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长安大学论文格式.doc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7230133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大学论文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长安大学论文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长安大学论文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长安大学论文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长安大学论文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毕业设计I摘 要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野外施工方法和数据解译技术,并以其为基础,结合华电安康火电厂偏桥厂址地基勘察项目为实例,详细阐述了工程概况、仪器配置、勘查技术手段及数据解译结果,并根据分析得出 H1H1剖面在 175 米210 米段有向北东倾的断裂带,其断点编号为 F1-1;得出 H2H2剖面在 160 米190 米段有向北东倾的断裂带,其断点编号 F1-2。最终结果表明在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时,应用高密度电法可以很有效的划分其地质断裂特征,揭露不良的地质体。关 键 词 : 高 密 度 电 法 , 数 据 解 译 , 断 裂 带毕业设计II毕业设计IIIABSTRAC

2、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field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it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Huadian Ankang power plant partial bridge site foundation survey project as an example, expounds the general situa

3、tion of the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exploration techniques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results,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1H1profile in175 meters 210meters north east part of the fault zone, the breakpoint number F1-1; H2H2 profiles obtained in160 meters 190meters north east part of th

4、e fault zone, the breakpoint number F1-2. The fin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olution of practical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ge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can be very effective in the division of geological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exposing bad geological body.Keyword:Hi

5、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Data interpretation,Fracture zone毕业设计IV目 录第一章 绪论 41.1 工作方法介绍 .41.2 工作方法发展前景 .41.3 应用实例概况 .51.3.1 目的任务 51.3.2 工区环境 51.3.3 实物工作量 51.4 论文完成情况 6第二章 地球物理前提及地层电性特征 72.1 地球物理前提 .72.2 工作区地球物理特征 .7第三章 应用方法原理及野外工作技术 73.1 工作原理 .73.2 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 .83.2.1 测线布置 .83.2.2 仪器设备 83.2.4 工作方法特

6、点 .103.2.5 工作方法与技术 .11第四章 资料处理与数据解译 .134.1 资料处理流程 134.2 数据解译 144.2.1 数据解译方法 .144.2.1 实例 H1-H1剖面数据解译 .144.2.2 实例 H2-H2剖面数据解译 .15第五章 结论 .16参考文献 .18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装订线1第一章 绪论1.1 工作方法介绍高密度电法是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电法勘探新技术,基本原理和传统的电阻率法是相似的,所不同的是高密度电法采用高密度的测点,由电脑程序控制给电极供电。高密度电法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可靠,对地电结构具有一定成像功能。各种地下隐患如裂缝、洞穴、软弱

7、夹层、透镜体在探测成果图上有明显、直观的反映。高密度电法它不仅提高了野外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更形象地反映出岩土体地电断面的电性分布和结构特征,从而获得丰富的地质信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广泛应用于找水、环境地质调查、资源勘探、道路建筑工程和城市建设工程等多个方面,成为探查地下工程隐患的主要方法之一。1.2 工作方法发展前景这里的高密度电法指的是直流高密度电阻率法,但由于从中发展出直流激发极化法,所以统称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当测

8、量结果送入微机后,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物理解释的结果。显然,高密度电阻率勘探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使电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关于阵列电探的思想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就有人开始考虑实施,英国学者所设计的电测深偏置系统实际上就是高密度电法的最初模式,80 年代中期,日本地质计测株式会社曾借助电极转换板实现了野外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数据采集,只是由于整体设计的不完善性,这套设备没有充分发挥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优越性。80 年代后期,我国原地质矿产部系统率先开展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并完善了方法理论及有关技术问题,也

9、研制成了几种类型的仪器。目前,研究高密度电法的方法技术和仪器的主要有中国地质大学等,生产仪器的还有原长春地质学院、重庆的有关仪器厂家。近年来该方法先后在重大场地的工程地质调查、坝基及桥墩选址、采空区及地裂缝探测等众多工程勘察领域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国外主要研究计算机自动二维、三维反演。二维反演程序是基于圆滑约束最小二乘法( de Groot-Hedlin 和 Constable 1990 Sasaki 1992)的计算机反演计算程序,使用了基于准牛顿最优化非线性最小二乘新算法(Loke 和 Barker1996)【7,8,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装订线2使得大数据量下

