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徒手肌力检查,中日友好医院 彭越,肌力测定简史,美国Lovett 博士1916年首先介绍骨骼肌肌力检查法,后经不断改进,至1946年确定国际统一肌力检查记录方法以来,一直沿用将肌力分为6级的分级法。,徒手肌力测定(manual muscle testing,MMT),定义:系根据受损肌肉或肌群功能,使病人处在不同受检位置,让其做一定动作,对动作分别给予助力和阻力,以达到最大活动范围。根据接受助力或克服阻力的能力,按分级标准进行判定。,肌力测定分级标准,0级:零(zero)无关节活动,无肌肉收缩 1级:微弱(trace)有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2级:差(poor)去重力情况下关节作全范围运动 3
2、级:可(fair)抗重力情况下关节作全范围运动 4级:好(good)抗中等阻力关节作全范围运动 5级:正常(normal)能抗最大的阻力关节作全范 围运动,肌力测定分级标准,康复医学要求肌力测定更加精确,在6级分法的基础上又将每级用“+”和“-”号进一步详细分级。例如3则表示肌力抗重力移动达正常范围的2/3,但不能完全抗重力,2+则表示肌力在完全无重力的情况下,只能达到活动范围的1/3。,胸锁乳突肌,功能:颈前屈 起点:胸骨柄前面锁骨头 止点:乳突 神经:副神经,斜方肌,功能:颈后伸 起点:枕骨外粗隆和项韧带的上部 止点:锁骨外1/3 神经:副神经及3、4颈神经,腹直肌,功能:躯干前屈、降肋、
3、助呼吸 起点:耻骨结节 止点:5、6、7肋软骨 神经:7-12肋间神经,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功能:前屈、侧屈和旋转脊柱 起点:腹外起自下8肋的外面,腹内起自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1/2处 止点:腹外止于髂嵴和腹白线;腹内止于下3肋和腹白线 神经:8-12肋间神经,骶棘肌,功能:躯干后伸、维持直立姿势 起点:骶骨背面和髂嵴 止点:椎骨、肋骨和颅骨后面 神经:相应的脊神经后支,腰方肌,功能:上提骨盆 起点:髂腰韧带和邻近髂嵴的5厘米处 止点:第12肋下缘 神经:胸12、腰1,髂腰肌,功能:屈曲髋关节 起点: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神经:腰2、3 股神经,臀大肌,功能:髋关节伸展 起点:髂骨外面和骶骨
4、背面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 神经:腰5骶1,臀中肌和臀小肌,功能:髋关节外展 起点:均起自髂骨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神经:腰4、5骶1,内收大肌、内收短肌、内收长肌和耻骨肌,功能:髋关节内收 起点:均起自耻骨支与坐骨支前面 止点:股骨粗线 神经:腰3、4,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功能:膝关节屈曲 起点:均起自坐骨结节 止点:腓骨头和胫骨上端内侧面 神经:坐骨神经、腰5骶1、2、3,股四头肌,功能:膝关节伸展 起点: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间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 止点:它们通过髌骨及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神经:股神经,腰2、3、4,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功能:踝关节跖屈 起
5、点:腓肠肌的两头分别起自股股内外侧髁,比目鱼肌则起自胫腓骨的上端 止点:两肌三头共同止于跟腱 神经:胫神经、骶1、2,胫前肌,功能:踝关节背屈 起点:胫腓骨上端和骨间膜 止点: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底 神经:腓神经、腰4、5骶1,三角肌前部纤维、喙肱肌,功能:肩关节前屈 起点:三角肌起自肩胛冈及锁骨外侧;喙肱肌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三角肌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喙肱肌止于肱骨中部内侧 神经:颈5、6、7,背阔肌和大圆肌,功能:肩关节后伸 起点:背阔肌起自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的棘突、骶骨及髂嵴;大圆肌起自肩胛骨下角的背面 止点:均止于肱骨小结节下方 神经:颈6、7、8,三角肌后部纤维,功能:肩关节水
6、平外展 起点:肩胛冈后缘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神经:腋神经、颈5、6,胸大肌,功能:肩关节水平内收 起点:锁骨胸骨侧6、7肋水平 止点:肱骨大结节 神经:颈5-8,冈下肌和小圆肌,功能:肩关节外旋 起点:均起自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神经:颈5、6,肩胛下肌、背阔肌和大圆肌,功能:肩关节内旋 起点:肩胛下窝 止点:肱骨小结节 神经:肩胛下神经,颈5、6,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功能:肘关节屈曲 起止点:肱二头肌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上方,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共同止于绕骨粗隆;肱肌起自肱骨下半部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肱桡肌起自肱骨外上髁上方,止于桡骨茎突 神经:桡神经、颈5、6,肱三头肌,功能
7、:肘关节伸展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下方,外侧内侧头起自肱骨背面 止点:止于尺骨鹰嘴 神经:桡神经、颈6-8胸1,旋后肌,功能:前臂旋后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桡骨背部和桡骨体外侧 神经:桡神经、颈6,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功能:前臂旋前 起点:圆肌起自肱骨内上髁;方肌起自尺骨下位1/4 止点:圆肌止于桡骨体外侧面粗面压迹处;方肌止于桡骨掌面外缘 神经:正中神经,颈6、7,注意事项,应向病人说明检查目的、方法、步骤,取得最大合作 保持正确检查体位 施加阻力要适当,应先查健侧 检查顺序适当安排 SSCC 避免评定中患者的疼痛和疲劳感,注意事项,应向病人说明检查目的、方法、步骤,取得最大合作 保持正确检查体位 施加阻力要适当,应先查健侧 检查顺序适当安排 SSCC 避免评定中患者的疼痛和疲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