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八章 解表药.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7291436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287 大小:7.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解表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7页
第八章 解表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7页
第八章 解表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7页
第八章 解表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7页
第八章 解表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解 表 药,概 念,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 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 表药。,作 用,1.发汗解表 2.止咳平喘、透疹 、消疮、利水、祛风湿止痹痛等作用,适 应 证,1.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2.表邪犯肺,肺气不宣的喘咳。,适 应 证,3.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 4.风湿痹证及疮疡初起、水肿兼有表证者。,分 类,1.发散风寒药 2.发散风热药,使用注意,1.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时,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使用注意,2.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者,虽有表证,均当忌用或慎用。,使用注意,3.因时、因地、因人治宜。,使用注意,4

2、.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第一节,发散风寒药,麻 黄 本经,药物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 木贼麻黄的草质茎。,木贼麻黄,草麻黄,中麻黄,麻黄根 中麻黄 草麻黄,麻黄饮片,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膀胱经。,功 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应 用,1.风寒表实证本品发散力较强,可发汗解表以散风寒。麻黄汤(配桂枝相须为用 ),应 用,2咳嗽气喘本品具有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作用。故宜风寒外束,肺气壅遏之喘咳。经配伍用治多种咳喘证。(1)风寒咳嗽三拗汤(2)肺热喘咳麻杏甘石汤(3)寒饮喘咳小青龙汤,应 用,3.风水水肿本品具有发汗利水消肿作用。越婢汤(配伍生

3、石膏等),应 用,4.阴疽、痰核本品具有温通血脉、散寒行滞作用。阳和汤(配伍熟地、肉桂、白芥子等),用量用法,煎服,515g。发汗解表生用, 平喘止咳炙用。宜先煎。,使用注意,体虚多汗忌服,虚喘忌用。,特 点,1.发汗力强,为治风寒表实之要药;2.宣肺平喘力强,可治多种喘咳实证;3.发汗又利水,善治风水。,桂 枝 别录,药物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 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应 用,1.风寒表证 本品具有发汗解表,散风寒作用。麻黄汤桂枝汤,应 用,2.阳虚不得温通之证本品具有温经通阳作用。 (1)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本品具有温

4、通胸阳作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应 用,(2)心阳虚之心悸本品具有温通心阳作用。炙甘草汤,应 用,(3)脾阳不振之痰饮本品具有温运脾阳作用。苓桂术甘汤,应 用,(4)膀胱气化不行之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作用。五苓散,应 用,(5)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本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小建中汤,应 用,(6)寒凝血滞之经闭、腹痛 本品具有温通血脉作用。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应 用,(7)风湿痹痛本品具有温通经络作用。桂枝附子汤、独活寄生汤,用法用量,煎服,515g。,使用注意,1.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忌用。 2.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特 点,1本品有行里达表之效;2温通阳气,温通血脉,温通经络;3性甘

5、温助卫阳,善治风寒表虚证。,紫 苏别录,药物来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 干燥嫩枝及叶。,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功 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应 用,应 用,2.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吐 本品具有醒脾宽中,行气止呕作用。 藿香正气散,应 用,3.胎动不安、妊娠呕吐等本品具有理气安胎、止呕作用。配砂仁、陈皮等,应 用,4.鱼蟹中毒本品解鱼蟹毒。,用法用量,煎服,515g。不宜久煎。,特 点,1.能散风寒,又善行气宽中,且可安胎。 2.最适宜风寒表证兼胸闷呃逆之证。,苏叶长于解表; 苏梗长于行气安胎; 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附 药】,生 姜别录,药物来源,为姜科多年

