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诉讼法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287558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9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诉讼法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诉讼法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诉讼法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诉讼法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诉讼法基础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诉讼法概论,第一讲:专题一 诉讼概述 一、什么叫做诉讼?(一)“诉讼”字义理解:1.“诉”与“讼”2.诉讼是否就是“打官司”?3.诉讼的类型 (二)诉讼的规范性含义(诉讼包含的各要素)国家有关机关 (主体之一)依法 (行为根据)在相关人员的参加下 (主体之二)行使侦查、检察、审判及执行等法定职权(形式要素)裁决纠纷或裁定犯罪 (任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目的) 的一种活动 及过程,二、诉讼的起源诉讼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出现的? 官方表达: (一)国家阶级统治的需要 (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三)纠纷解决的需要 (四)保障私权 另类解读:国家或社会管理者的权威心理欲望需要得到满足

2、。民诉的诞生:从纠纷解决方式的发展历程看:自决、和解(自力)调解仲裁(社会他力)诉讼(公力)。 刑诉与行政诉讼,对起源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从以下几点理解诉讼的目的和本质:1.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与维护社会秩序的关系2.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目标,或称理想:公民权益的设置、界定充分、最大可能地彰显人性,体现人权思想,3.公共权力与个体权利冲突的点和度充分柔和并且有完善良性的协调机制。进而,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诉讼不是万能的,没有诉讼又万万不能的。所以,在生活中,发生纠纷,遇到矛盾,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三、社会公众对诉讼应有的理性1.对于民事诉讼将其作为穷尽其他理性方法的最后选择,勿滥勿缺。解

3、释:理解民事诉讼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ADR)的关系民诉与调解、和解民诉与仲裁2.对于刑事诉讼(除自诉外)在罪与罚的是非问题上没有选择权。新刑诉增加了诉讼和解,对“罚”的问题有了一定的处分权。,3.对行政诉讼要慎之又慎。我们正处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转型期,各种问题比较多。 对于草芥,不是逼上绝路,不要告官。耗不起。 对于精英,要义无反顾,有点儿自我牺牲、敢为人先的精神。你做的是造福百姓的伟大事业。郑重声明:此处的草芥与精英,仅是从一个时期财富多寡衡量。,本专题所含重要知识点: 1.诉讼概念理解。 2.诉讼的目的与功能 3.诉讼的价值 4.诉讼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关系,更多模板下载请到WPS在线模板,

4、国家的专门机关: 一、法院1.法院的职权审查决定、审判、执行2.法院的机构体系:,二、检察院 1.职权:监督侦查起诉或公诉 2.机构体系:与法院基本同。但区别在于:上下级关系及领导体制法院:指导被指导、监督被监督检察:领导被领导、监督被监督、同时还要受同级人大领导,为双重领导,三、公安机关 1.职权:多重性。概括而言,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诉讼活动中,主要享有侦查权,是侦查机关。 2.机构设置:属政府职能部门,为行政机构,双重领导。依职能划分为多警种。 享有侦查权的机关除公安机关外,还有: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机关监狱海关缉私等,法律依据: 实体法与程序法 实体法:民商事法律

5、规范、刑事法律规范及相关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等 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诉讼参加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1.当事人:民诉中的原被告、第三人刑诉中的自诉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家属行政诉讼中原被告。 2.其他诉讼参与人: 证人 翻译 代理人(法定代理人与委托代理人) 鉴定人、勘验人,ADR的涵义 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意为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当前世界各国通用的ADR直译),或称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强调其区别于诉讼的功能和性质),源于美国30年代劳动争议的解决,原指本世纪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外纠

6、纷解决方式的总称,现在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或机制的总称。 ADR的主要形式: 第一,谈判(交涉 Negotiation) 第二,调解(Mediation Conciliation) 第三,仲裁(Arbitration) 第四,其他形式,277: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