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下学期地理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213887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1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地理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复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复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区域地理教案黄泽贤1第 1 课 地球和地图教学目的: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2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并熟练运用经纬网定位。3地图的三要素及其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教学过程:一、地球及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 _稍扁、赤道略鼓的不 01 规则的 _体。 02 2经线和纬线纬线 经线图示定义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线圈形状圆: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有 _能平分地球 03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每个经线圈均可 _地球 04 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_,赤道 05 最

2、长,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_ 06 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相互 _ 07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 _上最 08 大,向两极递减特点指示方向指示 _方向 09 指示 _方向 10 23.纬度和经度纬度 经度图示标注的起始位置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划分方法向南、北各划分为 90,赤道以北为 _,赤道以南为南纬 11 向东、西各划分为 180,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_ 12 代号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分布规律北纬的度数愈向 _愈大, 13 北极点为 90

3、N,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南极点为 90S东经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的度数愈向西 _ 14 半球划分 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以 _和 _的经线圈为 15 16 界,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温馨提示 地球上大圆的 1弧长111 千米。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但通常计算地表面积和距离时,视其为正球体。二、地图1地图三要素2地图的种类常见的地图有: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气候图、人口图、剖面图、景观图等。温馨提示 图幅相同,比例尺大的地图所示实际面积小,反之亦然。比例尺扩大一倍,实际面积扩大四倍。阅读地图一定要结合地图的三要素

4、。考点一、特殊的经线和纬线:10经线和 0纬线3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定为 0经线。0纬线即赤道,是纬度度量的起始线。赤道是环绕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周线,是最长的纬线。赤道平面通过地球球心,垂直于地轴,并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2180经线和 90纬线180经线是经度最大的经线,与 0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同时,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一致。90纬线是纬度数最大的纬线,且缩小为点,即南北两极点。3160 E 经线和 20 W 经线国际上习惯用西经 20和东经 160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图 1)。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在大洋

5、上通过,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两个半球上。(1)大于 160E 的东经在西半球上;(2)小于 20W 的西经在东半球上;(3)其余的东经在东半球上,西经在西半球上。图 1430纬线和 60纬线用 30纬线和 60纬线把地球分为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图 2)。5南北纬 2326纬线和 6634纬线人们用南北纬 2326和 6634纬线,把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它们能反映出地面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图 3) 。6120E 经线是东 8 区的中央经线,120E 的地方时就是全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温馨提示 1.东半球、东经度与东时区,西半球、西经度与西时区所涉及的经

6、度范围均不相同。2热、温和寒带与低、中和高纬地区所及的纬度范围不同。考点二、经纬网的应用:1定“方向”4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是向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是向西)。(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下左图中 A 在 B 的西北方向。(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如上右图中 A、B 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先确定 A、B 两地经度差小于 180,再根据自转方向判断 B 在 A 的正东方。B、C 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 C 位于 B 的正南方。C、A 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 C 在

7、 A 的东南方。2定“距离”(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相差 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 111 千米,如右图中 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相差 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千米(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 AC。(3)上图中 BC 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4)两地间最近距离的判断:若两地经度差等于 180且不在赤道上,则过两地的大圆为经线圈,两地最近距离为大圆中过两极点的劣弧;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 180,则过两地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两地最近距离不过极点,北半球

8、弯向北极,南半球弯向南极(如下图)。3定“范围”5(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个区域,其所示范围相同(如图 S2S 3)。(2)跨经度和纬度数都相同的两个区域,纬度越高,其所示的范围越小(如图 S4S 1)。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1)(2)题(1)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区域 B区域 C区域 D区域(2)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长度相同的是( )A和 B和 C和 D和解析 (1)从图上不难看出、区域的经度跨度都是 60,区域的经纬跨度均为30,区域的经纬跨度均为 45,所以实际面积、区域一定大于、两区域;在、区域中,的

9、纬度更低,实际面积比大,故在这四个区域中,区域的实际面积最大,选 A。(2)在区域两条粗线的长度都20111(千米);在区域的纬线长度20111cos 6010111(千米),经线长度10111(千米);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比较出其他两幅图中两条粗线的长度关系。通过计算比较可以得出答案选 A。答案 (1)A (2)A1关于面积的比较不论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上,还是在不同的经纬网图上,进行两区域面积大小的比较时,应该看其实际占有的单位经纬网格的多少及其所处纬度的高低,若占有的单位经纬网格越多,其所处的纬度越低,则其面积越大,反之则越小。2关于距离的确定要把握所有的经线圈与赤道等长,只要线上的经纬度差相

