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泵安装使用说明书1 1 概 述1.1 概述本安装使用说明书包括深蓝泵业有限公司 EAP(9、G、K、N 、D、M、L、X) 、ANS(Z、G ) 、XL、ZX、ESH、ESHK、EHG、SCS、DCS、EDS、HDD、LYA、LG 、LC 、LDB、HZW 、PP 系列产品的所有安装、试车、使用和维修的基本知识,具体各个规格产品的结构特点、使用参数、拆卸、安装见其专用安装使用说明书。所有维修工程师和现场服务的全体专职人员在安装和试车前必须阅读本手册并且经常使用它。订购备件及其它相关问题,请注意泵参数牌上标明的大连深蓝泵业产品的系列号、泵规格以及出厂编号。版权属于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1.2
2、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保证依据定货合同执行。1.3 安全规则1.3.1 使用手册的指示标志- 不注意安全规则会导致人员危险而表示的危险符号:- 电压警惕符号:- 需要注意而没注意从而导致的机械故障或运行故障的安全规则符号:注意- 直接在装置上的指示符号,如:旋转方向箭头、泵名牌、接口说明符号等,为了使用方便,要保持这些标志的完整、清晰。1.3.2 人员的资格和培训服务、维修、检查和安装的全体人员必须具有从事这种工作的资格。每个人的责任、权限和检测范围必须固定和清楚。如果没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可经过厂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导。对于使用者,还需要完全理解生产商提供的操作手册。1.3.3 安全操作说明- 泵只
3、有在数据单中所规定的范围内运行,才能保证其正常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超过数据单中提供的数据极限值。- 如果辅助装置(如冷却装置、最小流量装置、润滑装置、密封冲洗装置)发生故障,会导致泵电压增高、密封失效,轴承温升增加等现象发生。因而确保泵的辅助装置运转正常。- 若泵零件温度很高或很低以至于会对人员造成伤害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接触。- 为防止停车时回流现象出现,必须安装止回流装置。- 运行前必须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可靠(如联轴器护罩) 。- 输送危险污染环境的液体要符合环境保护法。- 应经常检查易损件,并保证适时更换已磨损的零件,如:叶轮、口环等。- 装配和拆卸过程中,要有稳定的紧固装置
4、,且要防止零部件掉下引起意外情况发生。- 在运输和存放期间,连接法兰、螺纹孔等部位必须封堵好。- 输送或排放有损健康的有害介质,要注意净化。泵安装使用说明书2- 所有维修、检查和安装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批准和技术熟练的。而且通过学习和认真的使用本手册达到熟练程度。1.3.4 未经授权禁止测量和更改未经过本公司同意,禁止对机械设备进行测量和更改,原始备件和辅助设备只由本公司授权提供,此能有安全质量保证。若使用其它厂家生产的备件,所产生的后果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1.4 包装和运输- 产品的包装按 JB2759-80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执行;- 分开包装和单独发运的设备应用标签或其他形式标示出设
5、备编号;注意- 采取措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振动和碰撞引起轴承的损坏,如将转子部分固定;- 压力腔所有的孔应堵塞,防止发生偶然事故,冷却室孔也应堵塞;注意- 小管路及辅助设备要加以固定,必要时需要拆卸分开包装,以防在装运和保管过程中损坏;- 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对运输及安装的有关规定。- 必须检查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车)所能承受的重量,合适的装置总重量见相关文件。承受的载荷在运输时一定要确认,不要回避。1.5 起吊1.5.1 检查用于起吊的起重设备以及绳索的负载重量必须能承受起吊货物的重量,在产品数据单(或发货单)中已给出了货物的重量数值。1.5.2 起吊位置- 包装箱的起吊位置见图 1.2-1-
