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中语文资料整理(2012 )目录三、古诗文阅读 .1(一)古文阅读 .11、中国历代官职名称 .1(二)古诗鉴赏 .19四、现代文阅读 .19(一)现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类”题型解密及应试策略 .19五、作文 .25(一)转:作文增加文采的方法 .25三、古诗文阅读(一)古文阅读1、中国历代官职名称丞相与内阁:秦汉定制,以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与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太尉掌军,御史大夫掌监察,又兼为丞相之副,其相互制约的作用。汉代初期,有时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但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的。魏文帝置中书监、令,自是事归台阁,历南北两朝,皆以中书监、侍中、尚书令、仆射诸官掌机密,这就是中
2、书监、令成为宰相的起源。而丞相只作为优礼大臣的崇高官位,不甚假以事权。一直到南宋孝宗以后,才又采用左右丞相名称,辽金元亦同。明初亦设左右丞相,不久即废。至成祖时置内阁,只以内阁诸臣参与机务,至此以后不再有丞相之名。到清时,大学士赞理机务,表率百僚,但兼殿内及六部尚书衔。到雍正以后,军机处成立,为全国政务中枢。至清末,又成立内阁。清代六部的执掌如下:1.吏部:主管文官的登记,资格的审查,成绩的考核及任免、升降、转调、俸给、奖恤等事的审查。2人员编制:尚书二人,左右侍郎二人,下设文选司,管理文员的选用;考功司,考功过;稽勋司,掌更名改籍终养服制;验封司,掌封赠袭荫。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各部同
3、)。2.户部:主管户口、赋税、薪饷、铸币。其编制为尚书二,侍郎二,下设十四清史司。属于户部的有下列二机构:户部三库(银库、段匹库、颜料库)、户部仓场衙门。3.礼部:主管国家典礼和教育、贡举。编制:尚书、侍郎,下设仪制司、祠祭司、精膳司、铸印局。4.兵部:主管练兵、武器和武官一切政令。编制:尚书、侍郎,下设武选司、车驾司、职方司、武库司。5.邢部:主管国家的法律刑罚。编制:尚书、侍郎,下设十八司(按省分)和赃罚库司库(收赃银送户部)、律例馆(修法令条文)。6.工部:主管土木兴建和水利等。编制:尚书、侍郎,下设营缮司、虞衡司、都水司、屯田司、节慎库、制造库、料作所、琉璃窖监督、皇木厂监督、管理街道
4、厅。朝代 宰相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邢部 工部三代 相殷太宰、周冢宰、天官太宰卿夏司徒、殷司徒、周地官大司徒卿殷太宗、周大宗伯卿、上宗、太宗、宗人夏司马、殷司马、周夏官大司马卿夏司寇、殷司寇、周秋官大司寇卿夏司空、共工、殷司空、周大司空卿秦 丞相、 相国 尚书不分曹 尚书不分曹 尚书不分曹 尚书不分曹 尚书不分曹 汉 相国、 丞相常侍曹尚书、二千石曹尚书计相大司农、民曹尚书 客曹尚书 三公曹尚书 后汉 太尉、 尚书令 吏曹尚书选部尚书 大司农卿、民曹尚书南主客曹尚书、北主客曹尚书二千石尚书 三国蜀丞相、吴丞相、魏尚书令魏吏部尚书、吴选曹尚书魏度支尚书、左民尚书、民曹尚书魏客曹尚书、祠部尚书
5、 魏五兵尚书 晋丞相、相国司徒、中书令吏部尚书度支尚书、左民尚书、右民尚书祠部尚书 五兵尚书驾部尚书 三公尚书 屯田尚书南朝 丞相、尚书令、中书监 吏部尚书 度支尚书、左民尚书 祠部尚书 五兵尚书 都官尚书 起部尚书3、令北魏丞相、尚书令、中书监、令吏部尚书度支尚书、左民尚书、右民尚书仪曹尚书祠部尚书七兵尚书驾部尚书 都官尚书 北齐丞相、尚书令、中书监、令吏部尚书 度支尚书 殿中尚书祠部尚书 五部尚书 都官尚书 起部尚书后周 大丞相、大冢宰 天官大冢宰 大司徒卿 春官大宗伯卿 大司马 大司寇卿 大司空卿隋 内史、纳言 吏部尚书 度支尚书、民部尚书 礼部尚书 兵部尚书 都官尚书邢部尚书 工部尚书