10、等,距离就相等。但其余的纬线长度,随纬度数增大而递减,60纬线是赤道长度的一半。下图是 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下图,回答(1)(2)题。6(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准确的空间定位。第(1)题,通过经纬度可以判断出图示区域是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量总体上由东向西减少,由图可知,甲地距海远于乙地,但降水量却多于乙地,显然是受地形的抬升作用所致。第(2)题,东北地区的

11、洪水和虫害多发生在夏季;滑坡不是东北地区经常发生的灾害;东北地区因为纬度高,冻害发生的频率较高。答案 (1)B (2)B经纬网定位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用它可以对区域进行定位,为正确分析和判断区域地理特征奠定基础。为此必须掌握以下若干条重要的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南北 30、40、50、60纬线及 30E、50E、90E、105E、70W、120W 经线,在脑海中构建网格状经纬线空间分布。下面两幅图利用经纬网给出了 A、B 两点的位置,据此回答 12 题。1B 在 A 的什么方向( )A正北方 B正西

12、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2甲、乙两幅图图幅相同,试比较两幅图比例尺的大小( )A甲比乙大 B乙比甲大 C一样大 D甲比乙大一倍3面对北方时,看见北极星出现在地平线上,他左侧是东半球、右的是西半球,该地位于( )A20W, 0 B160E,纬度 0C经度 180,纬度 0 D经度 180,90N4读下图,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5某人从赤道以北 40 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 100 千米,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76目前我国已建有四个极地科考站,其分布如下面两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极中山站(692224S,

13、762240E)是昆仑站(802501S,77658E)的物资补给中转站,试算出其与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数)。(2)若运送物资的飞机从长城站(621259S,585752W)飞往中山站,说出其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3)请说出图中四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并判断其与其他三个科考站的相对方位。8第 2 课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教学目的:1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载的信息。 2掌握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各类等值线的判断方法,归纳其分布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教学过程:一、等值线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在地

14、图上把数值 _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为等值线。 01 2等值线的类型Error!等 值 线 类 型3.等值线特点(1)线条形态呈闭合而不中断的平滑曲线(不闭合是因为图幅限制被截断)(2)线条关系不相交(除等高线、等深线图上的陡崖处外)(3)线条数值同线等值,相邻等 _ 02 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判断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 。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如下表(以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为例):等高线 等温线 等压线一读数值递变和极值区域地势起伏的趋势和大小海拔最大、最小值所在南北半球:向_递减为北半球; 03 向南递减为南半

15、球区域气温差的大小判断高低气压中心区域气压差大小二读延伸方向 地形走向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位置)与等高线平行(地形地势)判读近地面风向,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越来越小三读疏密程度坡度陡缓:密陡疏缓坡面凸凹:_坡是高密 04 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_ 06 9低疏, _坡是 05 高疏低密四读弯曲方向山脊:_向低数值 07 处山谷:凸向高数值处鞍部:两山或两谷之间向高纬凸:夏季的陆地、冬季的海洋、 _流 08 经过和地势低的地方向低纬凸:冬季的陆地、夏季的海洋、寒流经过和地势高的地方高压脊:凸向低压处低压槽:凸向_

16、压处 09 五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山顶,山峰:中间_,四周低 10 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 _ 11 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特点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注)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季 _中心 12 山地高原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区表示温度不在正常范围。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注)高气压中心:中间高,四周低低气压中心:四周高,中间低表示气压不在正常范围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注)注 A、B 两地介于 12、15两条等温线之间小区域,其气温值是 A 处小于 12,B 处大于 15。同理可判断海拔、气压值。三、各等值线的应用(详见后面的考点)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7、及应用:1概念: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同。(2)同图等距: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3)闭合曲线:等高线一定是闭合的曲线,但并不一定在图幅内闭合。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大圈虽在图中看不到闭合,但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区范围大小的限制)。(4)一般来说,0 米等高线表示的是海岸线。(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若数条等高线重合则为陡崖。(6)等高线与示坡线、分水线、集水线垂直相交。10示坡线:在等高线的标