6、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生姜 生姜皮,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功 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应 用,1.风寒表证轻证本品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作用,但力量较弱。葱豉汤,应 用,2.胃寒呕吐 本品具有温胃散寒,和中降逆作用。 配半夏,应 用,3.风寒咳嗽本品具有温肺化饮止咳作用。配紫苏、杏仁等,应 用,4.鱼蟹中毒 本品具有解鱼蟹毒作用,并能解半夏、南星毒。,用法用量,煎服,515g。,特 点,1.多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2.为呕家圣药。,生姜皮:利水消肿,性味辛凉。 生姜汁:开痰止呕。 煨 姜:温中止呕。,【附 药】,香 薷别录,药物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州香薷 的全

7、草。,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 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应 用,1.阴暑证本品具有外散风寒,祛暑;内化湿浊,和中作用。香薷饮、新加香薷饮,应 用,2.水肿 本品具有利水消肿作用。 薷术丸,用法用量,煎服,515g。,特 点,“夏月麻黄”,荆 芥本经,药物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功 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应 用,1.外感表证本品善祛风邪而解表。荆防败毒散(配防风、羌活等)银翘散(配薄荷、连翘等),应 用,2.麻疹、风疹本品善祛风邪而止痒,并有透疹作用。消风散(配防风、蝉蜕、牛蒡子等),应 用,3.疮疡初

8、起有表证者本品尚有疗疮作用。配双花、连翘等,应 用,4.吐、衄、下血本品炒炭止血。,用法用量,煎服,515g。不宜久煎。,特 点,1.药性平和,善祛风邪,既散风寒,又疏风热。 2.炒炭止血。,防 风 本经,药物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 效,发表散风,胜湿止痛,解痉。,应 用,1.外感表证本品具有祛风解表作用。配紫苏、荆芥、白芷等配荆芥、薄荷、连翘等配羌活、独活等,应 用,2.风寒湿痹本品具有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作用。蠲痹汤(配羌活、当归等),应 用,3.破伤风本品具有祛风解痉作用。玉真散(配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应 用,4.风疹瘙痒本品具有

9、散风止痒作用。消风散,应 用,5.肝脾不和腹痛、泄泻本品炒用,又能止泻。痛泻要方(配白术、白芍、陈皮),用法用量,煎服,515g。,特 点,1.本品善祛风,无论外风、内风之病证,均可使用,为治风之通药。 2.甘缓微温不峻烈,又可胜湿,故外感风寒、风热、风湿表证,均可使用。,【鉴别用药】 荆芥与防风相同:均性质微温平和,具有发表散风之功,用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均可使用,又均能散风止痒,用治风疹瘙痒。 不同:荆芥(1)发汗透散之力较防风为强,并能透疹消疮,用治麻疹不透、疮疡初起兼有表证;(2)炒炭止血,用治吐衄、便血等各种出血证。 防风(1)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药”,无

10、论内风、外风之病证,均能使用。(2)胜湿止痛,用治风湿痹痛。(3)炒用止泻,用治肝郁侮脾,腹痛泄泻。,羌 活药性论,药物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 根茎及根。,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 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应 用,1.风寒表证挟湿本品可发散风寒湿邪而解表。九味羌活汤(配防风、白芷等),应 用,2.风寒湿痹证本品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尤以上半身肩臂疼痛为宜。配防风、当归、姜黄等,应 用,3.太阳经头痛,用法用量,煎服,515g。,使用注意,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 脾胃虚弱者慎用。,特 点,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之邪(为太阳 经引经药),且可止痛,对上半身 风寒

11、湿邪尤为适宜。,白 芷 本经,药物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根。,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功 效,发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应 用,1.风寒表证,或风寒表证挟湿,头痛、鼻塞本品具有发表散风作用。九味羌活汤(配伍防风、羌活等),应 用,2.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牙痛及风湿痹痛川芎茶调散(配川芎、菊花、防风等),应 用,3.鼻渊头痛本品可芳香上达,通窍止痛。苍耳子散(配苍耳子、辛夷等),应 用,4.带下过多本品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配伍白术、茯苓、海螵蛸,应 用,5.疮疡痈疽本品具有消肿排脓,止痛作用。 仙方活命饮(配伍银花、甘草、天花粉、乳没等) 透脓散(配

