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建安文学及繁荣原因 一、建安文学的概念及时间、地域建安(196220)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的时限上可追溯到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时,下则推及魏明帝景初末年(公元240年),前后达50余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混乱时期。这种“世积乱离,风衰俗乱”的时代特征,造就了这个时期独特的文学风貌。由于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大多活动在建安年间,因而后世把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统称之为建安文学。,二、建安文学繁荣兴盛的原因 1、时代背景:东汉末年,豪强相争、社会经济残破,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安文人生活于这个巨变的年代,其文学创作立足于人事,反映了社会的真实情况
2、。 学界研究动态:鲁迅先生曾说:“当天下大乱之际,亲戚朋友死于乱者特多,于是为文就不免带着悲凉、激昂和慷慨了。”于是建国以后,学术界往往认为建安文学的繁荣首先决定于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和诗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惨痛经历。,2、儒学的衰微 东汉倾颓,传统的儒学逐渐衰落,文学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反映在文学理论上,人们对文学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人们反对将文学当作简单的劝谏工具,主张叙写时事,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更加注意语言艺术形式的美。 3、文学批评的盛行和发展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诗赋欲丽”的看法,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进入了自觉的阶段。建安文学的繁荣发展,导致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出现,
3、而文学理论的开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建安文学更加繁荣的发展,4、领袖的提倡曹操父子不单是当时政治上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文坛上叱咤风云的俊豪。他们雅好文学,广招人才,促成了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及其文人创作的兴盛。 5、文学发展规律的制约建安文学的兴盛,实际也是文学发展规律的自然选择,两汉文学为建安的兴起了准备作用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用“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概括,很好的文风,内容充实,感情真切,具有慷慨激昂风格,情文并茂,文质相称。 从内容上来说,一方面,建安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社会的离乱和人民的疾苦。另一方面,建安文学抒发了作家们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也流
4、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从艺术上来说,这时期的文学意境宏大,笔调明朗,抒情浓烈,形成了一种慷慨悲凉、刚健沉雄的风格。,形成这种文风的原因: 1、主要决定于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 2、思想从儒学束缚中解脱出来,思想得到解放。 3、曹氏父子带头创作,并对文学大力鼓励、提倡。 4、学理论批评也得到发展 5、从文学本身的发展看,,特 色: 内容上:反映动乱的社会面貌,和人们所受的痛苦,并抒发一种健康的理想。 艺术上:清俊、通脱、华丽、壮大、风格(鲁迅说)。,建安诗歌是我国诗歌发展第三高峰,诗经楚辞建安文学 在文学史上地位和影响: 1、从建安开始文学的地位受到人们重视,先秦、两汉文学长期处
5、于儒家经学附庸地位,建安时文学开始独立发展,曹丕时开始处于文学的自觉时代。 2、文学特别是诗歌繁荣发展,在文学史上留下许多作品特别是诗歌,现实主义得到发展,为五言诗、七言诗奠定基础,可以算是文人诗歌创作第一高峰,文学史上往往将建安诗与唐诗相提并论,所以在文学史上地位高。,第二节 三曹与七子 一、曹操及其文学创作 1、曹操的生平及文坛地位 许劭(东汉末人物批评家):“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文心雕龙时序说:“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三国志魏书说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 操(155-220)安徽亳州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从镇压黄巾起
6、义起家,后又参加讨伐董卓,把农民起义军编入自己队伍,壮大自己的力量,挟汉献帝到许冒,掌握了后汉政权,生前不曾当皇帝,死后儿子当皇帝,其也被尊称为魏武帝,子为文帝。曹操很有军事、政治才能对于统一中原和统一全国起了很大的作用。,毛宗冈评三国有三绝: 孔明智绝 关羽义绝 曹操奸绝 有三奇: 孔明乃古今贤相中第一奇人 关羽乃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 曹操乃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鲁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似伪;壮诸葛之多智而今于妖”。倒是曹操显得真实。评论家: 刘备奸而不雄; 孙权雄而不雄; 曹操奸而又雄。 曹操有时特别宽容人:灭袁绍而未杀其手下人。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是三国时许多罪
7、恶得制造者,同时又为三国的政治作出贡献。多才多艺,雄才胆略,有勇有谋。谋臣如雨,战将如云。 曹操有四借: 借天子以令诸侯;借诸侯以攻诸侯; 借人头以定军心;借头发以明军令。 杀董卓不成与陈宫逃跑,杀吕伯奢一家。陈宫言:“恰才误耳,今知而杀之,不义也。”失去了陈宫这一谋士。,2、曹操的文学创作及其成就 从内容上看分为四类:纪事,述志、游仙、咏史 从艺术上看,曹操的诗歌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第二,他的诗在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上极为本色。 第三,在体裁上,曹诗四言、五言均有,且成就皆不凡。,曹操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民生疾
