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课时 统计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12113 页练习十九的第 13 题。知识目标: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能力目标: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这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这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想提醒同学们在制作折线统计图时应该注意
2、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进行练习的知识心理需求做准备。二、练习巩固1、师出示下面折线统计图:观察上面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 哪个月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平均气温最低?(2) 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的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的最快?(3)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 图 第一,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能得到哪些直接信息。学生能看出图上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这是表面的信息。第二, 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月到几月?降得最快呢?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2、出示我国农村居民 1997-2003 年人均纯收
3、入情况统计表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试着自己来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吗?(1)学生独立练习。(2)展评学生作品。(3)观察分析这张统计图。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什么变化规律?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 在回答问题时,重点让学生感受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变化趋势,感受农民生活的变化,强化统计的现实意义。3、出示 1997-2003 年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可以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通过计算来解决。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的起伏变化,直接判断出结果。)设计意 图 通 过反复练习,不但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
4、的知识,能更好地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发现一些信息,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还能让学生进一步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认识,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细心观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学习态度。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设计意 图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在本节课的评价上是侧重放在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上。“体验”,正是学生回顾整个“实践活 动” 的历程,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 反思” ,在“反思”
5、 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四、课堂检测五、课外拓展实践活动(1)请你调查自己及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2)根据收集的数据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事先发给学生空白的统计图)(3)根据统计图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信息?(4)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脉搏的科学小短文。课堂检测 A1、提供 2007 年前 9 个月的气温,你能把它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吗?某地年前 9 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统计表、10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温度/ 2 5 10 17.5 22 28 32 32.5 26观察分析这张统计图。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变化你能预测 10 月、11 月、12 月的气温变化趋势吗?第二年的变化会怎样?课堂检测 B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