18、高不用数字标出的等高线图上,一般加一条垂直于等高线指向下坡方向的短线,表示山坡降低的方向,指示坡向的短线叫做示坡线。(见上图)分水线和集水线:在等高线图上,一组凸向低处的延伸曲线,其各条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叫山脊线,也就是山地的分水线。等高线与分水线垂直相交,且向分水线降低方向凸出。在等高线图上,一组凸向高处的延伸曲线,其各条的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叫山谷线,也就是山地的集水线,等高线与集水线垂直相交,且向集水线升高的方向凸出,即等高线与河流相交时,应当向河流上游弯曲。(7)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状况在同一幅(或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的两幅)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则坡度越陡

19、。(见下图)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断地形类型 等高线图 等高线特点山脊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山脊线一般为河流分水岭山谷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山谷线一般可以发育河流,为集水线鞍部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部位,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鞍部也叫垭口盆地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减小。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山地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海拔高于 500 米,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弯曲。河谷为“V”字形11丘陵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海拔高度低于 500 米,大于 2

20、00 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 100 米平原 等高线稀疏,较平直,海拔较低,等高线数值一般低于 200 米高原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而中部等高线稀疏,较平直,但海拔较高,等高线数值 500 米以上陡崖 两条或多条等高线重叠部分沙丘 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注 (1)假设重叠于某陡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 a,最小值为 b,共有 n 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 d,则有关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为:Error!(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同一幅(或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的两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21、。间隔相近的地方表示均匀坡;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不一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 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低; 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 0.6; 气压与沸点成正比,山顶气压低,沸点低。(4)在等高线图上根据风向判断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5)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纬度判断阳坡与阴坡:注意喜阳植被与喜阴植被的选择。(6)判断地形走向:等高线随山体

22、的形状而弯曲,即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12等高线垂直的方向为坡度最陡的方向。(7)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可以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来判断。4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1)选点水库及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洼地或小盆地。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气象站 应选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2)选线公路、铁路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距

23、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安全运行引水线路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输油管线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3)选面农业生产布局平原、谷地、三角洲等地一般布局种植业,再根据气候特点具体安排作物;丘陵地区若是坡缓可开辟为梯田,若坡陡则应布局林业,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布局立体农业;山地一般作为林业用地;高原应确定具体位置再布局,我国以畜牧业为主工业区选址 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工业区建在下风向,

24、下游居民区选址居民区应建在向阳坡,上风向,上河源,以减少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交通便利,远离污染(4)判断水系、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依山谷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流向(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为河流上游

25、方向,见图)和量算13小河长度。考点二、等温线图的判读及应用:1概念: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2等温线图的特征及内涵(1)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的疏密,反映着气温水平分布上的差异大小。若就同一地区的两个季节相比,等温线稀疏所代表的季节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分布就稀疏;稠密的则气温差异大,如我国冬季南北气温温差约 50,等温线分布则稠密。若就同一个季节里两个地区相比,疏者所代表的地区气温差异小,如“热带大陆”非洲的等温线稀疏;密者气温差异大,如其他大洲等温线稠密。(2)等温线的走向

26、等温线与纬线走向基本一致。从全球看,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东西方向延伸,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结果。南半球海洋广,物理性质均一,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相平行。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大陆沿海岸因受海洋影响大,致使沿海岸等温线形成与海岸方向大体上平行的趋势。这种状况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等温线呈西北东南或东北西南走向。如欧洲西北部或东南部、东部的等温线分布,既受海洋、洋流的影响又受陆地影响较大,所以等温线形成了东北西南走向或西北东南走向。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3)等温线的弯曲情

27、况陆地上的弯曲受地形(地面状况)影响。如山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弯曲受洋流影响。寒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暖流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如图)。14海陆之间的弯曲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 1 月份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上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可见北半球的陆地比海洋冷,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陆暖于海。7 月份相反,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等温线强烈地向北凸出,可见北半球陆暖于海,南半球陆冷于海。3等温线图的判读(1)先判断南北半球位置: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则为南半球。(2)判断季节或海陆位置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北半球向高纬,南半球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南

28、(北半球向低纬,南半球向高纬)凸出,是北半球的夏季;反之为北半球的冬季。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是陆地,向高纬凸出的为海洋,夏季则正好相反,可归纳为“一陆南,七陆北,海相反”(见图)。(3)判断地形类型或地势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数据越小,则为山地;反之则为盆地。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若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则地势较高;反之则地势较低。(4)判断洋流性质及流向沿海海域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该海域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海区,有暖流经过;反之,则有寒流经过。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考点三、等压线(面)图的判读及应用:1气压及等压面概念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对于同