6、各种形式的泵头起吊位置见图 1.2-2 图 1.2-1a bc d a 双吸泵 b 卧式单级泵 c 卧式多级泵 d 立式泵图 1.2-2 各种形式的泵头起吊位置泵安装使用说明书3- 整机的起吊位置见图 1.2-3注意 卧式安装泵的整机起吊可直接把绳索挂在泵固定件上如进口法兰、电机等处进行起吊。底座上的起吊吊耳,允许起吊底座或拆卸下电机后的设备,如果整机设备重量大于7.5吨时不允许整机起吊,必须泵头、底座、电机分开起吊,最终在使用现场设备基础上进行组装。图 1.2-3- 零部件的起吊零部件的起吊位置根据零件的具体形状确定,零部件上有吊环螺钉的应使用吊环螺钉起吊;允许使用没有配合的光孔起吊,但不允
7、许使用螺纹孔起吊;在起吊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螺纹,配合面等重要位置,避免划伤影响装配。1.5.3 起吊注意事项- 设备在起吊前,应用钢丝绳索将设备捆绑好,达到良好的起吊平衡后,再慢慢匀速吊起。- 泵本体上的吊环不能用于泵头或整机的起吊,泵本体上的吊环仅用于泵拆卸维修过程中对零部件的起吊。- 对于立式泵不允许采用水平吊装方式进行起吊,也不允许利用出液管进行起吊。图 1.2-4 所显示的起吊方法是不允许的。图 1.2-4泵安装使用说明书41.6 存放1.6.1 在不损坏包装及无需任何特殊维修的情况下,泵可存放一年。1.6.2 接到货物后未能马上安装和启动的泵在保存时应遵循下列几点说明:- 为了避免由
8、于降温造成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泵上产生锈蚀,应该选择一个干净、干燥、有可能保持恒温,而且无振动的地方存放设备。注意- 在外界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如:空气潮湿、温度变化较大、酸性、碱性、易污染环境等,泵必须堵塞连接法兰避免漏气。1.6.3 如果泵要在库房或现场长期存放,或由于设备长期停机及要保存备用泵,必须遵循下列说明:注意- 泵如果以前使用过,应需要拆下泵过流部件,清洗与输送液体接触过的泵零部件,等到干后用防锈剂润滑。- 对于泵轴、法兰、联轴器等零件以及小管道的连接处必须在加工表面上涂抹脂状防锈剂,建议不使用普通的润滑油作为防锈剂,防锈剂不能清除锈,所以在使用防锈剂之前,零件表面必需仔细清洗干净并
9、且把锈除去。- 对于泵体、密封箱体、轴承箱体等处的腔体内部应注入矿物油液体防锈剂,粘度为6070mm 2/s。一般来说,较大泵的泵体内部注入液体防锈剂不太现实,只能采用喷涂的方法,喷涂周期为每六个月一次,在轴承架中要注入液体防锈剂要直到将视油窗淹没为止。注意- 密封箱体内如果配有填料,应取出填料,换上保护填料,在保存期间保护填料保留在填料箱体内。启动前,取出保护填料,换上工作时所用的填料。- 密封箱体内如果配有机械密封,全套的机械密封应保留在密封箱体内,通过密封冲洗孔注入液体防锈剂,注入液体防锈剂的同时,用手转动泵轴几次。- 对于注入防锈剂的零部件(泵体、密封箱体、轴承架) ,每六个月应该排泄
10、一次冷凝物,必要时增加防锈剂,为了避免轴承的锈蚀,应该用手转动泵转子,这样防锈剂就可以均匀的分布到轴承的滚子和保持架上。注意- 每12个月,防锈剂要更换一次。1.7 开箱验收及管理1.7.1 设备的开箱检验,应在有关人员参加下,按照装箱清单进行验收,内容包括:- 核对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包装箱号、数量,并检查包装状况;- 检查随机技术资料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 对主机、附属设备及零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并核实零部件的品种、规格、数量等;- 核对随机技术资料与设备是否相匹配,核对设备是否与最终交付资料相匹配;- 检验后应提交有签证的检验记录。1.7.2 机器及各零部件若暂不安装,应采取适当的防护
11、措施,妥善保管,严防变形、损坏、老化、错乱或丢失等现象。1.7.3 凡与机器配套的电气、仪表等设备及配件,应由各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妥善保管。泵安装使用说明书5 2 安 装2.1 泵安装前的准备2.1.1 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技术资料:- 设备的出厂合格证明书;- 制造厂提供的有关重要零件和部件的制造、装配等质量检验证书及机器的试验记录;- 设备的外形安装尺寸图、总装配图、主要部件图、零件明细表及安装使用说明书;- 机器的装箱清单;- 有关的安装规范及安装技术要求或方案;2.1.2 安装现场应具备的条件;- 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即基础具备安装条件,基础附近的地下工程已基本完成,场地已平整;- 安装设
