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5醉翁亭记题片.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213052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醉翁亭记题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5醉翁亭记题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5醉翁亭记题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5醉翁亭记题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5醉翁亭记题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醉翁亭记欧阳修一作家作品: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庐陵人。从小丧父,由母亲教其读书。二十四岁时考取进士。庆历五年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回到朝廷任翰林学士,史官修撰,和宋祈等一同修新唐书 ,他自己又修新五代史 。谥号“文忠” 。大力提倡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 ”唐宋八大家”之一。二背景介绍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太守,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三本文主旨本文含

2、蓄地表达了作者任滁州太守两年的政绩,通过描写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抒发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四结构提纲第一部分(1 段)总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它的得名缘由。1 层(开头至“醉翁亭也” )亭的周边环境。2 层(“作亭者谁”至段尾)亭名的由来。第二部分(2 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1 层(开头至“山间四时也” )分写朝暮,四时图景。2 层(至结尾)总写乐意无穷。第三部分(3 段)滁人,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1 层:滁人游2 层:太守宴3 层:众宾欢4 层:太守醉第四部分(4 段)写宴会散,尽兴而归1 层(至禽鸟乐也)众人归去,林中景致。2 层(至乐其乐也)归罢总结,三种乐意。3 层(至结

3、尾)道出姓名,揭示谜底。五重点词语及含义。1 环滁:环绕 2 壑:山谷 3 尤:特别 4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5 深秀:幽深,秀丽 6 临:靠近 7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8 翼然:像鸟展翅的样子。9 名之者:命名 10 自谓:称,命名 11 辄:就 12 意:情趣 13:林霏:树林中的雾气 14 瞑:昏暗 15 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16 芳:香花 17 发:开放 18 秀:茂盛,这里有滋长的意思。 19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涂:通“途”20 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人。 21 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山肴:野味。 25 陈:摆开 26:酣:尽兴地喝酒27 弈:下

4、棋。28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交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觥:酒杯。筹:酒筹,用来计算饮酒的数量。29 苍颜: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文中形容醉态。30 翳:遮盖。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31 去:离开 32:谓:为,是。 33 乐:以为快乐。(二)成语归纳: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言在此而意在彼。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真相大白。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六:原文语句回答:1 远看醉翁亭的外形特征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 直抒胸臆,奠定全文感情基础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 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4 微显文章主旨的句子:(同上)5 文章的主旨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 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初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7 描写山间四季景色变化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8 把第二段“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的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9 写众宾欢的语句是: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10 描写太守醉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1 写太守之乐与众乐不同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七 理解分析第一自然段1.文章第一段依次写了哪几种景物?写景的顺序及特点是什么?

6、依次写了山,泉,亭。顺序:按照由远及近,由全景到局部的顺序特点:从大处落笔,文笔简约,层层递进,排遣被贬后的抑郁心情,为下文山水,山水之乐做铺垫。2 第 1 自然段写山和泉各有什么作用?由山引到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醉翁亭的环境,又为写醉翁亭作铺垫。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在文中有那些作用?这一句交代了“醉翁”的情趣在于欣赏山水的快乐,为下文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4 在文中找出一个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境相似的成语,并说说它现在的意思?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贬义。4 用简洁的话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写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5 第 2 段文章分

7、别描绘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六幅图画。 朝:日出而林霏开;暮:云归而岩穴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石出。67 滁人兴高采烈出游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生活安定富足,怡然自乐。8 作者浓墨重彩地写滁人出游的情景,这说明了什么?写滁人出游一方面写出因太守励精图治,使百姓富足,生活和乐。另一方面写出了与百姓同乐,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9 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美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10 “不知太守乐其乐”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在公务之暇,带着宾客,流连宴饮于山水,美景之中,虽然排遣了失意郁闷的心情,但他的感情到底只有他自己了解。11 太守宴的材料有什

