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传统武术必须首先练好基本功.传统武术的基本功有二:一个是桩功,一个是轻功.不练轻功身法不灵,不练桩功身若浮萍.所以无论任何一门传统功 夫,都必须首先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 这里所说的轻功指的是广意的轻功,不是小说中的基本功或影视中那种漫天飞舞的轻功.本人在二 OO 一年武魂第六期曾经以话说轻功为 题对广意轻功有过论述.轻功有个十六字诀,其诀云:“跑跳走伏,窜跃翻滚,攀缘勾挂,提纵游贴“.桩功也有一个十六字诀,其诀云:“提沉含拔,松 静有无,整调三弓,曲挺中抱“. 桩功的十六字诀是学站桩必须掌握的要领.现在有这样一部份武友总喜欢搞一点神秘化,本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功法,却要说 的神乎其神,总要搞一
2、点新名堂.所以如今出现了:这个武学,那个结构,这种神技,那种绝艺.学此可一统江湖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给中国功夫 罩上神秘的面纱.在商品大潮下,售者,搞一点广告效应本无可非议,但是要尽量少误人子弟为佳.现在的武术市场上又搬出了易筋,易骨,洗 髓等功法,其实此三功并不神秘,譬如我们常站的马步桩,夹马桩,三才桩,混元桩,以及戴家心意拳的蹲猴等等,都是通过易筋,易骨,洗髓,才能把桩功 练好. 马步桩:是长拳的桩功,主要是练腿功的扎实,与曲腿的平衡;夹马桩:是马上功夫的桩功,骑兵的骑术需要两膝内合,人马合成一体,马上功夫才能施展 得出,如人马不成一体便无法施展功夫;三才桩:是形意拳的桩功,练的是三才,三节
3、之妙;混元桩:原本是道家功夫的桩功,但现在各家功夫均有借鉴.混元 桩当然是炼混元一炁(气).可见不同的桩功,有不同的功用,不同的功用,有不同的身法要求.不同的身法要求便是不同的易筋,易骨. 因为有很多门派的功夫都练混元桩,因此这里主要谈谈混元桩.站混元桩的目的是为了练好混元一炁.混元一炁并不是玄学,它需要有一定的 物质条件做为基础,这个物质条件就是身法.以内家拳而言,它的身法要求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禹襄祖师对此具体规定了八条身法,即:“含 胸,拔背,护肫,裹裆,提顶,吊裆,腾挪,闪战“.而形意拳则是八字诀即:“顶扣圆敏,抱垂曲挺“.其实两者的身法要求大致相同,但两者的目的都是练 混元一炁.所
4、以练内家拳的桩功如果不按照内家拳的身法要求便不可能练出混元劲.因为内家拳的身法是反常规的.因此必须根据内家拳的身法要 求改造人体的结构形态,才能练好内家拳的混元功.因为正常人的身体形态是:挺胸吸腹,填腭耸肩的后天之态;内家拳的身法要求则是:含胸拔背,提顶吊 裆,四肢微曲的先天状态即婴儿时期的人体形态.一个成年人站混元桩,首先要还原婴儿状态,就必须要经过一个矫枉过正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易筋易骨 的阶段.易筋易骨也就是改变人体骨骼的结构形态,与筋骨质量.所以它要经过一个强化的过程,这是因为初站混元桩者由后天还先天,其身体必然:僵,直, 散,乱,就必须经过一个非常艰苦的矫枉过正的锻炼时期,才能还原于
