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会计电算化背景知识,1.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1.2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1.3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4会计电算化的方针政策,1.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1.1.1传统会计面临的挑战 会计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 会计工作的内容更加广泛 会计工作的环境动态变化趋势更加明显 会计工作日益呈现柔性化特征 1.1.2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国外电算化发展概况:单纯的电子数据处理阶段全面电子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阶段(MRPMRPERP)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7年),稳步发展阶段(1987-1996年),竞争提高阶段(1996年至今),国
2、外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利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职工薪金新纪元。 我国计算机会计的产生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计算机辅助会计核算的试点工作。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王景新教授第一次提出“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在全国掀起计算机应用的热潮。 1988年,相继出现“用友、先锋”等以开发经营会计核算软件为主的专业公司,在各地推广其开发的通用软件。 1998年6月26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这一天在北京宣布,我国财务软件企业集体向企业管理软件领域进军。(1996年4月,中国会计学会在北京召开我国会计电算
3、化发展研讨会,吹响了向管理型财务软件进行的号角。),2006年,在深圳举行了“首届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理论界首次提出“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 。会计信息化:是融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管理理论和会计理论及实务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和应用学科。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功能上的综合化和技术上的集成化 数据大量化和多维化 网络化和技能化会计软件开发设计难度加大 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队伍的形成,1.2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差异,1.2.1数据处理方式的差异 1.2.2数据处理流程的 差异 1.2.3组织机构
4、和人员构成的差异 1.2.4内部控制机制的差异,原始凭证,汇总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收款,付款,转账,日记账,总分类账,汇总,明细账,会计报表,银行存款,现金,手工会计账务处理业务流程示意图,核对,核对,银行对账单,报表,机制凭证 手工凭证,凭证库,银行对账单库,银行未达账项库,往来业务库,流水账库,科目余额汇总库,余额调节表,明细账 日记账 多栏账 总账,审核,输入,记账,输入,会计电算化系统账务处理业务流程示意图,1.3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P11-12),表层变化1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提供的信息更全面、及时和准确 3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深层变革 4实现职能转变 5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1.4.1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P12-13)1.4.2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P14-18)1.4.3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P18-22)会计核算软件必须具备相对独立地完成会计数据输入、树立和输出功能的各个部分的功能模块。必须具备输入、修改、记账、审核、查询、汇总、输出、打印等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