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患者:黄某,女,31 岁,山西人。主诉:面色苍白、乏力 6 个月。病史:黄某是一名手机生产线工人,6 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自以为是近期劳累所致,遂在家休养,未予重视。一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于是就诊于当地医院,医生考虑颈椎病,给予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且有加重趋势,遂再次就诊,查血常规:WBC3.9, HB 53,PLT 150,肝功能:胆红素增高,间接胆红素 30 mmol/L,行骨髓检查示:红系增生,骨髓 coomb 试验 IgG:阳性,C3 :阳性。免疫抗体普:阴性。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当地医院给予强的松 60mg 一日次口服,溶血控制,但出现血糖升
2、高、关节肌肉疼痛,考虑激素副作用。此后自行停服,血色素最低降至20g/L,不得不再次加用激素。患者为求停用激素,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于 2010-6-30 入住我院 (血液科),并与血液科主治医生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入院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复查血常、骨穿等各项检查,支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冀大夫为患者详细分析了病情,根据患者浑身燥热,手足热,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沉濡,辨证属肾精亏虚,湿热内阻,治宜补肾填精,清利湿热,处方用“五联一体滋髓疗法”,结合中成药及中药足浴,血象逐渐升至 80g/L,激素逐渐减量 10mg1 日 1 次。现患者血糖正常,无明显激素副作用,病情平稳,已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专家点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中医“黄疸”、“血疸”范畴。本病病位在脾,涉及肝胆肾,为本虚标实之证。我院提出“从脾论治”的基本观点,运用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中药汤剂配合“地黄止血胶囊”,可起到调节免疫,减少红细胞抗体产生,迅速控制溶血,促进血液再生的作用。本患者应用激素副作用较大,根据中医辨证实行个体化治疗方案,减轻激素副作用,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