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66 页初二语文复习辅导资料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悠扬的歌声从这里飞出,琅琅的读书声从这里飞出,无邪的笑声从这里飞出。黑板上是拙稚的绘画(老师不在时的杰作),课桌腿旁,有粗心的同学遗忘的橡皮。课上,本来十分安静,忽然爆发出争吵:“老师,他挤了我了!”“我没挤!”弄得老师啼笑皆非。课下,同学们嬉笑穿梭,老师无法禁止,也不想禁止。黑板对面墙上的壁报一期一期更新,越来越精彩,终于有一天,同学们互赠礼物,依依不舍地分别;这里空了,又满了新的主人到了。这就是教室,我小学时候的教室。练习:1、赏析文段中划线句子2、概括
2、文段的中心意思二(说明)教室是一种供学生学习的场所,一般由学校统一建造。教室设有讲台、黑板、课桌椅等,以便展开学习活动。今天,大城市的多数教室都装有日光灯、电扇等设备,有的甚至装备了空调,改善了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条件。由于现在的学生要学习第二语言甚至多种语言,有的教室还配备了录音机、电视机等视听设备,这类教室又称语音教室。此外,为了一些特殊活动,还有各种特殊的教室,例如实验室、放映室,等等。教室多样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成果,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练习:1、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是 2、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三(议论)商店有陈列窗口,学生也有自己的陈列窗口,这就是教室。许多老师都曾说过,从
3、一个班级教室的干净与否大致可以看出这个班级学生素质的高低乃至学习成绩的好坏。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凡是教室乱七八糟,地上到处是纸屑的教室,上课必定很乱,学生的学习成绩大概也不够理想;如果课桌上被刻得乱七八糟,惨不忍睹,那一定说明他的主人缺乏公德心。“从一粒砂里可以看见一个世界”,从教室的面貌,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本质性的东西练习:1、本文的论点是 第 2 页 共 66 页2、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四(抒情)看不到伤口,是不是就不存在。触摸到的疼痛。提醒我。这些天活的很疲惫。昨夜,满目的狼籍。今已不复存在。那些逝去的话,折断的伤,都抛却在寂寞的彼岸。河岸上开出的那几朵,不知名的小花,寂寞般。随著波
4、澜。静静的,荡远了。于是。我坐在窗下。让阳光倒映在我那笑颜的如花上。告诉你。是花。只不过是一朵昨日的黄花。日渐消瘦。不得不用冰凉的手,轻轻扶过昨夜给的伤口。那或撕。或咬。或拧。或打。的伤口。不要说自虐。 这个词。听起来貌似很丑恶,让自己疼痛。其实,只是简单旳。为了证明自己存活过。傻吧!我知道,却不得不去傻。因为我本身就是个傻瓜。不得不承认。黑夜里。寂寥的天空。传出那声声的鸣叫声。黑夜里。连自己的心跳,呼吸声。都听得如此详细。周围太寂静。周围太安详。好想。你和我都不习惯这样。感觉。在黑夜里。聆听自己心跳的感觉。不真实。很幽怨。好虚伪。任回忆。敲击那冰冷的心门。任盐巴。轻撒那未痊愈的伤口。因为我知
5、道。这就是命中注定的情结。虽曾努力去改变这一切却无从心亿起。古人曰:红颜薄命。或许你、我、他、她,都是那所谓的红颜。可恰恰我不薄命。不得不得承认,因为我有寂寞陪伴,有寂寞。我想。我不会如此薄命。旧的伤疤被触痛,内心不住的狂乱了章节。举头望着太阳。已被那黑夜给吞噬。望著月亮,洒满遍土光芒。害怕了。胆却了。寂静的黑已经来到。只能再一次安静的聆听。那虚伪的心跳和街道上那喧嚣的汽笛声。把音乐调到最高点。第 3 页 共 66 页我说我怕了。真的。害怕了。 独自在寂寞中穿行。没有陪伴。我已习惯。自言自语。更学会了怎样来打发这该死的时间。岁月,在我眉间,刻画出那一点愁然。你、我,在寂寞中。面对每一次的伤害。
6、一次一次。每一次的疼痛。一次一次。在寂寞中成长,寂寞,无形,却成了我朋友。一路上它陪伴我走来。陪伴我成长。它,在我郁闷时给我一丝丝慰寂。尽管。我曾经被它狠狠的温度给灼伤。不害怕。那是它见面的礼节吧。听说。寂寞是有温度的。那是多少度。还不是,像酒,像烟。这个温度。我真的不确定。我只知道:我曾,被那温度,温暖,刺伤。我只知道。寂寞的温度,低起不浮,环绕在空气中。寂寞,总是输给了炽热。总经不住炽热的照射。这是不是就证明。寂寞。是冰凉的。当我。眼巴巴的看著幸福,随流水飘走,竟无悔。这不怪谁,真的,谁让我与寂寞有染。都说。谁是谁的谁,是爱谁,谁是谁,谁与谁,谁背叛了谁。最后。还是落得伤痕累累,与其如此,
7、还不如。把幸福装进漂流瓶。让它。随流水漂走,一去不复返。因为,幸福,虚伪,空洞。你我不需要。他们都说。烟花如寂寞般美丽。你只是一瞬间。最后。还是烟消。烟花。繁华过后。散落一地,纸屑,烟花,做出了华丽的出场。却微凉下台。寂寞逞天赋。谁的天赋,不知。此生与月光为伴。此世有寂寞相陪足矣。练习:1、本文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五(描写) 、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第 4 页 共 66 页烟雨茫茫的山水景物,与水墨的山水画一样是蒙胧的简约美,也包含有神秘感,许多的名胜都有此种意境的标榜。竹叶,
8、凝聚浓露成为水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晶莹的彩亮,放大来看看,自己仿佛看到一个梦幻的世界。 练习:赏析加横线的句子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1【 比 喻 】 根 据 事 物 的 相 似 点 , 用 具 体 的 、 浅 显 、 熟 知 的 事 物 来 说 明 抽 象 的 、 深 奥 的 、生 疏 的 事 物 , 即 打 比 方 。 比 喻 能 将 表 达 的 内 容 说 得 生 动 具 体 形 象 , 给 人 以 鲜 明 深 刻 的 印 象 ,用 浅 显 常 见 的 事 物 对 深 奥 生 疏 事 物 解 说 、 帮 助 人 深 入 理 解 。
9、 比 喻 的 三 种 类 型 : 明 喻 、 暗 喻 和借 喻 。 明 喻 甲 像 乙 ( 像 、 似 的 、 好 像 、 如 、 宛 如 、 好 比 、 犹 如 )例 : 那 小 姑 娘 好 像 一 朵 花 一 样 。 暗 喻 甲 是 乙 ( 是 、 成 为 ) 如 : 那 又 浓 又 翠 的 景 色 , 简 直 就 是 一 幅 青 山 绿 水 画 。 借 喻 甲 代 乙 本 体 和 喻 词 都 不 出 现 。 如 : 地 上 射 起 无 数 的 箭 头 , 房 顶 上 落 下 万 千 条 瀑 布 。2【 比 拟 】 分 为 拟 人 和 拟 物 。A: 拟 人 : 把 物 当 做 人 写 ,
10、 赋 予 物 以 人 的 言 行 或 思 想 感 情 , 用 描 写 人 的 词 来 描 写 物 。 拟 人可 把 禽 兽 鸟 虫 花 草 树 木 或 其 他 无 生 命 的 事 物 当 成 人 写 , 使 具 体 事 物 人 格 化 , 语 言 生 动 形 象 。 如 : 桃 树 、 杏 树 、 梨 树 、 你 不 让 我 , 我 不 让 你 , 都 开 满 了 花 赶 趟 儿 。蜡 炬 成 灰 泪 始 干 。 (拟 人 )B: 拟 物 : 把 人 当 物 写 拟 物 。 做 人 既 不 可 翘 尾 巴 ,也 不 可 夹 着 尾 巴 。 (拟 物 ) 3【 夸 张 】 对 事 物 的 形 象