5、婴儿的先天状态.这就是站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究竟如何站桩?各家要求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内家拳的混元桩就是要根据十六字诀的要求逐渐提高,这个要求就是改造人体骨骼的结构形态. 一,提沉含拔:这四个字是内家拳身法的总纲. 提,提是提起精神.禹襄祖师的十三势行功要解云:“精神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提并非提气,而是头现三阳,提拏全身.十三势行功歌 诀云:“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即此意. 沉,沉是气沉得下,所谓气沉得下,实际是膈肌下沉.膈下沉胸腔宽松,气不浮,心不燥,并能增强腹压,是丹田力的主要物质条件.十三势行功歌 诀云:“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含,含是任脉受命.含为吞的物
6、质条件.四字密诀云:“以气全吞而入化也“. 拔,拔是督脉施命.能督脉施命才能一气贯串.“动牵往来气贴背“,力由脊发.亦畲宗师五字诀云:“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力脊 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入腰间,此气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由下而上也,谓之开.此即“动牵往来 气贴背“.此功皆来源于拔.可见静桩的拔,是动功的物质基础. 提沉含拔四字在身法中即:裹裆(旋踝转膝,根生于足,腾挪在腿),提顶(顶者神宫,帅舍),护肫,吊裆(含二气于丹田带脉),含胸,拔背(入任通 督,动牵往来气贴背).此四字不经过易筋,易骨,洗髓,胡能为之? 现在常见有一些武友站桩(打拳)头
7、仰得高高的,胸挺得高高的,屁股(臀)翘得高高的,却在大叫已经打通了任督二脉.如按此三高的身法如何 能打通前三关与后三关?我见到一盘学院派的武派太极拳光盘,就是三高的身法,作为武派的教学材料岂不误人子弟?不吊裆,就不可能一阳复,二阳临, 三阳春.不提顶,根本就过不了铁壁关(玉枕),仅此二者作不到便不可能入任通督, 动牵往来气贴背.可见这提沉含拔是内家拳(桩功)的身 法总纲. 二,松静有无:松静有无是提沉含拔通向神化的阶梯. 松则沉,静则灵.放松是沉的法则,心静是灵敏的法则.心静神清,身松则气沉.这是混元功走向神化的必经之路. 松,松是有意识的放松,是意念支配下的精,气,神的中性运动.松不是疲软,
8、不是松懈.而是松中求整,成本柔中寓刚.松不是目的,而是练功方 法. 静,静不是死寂,而是神清.神清者金风未动蝉先觉.静则灵,灵者,精气神皆灵. 松,静是拳法轻灵圆活与功力沉浑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从技击而言的;从健身而言:松是人体最好的休息方法,放松能使气血畅通,消除疲劳,恢复体 能.静是神经的最好休息方法,内家拳能够延年益寿,祛病强身均在于松静,它并无不神秘. 只有松静才能聚之则有,散之则无.聚者神聚气敛.故有无者,神觉,气之聚散也.然而初练桩功者,多数人僵,直,散,乱.通过站桩的松与静的锻 炼,逐渐的达到:松而不散,整而不僵,沉而不滞,灵而不浮,一昼未分,阴阳未判,聚之则有,散之则无的混元状
9、态.可见松静是进入虚无境界的必经之路. 三,整调三弓:整是松中求整,而不是紧中求整.整劲是内家拳发力的关键. 如何松中求整?首先必须了解如何放松:一般人认为周身不用力,软绵绵的就是放松了.其实那是懈怠.那么究竟要如何放松?大家不妨一试:首先深深地 吸一口气,这时你会感到周身有一种膨胀的感觉,你再把气深深一呼出,你会感觉周身的肌肉都向下沉,这就是意念指导下的放松.这个肌肉放松的关键,主要是膈 肌下沉.膈下沉再加上耻骨肌上提(在郝少如先生的拳谱中叫作小腹有上翻之意);膈下沉,小腹上翻在武派太极拳的身法中叫作:“护肫,吊裆“.此二者之 合便是气沉丹田的物质条件.在十三势行功歌诀中叫作:“命意源头在腰