12、备的周围各种大型设备及其上方廊上的大型管道均已吊装完毕;- 施工运输和消防道路通畅,同时备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施工用的照明、水源及电源已备齐;- 安装用的起重、运输、起吊设备具备使用条件;- 备有设备、零部件,配件及工具等的贮存设施。-对于有毒、爆炸、热的或其他危险介质的排泄要特殊处理,防止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危险。2.2 基础的安装、检验及处理2.2.1 基础的安装- 为了吸收振动并牢固地支撑泵底座(底板) ,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尺寸;- 软弱的地基场合,应用木桩或混凝土进行地基处理;- 电动机直联的型式,基础自身的重量应为机械重量的 3 倍以上;发动机直联的型式,基础自身的重量应为机械
13、重量的 5 倍以上;- 驱动机和泵直联或用齿轮箱传动时,必须用整体的基础;- 对于皮带轮传动的泵装置,当泵和动力机分别设基础时,要防止因皮带的拉力而使基础产生滑动或倾覆;注意- 在冬季结冰期,地基表面因受冻要降低承载力,因此,基础的埋置深度要比该地冻土深度深;注意- 以二层楼面板作基础时,要注意使基础的中心和梁的中心一致或者使之跨在两根梁上,并且尽可能接近建筑物的墙壁;注意- 在基础混凝土浇注两周左右充分固化后,方可安装泵;- 泵底座(底板)和基础混凝土之间为水平校正的需要,应留有 3070 毫米的间隙,同时,基础混凝土的上面不用瓦刀抹平,应照原样保留凹凸不平;2.2.2 检验- 基础移交时,
14、应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及测量记录。在基础上应该明显地画出标高基准线及基础的纵横泵安装使用说明书6中心线。在建筑物上应标有坐标轴线。重要设备的基础应有沉降观测点。- 对基础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 按有关土建基础图、外型尺寸图及设备的技术文件,对基础的尺寸及位置进行复测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2.2-1 的规定。表 2.2-1 基础尺寸及位置的允许偏差项次 项目名称 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名称 允许偏差1 基础坐标位置(纵横轴线) 20 预埋地脚螺栓:2 基础各不同平面的标高 0 -20 标高(顶端) 20 0基础上平面外形尺寸 206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两处测量) 2凸
15、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0 -2 预留地脚螺栓孔:3凹穴尺寸 20 0 中心位置 10深度 20 0基础上平面的水平度(包括地坪上需要安装设备的部分)7孔壁的铅垂度(全深) 10每米 5 带锚板的预埋活动地脚螺栓:4全长 10 标高 20 0竖向偏差: 中心位置 5每米 5 水平度(带槽的锚板) 55全高 208水平度(带螺纹孔的锚板) 22.2.3 处理机器安装前应对基础做如下工作:- 需要二次灌浆的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的灌浆基础表面,应用铲或尖锤刨掉低强度、疏松的混凝土,并刨出麻面,麻点深度一般不小于 10 毫米,密度以每平方分米内有 35 个点为宜;- 需要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不允许有油污或疏松层
16、,基础表面应该用无油压缩空气吹去所有灰尘和松散的颗粒,如果用水泥砂浆灌浆,基础表面应当用水浸透,直到不吸水为止,多余的水分除去,如果用环氧树脂砂浆,在施工前所有表面应保持干燥;- 放置垫铁处的基础表面(至周边约 50 毫米)应铲平,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 2 毫米/米;- 螺栓孔内的碎石、泥土等杂物和积水,必须清除干净。2.3 地脚螺栓的要求2.3.1 地脚螺栓的形式及安装- 一般地脚螺栓如图 2.3-1 所示,注意-此类地脚螺栓必须在机器初找平、找正以后进行灌浆固定,不允许直接灌注在基础之内,这样造成的误差可能使设备无法安装。- 带锚板的 T 型地脚螺栓如图 2.3-2 所示,此类地脚螺栓,可以
17、预先安装一直径大于地脚螺栓 23 倍的套筒直接灌注到基础之内。2.3.2 放置在预留孔之内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条件:- 地脚螺栓的光杆部分应无油污和氧化皮,螺纹部分应涂上少量油脂,地脚螺栓的光杆部分及锚板应刷防锈漆;注意- 螺栓安装应垂直,地脚螺栓不应碰到孔底,螺栓上任一部位离孔壁的距离不得小于 15 毫米;- 拧紧螺母后,螺栓必须露出螺母 1.53 倍螺距高度,螺母与垫圈、垫圈与底座间的接触均应良好;泵安装使用说明书7- 用螺母托着的钢制锚板与螺母之间应点焊固定;- 当锚板直接焊在地脚螺栓上时,其角焊缝高度应不小于螺杆直径的 1/2。图 2.3-1 图 2.3-21 地脚螺栓 2 螺母 3