29、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气压单位一般用百帕或毫米汞柱。2判断气压场类型(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例)15(1)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2)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3)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高于两侧地区,称为高压脊,脊的最高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4)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槽的最低点的连线叫槽线。(5)鞍部: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也叫垭口。3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

30、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也小。4判断风向(1)方法: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2)根据风向可判断等压线值大小:风从高值线吹向低值线,顺着风向等压值越来越小。南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为北半球,左偏为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则为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则为高空。(高空不考虑摩擦力)高压和低压:高压区位于北半球风向右后方,南半球风向左后方。5判断天气状况(1)低压中心地区: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2)高压中心地区:气流以下沉为主,多干晴天气。(3)由低纬海

31、面吹向高纬陆地的风,多为温暖湿润。(4)由高纬内陆吹向低纬地区的风,多为寒冷干燥。6垂直方向等压线(面)的判读(1)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16(2)不论高空或低空,等压面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凹的地方为低压区。(3)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不是两者绝对气压数值相反)。考点四、等降水量的判读及应用: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等降水量线稀疏,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如图中 B 地区等降水量线比 A 地区密集,说明 B 地区降水分布差别比 A 地大。2判断海陆分布等降水量线与海岸平行时,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如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

32、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多雨的为迎风坡,少雨的为背风坡。如图是我国山东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A 地是山地迎风坡,降水多,B 地是山地背风坡,降水少。4判断内陆地形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线内降水少,则属闭塞内陆;线内降水多,则为山地迎风坡。如图是我国新疆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A 地处于伊犁河谷的天山迎风坡,B 地则位于地形封闭的吐鲁番盆地,因此 A 地降水大于 B 地。考点五:等盐度线的判读及应用:1等盐度线及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等盐度线表示海水盐度的高低及变化趋势。全球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是由副

33、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红海盐度最高,波罗的海最低。172等盐度曲线数值特征曲线数值外大内小表示低盐度中心;曲线数值外小内大表示高盐度中心。盐度曲线向数值大处凸出,多为寒流经过;盐度曲线向数值小处凸出,多为暖流经过。3等盐度线的疏密等盐度线若密集,表示盐度变化大;若稀疏,表示盐度变化小。4依盐度高低变化判断季节5判断船只吃水深浅盐度越高,海水浮力越大,则船只吃水越浅。6根据盐度判断密度流表层盐度低处流向盐度高处即为密度流。考点六、等太阳高度线:把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太阳高度线,用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图称为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

34、题:1. 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如图);该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90。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2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 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 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此图是昼半球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 0,即晨昏线。3

35、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 180,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18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2014福建六校联考)下图中 a、b、c 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 P 地风向,d、e 为等温线,f 为等高线。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a、b、c 值的大小关系是 aeC若 e 为 0,则图中河流出现凌汛 D图中湖泊是淡水湖解析 根据风向和等压线分布判断半球和等压线数值大小。风由高压吹向低压,说明abc,风向向左偏转说明位于南半球。河流发育于山谷之中,说明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河流水注入湖泊,为内流湖(咸水湖);河流位于南半球,且纬度低于 e,

36、温度在 0以上,不结冰。答案 B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方法 规律 示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若 ab,则甲a,乙b若 ab,则甲a,乙b“凸低为高,凸高为低”某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数值较两侧地区偏高,反之偏低图示为北半球某海区等温线,则甲处温度比同纬度两侧高,有暖流经过河流流向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若 a、b 为等高线,且 ab,则河流从甲流向乙洋流凸向 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海水等温 线,其凸出

37、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若图示为北半球等温线图,则cba,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暖流191 陆南 7 陆北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 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北凸出, 7 月份相反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图示月份为 1月份,即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 是地形剖面线。、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1)(2)题。(1)MN、PQ 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甲、乙; B乙、甲; C甲、乙; D乙、甲; (2)Z 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A B C D解析 本组题考查等

38、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能力,地形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比对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要求认真审清题干要求“自流引水” 、 “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水库都能“自流引水” ,但水库路程近一些,工程建设费用小一些。故第(1)题选 C。第(2)题,处等高线稀疏,有大面积的平坦土地,适合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根据对等高线的判读,河流是由北向南流过 Z 村的,污水处理厂应该建在城镇河流的下游,这样污水顺流而下,也方便收集处理。 故选 D。答案 (1)C (2)D在等值线图的判读中,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是重点和难点,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1)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

39、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图)。20(2)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图)。1下列几种特殊的地形所对应的等高线,正确的是( )A尖顶甲图 B圆顶乙图 C平顶丙图 D凹地丁图2下列甲、乙两图为实景地貌,丙、丁两图为对应实景地貌的等高线图。甲、乙两图中的小树,在等高线图上的位置是( )AP 处 BK 处 CR 处 DS 处3读下图,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 Q 点(2.