11、 、 特 征 、 作 用 、 程 度 等 作 扩 大 或 缩 小 描 绘 的 一 种 修 辞 方 法 。 夸 张 可 提 示 事 物 本 质 , 烘 托 气 氛 , 加 强 渲 染 力 , 引 起 联 想 效 果 。 分 为 扩 大 夸 张 、 缩 小 夸 张 和超 前 夸 张 。扩 大 夸 张 : 对 事 物 形 状 、 性 质 、 特 征 、 作 用 、 程 度 等 加 以 夸 大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长 。 (“三 千 丈 “为 扩 大 夸 张 ) 柏 油 路 晒 化 了 , 甚 至 铺 户 门 前 的 铜 牌 好 像 也 要 晒 化 。缩 小 夸 张 : 对 事 物
12、 形 象 、 性 质 、 特 征 、 作 用 、 程 度 等 加 以 缩 小 。我 家 门 前 只 有 巴 掌 大 的 地 方 。芝 麻 粒 儿 大 的 事 ,不 必 放 在 心 上 。 (“芝 麻 粒 儿 “是 缩 小 夸 张 ) 超 前 夸 张 : 把 后 出 现 的 说 成 先 出 现 , 把 先 出 现 的 说 成 后 出 现 。她 还 没 有 端 酒 怀 , 就 醉 了 。第 5 页 共 66 页4【 排 比 】 把 结 构 相 同 或 相 似 、 语 气 一 致 , 意 思 相 关 联 的 句 子 或 成 分 排 列 在 一 起 (一 般要 三 个 或 三 个 以 上 )。 排 比
13、 可 增 强 语 言 气 氛 , 加 强 表 达 效 果 。 如 : 他 们 的 品 质 是 那 样 的 纯 洁 和 高 尚 , 他 们 的 意 志 是 那 样 的 坚 韧 和 刚 强 , 他 们 的 气 质是 那 样 的 淳 朴 和 谦 逊 , 他 们 的 胸 怀 是 那 样 的 美 丽 和 宽 广 。但 这 回 却 很 有 几 点 出 于 我 的 意 外 。 一 是 当 局 者 竟 会 这 样 地 凶 残 ,一 是 流 言 家 竟 至 如 此之 下 劣 ,一 是 中 国 的 女 性 临 难 竟 能 如 是 之 从 容 。5【 对 偶 】 字 数 相 等 , 结 构 形 式 相 同 , 意
14、义 对 称 的 一 对 短 语 或 句 子 , 表 达 两 个 相 对 或 相近 的 意 思 。 对 偶 整 齐 匀 称 , 节 奏 感 强 , 高 度 概 括 , 易 于 记 忆 , 有 音 乐 美 感 。 如 :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 满 招 损 ,谦 受 益 。6【 反 复 】 为 了 强 调 某 个 意 思 , 表 达 某 种 感 情 , 有 意 重 复 某 个 词 语 句 子 。 分 为 连 续 反 复和 间 隔 反 复 , 连 续 反 复 中 间 无 其 他 词 语 间 隔 。 间 隔 反 复 中
15、 间 有 其 他 的 词 语 。如 : 山 谷 回 音 , 他 刚 离 去 , 他 刚 离 去 。 ( 连 续 反 复 ) 好 像 失 了 三 省 , 党 国 倒 愈 像一 个 国 , 失 了 东 三 省 谁 也 不 响 , 党 国 倒 愈 像 一 个 国 。 ( 间 隔 反 复 )7【 设 问 】 为 了 引 起 别 人 的 注 意 , 故 意 先 提 出 问 题 , 然 后 自 己 回 答 。 设 问 可 提 醒 人 们 思考 , 有 的 为 了 突 出 某 些 内 容 。 如 : 花 儿 为 什 么 这 样 红 ? 首 先 有 它 的 物 质 基 础 。8【 反 问 】 无 疑 无 问
16、, 用 疑 问 形 式 表 达 确 定 的 意 思 , 用 肯 定 形 式 反 问 表 否 定 , 用 否 定 形式 反 问 表 肯 定 。 如 : 我 呢 , 我 难 道 没 有 应 该 责 备 的 地 方 吗 ?9【 引 用 】 引 用 现 成 的 话 来 提 高 语 言 表 达 效 果 , 分 直 接 引 用 和 间 接 引 用 两 种 。 如 : “虚 心 使 人 进 步 , 骄 傲 使 落 后 ”, 我 们 应 该 记 住 这 一 真 理 。10【 借 代 】 不 直 接 说 出 要 说 的 人 或 事 物 ,而 是 借 用 与 这 一 人 或 事 物 有 密 切 关 系 的 名 称
17、 来替 代 ,如 以 部 分 代 全 体 ;用 具 体 代 抽 象 ;用 特 征 代 本 体 ;用 专 名 代 通 称 等 。如 : 不 拿 群 众 一 针 一 线 。 (一 针 一 线 代 群 众 的 一 切 财 产 ) 先 生 , 给 现 钱 , 袁 世 凯 , 不 行 么 ? (袁 世 凯 代 钱 )不 要 大 锅 饭 。 (“大 锅 饭 “代 抽 象 的 “平 均 主 义 “)花 白 胡 子 坐 在 墙 角 里 吸 旱 烟 。 (花 白 胡 子 是 以 特 征 代 本 体 )千 万 个 雷 锋 活 跃 在 祖 国 大 地 上 。 (“雷 锋 “以 具 体 的 形 象 代 抽 象 的 共
18、 产 主 义 思 想 ) 11【 反 语 】 用 与 本 意 相 反 的 词 语 或 句 子 表 达 本 意 , 以 说 反 话 的 方 式 加 强 表 达 效 果 。 有 的讽 刺 揭 露 , 有 的 表 示 亲 密 友 好 的 感 情 。 如 : ( 清 国 留 学 生 ) 也 有 解 散 辫 子 , 盘 得 平 的 , 除 下 帽 来 , 油 光 可 鉴 , 宛 如 小 姑 娘 的发 髻 一 般 , 还 要 将 脖 子 扭 几 扭 , 实 在 标 致 极 了 。第 6 页 共 66 页12【 对 比 】 对 比 是 把 两 种 不 同 事 物 或 者 同 一 事 物 的 两 个 方 面
19、, 放 在 一 起 相 互 比 较 的 一 种辞 格 。 运 用 对 比 , 必 须 对 所 要 表 达 的 事 物 的 矛 盾 本 质 有 深 刻 的 认 识 。 对 比 的 两 种 事 物 或 同 一事 物 的 两 个 方 面 , 应 该 有 互 相 对 立 的 关 系 , 否 则 是 不 能 构 成 对 比 的 。如 : 有 的 人 活 着 , 他 已 经 死 了 ; 有 的 人 死 了 , 他 还 活 着 。 ( 臧 克 家 有 的 人 )朱 门 酒 肉 臭 ,路 有 冻 死 骨13【 顶 针 】 用 上 句 结 尾 的 词 语 作 下 句 的 开 头 , 前 后 顶 接 , 蝉 联
20、而 下 , 促 使 语 气 衔 接 。 例 : 大 肚 能 容 , 容 天 下 难 容 之 事 ; 开 口 便 笑 , 笑 世 间 可 笑 之 人痴 则 贪 , 贪 则 嗔 , 嗔 则 伤 人 种 苦 因 , 故 知 痴 是 苦戒 而 定 , 定 而 慧 , 慧 而 悟 道 成 师 匠 , 当 以 戒 为 师善 可 亲 近 , 近 可 闻 , 闻 思 修 习 即 臻 善生 有 老 病 , 病 有 死 , 死 去 活 来 再 受 生 楼 外 青 山 , 山 外 白 云 , 云 飞 天 外 ; 池 边 绿 树 , 树 边 红 雨 , 雨 落 溪 边(三)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
21、)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2、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