18、 垫片 4 底座 5 外模板 1 地脚螺栓 2 螺母 3 垫片 4 底座 5 外模板6 二次灌浆层 7 层对斜垫片 8 平垫片 9 基础麻面 6 二次灌浆层 7 层对斜垫片 8 平垫片 9 基础麻面10 初找正后的地脚螺栓孔灌浆层 11 基础 10 套筒 11 基础 12 锚板 2.3.3 地脚螺栓拧紧力矩预留孔内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时才可拧紧地脚螺栓,拧紧力矩数值参见表 2.3-1。表 2.3-1 地脚螺栓的拧紧力矩及轴向拉力螺栓螺纹直径mm力矩公斤力*米轴向拉力公斤力螺栓螺纹直径mm力矩公斤力*米轴向拉力公斤力12 2.53 900 36 8082 850016 67 150
19、0 42 120130 1150020 1314 2500 48 190195 1600024 2324 3500 56 300310 2500027 3435 4800 64 440460 3000030 4570 55002.4 泵的安装2.4.1 垫铁的安装-在地脚螺栓两侧各放置一组垫铁,应尽量使垫铁靠近地脚螺栓,当地脚螺栓间距小于 300 毫米时,可在各地脚螺栓的同一侧放置一组垫铁。- 相邻两垫铁组的间距,可根据机器的重量,底座的结构形式以及负荷分布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500 毫米左右。- 垫铁表面应平整,无氧化皮、飞边等,斜垫铁的斜面光洁度不得低于 12.5,斜度一般为泵安装使用说
20、明书81/201/10,对于重心较高或振动较大的泵采用 1/20 的斜度为宜。注意- 斜垫铁应配对使用,与平垫铁组成垫铁组时,一般不超过四层,薄垫铁应放在斜垫铁与厚平垫铁之间。垫铁组的高度一般为 3070 毫米,配对斜垫铁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全长的 3/4,其相互间的偏斜角应不大于 3。注意- 垫铁直接放置在基础上,与基础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 50%。平垫铁顶面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 2 毫米/米,各垫铁组顶面的标高应与泵底面实际安装标高相符。注意- 泵找平后,垫铁组应露出底座 1030 毫米,每块垫铁伸入泵底座底面的长度,均应超过地脚螺栓,且应保证泵的底座受力均衡。若泵底座的地面与垫铁接
21、触宽度不够时,垫铁组放置的位置应保证底座坐落在垫铁组承压面的中部。- 泵用垫铁找平,找正后,用 0.25 或 0.5 公斤的手锤敲击检查垫铁组的松紧程度,应无松动现象。用0.25 毫米的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及垫铁与底座之间的间隙,在垫铁同一断面处,从两侧塞入塞尺的长度总和不得超过垫铁长(宽)度的 1/3。- 检查合格后应立即用电焊在垫铁组的两侧进行层间点焊固定,垫铁与泵底座之间不得焊接。2.4.2 无垫铁安装- 泵的自重及地脚螺栓的拧紧力均由二次灌浆层来承担的安装方法,称为无垫铁安装,无垫铁安装,适用于底座底平面较平整的设备,对于转速较高,负荷较大的设备,二次灌浆层部分应采用捣浆的方法。对于一般机
22、器可采用灌注的方法。- 无垫铁安装是利用小型千斤顶或临时垫铁或泵上已有的安装用顶丝来找平泵,用微胀混凝土(或无收缩水泥砂浆)灌注并随即捣实二次灌浆层,待二次灌浆层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时,取出千斤顶或临时垫铁填实空洞,或者松掉顶丝,并复测水平度。- 无垫铁安装有调整方便、稳定性好及没有垫铁腐蚀等优点,但二次灌浆工作较烦琐。- 无垫铁安装的 2 种形式见图 2.4-2 和 2.4-3图 2.4-2 调整顶丝形式 图 2.4-3 临时支撑形式1 顶丝 2 底座 3 垫板 4 二次灌浆层 5 基础 1 千斤顶(垫片)2 底座 3 模板 4 二次灌浆层 4 基础2.5 泵的找正- 泵的纵向与横向中
23、心线与基础中心线的允许偏差为5mm。泵纵向中心线即泵轴的中心线;泵横向中心线一般为出口管的中心线。如果机组还包括齿轮箱,则齿轮箱、原动机与泵体中心线应分别进行检查,允差分别为5mm。泵安装使用说明书9- 基础上所标出的标高的允许偏差为10mm。用水准仪进行测量,以厂区或厂房内的基准点标高为准。垫铁总的高度应控制在3070mm。注意- 泵就位以后,应进行找平。找平时应该选取设备的进出口法兰密封面或者泵轴的外露轴颈为基准面,如图 2.5-1。泵体的横向水平允许偏差一般为 0.1mm/m,泵的纵向水平允许偏差垂一般为0.05mm/m,在设备找正时,不允许采用松紧螺栓的方法来调整,必须通过调整垫铁的位