12、伍黄芪、当归、甲珠、川芎、银花、天花粉等),用法用量,煎服,515g。外用适量。,特 点,1.辛可解表,温燥祛湿,芳香上达,可通鼻窍。 2.善入阳明经,治疗阳明经病变。,细 辛 本经,药物来源,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 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全草。,华细辛,北细辛,药材细辛,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肾经。,功 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应 用,1.风寒表证及阳虚外感本品祛风散寒,达表入里。九味羌活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应 用,2.头痛、齿痛及风湿痹痛 本品可辛香走窜,祛风寒,通鼻窍,且 有较好的止痛之功。 治头痛(少阴经),如川芎茶调散;风冷,单用,或配白芷 治牙痛 胃火,

13、石膏、黄连升麻等;虫蛀,与蜂房煎汤含漱。 治风寒湿痹,配羌活、独活(独活寄生汤),应 用,3.寒饮咳喘本品具有温肺化饮作用。小青龙汤(配麻黄、干姜、五味子等),应 用,4.鼻渊本品芳香走窜,具有宣通鼻窍作用。配白芷、辛夷等,应 用,此外,本品辛温行散,芳香透达,催逼 取嚏,治疗猝然口噤气塞,昏不知人、 面色苍白、牙关紧闭等属闭证、实证者。,用法用量,煎服,25g ;入丸散剂13g。 “散剂用量不过钱。”,使用注意,1.过多令人气闷不通致死。 2.反藜芦。 3.耗散正气。气虚多汗、阴虚火旺、血虚内热、干咳、无痰忌用。,特 点,1.能散风寒,化寒饮,通鼻窍,且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2.既可散在表之风

14、寒,又可入里散阴经寒邪。,藳 本 本经,药物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植物藳本和辽藳本 的根茎。,藁 本,性味归经,辛,温。归膀胱、肝经。,功 效,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应 用,1.风寒感冒,巅顶头痛 本品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作用。配羌活、川芎、苍术等,应 用,2.风寒湿痹 本品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作用。 羌活胜湿汤(配独活、川芎、防风、蔓荆子等),用法用量,煎服,510g。,特 点,善治巅顶头痛。,苍耳子 辛 夷本经,药物来源,苍耳子:为菊科苍耳的果实。 辛 夷:为木兰科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花蕾。,苍耳子,辛 夷,性味归经,苍耳子 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 辛 夷 辛,温。归肺、胃经。

15、,功 效,苍耳子:祛风除湿,通窍止痛。 辛 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共 性,通鼻窍:用治鼻渊。 苍耳子散,特 点,苍耳子:祛风湿止痛风湿痹痛 辛夷:散风寒风寒头痛、鼻塞,用法用量,煎服,515g。,使用注意,1.苍耳子过量易致中毒,呕吐,腹痛、腹泻。 2.辛夷内服宜用布包煎。,小结 发散风寒药的特点,第二节,发散风热药,特点: 1.本类药味辛性凉,发汗解表作用和缓,具有发散风热之功,主要用于风热表证; 2.本类药物大多兼有透疹作用,用于麻疹不透。 3.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及风热咳嗽等。,薄 荷新修本草,药物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茎叶。,薄 荷,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16、,功 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 透疹,疏肝解郁。,应 用,.风热表证,温病初起本品具轻清凉散之性,善解风热之邪。桑菊饮银翘散,应 用,.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本品轻扬上浮,清利头目,利咽喉。配牛蒡子、荆芥、菊花、桑叶等,应 用,.麻疹不透或风疹瘙痒本品可疏散表邪以助疹子透发。配荆芥、牛蒡子、连翘等,应 用,.肝气郁结,胸胁不舒本品入肝经,能疏肝解郁。逍遥散(配柴胡、白芍、当归等),用法用量,入煎剂510g,宜后下。叶长于发 汗,梗偏于理气。,特 点,.发散风热之力强。 .质轻,轻清凉散,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可疏肝解郁。,牛 蒡 子别录,药物来源,为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成