10、的计算速度较常规最小二乘法快 10 倍以上。圆滑约束最小二乘法基于以下方程:(JJ+uF)a= Jg (1)其中,F=fx fx+fz fz;fx =水平平滑滤波系数矩阵(horizontal flatness filter);fz=垂直平滑滤波系数矩阵(verticalflatness filter); J =偏导数矩阵;J=J 的转置矩阵;u=阻尼系数;d=模型参数修改矢量(model perturbation vector);g-残差矢量( dis-crepancy vector)。这种算法的一个优点是可以调节阻尼系数和平滑滤波器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资料。反演程序使用的二维模型把地下空间分为

11、许多模型子块。然后确定这些子块的电阻率,使得正演计算出的视电阻率拟断面与实测拟断面相吻合。对于每一层子块的厚度与电极距之间给一定的比例系数。最优化方法主要靠调节模型子块的电阻率来减小正演值与实测视电阻率值的差异。这种差异用均方误差( RMS)来衡量。然而,有时最低均方误差值的模型却显示出了模型电阻率值巨大的和不切实际的变化,从地质勘察角度而言,这并不总是最好的模型。通常,最谨慎的逼近是选取迭代后均方误差不再明显改变的模型,这通常在第三和第五次迭代之中出现。MHLoke 的二维、三维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反演程序已商品化,被国内外大多数公司、单位所使用,并与仪器相配套。1.3 应用实例概况1.3.

12、1 目的任务本论文以华电安康火电厂偏桥厂址地基勘察为例,利用高密度电法勘察探查地下工程隐患,揭露不良地质体,为电厂改造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实地勘测和论证,该项目在原厂东西两测布设高密度电法剖面两条(其剖面编号为 H1-H1、H2-H2)进行勘察,为电厂建设提供基础资料。1.3.2 工区环境拟建的陕西省石泉县偏桥热电厂场地位于石泉县南偏桥村处,属构造剥蚀高中山山地地貌单元,植被发育。场址区河流支系交织,沟壑纵横,地形较为复杂,总体地形南高北低,地势高差约 30100m 左右。1.3.3 实物工作量本次完成高密度电法剖面共 2 条,长度均为 0.66 公里,总长 1.32Km 实际布设高密度电法

13、排列 4 条。其中 H1H1剖面物理点 940 个,H2H2剖面物理点 940个,共计 1880 个物理点。具体完成工作量见表 1: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装订线3高密度电法勘察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 1序号 排列名称 排列测量长度(m) 备注1 1-1 630 H1-1剖面第排列2 1-2 630 H1-1剖面第排列3 2-1 630 H2-2剖面第排列4 2-2 630 H2-2剖面第排列合计 2520m 共 2 条剖面1.4 论文完成情况首先,根据毕业设计的要求以及导师的建议,着手查找资料和收集资料,包括对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与方法技术等内容做了细致的整理和分析,并开始设计整体构思。根

14、据设计要求,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开始设计的准备。其次,在对内容概要和框架确定后,对应用实例进行筛选和分析后, 才进行论文设计编写。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内容修改,最终得以顺利完成论文。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装订线4第二章 地球物理前提及地层电性特征2.1 地球物理前提本次物探(高密度电法)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探查场地断裂带分布及埋深。根据前人工作经验及物探人员现场踏勘,认为:由于断裂存在一定宽度的破碎带,使得其与两盘正常岩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物性差异,其次,断裂使得地层岩体出现错动,断层破碎带与构造挤压影响带、正常岩体的物质状态、组成之间应存在较大差异,且本次勘察地段为富含地下水地域,断裂构造带与正常

15、岩石之间含水程度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电性差异,从这些信息可以间接地推断出断层的性质和其它参数;同时,由于地下水的影响,富含地下水的地层较不含或地下水含量较少的地层存在着较大的典型差异。因此具备了进行高密度电法勘察断层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2.2 工作区地球物理特征从本区高密度电法方法剖面视电阻率变化来看主要地层岩性电性特征、差异明显,电性特征主要受岩石结构、构造影响及富水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地层岩性与第四系冲坡积物电阻率差异明显,在资料解释中我们以此作为垂向划分地层岩性的依据。第三章 应用方法原理及野外工作技术3.1 工作原理高密度电法本质属直流电阻率法范畴,是以介质电性差异为基