10、隙“.能腰为主宰牵动四肢做功叫整劲,又叫混元劲.当然还要加上神聚.亦 畲宗师五字诀云:“神聚则一气鼓铸“.一气鼓铸已非“两仪伸缩往来“.神聚在内家拳中又分为明劲,暗劲. 调是指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三调中调身是基础中的基础,关键中的关键.比如:能含胸拔背,才能动牵往来气贴背;能护肫吊裆才能气 沉丹田;能气沉丹田才能三化两还,息调心静,营魄抱一,专气致柔,复归先天. 三弓是指背弓,臂弓,腿弓.臂与腿皆双,因此又叫作一身备五弓.从技击而言为蓄而待发之势.从健身而言为返还婴儿状态,呈虚无无极之象. 三弓之中特别是背弓,正常人是反背弓,练内家拳要通过站桩的调身锻炼,变反背弓为正背弓.调身从技击而言
11、主要是调三弓.调三弓仍然是易 筋,易骨.故拳谚云:“身法不正,一切皆空;心法不正,神难虚灵“. 四,曲挺中抱:曲者,易曰:“尺蠖之伸(身)“. 曲不是单纯指外形(臂与腿的弯度),但又必须了解无其形便无其义(意).曲必须是从精神上克服刚强思想,要相信以柔克刚与后发制人.所谓 洗髓,髓是如何洗?不过为了提高或者叫作改造人的神经系统.按照道家的处世法则则是修身而已. 有人说易筋经是达摩所传更是扯淡,达摩初到少林寺仅仅是一个挂禅的和尚,后在五乳峰下面壁九载,被毒害身亡,又何曾创造什么武术.其弟子 不超过五人,均对达摩终日面壁而坐不解,后来才有达摩传法不留文字之说.再就是达摩创十八罗汉拳之说也是后人附会
12、,因为南北朝时还没有十八罗汉,十八罗汉 之说是始于唐三藏取经,经中有一部名法注记说:“佛祖派十六罗汉常住人间普渡众生“.后贯休画罗汉像加法注记作者庆友及第一罗汉异名而成十八罗 汉.这是达摩死后二,三百年之后的事情.可见附会达摩创拳之人连这段佛教史都不了解.现在又说所传的易筋经与民间所传不同,为了孔方兄弟,连六根清 静的方外之人也大搞广告效应了.请后学者慎思! 闲说少说.总之易筋,易骨就是通过站桩根据不同要求而改造身形. 曲不是屈.屈者,屈从于人,故撤放密诀云:“松开我劲勿使屈“.曲者,屈伸之间,故能屈者化,伸者发.因而又叫作“曲中求直,蓄而后 发“.能曲于中才能屈伸开合听自由,故曲者中性也.
13、挺不是挺进,而是承载.是手臂与腿在弯曲中的承受力.特别是腿在曲挺中的虚实刚柔,是全身虚实变化的主要支撑点,混元桩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 两腿的虚实刚柔.在禹襄祖师的八条身法中叫作腾挪. 中是守中,抱是抱一.守中抱一是道家的宗旨.其实桩功的十六字诀归根结蒂不过是守中抱一四个字. 以上主要说的是如何站桩(练基本功)以及桩功的作用.但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一个巨系统,所以一家之言难概万殊,但是无论是那一家的桩功,顾名思 义:桩者,木,石楔入地者为桩.可见桩功为不动(相对而言)之功.把可动之法,称为桩者,始于李振山的传人王芗斋.现在又有一些拳种的大师们也在 赶浪头,也把某一拳势称桩,对此实不敢苟同.中国的传统功夫(武术),动者为法;不动者为桩.但不动者却要承受外界的动力.桩功所承受的外力有 四:一是承受压力;二是承受摩擦力;三是承受撞击力;四是承受震撼力.对这四种力都是在静态中(相对而言)承受(化解)的,这种承受,缓冲,化解,甚至是 产生反作用力(反弹),在把式行武行,称之为混元劲.混元劲是内家拳招法与功力的基础.所以桩功静功是为招法动功服务的,把招法,或 者某一拳势称为某某桩,愚以为,不过是标新立异而已.至于松桩,紧桩之说,亦非混元之说.是非只有让读者自己去分析了? 拙论不当之处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