8、苦的,如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等。 第二类,是抒发理想、表现积极进取精神的,如对酒、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龟虽寿等。 第三类,是游仙诗,如精列、秋胡行等。,曹操诗歌的艺术 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二、曹丕及其文学创作 1、曹丕生平及诗歌创作丕字子桓,曹操次子,25岁时做了无官中郎将即皇帝的侍卫官。31岁立为太子,34岁时曹操死,废汉献帝,自立皇帝,称魏文帝,称其父为魏武帝。丕在位七年。政治上无甚起色,搞“九品中正制”,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后人对他评价不如曹操。但他博学多识,勤于著述,对文学创作非常重视,是曹操之后建安文坛的又一领袖。他的文学创作今存辞赋或全或残约30篇,另有典论一书
9、,今存二篇。,曹丕的诗歌有两方个较明显的特点: 1、描写男女爱情的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学得较好。 2、是形式多种多样,四、五、六、七、杂言无所不有。但成就较高的五言和七言诗。,2、曹丕的文学贡献 (1)他的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2)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3)曹丕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注重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 学界研究动态:三曹之中,以曹丕研究最为薄弱。新时期以后,一些学者打破旧说,肯定曹丕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三、曹植及其文学创作 1、曹植生平介绍植字子建,曹丕之弟。曾封陈王,死后谥曰“思”,故后世称陈思
10、王。建安作家中他留存作品最多,对后世影响也最大。钟嵘称他为“建安之杰”。,曹植,生于乱,长乎军的少年时代 风流自赏的青年时期 太子之争 举挂时网的黄初年间 频求自试的太和年间,曹植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 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 第三类是述志诗; 第四类是游仙诗。曹植诗歌的艺术特征: 第一,他的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 第二,他的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 第三,他更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 第四,他的诗歌中,对自然景物有较多的描写。,前期诗歌的主要内容,抒发内心的理想与抱负, 反映时事,描写动乱现
11、实。 贵公子的优裕生活,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倾诉自己不幸遭遇和抒发被压抑的苦闷。赠白马王彪,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 增强了五言诗的抒情成分 加强了五言诗的文采,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干阮瑀 应瑒 刘桢 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和刘桢。 王粲的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被称为“七子之冠冕”。代表作是七哀诗三首。 刘桢的诗显示出目无前人的气魄。代表作是赠从弟三首。,蔡琰,悲愤诗: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意切 ,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12、。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第三节 正始文学(魏末文学),“正始”是三国魏第三代皇帝曹芳的一个年号,曹丕儿子魏明帝,35岁卒。曹芳即位,年仅8岁,魏明帝把权
13、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两人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玄学。形成清淡(佯狂),阮籍声望很大,这种风气很大,形成正始文学。它上承建安文学的遗风,下开两晋玄虚之风的先河,是一个重要的文学转折时期。,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向秀、阮成、刘伶、王戎、山涛。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后两人依附司马懿,其余五人对当时不满,(嵇康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有大胆反抗是小,对山涛、司马氏不满)他的游山玩水,脱离实际,所以写出的文章贯穿着老庄思想,表现突出的是虚无玄想的思想,以道家思想对现实进行揭露、嘲讽,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建安传统,表现方法上隐蔽、象征,这又是和建安文学不同的,真正有成就的只是
14、阮籍和嵇康,他们都有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不满现实的腐朽,他们看到司马氏假“名教”以达到自私的目的,便以老庄的“自然”与之对抗。,正始之音:由于司马氏借名教杀人,依附于曹魏集团的人士往往以“自然”对抗“名教”,从而导致玄学的兴起。又因为政治上的高压,汉末以来的清议脱离时政,演变为清谈。清谈与玄学结合,进一步推动了玄学的发展。魏晋之际,玄学既是政治斗争的思想武器,又是文人保性全身的手段,更为文人纵欲任情提供了口实。但无论出于何种动机,玄学的普及使老庄哲学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完成了它对于古代文人的思想启蒙。它对于魏晋文人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和文学的风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正始名士
15、: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嗣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王戎、阮咸、向秀、山涛。,第四节 陶渊明,一、时代背景与作家生平 1、陶渊明生在晋宋易代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斗争剧烈,门阀制度森严。陶渊明初怀着济世壮志,从二十九岁步入官场,之后十三年仕隐无常,四十岁时彻底归隐,之后亲自参加农业劳动,表现了厌恶写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人格,六十三岁病逝于家。,2、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父亲均作过太守。外祖父孟嘉曾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但到陶渊明出生时,家道已衰落。
