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257356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福建理综,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理解能力,1,解析 由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有两种,即含Z的卵细胞和含W的卵细胞。根据卵细胞形成的特点,若产生的卵细胞中含Z,则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含有的性染色体分别是:Z、W、

2、W,卵细胞与这三个极体结合形成ZZ、ZW、ZW的后代;若产生的卵细胞中含W性染色体,则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含有的性染色体分别是W、Z、Z,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极体结合形成WW、ZW、ZW的后代,又知WW的胚胎不能存活,由此可推测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为41。 答案 D,(2011上海理综,21)某同学养了一只黄底黑斑猫。宠物医生告诉他,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X为雌性,XY为雄性);猫的毛色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B控制黑毛性状,b控制黄毛性状,B和b同时存在时毛色表现为黄底黑斑。若该同学选择一只黄猫与自己养的黄底黑斑猫配种,产下的小猫毛色和性别可能是 ( )。 A黄底黑斑雌猫、黄色雌猫或

3、雄猫、黑色雄猫 B黑色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 C黄底黑斑雌猫或雄猫、黄色雄猫 D黄底黑斑雌猫或雄猫 解析 因猫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控制毛色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与b为共显性关系,则黄猫(XbY)与黄底黑斑猫(XBXb)交配,子代应为黄底黑斑雌猫(XBXb)黄色雌猫(XbXb)黑色雄猫(XBY)黄色雄猫(XbY)1111。故A正确。 答案 A,2,(2011天津理综,6)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 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该病的遗传系谱。,二、获取信息的能力,3,下列叙述错误

4、的是 ( )。 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 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B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 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C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 bp、99 bp和43 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HXh D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 bp片段的概率为,答案 D,(2011广东理综,6)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5与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D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答案 B,(2011福建理综,27)二倍体结球甘蓝的

5、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5,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定律。 (2)表中组合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理论上组合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 (3)表中组合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若组合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 因位置,在图圆圈中画出组合的F1体细胞的基因 型示意图。,解析 (1)由于控制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第3号和第8号同源染色体,

6、上,故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组合的F1全部表现为紫色叶,F2中紫色叶绿色叶45130151,即:(933)1,说明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15紫色叶1绿色叶, 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为,答案 (1)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aabb (3)AAbb(或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 (4),(2011山东理综,27)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三、综合运用能

7、力,6,(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 (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导致生物进化。 (4)现

8、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_; _; _。,结果预测: .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解析 (1)由F2中三角形卵圆形151可知:荠菜果实的形状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有双隐性时才表现为卵圆形,F1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卵圆形31;由亲本的表现型和F1的基因

9、型为AaBb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时,F1也全为AaBb;(2)F2三角形果实中基因型有A_B_、A_bb和aaB_,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有3种纯合子AABB、aaBB和AAbb,还有2种杂合子AaBB和AABb,其所占比例为,自交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是杂合子AaBb、Aabb和aaBb;(3)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的特点,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答案 (1)AABB和aab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三角形卵圆形31 AAbb和aaBB (2) AaBb、Aabb和aaBb (3)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定

10、向改变 (4)答案一: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 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51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275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答案二: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 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53 F2三角形

11、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1,(2011北京理综,30)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aa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常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a和b是_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_。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交实验,母本果蝇复眼为_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暗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_。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_

12、的一部分_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_。,7,(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_观察切片,统计_的比例,并比较_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解析 (1)a控制朱砂眼,而bb抑制朱砂色素合成,故朱砂眼果蝇基因型为aaBb、aaBB。(2)因双隐性纯合雌果蝇(aabb)两种色素均不能合成,故为白色。两果蝇杂交的后代有白眼果蝇(减数分裂时无交叉互换),说明雄蝇产生了ab精子,又因子代中暗红眼白眼11,故父本的A、B基因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3)子代全部为暗红眼。说明无aabb个体,即无ab型精子,其原因可能是父本(AaBb)的部分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不正常。(4)若推测正确,则双杂合体雄蝇K中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

13、胞的比例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雄蝇中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的比例是不同的,所以可通过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其切片,统计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的比例。 答案 (1)隐 aaBb、aaBB (2)白 A、B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 (3)父本 次级精母 携带有a、b基因的精子 (4)显微镜 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 K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雄蝇,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中,对基因分离定律应用的考查较为突出,一共出现19次,如2011课标32题、2011重庆理综31题、2011海南生物18题等。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及分离比的变式考查也较为突出,一共出现21次,如2011福建理综27题、2011山东理综27题、2011

14、北京理综30题、2011海南生物18题等。对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概率计算的考查尤其突出,一共出现45次,如2011天津理综6题、2011福建理综5题、2011广东理综6题、2011安徽理综31题、2011江苏生物24题、2011海南生物29题等。新课标高考试题对本专题的能力层级考查,集中在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多个方面,难度系数在0.480.60。,专家箴言 通过以上高考体验,可以归纳总结:,预计2012年高考对本知识的考查,还将集中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上,孟德尔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方法等考点也不容忽视,题型主要为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每卷分值仍将维持在413分。对基因