6、唐尚书令、内史令、左右仆射吏部尚书、司列太常伯、天官尚书、文部尚书度支尚书、司元太常伯、户部尚书、地官尚书礼部尚书、司礼太常伯、春官尚书兵部尚书、司戎太常伯、武部尚书邢部尚书、司刑太常伯、宪部尚书、秋官尚书工部尚书、司平太常伯、冬官尚书五代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吏部尚书 户部尚书 礼部尚书 兵部尚书 邢部尚书 工部尚书宋太宰、少宰、丞相、仆射吏部尚书 户部尚书 礼部尚书 兵部尚书 邢部尚书 工部尚书辽南、北府左宰相、南、北府右宰相、中书令南院枢密使、吏部尚书南院大王北院大王 礼部尚书 兵部尚书 伊勒希巴 工部尚书金 尚书令、丞相平章政事 吏部尚书 户部尚书 礼部尚书 兵部尚书 邢部尚书 工部尚
7、书元 中书令、丞相平章政事 吏部尚书 户部尚书 礼部尚书 兵部尚书 邢部尚书 工部尚书明 中书丞相内阁大学士 吏部尚书 户部尚书 礼部尚书 兵部尚书 邢部尚书 工部尚书清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大臣吏部尚书 户部尚书 礼部尚书 兵部尚书 邢部尚书 工部尚书4九寺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1.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2.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3. 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
8、始有太常寺,清末废。4. 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5.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改为大理院。6. 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7. 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末废。8. 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9. 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朝代 宗正寺 大司农太府寺 少府寺 鸿胪寺 大理寺 太仆寺 卫尉寺 光禄寺太常寺三代 小宗伯 周大行人中大夫 夏大理 夏牧正殷牧师
9、周太仆下大夫 周膳夫上士殷太宗秦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典客 廷尉 卫尉 奉常汉 宗伯 大司农 少府 大鸿胪、谒者仆射 廷尉大理 太仆 奉车都尉 太常后汉 宗正卿 大司农卿 少府卿 大鸿胪、谒者仆射 廷尉 太仆 卫尉 太常三国 魏宗正卿 少府卿 大鸿胪 吴、魏大理廷尉 蜀、魏太仆 蜀驸马都尉 太常晋 宗正卿 少府卿 大鸿胪、谒者仆射 廷尉 太仆 奉车都尉 太常南朝 宗正卿 少府卿 大鸿胪、谒者仆射 廷尉卿 太仆卿 奉车都尉 太常北魏 宗正卿 少府卿 大鸿胪、谒者仆射、典仪监 廷尉卿 太仆卿 奉车都尉 太常卿5北齐 宗正卿 大司农卿 太府寺 鸿胪寺卿、谒者仆射 大理寺卿 太仆寺卿 奉车都尉 光禄
10、寺卿太常寺卿后周 宗师中大夫 左宫伯中大夫 奉车都尉 主膳中大夫大宗伯隋 宗正卿 少府监 鸿胪寺卿、谒者台大夫 大理寺卿 太仆寺卿 奉车都尉 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唐 宗正寺卿 太府寺卿、太府出纳使少府监 鸿胪寺卿 大理寺卿 太仆寺卿、司驭寺卿 奉车都尉、卫尉卿 光禄寺卿太常寺卿五代 宗正卿 建昌宫使 少府监 鸿胪寺卿 大理寺卿 太仆寺卿 仪鸾司 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宋 宗正寺卿 三司使太府寺卿 少府监 鸿胪寺卿 大理寺卿 太仆寺卿、群牧使 六军仪仗司 光禄寺卿太常寺卿辽 大特哩衮司 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 鸿胪寺卿 大理寺卿 太仆寺卿 光禄寺卿太常寺卿金 大宗正府 少府监 大理寺卿 乌捋济库使 拱卫直