40、8 等值线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间是 ( )A2 月 B5 月 C7 月 D10 月4读下图,判定 M 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21A1 020.0 1 012.5 B1 017.5 1 020.0C1 017.5 1 015.0 D1 015.0 1 012.55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活动。若考察小组在甲处突遇泥石流,最佳逃生方向是( )A B C D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尼湖之南有古寺,这座古寺是_(填数码)。(2)该地要开发“漂流探险”项目,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在媚河上游支流 a 和 b 漂流可能有的特点。(3)C 处的地形是_

41、,该处的海拔高度为_。(4)在图中 D 处拟建一水坝(如图),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有可能被水淹没的是22_。(5)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想去登山顶 C,想知道两地的温差,你能帮忙计算吗?单元综合提升知识体系建构:规律方向归纳:一、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交通线选线的规律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因此交通线首选在海拔 200 米以下的平原地区。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如图在 EF 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 EHF,而不是 EGF。(2)鞍部相对较低,

42、可修建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23合修建铁路线。(3)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行车安全。(4)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5)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1绘制步骤步骤 具体方法1 确定剖面线 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条直线2 确定比例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时除外),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

43、3 建坐标 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4 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及特殊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到坐标图中5 连线 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2.地形剖面图的应用(1)可以很直观地帮助我们判断和了解某一方向某一区间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2)在生产中估算土石方。 (3)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野外考察时观测点与被观测点之间的通视情况。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

44、”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24为“凹形坡” ,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 , “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图)三、一般地图的判读步骤1读清图名。图名揭示了所载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区域和中心主题,是一幅地图的眼睛,读图时必须对图示区域内容做纲要性总结认识,确定它属于什么范围,所反映的内容是什么。2细读图例。图例是图像信息的语言,它代表图中有哪些地理事项的分布。细读每一个图例才能了解各个地理事项的空间分布情况。3注意空间位置和空间轨迹。了解地理事项的空间分布特点或规律。4判读数值。最高值、最低值、临界值、大小(多少、高低)的递变方向。5相关分析。分析图示分布特点(规律

45、)的原因。四、等值线图的判读思路1读出或判断出等值线的名称或含义,明白是什么类型的等值线。2读出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并分析原因。如等高线延伸方向反映地形走向;等温线延伸方向反映当地气温分布的成因,如与纬线、海岸线、等高线平行的等温线表示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和地形,局部地区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可以反映海岸线或地形的走向等。3找出等值线的极值,明确等值线数值变化范围。例如假设下列三幅图的等值距均为50,判断三幅图中 m、 M、N、n 的数值大小。(10050)m(10050)若 ab,aMa50b50Nbn50 或 n11004.判断等值线的疏密,根据其疏密程度分析其变化规律。在

46、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中,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的地理意义不同。等值线类型 等值线稠密 等值线稀疏等高线 坡度陡、河流流速快 坡度缓、河流流速慢等压线 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 气压梯度力小,风速慢等温线 温差大 温差小等降水量线 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5.找出图中等值线比较特殊的地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等高线图中可能会出现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这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稠密且中心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着台风。25第 3 课 世界地理概况教学目的:1掌握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不同尺度区域(大洲、地区、国家等)的主要特征。 2

47、利用经纬网对全球重要地理事物定位;掌握世界重要区域或国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和区际联系;学会分析、总结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教学过程:一、大洲和大洋1世界海陆分布从全球看,地球表面积为 5.1 亿平方千米,其中 _为海洋,29%为陆地。 01 2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和界线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图中的字母所示的大洲是:A _、B 欧洲、C _、D 大洋洲、E _、F 北美洲、G _。 02 03 04 05 26界线:大洲 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 _运河 06 非洲与亚洲 _、红海 07 亚洲与北美洲 _海峡 08 亚洲与欧洲 _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09 (2)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甲 _、乙大西洋、丙印度洋、丁北冰洋。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