15、自由组合定律的考查,还将集中在遗传实验的设计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应用上,题型主要为非选择题,也有选择题,分值仍将维持在818分。预计2012年高考本讲内容的命题趋向于以遗传图解、表格等为知识载体,以致死现象、基因互作等为背景信息进行考查,考生需要重点关注。对伴性遗传知识的考查,还将集中在人类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和概率计算上,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每卷分值仍将维持在421分。预计2012年高考本内容的命题趋向于以遗传系谱图、相关图表为知识载体,以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为背景信息进行考查,尤其需要考生重点关注。,几种交配类型的比较(见下表),更清晰,考点一 两大遗传规律相关问题的整合,考试说明

16、(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不同,相同,隐性纯合子,母方,父方,两大遗传定律的比较(见下表),2.,一,一,一,减,等位,4,续表,3n,2n2,2n,第一次,细胞核,有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见下图),更系统,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条件 (1)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原核生物和非细胞结构的生物(如病毒)无染色体,不进行减数分裂。 (2)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性状遗传,只有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才发生等位基因分离,以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现规律性传递。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

17、组合定律的F1 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的条件: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心堂亮,1,关于遗传实验材料优点的分析,2,正确理解各种比例 (1)F1所产生配子的比为11和1111,不是指雄配子与雌配子之比,而是指雄配子(或雌配子)中Dd和YRYryRyr分别为11和1111。事实上,自然状态下雄配子的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目。 (2)测交和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11和31;1111和9331)都是理论比值,只有统计的个体数量足够多时才可能接近于理论比值。若统计的数量太少,就可能不会

18、出现以上比值。,3,4,巧用分离定律分析自由组合问题 利用孟德尔由简到繁的指导思想,在分析配子的类型、子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等问题时,先分析一对等位基因,再分析第二对,第三对,最后进行综合计算。 自由组合定律在具体实例中的应用 9331是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可能会出现934;961;151;97等比例,分析时可以按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的思路来考虑。,6,5,(2010福建理综)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19、如下表)。,强信心,(1)根据组别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是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如果子代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如果子代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20、。 解析 (1)乙组杂交亲本均为乔化,杂交后代出现了矮化,可判断乔化为显性性状。(2)把两对性状分别统计:乔化矮化乔化矮化1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蟠桃圆桃蟠桃圆桃11,推知亲本基因型为Hhhh,由可知亲本基因型为DdHhddhh。(3)如果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后代应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4)P,若存在显性纯合致死(HH死亡)现象,则蟠桃圆桃21;若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HH存活)现象,则蟠桃圆桃31。 答案 (1)乙 乔化 (2)DdHh、ddhh (3)4 1111 (4)蟠桃(Hh)自交(或蟠桃与蟠桃杂交)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表现型为蟠

21、桃和圆桃,比例为31,人类遗传病的比较(见下表),更清晰,考点二 有关伴性遗传的考查,考试说明 (1)伴性遗传()/(2)人类遗传病的类型()/(3)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4)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1,相等,多于,女儿,母亲,多于,儿子,父亲,遗传咨询,家族聚集,不遵循,重复,易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特点(见下表),2,相等,相等,连续,多于,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思路 (1)寻求两个关系:基因的显隐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2)找准两个开始:从子代开始;从隐性个体开始。 (3)学会双向探究:逆向反推(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顺向直推(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

22、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部分基因型,再看亲子关系)。 如果是要调查计算发病率则需要在全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但若要调查研究发病方式则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 伴性遗传与遗传定律的关系 (1)与分离定律的关系 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心堂亮,1,2,3,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 a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有同型和异型两种形式;b.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或Z染色体上,Y或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存在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现,如XbY或ZbW;c.Y或W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携带的

23、基因,在X或Z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相应性别的个体之间传递;d.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相联系。,(2)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遗传时,由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3)若研究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若都为伴性遗传,则符合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例:同时研究色盲遗传、血友病遗传、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这些遗传病中的任意

24、两对,因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上述情况。,右图是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 (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 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 是 ( )。 A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若4与另一正常女子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C假设1与6不携带乙病基因,则2的基因型为AaXbY, 他与3婚配,生出病孩的概率是 D依据C项中的假设,若1与4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强信心,审题关键 “患甲病5与患甲病6婚配生育3(正常女儿)”“非乙病1与非乙病2婚配生育一个患乙病的儿子2”。 命题来源 遗传病方式的判断、概率的计算、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思路分析 熟悉遗传系谱图

25、准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快速答题的关键。如本题中甲病,5和6均患病,而他们所生的子女中3是一正常女儿,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对于乙病,因1和2正常,却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儿子2,由此可判断乙病是隐性遗传病;由C选项的假设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的基因型为AaXbY,,答案 D,(2010山东理综)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如果用横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

26、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_和_。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_。 (2)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和_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_。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和_。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_。,(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

27、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_; _; _。 结果预测:.如果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如果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如果_,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命题立意 本题以果蝇为背景考查遗传学方面的知识。,(2)根据F1中刚毛性状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为该性状的某一表现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同。又因为子代中雌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雄果蝇相同,雄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雌果蝇相同,所以可判断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F1雌雄果蝇表现型相同。根据提干信息可以判断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EeXDXd、EeXdY,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3)为了探究该果蝇的致死突变情况,可以选择该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F1,再用F1互交(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最后F2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2中雌雄蝇所占比例)。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结果预测。因为题中已经交代了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该隐性基因用f表示。若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比例为11,若发生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21;若发生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在1121之间。,答案 (1),单击此处进入 限时规范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