24、置来找平,调整水平后方可上紧螺栓,上紧后再次检查水平度,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松开螺栓,重新调整。- 泵进行找正后,要对泵轴联轴器和驱动端联轴器,进行初步找正以避免二次灌浆后无法找正。图 2.5-12.6 底座的二次灌浆 1 泵法兰 2 水平仪 3 轴- 通常,在连接管线之前以及在联轴器最后找正之前底板要二次灌浆。- 二次灌浆可以采用一般的水泥砂浆,也可以采用环氧树脂砂浆,由于环氧树脂砂浆具有高的结合强度和较好的无孔加工表面特性,大多数泵安装时应首选环氧树脂砂浆。- 如果在腐蚀性环境中安装则应该考虑,用防护性涂层来保护基础和钢筋结构。- 二次灌浆层的灌浆工作,一般应在工程检查合格,设备最终找平找
25、正后 24 小时内进行,否则在灌浆前应对机器的找平找正数据进行复测核对。- 二次灌浆层的高度一般为 3070mm,如图 2.3-1 和图 2.3-2 中所示应安设外模板,外模板距设备底座外边缘距离不得小于 60mm,外模板高度不得小于 10mm。- 二次灌浆层的灌浆工作要连续,不得分次浇灌,并应符合土建专业的有关技术规定,当环境温度低于 5时,在二次灌浆层养护期间,应采取保温或防冻措施。2.7 联轴器的校正2.7.1 联周器的校正注意-在基础(包括二次灌浆层)彻底固化之后,对泵联轴器进行准确校正,校正时,若粗心大意,会导致联轴器以及泵和驱动装置的损坏。注意-校正联轴器之前,在联轴器未耦合的情况
26、下,检查驱动装置的旋转方向与泵的旋向是否一致。- 根据联轴器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安装、校正。安装时,请参看联轴器的安装图及说明书。- 联轴器的校正一般应采用千分表进行径向和端面测量,如图 2.7-1,将千分表座固定在联轴器的一端,旋转另一端测定跳动值,也可采用专门的光学仪器进行测量。泵安装使用说明书10图 2.7-1 图 2.7-2- 如果联轴器没有加长段,则应用千分表则量径向跳动,端面测量改用塞尺测量如图 2.7-2。注意-在进行联轴器校正时一般通过调整驱动机与底座之间的垫片来实现,电机与底座间的垫片最大厚度不应超过 13mm,垫片数量不应该超过 5 片,所有垫片都应跨在压紧螺栓和垂直顶丝上,
27、并且应延伸出设备支脚外缘至少 5mm。2.7.2 各种结构的联轴器校正允许偏差各种结构的联轴器校正允许偏差参考值(图 2.7-3 中 y、z 值)如表 2.7-12.73 所示。表 2.7-1 滑块联轴器(爪型联轴器) 图 2.7-3联轴器外直径( mm) 径向位移 y( mm) 轴向倾斜 z(mm) 联轴器之间间隙 S(mm)300 0.05 0.4/1000 2.0300600 0.10 0.6/1000 2.0表 2.7-2 齿型联轴器联轴器外直径( mm) 径向位移 y( mm) 轴向倾斜 z(mm) 联轴器之间间隙 S(mm)170185 0.05 0.3/1000 2.522025
28、0 0.08 0.3/1000 2.5300600 0.10 0.5/1000 5.0表 2.7-3 弹性柱销联轴器联轴器外直径( mm) 径向位移 y( mm) 轴向倾斜 z(mm) 联轴器之间间隙 S(mm)70106 0.04 0.2/1000 3.0130190 0.05 0.2/1000 4.0224250 0.05 0.2/1000 5.0315400 0.08 0.2/1000 5.0475600 0.10 0.2/1000 6.0表 2.7-4 膜片联轴器联轴器外直径( mm) 径向位移 y(mm) 轴向倾斜 z(mm)200 0.05 0.2/1000200D300 0.08
29、 0.3/1000300D400 0.10 0.4/1000400D600 0.10 0.5/10002.7.2 各联轴器校正注意事项注意-当对进出口管把紧后,需要对联轴器重新校正,以消除管路变形对联轴对中度的影响。注意-当泵运转一段时间后,应对联轴器进行重新复查,进一步消除管路变形对联轴器对中度的影响,此点对于高温泵(低温泵)尤为重要。2.8 管道及附属设备的安装2.8.1 进出口管路注意- 吸入管和排出管直径通常是根据吸入管路中介质流速为 2m/s,排出管路中介质流速为 3m/s 而确定。泵安装使用说明书11注意-吸入管径一般需要比泵入口管径大 12 级,这一点在吸入管路比较长时尤为重要,
30、因为加大管径可以很好的减小管路摩擦损失,从而改善泵的吸入性能,减小气蚀的可能性。- 在吸入端吸上时,卧式管道部分应该朝泵的方向平稳的上升,在吸入端倒灌时,卧式管道部分应该朝泵的方向平稳的下降,以防空气进入。通常管路倾斜角度 为5左右。如图 2.8-1- 每节管道的设计及结构应该不阻碍液体的自由流动,管路由大直径到小直径的过渡必须是平缓的。锥形管要设计成偏心的水平安装,如图 2.8-2 所示。这样布置可以避免存气。锥形管的长度必须是管直径差的 5-7 倍。- 为了不使管的过流面积减小,应注意法兰连接用的垫片是否与法兰中心对齐。- 应避免管路横截面的突然减小和急转弯管,否则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管路