22、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第 7 页 共 66 页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 “价值“ 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
23、相似性 ,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3、什么是联想和想象?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
24、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4、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5、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6、什么是讽刺?“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
25、,即为讽刺。7、托物言志第 8 页 共 66 页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陋室” 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 陋室 ”,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 陋室”也具有“ 名”与“灵” 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 ,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26、。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 ”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
27、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8、“借景抒情 ”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 我 ”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 “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点。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 托物言志 ”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
28、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第 9 页 共 66 页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 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 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 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 ”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 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
29、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9、“托物言志 ”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答:“托物言志 ”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 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 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10、 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
30、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四) 说明文分类: 、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五)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六)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七)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 、准确(科学性)第 10 页 共 66 页说明
31、文阅读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不断被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 54 公里,南距东观镇仅 2 公里。它又名“在中堂” ,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 10642 平方米,建筑面积 4175 平方米,分 6 个大院,20 个小院,313 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 10 米有余,上层是女墙
32、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拄,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拄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房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
33、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综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装,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喜喜”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第 11 页 共 66 页“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撮时争抢镜头的宝地。1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 2如果说第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 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八)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九)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十)
34、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二)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记叙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 18 题。特殊的听众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
35、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_。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
36、一会儿。 ”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附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第 12 页 共 66 页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_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很快我就发觉自
37、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已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_ 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 “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_、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
38、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 ”“聋子?!” 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 “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是聋子?”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
39、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作者:落雪,有改动)1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 )A.幽静 B.坚持不懈 C 平静 D.信心十足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_3本文所写事情的起因是:_:结果是:_。4本文第段具体写了“我”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我”比以前_和_了。 (用两个词语概括作答)5结合文意,解释两个“特殊”的含义。第段中加点的“特殊”:_。第段中加点的“特殊” :_。6本文第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修辞方法:_。表达作用:_。7本文第段中加点
40、的“总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_。8说说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第 13 页 共 66 页答:_(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 16 题。太 阳 路贾平凹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个走呀?”奶奶
41、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就会知道了。 ”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 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 5 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
42、次比一次长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 6 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傻孩子!”奶奶说, “苗儿 5 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奶奶问我们:“这路怎么样呢?”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
43、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那我们呢?”我说, “我们怎么走呢?”第 14 页 共 66 页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1第 1 段表现出小的时候“ 我们”的什么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答:_2
44、“那苗儿长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 出一大截来。 ”结合句意,分别说说加点的两个“长”的含义。答:长:_。长:_。3 “天天往园地里跑”和“高兴地大呼小叫”分别表现了“我们 ”怎样的心情?答:_4通向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试着用下面的表述形式概括。答: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5 “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这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用一两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答:_6这篇文章用奶奶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答:_(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 15 题。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
45、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_ ,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