16、青年时期,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杂诗中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吐露出建功立业的宏愿。29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先为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州府召他任主簿,他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了六、七年。36岁时,为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40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41岁辞归。同年八月,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之“应束带见之”,陶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后归隐田园。 直到逝世,一
17、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四十四岁后,家中不幸遭遇大火,生活更加贫苦。“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咏贫士)这些诗句,反映了他物质生活的贫乏。但是,诗人在精神上却恬然自适。因为他永远摆脱了象樊笼一样的腐败庸俗的官场,回到了日夜怀念的田园。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同下层百姓保持着融洽亲切的关系。尽管他还和农民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他一反当时贵族文士轻视劳动、鄙视劳动者的偏见,“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却是难能可贵的。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
18、源记并诗,阐发自己的社会理想。,二、陶渊明的思想个性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任真,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为文为人,皆表现出真率的态度。,三、陶渊明的田园诗 1、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赋等十余篇。陶诗及其题材分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田园诗是其文学创作的
19、主要成就。 陶渊明的诗文集,历代刻印过多种,清陶澍注的靖节先生集,今人逯钦立注的陶渊明集是较好的注本。,2、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多方面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归隐后的生活,反映了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 田园景物的恬美与悠然自得的心境。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代表作归园田居。由于他以全部身心热爱着大自然,把自己的真切感受注入笔端,所以他笔下的农村田园风光和谐自然
20、,别开生面,后代的评论家、诗人曾给以很高的评价。 歌咏劳动生活。如归园田居之三中写道: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此诗写出了诗人的真实感受和安贫苦节的决心。这些诗感情朴素而真挚,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四、陶渊明的咏怀诗 1、咏怀诗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围绕出仕与归隐矛盾,表现了壮志未遂的苦闷的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暴露了黑暗。 2、他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咏史也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如咏荆轲、拟古等。,五、陶诗的艺术特色 1、陶诗的艺术风格以平淡自然著称,创造了平淡与淳美和谐
21、统一的艺术风格。 日常生活的诗化。他的诗多采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勾画,便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 陶诗的平淡自然有其显著的特色,即“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评韩柳诗)以朴素的衣着妆裹着丰美的姿容,貌似枯槁而内在丰腴,这就使他的诗能寓丰采情味于平淡之中。所以苏轼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惠洪冷斋夜话引苏轼语)这种平淡自然是耐人咀嚼回味的。,2、陶诗的另一显著特色是情、景、理的和谐交融。 诗中,往往将诗人的感受、自然的景物、
22、人生的哲理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意境。3、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的语言质朴而简炼,用字不追求新奇和藻饰,而是努力寻求精当的语句,自然贴切恰到好处,同他的诗歌的题材、风格协调一致。,六、陶渊明的文、赋 陶渊明的文、赋作品虽数量不多,但几乎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制。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感士不遇赋等都一扫晋宋文坛雕章琢句的华靡之风,感情真挚而强烈,风格质朴而自然,使人可以洞悉诗人坦露的胸襟,听见他那诚挚而又激愤的心声。欧阳修曾高度评价他的作品,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七、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
23、就的诗人。2、陶渊明蔑视宝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样。3、“田园诗”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之风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陶渊明却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革新精神。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钟嵘诗品称誉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可以说,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几乎无不受到他的艺术熏陶,以至后世的“拟陶”、“和陶”诗不下上千首。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大诗人,都表示过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赞美与仰慕。这说明,陶诗给了后代诗人多么丰富多采的艺术营养,并且直接影响着唐代诗歌创作黄金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