31、的摩擦损失,会影响泵的正常运转。 注意- 入口管路在安装过程中要防止漏气,如果漏气会影响泵的性 图 2.8-1能,达到一定程度将会使泵发生气蚀,因此需特别注意。- 在设计管路时,应用适当的方法支撑管路,且管路不能过分拉紧,为防止管路的热变形在泵进出口管路上要安装膨胀节,在膨胀节与泵进出口法兰之间必须安装合适的支撑和管座(因为膨胀节产生的外力远远大于泵的承受范围) ,以上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保证泵法兰受由管重量及热力引起的力和力矩不超过允许要求。 图 2.8-2- 吸入管道一般要安装闸阀,闸阀应水平或者倾斜向下安装,以避免存气,如图 2.8-3,除了检查、切换外,入口闸阀必须全开。好 好 不好易存
32、气图 2.8-3注意- 出口管路上应该安装止回阀和闸阀,止回阀应该安装在泵和闸阀之间,防止泵在万一出现故障时产生的回流或从其它运行泵产生的回流对泵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泵启动时应使用闸阀控制。- 管道与设备最终连接时,应在联轴器上用百分表检测其径向位移,转速大于 6000 转/分的设备,应不超过 0.02 毫米;转速小于或等于 6000 转/分的机器,应不超过 0.05 毫米,否则应对管路进行调整。- 配对法兰在自由状态下应平行且同心,其偏差应符合表 2.8-1 的规定:表 2.8-1泵转速(转/分) 法兰面平行度(mm) 径向位移(mm)泵安装使用说明书121500 0.3当法兰直径300 毫米
33、时,平行度应直径的 1/1000 全部螺栓能顺利 穿入为准30006000 0.15 0.506000 0.1 0.202.8.2 排气放空管路- 除自行排气的泵外,应该在泵上设置开车用排气管路,同时在泵管路上为防止气堵应该设计排气管路;排气管路根据泵输送介质的不同可以直接排空,也可排放到密闭的排空系统。- 卧式泵的壳体应设置放空管路,放空管路上应设置阀门,如果在进出口管路阀门和泵体间的介质无法通过泵体直接放空时,应该在进出口管路上也要设置放空管路。2.8.3 暖泵管路- 当泵输送温度较高时(一般设定 200以上) ,需要设置暖泵管路,使少量的物料由操作泵排出管路引出,流经备用泵的泵体,然后回
34、到泵入口,使备用设备始终处于热备状态,防止备用泵及吸入、排出管路内介质凝固,保证暖泵便于启动。暖泵管路布置图如图 2.8-4- 图中管 A 为吸入排出防冻凝管路,可与停工清扫管道合用, 图 2.8-4管 B 为启动暖泵管路,当排出管径小于 80 时,可不设管 B 采用稍稍打开出口阀的方式代替,旁通流量约为正常流量的 3%5%。2.8.4 最小流量管路注意- 泵的流量如果低于最小连续流量,泵会出现震动以及介质气化等现象。从而会破坏泵的正常运转。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必须保证泵的流量大于泵的最小连续流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泵的流量。- 安装自动泄漏止回阀,在流量降低时,自动泄漏止回阀打开控制泵流
35、量不小于泵的最小连续流量,当流量增加时,自动泄漏止回阀就会关闭,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在泵与出口阀之间安装一个旁流管路,而且应将旁流管引回到吸入池中,在管路中安装一个确定流量的截流装置,用这种形式时,旁流管在出口阀打开的情况下也流动,这样将降低泵的效率。注意- 最小流量装置不在泵制造商供应范围内,必须由用户自己配置,管路必须由泵引入到吸入池中,为了便于维修时的截流和拆卸,必须在最小流量管路中安装一个截流阀,但启动前,截流阀必须关闭,如果几台泵并联使用,使用的是共同的最小流量管,有必要在每一台泵的给水管路上安装一个止回阀。2.8.5 密封冲洗及冷却管路- 密封冲洗及冷却管路的安装见装配图或参看相
36、应的管路系统图。- 冷却管路不得错误的连接冷却水的进出口(冷却室的进口点低,出口点高) ,用于调整冷却水流量的调节阀应装在冷却水出口管中,冷却管路如果无法实现自排气则应该在冷却管路最高点设置排气阀,以避免气堵。- 密封泄露液、冷却水和介质的排放在闭式系统的情况下必须提供无压的排水管路。泵安装使用说明书13- 泵送有毒、易燃易爆、过热或有其它任何危险介质的排残液或密封泄漏液不应该对操作人员和环境产生任何危险。2.8.6 润滑油系统管路- 润滑油系统的油箱、油冷却器、油过滤器及阀门等油所流经的附属设备和部件内,不允许有铁锈、灰尘、脱落的漆皮、飞边、铁屑等异物。- 润滑油系统管道的焊接宜采用钨极氩弧