16、础,研究在人为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分布规律9。实际工作中供电电流为低频交流电,其供电频率固定不变,一般选在 2040H z 之间。因高密度电法的供电频率较低,且固定不变,所以将其视为直流电阻率法,遵从直流电阻率法基本原理,文献1 和2中都有详细的推理解析,在这里不再累述。但需要指出的是:高密度电法与普通电阻率法相比,高密度电法设置了较高的测点密度,点距可以小到 1m,所以高密度电法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普通电阻率法的信息量,并具有测深和测剖面功能,所提供的是二维信息,而且一定数量的二维剖面还可以组成一个拟三维图像,它是电剖面和电测深法的结合。高密度电法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主机、电极转换器

17、电缆等组成,主机通过电极转换器控制各电极的高压供电与测量状态。主机通过电极转换器发出工作指令、向电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装订线5极供电、加压并接收、存贮测量数据。野外工作时,将多个电极按一定的间隔布置,观测过程中电极按一定规律组合,一次布置电极可实现不同的观测装置。高密度电法的解释成图由计算机完成,通过计算机将数据经相应畸变点剔除、地形校正、数据平滑等预处理后,最后经过二维反演、处理绘制成断面视电阻率等值图。为提高信噪比,高密度电法必须进行如下数据处理:垂直或水平异常突出处理,用于所查明目的体分布状态不同时选择进行,如目的体为垂直向分布的断裂构造,则进行垂直异常突出处理;如目的体为水平分

18、布的地层,则进行水平异常突出处理。3.2 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3.2.1 测线布置本次高密度剖面布设原则是基本垂直本测区地质构造,由于本测区构造特征近东西向,所以其剖面近南北向布设。电极间距 10 米。每条剖面控制长度一般与测区宽度相当,其中 H1H1剖面长度 660 米,H2H2剖面长度 660 米。每条剖面由二条高密度排列组成,分别观测然后拼接成一条完整剖面。见测区高密度电法工作实际材料图。3.2.2 仪器设备高密度电阻率测量选用吉林大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的 GeoPen E60BN 高密度电法仪。仪器简介:E60BN 型电法仪主机及电缆开关如图 1 所示: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装订线6图

19、 1 E60BN 高密度电法仪外观图E60BN 型高密度电法仪是一种新型的电法仪,仪器采用程控方式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电极控制,采集的数据以图像或者曲线的形式实时显示在屏幕上,以便您随时可以监控资料的质量。该型仪器可以进行各种装置的高密度电阻率、双频高密度激发激化法、自然电位法、充电法等勘探方法的数据采集任务,由于仪器本身配置有高性能的计算机,故配合相应的处理软件系统,可对上述所采集的资料进行现场处理。该仪器具有自动存储、自动计算等功能,仪器为大屏幕汉、英文菜单提示,操作简便,性能稳定,状态良好,确保了野外数据采集质量。该型仪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交通、能源、城建、工业与民用建筑、地质环境调查、环境灾

20、害评价、堤防隐患探测等领域。仪器器基本配置:主机直流电源线数据通讯电缆线电极电极开关电缆数据采集软件包(3)仪器主要硬件技术指标接收部分通道数:最大可接 65525 个电极开关采样精度:1V最大输入信号:4 伏(峰-峰值)输入阻抗:20MA/D 转换位数:22 位(含 6 位浮点)自电补偿:3V发射部分最大输出峰值功率:400V/0.5A(内置) ,1000V/6A脉冲类型:方波脉冲长度:1 秒、2 秒、4 秒和 8 秒程控可选配套设备有:便携式计算机一台不锈钢电极 70 根测量、供电电缆线 640 米12V 电瓶两个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装订线74. 1. 3 工作装置:3.2.3 工

