颜回招来。(“越席” “起” “促驾”是翻译重点)(2)不知道先生是凭什么知道这件事的呢?(“识” “奚以”是翻译重点)(3)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
9、臣民贫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穷” “下”是翻译重点)参考译文: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虽然这样,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 ”定公脸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原来也会有陷害别人的时候。 ”颜回退回。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 ”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座席站起来,急忙派人把颜回招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我向先生你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 ,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舜帝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
10、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地苛求马。我凭这知道的。 ”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 ”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去夸奖!”三、语言运用14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
11、法。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_答案:(示例)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15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号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 8 个字。“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 ,总装也由
12、我国独立完成。 “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2012 年 6 月 24 日, “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 7062 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 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民敞开了大门。总标题:_板块标题:_答案:(示例一)总标题:中国蛟龙!板块标题:真正中国造 世界第一流 蛟龙潜深海 探宝四大洋(示例二)总标题:中国龙,我骄傲!板块标题:中国制造大显神威 技术性能世界一流 蛟龙潜海
13、世界瞩目 海底宝库敞开大门飘香万里名 篇孔子怎样做老师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 徐昌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 ,是一篇反映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志趣的语录体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为文章记录了 2500 多年前孔子师徒五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孔子如何教育学生的观念及方法,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是一篇教学故事或教育随笔来阅读,通过品味师生语言,体察细节描述,研习行文内容,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孔子作为老师所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现结合文章内容稍作分析。(一)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孔子教育学生不倚老卖老,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而是表现出一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
14、姿态,他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从这句话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教学习惯,那就是平等、民主。朋友式的对话闲聊,不存在年龄、辈分长幼之别的顾虑,学生当然愿意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里畅所欲言。孔子又说:“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的设问启发很有意思。首先,他洞悉学生心理,知道学生平日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语。可能是他的学生一个个才华卓越,抱负远大,但是没有人赏识、重用他们的缘故,所以免不了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大叹世道不公,这种表现当然不符合孔子的“君子”标准,孔子曾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正是抓住这种现状设问,一问
15、就问到了学生心坎里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学生当然愿意在老师面前畅谈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操志趣,一来因为自己确实饱读诗书,才干超绝,二来也因这这份理想志趣久积于心,终于有机会一吐为快。 (二)兼容并蓄,鼓励个性。西哲有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人也一样,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和理想操守。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在评价考察学生时,切不可以己度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更不可死抠条条框框,对学生求全责备,要有一种兼容并蓄,百川纳海的恢宏气度,尊重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接纳并理解种种个性差异,通过科学引导促使学生的个性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孔子就是这样教育学
16、生的。四个学生,可以说有四种理想,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华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这些想法不完全吻合孔子的理想标准,但孔子没有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肯定和否定,更不根据自己预设的标准或偏私喜好来评判学生,而是宽容接纳,积极肯定,并不失分寸地赞扬、鼓励。孔子的理想与学生的追求肯定不同,但他能够包容并鼓励学生们似乎对立的理想追求,这就是孔子的胸怀,这就是孔子的个性教育。(三)自主互助,赏识学生。孔子深谙教育之道,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其中,他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互助教育。子路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之后,我们再也没有听见他说什么,我们看到了孔子“哂之” ,我们听到了孔子批评他
1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子路究竟如何看待老师的反应呢?也许他会从老师的细微表情觉察到什么。更有意思的是,与子路的骄狂自负、壮志凌云形成对比的是冉有和公西华两个师弟的言语态度。冉有说话谦虚谨慎,小心翼翼,公西华则谦逊机智,情真意切。这两个师弟的表现与子路刚好相反,或许从这种实实在在的对比中,从老师意味深长的“哂之”中,子路应该躬身自省,明白些什么吧?孔子用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温和来教育子路,也用子路的果敢自信来鼓励冉有和公西华,这种用心良苦的活动(谈话)安排,的确体现了孔子教育智慧的新颖和深刻。 通观侍坐全文,我们发现,孔子对学生谈理想,谈志趣,除了对子路“出言不逊”稍有不满之外,基本上都是肯定
18、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甚至为学生有远大理想、高雅志趣而感到欣慰、自豪,这让我想起了现在正流行的“赏识教育” ,孔子是不是也是在搞“赏识教育”呢?孔子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为他们的未来着想,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相信他们的才华和能力,鼓励他们一试身手大展鸿图,而对于他们的不足和毛病,又总是委婉含蓄地批评教育。这正是孔子“赏识教育”的思想精髓啊!感谢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用自己的言行风范为我们今天如何当老师上了非常精彩的一课。 侍坐章是记人言志的文学作品,更是展示孔子师徒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育方法的教育随笔,我们完全可以从更多更新的角度挖掘出很多新颖的教育思想,作为语文教师,读作品,
19、想孔子,思学生,反省自己,我们完全可以对比古圣先贤的教育经验而获得很多很多。 (有删节)源头活水素 材 素材一央视听写大会一只“癞蛤蟆”难倒七成人桀纣、拾掇、癞蛤蟆、枭首示众、未雨绸缪如果让你手写这些词语,你能写对几个?2013 年央视 10 套科教频道推出暑期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央视主播郭志坚主考,社科院专家当裁判,14 岁上下的小选手们同场竞技听写汉字。小选手中有“把现代汉语词典来回翻了三遍” ,参加现场体验团的成人们,却一个个“提笔忘字” 。“间歇” “熨帖” “黏稠” ,这些生活中的常用词,提起笔来却让人犯难。 “熨帖”一词,成人体验团只有 10%的正确率。 “癞蛤蟆”一词,只
20、有 30%的人写对。听写大赛也是跟着“名嘴”学发音的好时机。央视派遣新闻主播担任主考官,用“中国最权威、最标准”的发音,向选手宣读考题、例句及考词解释等。主播们告诉你,三聚氰胺中“氰”字读第二声, “咋舌”的“咋”读 z(音“责”),而不是 zh(音“炸”)。难怪参赛小选手说:“在听写的过程中,对汉字的了解也日趋完善。”不仅现场大观众们跟着小选手一起比划,许多网友也在微博上秀出自己的听写记录,或对自己“究竟还会写几个汉字”进行热议。网友表示:“看完节目,突然觉得我的语文一定是数学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还了一半给老师了。 ”有网友说自己“会念不会写,会写也太难看” “习惯了电脑打字,输入法自动组出
21、词汇,把传统文化都忘记了,很惭愧!”许多人表示:“看完彻底认清了自己的文盲本质” 。还有网友痛定思痛,表示要再读一遍现代汉语词典 。 素材二不 知 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听众开始提问。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罗素表情木然地不作回答,有好几分钟,他手托下巴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把那个学生的提问内容整理了一下,然后反问道:“你问的是这些内容吗?”那个学生郑重地回答:“是。 ”罗素又陷入了沉思,这次的时间更长。然后,这位伟大的学者对那位学生说:“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但是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 ”顿时,学生的脸上流露出了自豪的微笑。演讲会结束后,学生似乎成了英雄。但是,这名学生会像罗素那样坦率吗?不知道的时候就坦率地回答“不知道” ,这就是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