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 gmol1 ,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MA g B gC g D g2、在标准状况下,若 L 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为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VnA B C D4.2nn4.26.5VVn6.53、同温同压下,气体 A 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12,体积比为 14,气体 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 B17 C44 D644、将标准状况下的 LHCl( g)溶于 10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 bgcm3 ,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a度是( )A mo1L1 B molL14.2240abC molL
2、1 D molL1ab5.3605.365、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A所用 NaOH 已经潮解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C有少量 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 2.4gNaOH 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物质的体积为 22.4L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硫酸中, H 的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C1molH 2 和 1molHe 中,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原子数相同、质量也相同D体积为 6L 的 O2,其质量可能为 8g7、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 O2重 116 g,
3、若充满 CO2,重 122 g,现充满某气体重 114 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8 B60 C32 D44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B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物C配制 1 L 0.1 mol/L 的 NaCl 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量 5.85 g NaCl 固体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滴管紧贴试管内壁二、填空题9、配制 0.25molL1 的 NaOH 溶液 100mL,某学生操作如下:用托盘天平称出 1.00g 氢氧化钠:将天平调好零点,再在两盘上各取一张同样质量的纸,把游码调到 1.00g 的位
4、置上,于左盘放粒状氢氧化钠至天平平衡,取下称好的氢氧化钠,并撤掉两盘上的纸。把称好的氢氧化钠放入一只 100mL 的烧杯中,加入约 10mL 水,搅拌使之溶解,溶解后立即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移至一只 100mL 的容量瓶内,加水至离刻度线约 2cm 处,用滴管加水至刻度线。写出一个标有配制日期的“0.25molL 1 NaOH 溶液 ”的标签,贴在容量瓶上密闭保存。指出上述操作中的 7 处错误:(1)_;(2)_(3)_;(4)_(5)_;(6)_(7)_10、 (1)用质量分数为 98、密度为 1.84gcm3 的浓硫酸配制 100mL1.84molL1 的稀硫酸,若实验仪器有:A100mL
5、量筒;B托盘天平; C玻璃棒;D 50mL 容量瓶;E 10mL 量筒,F胶头滴管;G50mL 烧杯;H100mL 容量瓶,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_。(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编号)_。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 23cm 处,用滴管加蒸馏水到标线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标线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F往容量瓶中转
6、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11、(1)0.3 mol NH 3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与_个 H2O 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2)含有 0.4 mol Al3 的 Al2(SO4)3溶液中所含 SO 的物质的量是_。2412、在标准状况下,由 CO 和 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 6.72 L,质量为 12 g,此混合物中 CO 和 CO2物质的量之比是_,CO 的体积分数是_,CO 的质量分数是_,C 和 O 原子个数比是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密度是_ g/L。#一、单项选择题1、C 解析:摩尔质量指的是 1 摩尔物质的质量,即 6.021023 个粒子的质量,因此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可用 g
7、 表示。2、D 解析: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则依题意,可得: 4 故 ,选 D。N.2VnNVn6.53、D 解析:设气体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即 A 的摩尔质量为 gmol1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aa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有; l4,故 64,选 D。m34、D 解析:要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需知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溶液的体积不等于 HCl(g)的体积,也不等于 HCl(g)和 H2O 的体积之和,而要根据溶液的密度求得:HCl(aq ) V 33311 cL0cmbggol5.6olL4. a(HCl)n1l.2(HCl) c1ol5.36240a5
8、、B 解析:A 、C、D 都将造成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故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只有 B 会造成溶液体积偏小,故浓度偏高。6、D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本章的几个重要概念。不仅要理解每个概念的含意,更要弄清各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及应用前提。A 考查的是气体摩尔体积,其适用范围是气体,而不是任何物质;B 考查的是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粒子个数的关系。因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故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盐酸和硫酸中,H 的物质的量浓度后者应是前者的两倍; C 考查的是物质的量与所含粒子(包括分子和原子)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D 考查的是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的理解。6LO 2 可能是在非标准状况
9、下,在这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可能为 24Lmol1 ,则该状况下的 6LO2 的物质的量为 0.25mol,质量为32gmol1 0.25mol8g。7、A 解析:方法一:按常规思路,设瓶重 m g。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r,由 ,因为容器V1V2 n1n2体积不变,所以有 ,得 m100,然后由 得 M(某)116 g m g32 g/mol 122 g m g44 g/mol 116 g 100 g32 g/mol 114 g 100 gM 某 28 g/mol,即相对分子质量为 28。方法二:差量法:同温同压下,气体质量之差和摩尔质量之差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因此可以不计算容器的质量,直
10、接由气体质量差和摩尔质量差的正比关系求得。即: , M(某)28 g/mol,即 Mr28。122 g 116 g44 g/mol 32 g/mol 122 g 114 g44 g/mol M 某 8、A 解析:B 项中水和酒精互溶,应用蒸馏法分离;C 项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 0.1 g,应称量 5.9 g;滴管紧贴试管内壁,会污染滴管,进而污染试剂。二、填空题9、 (1)NaOH 应放在干燥的烧杯中称量(2)用过的游码未拨回原处(3)托盘天平只能称出 0.10.2g,称不出 1.00g(4)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洗涤液亦应转入容量瓶(5)溶解 NaOH 应冷却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6)容量瓶中的溶
11、液未摇匀(7)配好的溶液应及时转移到有胶塞的试剂瓶内10、 (1)EFGCHF(2)BCD解析:本题是一道溶液稀释、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计算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操作题。 (1)据稀释规律 及质量分数换算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先求出 ,再求出 。1Vc2 1c1V 18.4molL 1 , 0.01L10mL,则需用1c V12c浓 H2SO4 的体积为 10mL,所以选 10mL 量筒,若用 100mL 量筒则会使量取的溶液体积误差变大。问题(2)主要涉及的是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容量瓶只能用来定容(定容时标示的温度为 20) ,不能用来稀释或溶解物质,也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为稀
12、释或溶解的过程中将有热效应,影响溶液的容积测定;使用容量瓶之前只能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容量瓶,若用待配溶液润洗会使溶质附着在容量瓶内壁,引起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点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是中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不仅要掌握一些常用仪器(容量瓶、量筒、天平、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等)的使用方法,还应学会实验的误差分析。11、(1)2.40810 23 (2)0.6 mol解析: (1)设 0.3 mol NH3与 x 个 H2O 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相等,则有:0.3 mol4 3,则 x6.0210 230.42.40810 23。x6.021023(2)根据 Al2(SO4)3中 Al3 与 SO 物质的量之比为 23,已知:Al 3 为 0.4 mol,则 SO 为 0.4 24 24mol 0.6 mol。3212、13 25% 17.5% 47 40 1.79解析: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n V/Vm6.72 L/22.4 L/mol0.3 mol,所以 n(CO) n(CO2)0.3 mol; n(CO)28 g/mol n(CO2)44 g/mol12 g,求得 n(CO)0.075 mol, n(CO2)0.225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