8、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些说明太守是一个怎样的人?就地取材;揭示宴酣之乐来自山水之乐;清正廉洁的人。12 作者写此文时适值被贬,由于政治上遭到贬抑,内心难免有郁闷之情,所以文章的前半部分确实流露出了纵情山水的意思,但这绝不是作者写此文的主要意图,在此文中,充分地表露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无论是滁州人兴高采烈的出游,还是自己与宾客的出游,这都是“与民同乐“的表现,而太守的醉就恰在这里,文中“饮少辄醉”不过是虚掷一笔,真正醉的是滁人的安乐富足。14 你认为作者因何而醉?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醉心于治下地人民生活安定富足,醉心于清朗和乐的政治局面,醉心于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的实现,也

9、醉心于醉翁亭周围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文中的醉与乐是什么关系?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因乐而醉,醉增其乐,醉与乐是统一的。人之乐,太守之乐两者有何关系?作者写人之乐用以衬托太守之乐,突出太守之乐的最高境界。太守因见人民快乐,才感到快乐写禽鸟、游人的快乐的目的是什么?写禽鸟、游人之乐来衬托太守之乐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滁人、宾客、太守的快乐有什么异同?滁人、宾客、太守都因山水而快乐;宾客、太守因宴酣而快乐;太守与民同乐,能写文章记述这件事全文的主旨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的句

10、子)是什么?醉能同其乐。醉能同其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 点明文章主旨:2 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1)寄情山水之乐;(2 )政绩卓著之乐;( 3)与民同乐之乐。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悠然自得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表达作者复杂的感情是什么?政治上遭贬抑,内心郁闷,因而纵情山水,在游玩中,看到人民欢乐,自己也欢乐。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太

11、守之乐其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与民同乐。这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含义? “太守之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概括文中的三种“乐”,并作简要分析。一是“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就地取材,非丝非竹,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以游人之乐为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

12、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 滁人欢乐情形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滁人游”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他们生活安定富足,这是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直接关系的。太守是为此而乐。能与民同乐,也是他的政治理想。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 回答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修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

13、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人生价值观探讨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屡遭嫉恨,被贬官滁州。醉翁亭记就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岳阳楼记则表现范仲淹的人生追求。他忧时伤世,脱俗超凡,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天下所忧,乐天下所乐。讨论:1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2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明确:具有宽厚仁爱之心和济世情怀的人生是

14、美丽的,人生在世应有社会责任感。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出了三种情形的乐,这三种乐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禽鸟之乐在于游人散去后可尽情飞鸣;游人之乐在于随太守游览山水的情趣;太守之乐则在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20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文中说“太守”而不说其姓名,这是为什么?

15、设下悬念,为后文设下伏笔。21 “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太守到底乐什么?(1)乐滁州人过着富足安定的生活(2 )乐自己能与民同乐。(3 )沉浸在自己政治清明的欢乐之中。22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与本文作者写此文时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文章却毫无抑郁之感,从欧阳修和范仲淹身上你得到了那些人生启示?无论是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只沉溺于个人的得失,应积极、乐观向上,胸怀宽广,尤其是当代青年人在竞争大潮中更容易遇到挫折、打击,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具有范仲淹与欧阳修那样的胸怀和气度。23 有人说此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你认为写山水有什么作用?全文写出作者是一位怎样的人?作者寄情山水,排

16、遣抑郁,山水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写山水就是写作者的主观情感。太守是一位虽遭贬谪,却不以己悲,仍奋发向上,勤于政事,心系百姓的好官。24 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哪几个场面?描写较为详细的是哪一个?为什么?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较为详细的是“滁人游”滁人游能快乐出游说明他们生活安定快乐,这正是太守的政绩,是太守醉与乐的基础。25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有何深意?试简略分析一下。这是文章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太守在公务之余带着宾客,在山水美景中宴饮,曲折地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26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这处千载胜景,壮观诱人。你认为吸引众多游客来观览的原因有哪些?一方面被山水美景所吸引,更重要的是被欧阳修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的乐观豁达,虽遭贬谪却能励精图治造福一方的境界所感召。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