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281920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加 工 番 茄 细 菌 性 斑 点 病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又叫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叶斑疹病,近年来呈加重发生趋势,一般减产 10 至 30%,严重时可达 50%以上。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印度、法国、意大利、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发生流行,近几年在我国北方有日趋严重之势。2009 年,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在新疆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病 原番茄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为 害 特 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果实和果柄,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斑,周缘具黄色晕圈。

2、叶片染病:由下部老熟叶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初侵染病斑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变成深褐色至黑褐色斑点,病健交界处有黄色晕圈;发病中后期病斑为褐色或黑色,病斑上常有脓溢。茎染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点,扩大后病斑呈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边缘稍隆起,呈疮痂状。上有白色浓溢。果实和果柄染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稍大后病斑呈褐色,圆形至椭圆形,逐渐扩大后病斑转成黑色,中央形成木栓化疮痂。发 生 规 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可在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 20 年,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并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

3、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农事操作传播,以致造成流行。发 病 条 件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 1828;最适发病环境为温度 2025,相对湿度 8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育苗末期至定植坐果前后。发病潜育期 715 天。15以下、30以上基本不发病,病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 2730。在田间只要最初有 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潮湿、冷凉条件和低温多雨及喷灌有利发病,田间发病后,病原细菌在植株表面具水滴或水膜的条件下,从植株自然气孔或伤口侵入,在寄主的薄壁组织细胞间隙繁殖蔓延,破坏寄主细胞并进入细胞内,在田间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加重危害。防 治 措 施(1)选种

4、: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选用无病种子。(2)种子处理:引进商品种子在播前要做好种子处理,用 55温水浸种 30分钟,或用 0.6%醋酸溶液浸种 24 小时,或用 5%盐酸浸种 510 小时,或用1.05%次氯酸钠浸种 2040 分钟。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3)茬口轮作:重发病田块提倡与其他作物实行 23 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4)加强田间管理:开好排水沟系以降低地下水位,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浇水要用清洁的水源。(5)清洁田园:发病初期及时整枝打权,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降低病原菌的存活率,减少再侵染菌源。(6)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可选 77可杀得 101 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46.1%可杀得叁千 1500-2000 倍,37.5%冠菌乐 1000-1200 倍液,每隔7 一 10 天喷药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前密后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