17、熟 果实。,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功 效,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应 用,1.外感风热及咽喉肿痛本品具有疏散风热,清肺利咽作用。银翘散,应 用,.麻疹不透本品既可疏散风热,又可透泄热毒而达表里双解以透疹,为透疹良药。透疹汤(配荆芥、薄荷、蝉衣、紫草等),应 用,.痈肿疮毒及痄腮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亦有清降之性,能外散其热,内泄其毒,解毒散肿,且性偏滑利,通行大便。普济消毒饮(配板蓝根、黄连、黄芩、玄参等),用法用量,煎服,515g。,使用注意,性寒滑利,气虚便溏者慎用。,特 点,.辛寒以散风热,苦寒清热解毒,合而透疹。 .又善清肺利咽。,蝉 蜕别录,药物来源,为蝉科昆

18、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功 效,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 止痉。,应 用,1.风热表证,咽痛音哑本品具有疏散风热,宣肺疗哑作用。配薄荷、连翘、菊花等海蝉散,应 用,.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可疏散风热,透疹止痒。透疹汤(配薄荷、紫草等)消风散,应 用,.肝经风热,目赤翳障本品能除肝经风热以明目退翳。蝉花散(配木贼、菊花等),应 用,4.小儿惊哭夜啼及破伤风本品能凉肝息风止痉。止啼散(配钩藤、薄荷等)五虎追风散(配天麻、天南星等),用法用量,煎服,515g。止痉治破伤风及 小儿惊风,用量宜大(3050g)。,使用注意,别录云本品“主女人生子不出”,故孕妇慎用。,

19、特 点,质轻性寒,入肺经,长于疏肺经风热;入肝经,又可除肝经热邪。,【鉴别用药】薄荷、牛蒡子与蝉蜕: 相同:三药皆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等证。 不同: 薄荷(1)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宜首选。(2)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1)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尤为适宜 ; (2)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散肿之功。 蝉蜕(1)甘寒质轻,长于疏散肺经风热而宣肺利咽疗哑。(2)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桑 叶本经,药物来源,为桑科落叶乔木植物桑树的叶。,性味

20、归经,苦、甘,寒。归肺、肝经。,功 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应 用,1.风热表证本品具有疏散风热作用。桑菊饮(配菊花等),应 用,.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蜜制,有清肺润燥之功。 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应 用,.肝热目赤本品具有清肝明目作用。配菊花、决明子等,应 用,.血热吐衄本品略有凉血、止血之功。,用法用量,煎服,515g。,特 点,.既散风热,又可清肺润燥。 .清肝明目。 .略有凉血、止血作用。,菊 花 本经,药物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 花序。,黄菊花 白菊花,野菊花,白菊花 黄菊花 野菊花,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 效,疏散风热,明目,清热解毒

21、。,应 用,.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本品具有疏散风热作用。桑菊饮,应 用,.目赤、昏花本品清肝、养肝以明目。配桑叶、决明子、夏枯草等杞菊地黄丸,应 用,.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本品具有清肝热、平肝阳作用。羚角钩藤汤(配桑叶、鲜地黄、白芍等),应 用,.疔疮肿毒本品有解毒之功。五味消毒饮(配银花、地丁、公英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疏散风热多用黄 菊花(杭菊花);清肝、养肝明目 以及平肝多用白菊花(滁菊花); 解毒多用野菊花。,特 点,.清芳疏泄,善祛上焦风热之邪。 .甘凉益阴,苦以泄热,有清肝、养肝、平肝之功。 .清热解毒,善解疔毒。,葛 根本经,药物来源,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野葛 或