21、作装置本次采用温纳装置 Wenner,排列形式见图 2。图 2 温纳装置 Wenner 排列形式装置系数 K=2r,其中 r 为电极间距,AM=MN=NB=nr电极数目:64 根电极间距: 10 米扫描层数:1 层记录参数:视电阻率 s供电方式:直流方波仪器自动控制供电周期:4 秒记录方式:自动储存测量方式:剖面连滚自动测量3.2.4 工作方法特点高密度电阻率法相对常规电阻率测深法,有以下优点:1、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虽然在工作开始观测前要投入较大的工作量来完成多电极的布设工作,但这样做可以防止因电极重复设置引起的干扰,减小了测量误差。2、常规电阻率测深一次只能得到一条剖面上一个点的电阻率值

22、,而高密度电法在电极布设好时可以得到一条剖面下整个断面的电阻率参数。大量的信息使我们在异常解译上排除电法工作的多解性有了较大的帮助。3、野外的数据采集、收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因此可以方便的采集到同一深度上多个电阻率参数以及不同深度上电阻率参数。数据的自动存储避免了人为的观测记录误差,智能化可以实时看到地电断面电阻率变化特征,便于与计算机联接实现数据共享,便于后期资料处理。4、由于在一条地电断面上有很多的电阻率值(所以称之为高密度电阻率)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现在较成熟的应用软件包,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得到一条地电断面异常图,使我们很直观的分析地质体的相对电性特征,从而了解异常地质体的

23、埋深、规模等。而常规电阻率测深无法做到这一点。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装订线8由于上述特点,使得高密度电阻率法与常规电阻率法相比,具有效率高,反映地电、地质信息更丰富,更直观,资料解释更准确,因此也就使得电法勘探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3.2.5 工作方法与技术野外工作时对于某一勘测剖面,根据探测深度、剖面长度来确定电极间距,电极间距一般从 110 米可供选择,测量层数 116 层,剖面较长时我们可以采用多条排列连续追综。我们设电极间距为 a,一条排列 60 根电极,层号为 n,供电极为A、B,测量极为 M、N。电极编号为 1、2、3、4-60。我们将仪器工作过程作一简要说明:第一层:(电极位

24、置在 1位置我们记为 A=1)A=1,M=2,N=3、B=4,AB 极距=3a,测量理论深度 h=AB/2=3/2a=1.5a。然后仪器自动正向供电 4 秒,断电 4 秒,反向供电 4 秒,再断电 4 秒,形成 16 秒的周期,得到第一层的的第一个测点值,然后电极转换器开始动作, A=2,M=3,N=4、B=5,仪器完成一个周期的供电后得到第一层第二个测点值,一直到 A=57,M=58,N=59、B=60,完成第一层的最后一个极距得到第一层的最后一个测点值即第 57 个测点值。电极转换器自动扩大供电电极距离,供电极距增加后,测量深度相应的增大,所以就转到第二层测量。第二层:A=1,M=3,N=

25、5、B=7,AB 极距=6a,测量理论深度h=AB/2=6/2a=3a。然后仪器自动正向供电 4 秒,断电 4 秒,反向供电 4 秒,断电 4秒,形成 16 秒的周期,得到第二层的的第一个测点值,然后电极转换器开始动作, A=2,M=4,N=6、B=8,仪器完成一个周期的供电后得到第二层第二个测点值, 一直到 A=54, M=56,N=58、B=60 ,完成第二层的最后一个极距得到第二层的最后一个测点值即第 54 个测点值。电极转换器继续自动扩大供电电极距离,供电极距增加后,测量深度又相应的增大,所以就转到第三层测量。第三层:A=1,M=4,N=7、B=10,AB 极距=9a,测量理论深度h=

26、AB/2=9/2a=4.5a。然后仪器自动正向供电 4 秒,断电 4 秒,反向供电 4 秒,断电4 秒,形成 16 秒的周期,得到第三层的的第一个测点值,然后电极转换器开始动作,A=2,M=5,N=8、B=11,仪器完成一个周期的供电后得到第三层第二个测点值,一直到 A=51, M=54,N=57、B=60,完成第三层的最后一个极距得到第三层的最后一个测点值即第 51 个测点值。电极转换器继续自动扩大供电电极距离,供电极距增加后,测量深度又相应的增大,所以就转到第四层测量。第 n 层:AB 极距=3na,测量理论深度 h=AB/2=3/2na,测量点数=60-3n。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