11、使司都指挥使宣徽使太常寺卿元大宗正府、扎尔乎齐 太府寺大卿、太府大监 大都留守司所辖 侍仪司侍仪使 太仆寺卿 拱卫直都指挥使 光禄寺卿太常寺卿明 宗人令 废 鸿胪寺卿 大理寺卿 太仆寺卿 锦衣卫使 光禄寺卿 太6常寺卿清 宗人府宗令 鸿胪寺卿 大理寺卿 太仆寺卿 銮仪使 光禄寺卿太常寺卿以清为例,列表如下:乐部 理藩院 都察院 通政使司 翰林院 詹事府 国子监 钦天监 太医院 銮仪卫 乐部掌音乐事宜北魏 后周朝代 三代 汉 晋(南北朝) 宋 清总理乐部大臣大司乐中大夫 协律都尉 协律中郎将 协律中郎大司乐中大夫 大司乐典乐总理乐部大臣理藩院主管外藩一切政令朝代 官职秦 典客汉 典客,大鸿胪三国
12、 魏 大鸿胪晋 大鸿胪北齐 鸿胪寺卿隋 鸿胪寺卿唐 鸿胪寺卿、同文寺卿、司宾寺卿辽 北大王院知院事、南大王院知院事元 宣政院史都察院最高监察机关朝代 官职秦 御史大夫汉 御史大夫、御史中丞7三国 蜀 御史中丞晋 御史中丞北齐 御史中丞隋 御史大夫唐 御史大夫、大司宪宋 御史中丞元 御史大夫明 左右御史大夫、左右中丞、监察都御史、左右都御史清 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司主管内外奏章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朝代 官职三代 周 太仆下大夫秦 公车司马令汉 公车司马令晋 公车令隋 谒者台大夫唐 知四方馆事通事舍人、判四方馆事五代 知四方馆事、知匦使宋 知通进银台司、判登闻检院金 判登闻鼓院明 通政使司通政使清 通政
13、使司通政使翰林院掌秘书著作,主要是修国史,记载皇帝的言行,给皇帝讲书,以及起草册立、封诰之类的文章朝代 官职三代 周 内史中大夫蜀 东观令魏 崇文观祭酒三国吴 东观令晋 大著作唐 翰林学士丞旨、翰林学士8宋 翰林学士丞旨、翰林学士元 翰林国史院丞旨、翰林国史院学士明 翰林院学士清 翰林院掌院学士詹事府主管东宫事务。清不立太子,所以詹事府官员作为翰林院官迁转之用。朝代 官职秦 詹事汉 詹事晋 詹事六朝 詹事隋 詹事唐 詹事五代 詹事宋 詹事辽金 詹事元 储政院院使、左詹事、右詹事明 詹事清 詹事府詹事国子监性质有如国立大学,收容监生读书。朝代 官职三代 周 师氏中大夫汉 博士仆射、博士六经祭酒晋
14、 国子祭酒隋 国子监祭酒唐 国子监祭酒、司成馆大司成宋 国子监祭酒元 蒙古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祭酒明 国子监祭酒清 国子监祭酒钦天监掌管天文、气象、历法纪史之事9朝代 官职夏 羲氏和氏太史令殷 太史令三代周 太史下大夫秦 太史令汉 太史令后汉 太史令三国 太史令晋 太史令六朝 太史令隋 太史令、太史监唐 司天台监宋 太史令元 太史令、太史院使明 钦天监监正清 钦天监监正太医院掌医之政令,率其属以供医事朝代 官职三代 周 医师上士秦 太医令汉 太医令、太医监晋 太医令隋 太医令、尚药奉御唐 尚药奉御、太医署令宋 医官院使辽 太医局都林牙金 太医院提点元 提点太医院明 太医院院使清 太医院院使銮仪卫
15、掌皇帝的保卫与仪仗队10朝代 官职三代 周 巾车下大夫、太仆下大夫秦 太仆汉 奉车都尉晋 太仆北齐 奉车都尉隋 奉车都尉唐 奉车都尉、卫尉卿、太仆卿五代 仪銮司宋 六军仪仗司元 拱卫直都指挥使明 锦衣卫使清 銮仪使地方官职: 总督、巡抚 司道、布政使、按察使 知府 知州 知县总督、巡抚总督系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地位略低于总督。朝代 官职汉 州牧后汉 州牧三国 牧州、都督诸州军事晋 司隶校尉、都督诸州军事刺史唐 大总管、大都督、节度使、经略使宋 节度使、经略使元 行中书省丞相、平章明 总督、总理清 总督朝代 官职晋 持节刺史南朝 持节刺史隋 总管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