22、甘葛藤的根。,野葛甘葛藤药材葛根(野葛) 药材葛根(粉葛),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功 效,发表解肌,透发麻疹,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应 用,1.外感表证兼项背强痛者本品解肌发汗。柴葛解肌汤葛根汤,应 用,2.麻疹不透本品可解肌发汗以透疹。升麻葛根汤,应 用,3.泻痢本品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之效。,应 用,(1)葛根芩连汤(黄芩、黄连) (2)七味白术散(配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应 用,4.热病烦渴及消渴证 本品解热、生津、止渴。 配芦根、天花粉、知母等 玉泉丸(配乌梅、麦冬、黄芪等),用法用量,煎服,1015g。退热生津宜生用, 升阳止泻宜煨用。,特 点,1.解肌

23、退热,透发麻疹。 2.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 3.升阳助津液输布可治口渴及项背强痛者。,柴 胡 本经,药物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 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 或全草。,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 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应 用,1.少阳证本品可疏散半表半里之邪而退热,为治少阳证要药。小柴胡汤(配黄芩、半夏等),应 用,2.外感发热本品有透表泄热的作用。柴葛解肌汤(配黄芩、石膏、甘草等),应 用,3.肝气郁结,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本品有较好的疏肝解郁之功。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应 用,4.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本品升举阳气。补中益气汤,用法用量,煎服,515g

24、。,特 点,1.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 2.疏肝解郁。 3.升举清阳之气。,升 麻本经,药物来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三叶升 麻或兴安升麻(北升麻)和升麻的 根茎。,大三叶升麻 兴安升麻 药材升麻,性味归经,辛、甘,微寒。归肺、脾、胃、 大肠经。,功 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应 用,1.风热表证本品有解表之功。配伍葛根、薄荷等,应 用,2.麻疹不透本品既可解表,又可清热解毒,合而透疹。牛蒡子、葛根、蝉衣,应 用,3.多种热毒证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清胃散(配黄连、石膏等) 普济消毒饮(配牛蒡子、桔梗等) 配大青叶、犀角、石膏等,应 用,4.气虚下陷,久泻

25、脱肛本品具有升阳举陷作用。补中益气汤,用法用量,煎服,510g。发表解毒透疹宜 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使用注意,麻疹已透,阴虚火旺,肝阳上亢,上盛下虚者,均当忌用。,特 点,1外散风热,内清热毒而透疹;2入阳明胃经,善解阳明热毒;3升阳举陷力强。,【鉴别用药】葛根、柴胡与升麻: 相同:三者皆能发表、升阳,均可用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清阳不升等证。其中:柴胡、升麻两者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升麻、葛根两者又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升阳之力:升麻柴胡葛根。 不同: 柴胡(1)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

26、(2)退热,用于感冒发热。(3)疏肝解郁,用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升麻(1)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阳之力最强。(2)善于清热解毒,用于多种热毒病证。 葛根(1)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生津止渴、止泻之功,用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2)解肌退热,用治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兼有项背强痛者。,蔓 荆 子本经,药物来源,为马鞭草科落叶小灌木植物单叶蔓 荆或蔓荆的成熟果实。,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功 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应 用,1.风热感冒,头痛头风本品有祛风止痛之功。配伍菊花、薄荷等 配白蒺藜、川芎、钩藤等,应 用,2.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27、本品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菊花、龙胆草、蝉衣 益气聪明汤,应 用,3.风湿痹痛 本品具有祛风止痛作用。 羌活胜湿汤,用法用量,煎服,510g。,淡 豆 豉 别录,药物来源,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经发酵制成。,淡豆豉,性味归经,辛、甘、微苦,寒(用青蒿、桑叶发酵);辛,微温(用麻黄、苏叶发酵)。归肺、胃经。,功 效,解表,除烦。,应 用,1感冒头痛本品风寒、风热表证均可应用。风热表证银翘散风寒感冒葱豉汤,应 用,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本品透散外邪,宣散邪热。栀子豉汤,用法用量,入汤剂,1015g。,木 贼嘉祐本草,药物来源,为木贼科多年生常绿草本隐花植物木贼的全草。,木贼,功 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紫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