37、焊打底或采用管件焊接。焊前管口部分应打磨光滑,焊后管内应清洁无焊瘤、焊渣等异物;- 润滑油系统管道布置应整齐美观,便于操作维护。管壁之间应有适当的间距。管道应安装稳固。处于水平部分回油管道的安装坡度,应不小于 5/1000,低向油箱;- 润滑油系统碳素钢管道配置后,管内应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处理后应及时干燥喷油,严禁污染。若管内有油污,应首先进行碱洗。- 需试压的润滑油系统油管路应在酸洗钝化前进行试压。2.8.7 温度测量装置- 如泵操作点接近液体气化点,则需用温度计来监测液体的温度。温度计允许插入液体的深度为40mm,当压力超过 1.6Mpa 时要用带有保护套的结构。- 为防止密封面上的液体气
38、化,对冷却液的温度也要实行控制。尽可能调节冷却水排出温度小于40。- 对于高负荷运行下的泵,应对轴承或润滑油的温度进行控制,根据需要可用接触式温度计进行测量,也可用温度传感器进行自动监控。装配和测量的位置见装配图,其控制的温度范围见相关技术资料。2.8.8 压力测量装置- 可用压力表监控泵的启动和操作,压力表应安装在压力测量架上。为保证维修方便在压力表前应安装隔离阀和排气阀。密封的冲洗管路也必须用压力表进行控制。2.8.9 流量测量装置- 流量计应安装在排出管路上,泵启动后再打开泵的辅助管路,流量由流量计确定。2.8.10 震动测量装置- 用震动测量仪随时对泵的震动情况进行测量,检测泵的运转情
39、况。对于高负荷运转的泵,为了保证泵的安全稳定运转,可以考虑设置震动传感器对泵的轴承箱体、齿轮箱体进行监控,具体传感器的安装设置参见相关随机文件。 3 运 行3.1 泵的试运转3.1.1 泵试运转前的检查:- 地脚螺栓应紧固完毕,二次灌浆应能够达到设计强度,抹面工作结束;- 冷却、传热、保温、保冷、冲洗、过滤、除湿、润滑、密封冲洗等系统及工艺管道应连接正确,且泵安装使用说明书14无渗漏现象。管道应冲洗干净,保持通畅;- 各指示仪表应灵敏、准确;- 电机绝缘电阻及转动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转向必须与泵转向牌上的箭头方向一致) ,脱开联轴器,对驱动机旋转方向进行确认,并先进行驱动机的试运转,以电机驱动
40、者,电机应运转 2 小时以上;- 润滑部位应加入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检查两轴的对中偏差,应符合 2.7 节中的规定。3.1.2 泵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灌泵注意 除了液下泵,其他泵启动前(自吸泵第一次启动)都要进行灌泵(即要求泵送介质必须充满泵腔体)。倒灌装置灌泵:打开入口管线得截止阀,打开所有的排气管路,排放气体,缓慢的转动转子,当泵送介质没有气泡时关闭排气阀。吸上装置灌泵:打开入口管线得截止阀,打开所有的排气管路,排放气体,向泵灌注(吸入管必须设底阀),缓慢的转动转子,当泵送介质没有气泡时关闭排气阀。- 打开所有的辅助系统,并要求所有的辅助系统至少要工作 10 分钟以上,等
41、到整个辅助系统工作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此处辅助系统包括润滑油系统、密封冲洗系统、冷却保温系统等;- 对设备进行盘车检查设备转动是否灵活;点动电动机,再次判断泵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安装好联轴器护罩;- 如果安装,打开并固定最小流量控制管路上的阀;- 如果平衡管线返回到入口罐中,需要打开阀们并且锁死;3.1.3 泵的启动注意-泵的最大启动频率不能超过12 次/小时- 启动无压系统关闭出口管路截止阀(必须保证最小流量)启动电机,使泵转子达到运转速度缓慢打开出口阀,直到压差减小到数据表中所给出的值- 启动压力系统(前提是出口设置逆止阀)启动电机并打开出口阀。对于滑动轴承:注意仪表显示数值是否正常
42、。注意 压差不能低于设计点,也不能在系统中引起性能参数的波动。泵出口压力表值等于压差加上入口压力表值。- 注意满负荷时电流表上的读数,保证电流不超过电机铭牌上的值。注意- 泵配带的电机有可能根据买方的要求,按实际介质比重选择,在进行试运行时,应考虑电机的功率。泵安装使用说明书15如果实际介质比重比试运行介质的比重小,请在试运行时,严格控制阀门的开度,避免电机过载甚至烧毁。必要时必须与泵制造商联系。3.1.4 高温泵试运转时的特殊注意事项注意- 试运转前进行泵体预热,泵体表面与工作介质的进口工艺管线的温差应不大于 40。泵体预热时,温度应均匀上升,每小时温升不得大于 50;注意- 预热时,每隔
43、10 分钟盘车半圈。温度超过 150时,每隔 5 分钟盘车半圈; 注意- 开启入口阀门和放空阀门,排出泵内气体,预热到规定温度后,再关好放空阀门;注意- 停车后,应每隔 2030 分钟盘车半圈,直至泵体温度降到 50为止。3.1.5 低温泵试运转时的特殊注意事项- 预冷前打开旁通管路;- 按工艺要求对管道和泵腔进行除湿处理;注意- 进行泵体预冷,冷却到运转温度。冷却速度每小时不大于 3;预冷时,应全部打开放空阀门,预冷到规定温度后,再将放空阀门关闭。注意- 脆性材料制造的泵在试运转时,应防止骤冷,不允许有高于 50温差的冷热突变。3.1.6 启动时不允许的操作方式注意-必须避免过载的发生,因为
