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我的家乡安塞县,1990年,安塞腰鼓参加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大型舞蹈表演,轰动了全场观众,江泽民总书记也连声赞道:“很好!很好!”,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这样的场面太激动人了!”。在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庆典中,安塞腰鼓又出尽风头。庆祝回归委员会的官员高度评价说:“震人心魄,打得精彩,打出了国威”。1999年10月,安塞腰鼓又应邀访日,参加“亚洲民俗艺术节”,其过街表演又轰动东瀛。近几年,安塞县的许多农民鼓手和延安工、矿企业的许多业余鼓手,纷纷被全国各地机关、单位和企业请去改行当了教练,安塞腰鼓已响遍了祖国大地。,黄土风情文化,安塞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北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
2、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得天独厚,是保留、传承中华民族古老优秀民间文化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绘画之乡”、“剪纸之乡”和“腰鼓之乡”。最近,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歌之乡”。,(一)安塞腰鼓:黄土文化艺术的奇葩,延安黄土风情文化的另一奇葩就是名闻中外的“鼓艺”。延安鼓艺有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志丹扇鼓、黄龙猎鼓黄陵抬鼓、土基对面锣鼓。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安塞县,有这样一首顺口溜民谣:“上到九十九,小到刚会走,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安塞人打腰鼓 打出了盛名,199
3、7年安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舞鼓)之乡”,被人们称为“中国一绝”,号称“天下第一鼓”。,(二)群芳之母安塞剪纸,在安塞的农家小院走走,可以看到一些窑洞前挂着火红的大辣椒,给人一种丰收的感觉;可以看到锅(灶)围画或炕围画,造型古朴,变形夸张,给人一种强烈的乡土味道,但最常见到的还是那贴满窗户的剪纸。安塞剪纸艺术,就像黄土高原上盛开的山丹丹花,可爱而美丽,质朴而倔强,像黄米清酒沁人肺腑,使人陶醉。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滕凤谦对安塞剪纸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安塞剪纸,群芳母亲。民族之魂,陕北可寻,振我中华,无愧古今。”,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我的母校安塞高级中学,校园一角风光,(五
4、)民居瑰宝窑洞,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蕴含着北方民族穴居的历史遗风。延安窑洞最大的优点是坚固耐久,冬暖夏凉,且大门大窗,宽敞明亮。其造型简洁,上部拱圆,下方端直,契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思想。其建筑风格古朴、凝重,与周围黄土丘壑谐合融帖,浑然一体,很能体现安塞人朴实、内敛、含蓄、深沉的性格。,(三)安塞农民画,安塞民间绘画同陕北一脉相承,有着深刻的自然、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安塞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漫无边际的丘壑、山岗之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逼迫中经受着生存的磨砺,从而激扬了生命本体的精神张力,造就了浑朴宽厚、强悍而富于创造的品质。当你看着这些年龄层次不同的作者,聚精会神
5、地描绘作品时,那粗犷凝炼的线条、浓烈的诙谐的色彩、雄壮浑厚的形象、崇高美妙的意境、随心所欲地行笔运色,无不承受着这种精神品质的遣使。安塞民间绘画既然根植于古老民间文化的沃土,它与新时代新文化观念的融合,必然移植了这块土地质朴纯真的品性,同时又洋溢着新文化的精神风采。民间艺术家们以他们特有的眼力和手法,多角度地观察表现丰富的生活和陕北黄土高原发生的变化。使我们油然品味到陕北人民对自己的土地的热恋之情,善良淳朴且根深蒂固的乡风民情,以及面对现代文明迅速的参与意识。从作品的形象神韵中,我们不仅品味到她们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觉察到苦涩的余韵。牛头是一幅象征性的作品,作者以饱满的构图、热烈的色彩、富有装饰
6、趣味的手法,塑造出了亲切、温和、忠厚的老黄牛的形象,使人感到一种美的力量。,安塞民间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造形、技巧、色彩以及现代绘画意识掺揉变化的艺术形态。民间艺术家不拘泥於客观形象的摸拟,不受各种理论法度的约束,她们从广度、深度、精微度全方位认识自然和生活,以大胆的想象和虚构、直觉感性的恣意发挥、随意移植手法进行创作,走西,走西口,(六)安塞美食,老安塞人的饮食烹饪习惯以熬食为主,其中羊杂碎、腌酸菜、大烩菜、熬豆角、熬土豆、炸油糕、油馍馍、煎饼、荞剁面、荞剁坨等历史上有名的地方传统风味小吃,多与在安塞居住的游牧民族饮食习惯有关。如炒米、炒面,就与蒙族习惯相同。安塞人还喜欢散生葱、蒜、韭菜等来调味,这与契丹、女真及其后满族的饮食习惯传入有关联。与中原地区的饮食习惯比较,安塞人的传统肉食以羊肉、鸡肉为主,极少食用马、骡、驴等大牲畜肉,鱼类食物也很难在传统食谱中找到,只是近代才开始在城市居民中普及。,油馍馍 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黄米磨面、细箩,用软米熬成滚米汤烫面,置热炕发酵。面发后,摊制成一个个中间有孔的小圆饼,入油锅炸至红褐色即可。,荞剁面,荞剁坨,羊杂碎,凉粉,还有,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