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血压(3 分)1 血压计放置位置正确(1 分);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 时 平第 4 肋软骨,卧位时平腋中线。2 血压带绑扎部位正确、松 紧度适宜(1 分);通常测右上肢,将袖带均匀紧贴 皮肤缠于上臂,袖 带下缘在肘 窝上 3 厘米,袖带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3 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0.5 分);检查者扪及被检查者肱动脉搏动后,将听 诊器胸件置于搏 动上(不能塞在袖带下)准备听诊。4 测量过程流畅(0.5 分)。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升 20-30mmHg,缓慢放气,第一声响为收缩压,声音消失 时为舒张压。2 眼(3 分)1 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1 分);
2、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50-60cm 面对面而坐)。2 对光反射(间接、直接) 检查方法正确(1 分);直接:用笔形手电从斜方照入瞳孔, 观察瞳孔收缩情形(照射立即收 缩,移开复原); 间接:照一侧瞳孔时,对侧也收缩。3 调节反射检查检查方法正确(0.5 分);注视 1 米以外的示指,然后将示指迅速移近距眼球 10cm 左右处,正常反应是瞳孔缩小。4 辐辏反射(会聚反射)检查方法正确(0.5 分)。注视 1 米以外的示指,然后将示指 缓慢移近距眼球 10cm 左右处,正常反应是两侧眼球同时向内聚合。3 颈部(甲状腺、气管)(3 分)1 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站立位置正确(1 分);后方触诊:检查者位
3、于被检者身后;前面触诊:检查者立(坐)于被检者对面。2 检查甲状腺手法(包括检查者在病人前和后的手法)(1 分);后:双手拇指置于被检者颈后部,余四指 绕颈部前下方,示指和中指尖于环状软骨下方触甲状腺峡部,以左手指将甲状腺推向右侧,余指触甲状腺右叶(大小、质地、压痛、有无粘 连、有无吞咽移动);前:以右手大拇指将甲状腺推向右侧,用左手拇指触摸甲状腺右叶(大小、质地、压痛、有无粘连、有无吞咽移动)。3 头部位置正确并能令被检查者吞咽口水(0.5 分);头轻度后仰,可视诊;头侧向检查 叶,可触 诊。4 三手指检查气管方法、部位正确( 0.5 分);右手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中指于胸骨上
4、窝触到气管, 观察中指与示指和环指间距离,正常人两侧距离相等,气管居中。4 外周血管检查(3 分)1 测试脉搏、脉率、脉律方法、部位正确(2 分);60-100 次/分,平均 72 次/分桡动脉:用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平放于桡动脉的近手腕处,轻压至感觉最强。 (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颞浅动脉、耳前动脉)2 测毛细血管搏动方法正确(1 分)。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可使局部发白,心 脏收缩时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出现红白交替改变。5 胸部视诊(7 分)1 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主要垂直 线标志( 锁骨中线)及主要自然陷窝(3 分);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
5、胸骨上切迹、胸骨柄、胸骨角、剑突等。2 在视诊内容方面,能提到 观察胸廓形状(桶状胸、扁平胸、肋 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等)(2 分);正常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为 1:1.5。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加,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或超过左右径,呈桶状。扁平胸:胸廓扁平,前后径不到左右径的一半。3 能答出视诊可观察:呼吸运动、呼吸 频率、呼吸 节律者( 2 分);正常男性和儿童以腹式呼吸,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正常呼吸 频率 16-18 次/分,呼吸与脉搏比为 1:4,新生儿 44 次/分,24 过速,10 次/分为亢进,0 次/3-5 分为消失。3 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听诊部位正确(2
6、分);动脉性杂音(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及股动脉)、静脉性杂音(脐周或上腹部)。17、深反射(7 分)正确测试(操作)跟腱(2 分)、肱二 头肌(2 分)、膝反射( 2 分)、腹壁反射(1 分)。跟腱反射:被检者仰卧位下肢外旋外展位髋、膝关 节屈曲 推压足掌使踝关节过伸轻叩跟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肱二头肌反射:左手托扶被检者放松后的屈曲肘部以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叩诊锤轻叩拇指甲背;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肘关 节屈曲;膝反射:取平卧位检者一手在其腘窝处托起下肢,使 髋、膝关节屈曲 135 度左右轻叩髂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股四头肌收缩,下肢伸展;腹壁反射:取仰卧位双
7、下肢屈曲并拢放松腹部用木签由外向内轻划腹壁;正常反应为腹肌收缩。18、脑膜刺激征(7 分)1 测试颈强直操作正确(3 分);取仰卧位颈部放松左手托被检者枕部右手按于其胸前作屈颈动作检查。2 测试 Kernig 征操作正确(2 分);取仰卧位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膝关节也近乎直角检者把被检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反应为膝关节可伸达 135 度以上。3 测试 Brudzinski 征操作正确(2 分);取仰卧位下肢伸直检者一手托起被检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如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19、锥体束病理反射(7 分)(1)在下列中任选 2 项能正确操作(每项 3.5 分)(Babinski
8、 征、Oppenheim 征、Gordon 征、Chaddock 征)Babinski 征:用竹签沿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拇指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Oppenheim 征: 用拇指及示指沿被 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同上。Gordon 征: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同上。Chaddock 征: 用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 级,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同上。急救技术(5 分)(考试时间:5 分钟)1 吸氧术(面罩吸氧法)(5 分)1 是否先检查吸氧器具(1 分);2 面罩安装与患者面部是否吻合(1 分);3 氧气瓶阈及流量表开启顺序正确(1 分);4
9、氧气流量调节适当(0.5 分);5 氧气瓶阈及流量表关闭顺序正确(1 分);6 整个操作流畅、正确( 0.5 分);2、人工呼吸(以口对口呼吸为 例)(5 分)1 患者体位、头部位置、保持气管畅通正确(2 分);2 口对口呼吸操作正确(2 分);3 吹氧频率、力度掌握正确( 结合胸外心脏按压提问 )(1 分);保持呼吸道畅通和病人口部张开位置下进行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示指捏闭病人的鼻孔缓慢吹气两口,扩张萎陷的肺脏,并检验开放气道的效果,每次呼吸 1.5-2 秒钟深吸一口气, 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快而深),直至病人胸部上抬 吹水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 轻抬起头,眼视病人胸部,
10、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病人从鼻孔呼气每次吹入气体量约 800-1200ml。3、胸外心脏按压(5 分)合适体位(平卧、去枕、抬高下肢,背后垫一块硬板)正确按压部位(胸骨下 1/2 的中轴线,双手重叠按压)合适按压力度和频率(两壁伸直,与前胸臂呈 90 度,垂直下压,胸骨下陷 3.8-5.0cm,然后放松,放松时间比 1:1,按压频率成人 80-100bpm)单人按压 15 次,人工呼吸 2 次;双人按压 5 次,人工呼吸 1 次。1 是否注意患者背部需垫板(或硬质床)(1 分);2 是否注意先胸前三叩拳(1 分);3 施术者手掌在患者胸前胸前着力点选择正确(1 分);4 按压动作正确(1 分);5 按压频率与力度(按压深度)正确(结合人工呼吸提问)(0.5 分);6 是否注意保持患者气管通畅(0.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