27、装订线9以此类推,完成整条剖面下整个断面的测量工作。由于供电电极距的不断增大,而电极总数不变,就使得某一层上测点不断减少,随测量深度增大,在断面上测点呈倒梯形分布(见下图 3)。-165-413-2-109-87-65-43-21123456789102134516781920234526782930123453678394012435467849501253456785960图 3 高密度电法野外测量工作布置图 从以上可以得到:任一层上测点数为 60-3n(n 为层号)某一层上测量理论深度为 3/2na测量完成后,假若测了 n 层,则断面上测点总数由下式计算:总点数=(57+60-3n)/2

28、n例如我们总共测量 16 层,电极间距为 10 米,不难算出最大测量理论深度为240 米,总测点数为 552 个。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装订线10第四章 资料处理与数据解译4.1 资料处理流程数据传输:当天野外工作完成后,把仪器内数据及时回放到计算机内,从计算机上直接观察采集数据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合格的数据存盘备用。主要处理内容与计算机数据处理流程见图 4。读入点位坐标(x,y,z)视电阻率数据(s)高密度视电阻率数据转换及预处理 高密度视电阻率拟断面二唯数据重构 高密度视电阻率拟断面图数据网格化 视电阻率拟断面图数据逐次非线性中值滤波 视电阻率断面拟深度断面转换(AB/2)视

29、电率电性分层及成图 结 束 图 4 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数据处理流程图圆滑处理: 用 BTRC 软件中的三阶七点光滑软件进行圆滑处理,消除个别干扰点。其公式为:t(0)=1/23159t(0)+54(t(1)+ t(-1) )+39(t(2)+ t(-2) )+14(t(3)+ t(-3) )-21(t(4)+ t(-4) )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装订线11格式转换: 把处理后的文件格式转换成 surfer 绘图格式即*.dat 文件。建立绘图文件:建立 S 纵断面等值线文件。绘图:用 Winsurfer6.02 版软件绘制各种断面等值线图。4.2 数据解译4.2.1 数据解译方法高密度电

30、法跟常规电法工作一样所得到的电阻率它不是某一地质体的真实电阻率,而是各个不同电性层的综合反映,所以专业上称之为视电阻率,用 s 来表示。要划分地质体形成的异常,还得引入相对视电阻率概念,因为视电阻率异常它是相对于视电阻率背景场而言。所以要区分地电断面上是否有异常存在,必须要观测到视电阻率背景场,在视电阻率背景场上分析地电断面上的相对高阻或低阻异常,结合地质资料再来确定引起高阻或低阻异常的原因。一般的,煤矿采空后形成的空洞,由于空洞“排斥”电流而显示相对高阻异常,空洞充水后“吸引”电流而显示相对低阻异常。采空区上方弯曲变形带由于介质的松散视电率呈现不均匀现象。另外,高密度电法(包括其它常规电法)

31、实际探测深度达不到理论探测深度,电法勘探理论证明,实际探测深度一般为理论探测深度的 0.6 到 0.7,而且一般布置高密电法工作时必须有足够的探测深度余量,最好是先通过地质调查了解勘测剖面下目标物大致埋深,以实际探测深度推算理论深度,再设置仪器工作参数,而且要使实际探测深度大于目标物底界面埋深,这样才有异常体外围的背景场,有利于资料的解译。目标物以浅视电阻率资料一是为异常解译提供背景场(若没有背景场异常也就无法显现) ,二是了解其它地质异常如采空区塌陷后上部地层出现的异常情况。总而言之,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最先为日本人发明)将常规电阻率测深法进行较大的改进,使得我们获取丰富的地电