44、过载而引起的严重机械损伤将导致零部件的损坏。如果泵在超过它自身的性能范围情况下运行,将发生过载现象,例如:- 超过最大允许转速- 超过最大允许入口压力- 超过最大允许温度- 超出或低于泵的运行范围- 在没有排净泵体内气体的情况下运行- 在没有必要的安全设备(安全阀、过载保护等)下运行- 在出口管路上的截止阀关闭且没有最小流量装置的情况下运行(启动时例外)- 在关闭入口阀的情况下运行(干运行)- 在泵材质不适合于输送介质的情况下运行- 在错误的转向下运行- 在使用不正确的轴承润滑方式或润滑剂的情况下运行- 象以上的操作方式和其它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对泵及其它设备都将产生极大的破坏。承压部件的爆炸所引
45、起的碎片或热的、腐蚀性的及有毒介质都将对人或环境造成重大的危害,这些危险一旦发生那将是致命的。3.2 泵试运行的检查与验收- 泵必须在额定负荷下连续进行单机试运转 4 小时。凡允许以水为介质进行试运转的泵,应用水进行试运转。泵安装使用说明书16- 运转中,滑动轴承及往复运动部件的温升不得超过 35,最高温度不得超过 65。滚动轴承的温升不得超过 4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 75,填料函或机械密封的温度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泵的振动值应符合技术文件或相关标准的规定;- 电动机温升不得超过铭牌或技术文件的规定,如无规定,应根据绝缘等级不同进行确定;- 压力和电流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工作介质相对密度
46、小于水的离心泵,当用水进行试运转时,应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 转子及各运动部件不得有异常声响和摩擦现象;- 各润滑点的润滑油温度,密封液和冷却水的温度,不得超过技术文件的规定;- 泵的附属设备运行正常,应连接牢固无渗漏;- 离心泵的软填料密封可根据输送介质粘度不同,允许由 520 滴/分的均匀成滴泄露。机械密封的允许泄漏量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对于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贵重物料和要求与空气隔绝的泵,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设计的规定值。- 试运转过程中应做详细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3.3 泵的停机- 首先打开最小流量调节阀;- 如果出口管路上安装有逆止阀并且是短时期停车,
47、出口阀可以继续开着。当长期停车、维修或没有设置逆止阀时,必须关闭出口管路上的阀- 停止电动机,应注意电机是否平稳停车 ;- 高温泵假如要将泵保持在操作温度时,则要打开暖泵阀,否则不需要打开;- 高温泵假如泵要冷却泵时,则停车后,应每隔 2030 分钟盘车半圈,直至泵体温度降到 50为止;- 泵完全冷却后,可关闭其他辅助系统,如冷却管路系统、密封冲洗系统、润滑油系统等;- 当需要打开泵检查时,关闭入口阀,打开放空阀。- 在有冻结危险或长期停车的情况下,必须排净泵体及冷却腔中的液体,如果必要可使用其它一些保护措施,见1.6。- 泵体所排出的有毒、易燃易爆、热的或其它危险的残液,不允许对人及环境带来
48、任何危险。3.4 泵的正式运转如果试运行介质与泵规定介质不同时,应排放所有试运行介质,并应该对泵腔和管道进行吹干,必要时应开泵检查。泵重新就位后,按照 3.1 节和 3.3 节中规定的泵启动前的检查、泵启动和泵停车内容进行泵的正式运转和停车。3.5 操作控制当泵正常启动后需要对泵的运行点进行调整,即调整泵的流量、扬程以达到额定点要求。3.5.1 泵的运转工况点泵安装使用说明书17把泵特性曲线 H=f(Q)与装置特性曲线 Hz=f(Q)画在同一张图上,如图 3.5-1,泵特性曲线和装置特性曲线的交点 M 就是泵运转工况点,在该点液体通过泵增加的能量(泵扬程 H)正好等于液体从吸入口液面到排水口液面所消耗能量(装置扬程 Hz) ,故 M 点是泵稳定的运行点。如果泵偏离 M 点在 A 点工作,这时 HHz,则泵流速增加,工况从 A 点流向 M 点。反之,如果泵在 B 点工作,这时 HHz,管内流速减慢,泵流量减小,从 B 点移向 M 点。故泵的稳定工况点是由装置和泵共同确定的。泵性能曲线在泵出厂以后就已确定,是一条不可调整的曲线,而装置特性曲线,则是可调曲线,随着出口流量阀的开启度不同,管路阻力系数不同,则装置特性曲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