32、参数而成为现实。而一条排列上每一观测值对于我们物探工作者来说都是有用的,而且要取得任一个观测值都必须完成一系列程序工作,接下来就是我们物探工作者对资料的处理、认真的分析,结合地质资料得出更附合实际的结论。4.2.1 实例 H1-H1剖面数据解译从图 5 中 H1H1剖面 s 拟断面图分析,在纵深方向上,视电阻率 s 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而在横向上曲线的波动反映了覆盖层的局部不均匀变化的特征。在距离 175210 米处出现视电阻率梯度带,呈台阶状,其两侧电性特征不同,0175米段 s 值在 200m300m 变化;210 米660 米段 s 在 150m250m 变化,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33、页装订线12推测 175 米210 米段间存在断裂带。解译结果:综上分析,通过高密度电法物探工作在该测区内的勘探,该剖面在175 米210 米段有向北东倾的断裂带,其断点编号为 F1-1。其解译结果见图 5 中H1H1剖面 s 电性分层图。4.2.2 实例 H2-H2剖面数据解译从图 6 中 H2H2剖面 s 拟断面图分析,在纵深方向上,视电阻率 s 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而在横向上曲线的波动反映了覆盖层的局部不均匀变化的特征。在距离 160190 米处出现视电阻率梯度带,呈台阶状,其两侧电性特征与 H1H1剖面近似,0160 米段 s 值在 130m270m 变化;210 米660 米段 s

34、在130m270m 变化,推测 160 米190 米段间存在断裂带。解译结果:综上分析,通过高密度电法物探工作在该测区内的勘探,该剖面在160 米190 米段有向北东倾的断裂带,其断点编号 F1-2。其解译结果见图 6 中H2H2剖面 s 电性分层图。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装订线13第五章 结论通过高密度电法 HD 的综合勘探和对资料的整理、分析,二条剖面结果近似,反映了该测区内的地电特征,将 H1H1剖面断点 F1-1 与其 H2H2剖面中断点F1-2 组合,推断在该测区 33勘探线存在一向北偏东向倾的断裂带 F1,断层性质为正断层。 AB/2(米 )图 5a H1 剖 面 s拟 断

35、面 等 值 线 图 距 离 ( 米 )图 5b H1 剖 面 s电 性 分 层 图 距 离 ( 米 )50102035045050650-198764-3H(m) s=50 1 m50102345050650-198764-32 2 2 s= 2 m s 1 m测 试 时 间 : 年 月 3日 F- N2EN2E图 5 H1-H1剖面处理结果AB/2(米 )图 6c H2 剖 面 s拟 断 面 等 值 线 图H(m)图 6d H2 剖 面 s电 性 分 层 图 距 离 ( 米 )测 试 时 间 : 07年 1月 3日 距 离 ( 米 )555035045050650-1098764-35015

36、05035045050650-198764-32 13 m = 2 7 s=2 7 m 34 F- N2EN2E图 6 H1-H2剖面处理结果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装订线14致谢本次论文是在邵广州老师和陕西物化探队刘建利同志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设计之初,邵广州老师就将论文的要求和内容概要给我做了悉心教导,导师的严谨求实、兢兢业业的学术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此向尊敬的导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在论文设计时,得到了陕西物化探队刘建利、任金礼、陈小龙等老同志的热情指导和帮助,他们都是在物探队一直从事野外工作,对野外施工和资料处理解译方面比较擅长,正是由于他们的提点和帮助,才

37、得以顺利完成论文。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还要感谢勘查技术与工程班的同学们,他们努力拼搏,团结进取,共同分享在论文设计时的想法和建议,这些想法和建议给我了很大启发和帮助,感谢这些可爱的同学们,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精神将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毕业设计共 15 页 第 页装订线15参考文献1 王兴泰、傅春久、程德福.高密度电阻率法G .电法勘探新进展.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2 葛如冰.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广东省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实例J 物探与化探,1997,21(5)3 李貅、冯兵应用地球物理基础教程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524 李金铭.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

38、5:208-210.5 李金铭,罗延中主编 . 电法勘探新进展M. 北京:中国地质出版社, 1996.34-396 吴顺和.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重力、磁法、电法J.石油工业出版社7 陆克政构造地质学教程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1458 顾功叙地球物理勘探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年:75-839 杨进,郑子文 .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原理与技术J. 工程勘察, 1989 , (2).10 胡德照、朱慧娟地球物理学原理与应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1 王兴泰. 工程与环境物探新方法新技术M. 北京:中国地质出版社, 1 996.12 葛如冰石油重磁电勘探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9:186-23613 葛如冰.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中常见的问题与思考J .勘察科学技术,200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