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第一章(简).ppt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7206898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第一章(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马克思第一章(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马克思第一章(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马克思第一章(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马克思第一章(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要点提示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与实践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一)世界观与哲学(二)哲学基本问题,(一)世界观与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统一,(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 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

2、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与实践,(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物质”作为哲学范畴,是对各种具体物质形态共性的概括和抽象。,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对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列宁物质定义包含三方面内容: 1、物质是哲学范畴。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 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

4、 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 质性活动。,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2)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生产实践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3)实践的基本形式,社会关系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

5、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 性质。” 马克思,“全部社会 生活在本质上 是实践的。”,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1)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实践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6、。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体现,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其意识的关系,物质生产实践,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第二,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包括一切具体物质形态而又不归结为它们的,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三)意识依赖

7、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一) 自然界是物质的,宇宙天体的构成元素是氢、氧、碳、氮、硫、硅等,服从共同的物质运动规律。微观世界的粒子和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生命现象的基础是以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实体,(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而社会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

8、性。,(三)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从意识的起源看,一方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的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识是自然界物质普遍具有的反映特性长期演化的结果,从意识的本质看,一方面,从生理基础看,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另一方面,从对象和内容看,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作用人所

9、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节、控制人的生理活动的作用,正确认识意识能动作用的重要 现实意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处理好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根本特点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

10、能动性 3、大学生应该符合客观规律地正确选择社会理想、人生目标;而且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这种理想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习近平,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

11、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要点提示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事

12、物内部的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 整个世界的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联系的特点,案例:引狼入园之后,狼,马鹿,树木、植被,河狸,鳟鱼,田鼠、老鼠,红狐、猛禽,灰熊、鹊类,案例:金融危机给世界和中国造成的影响,2008年,全球GDP增长率从上年的3.7下降至2.5 。 中国股市暴跌,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股市就蒸发了23.9万亿元,接近于200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2008年上半年破产倒闭或已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全国约6.7万家。 我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购买已陷入次贷危机企业的债券,如雷曼公司破产,我国卷入其中权益有近9亿美元。 ,“

13、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作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中国今后年将进口万多亿美元产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超过亿美元。我们有信心保持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这将给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商机,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

14、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二)世界的永恒发展,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合乎历史前 进方向、具 有远大前途,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旧事物,丧失历

15、史必 然性,日趋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原则,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在了解个别事物时,要注意把握它同周围有关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分析事物的某一要素时,要注意把握它同其它要素的相互影响

16、和相互制约,不要孤立地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在一切工作中,要发展地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要静止、僵化地看待事物,不要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什么?,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一)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

17、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包含一系列基本规律和范畴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规律和范畴都是对事物最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揭示和概括,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一)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都包含着矛盾。在各种外部条件的影响下,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使双方力量处在此消彼长的不断变化中;一旦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便引起双方地位的相互转化,于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实在过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 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18、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它提供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 基本属性,对立性 (斗争性),统一性 (同一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

19、相互转化。,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同一性作用的表现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斗争性作用的表现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

20、的。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同一性可能会处于主要的方面。,和谐和矛盾的关系,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和谐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而不同”,“和谐是对立面的协调和统一”毕达哥拉斯,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21、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2、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 莱布尼茨,矛盾特殊性的表现,(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群,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

22、,矛盾的次要方面,根本矛盾,非根本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第一,二者相互区别。普遍性是共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特殊性是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第二,二者的相互联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第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白马非马”,?,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走了30多年,历史证明,这

23、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习近平,3、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体现,矛盾分析法就是用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实际生活中事物的矛盾运动,在此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的实质:把一切事物看作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时既要看到其对立性,又要看到其统一性。 矛盾分析法的内容:“一分为二”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

24、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一分为二”,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任一事物或其事物任一方面的属性,总是与对立物相比较而存在。 要全面看待人或事物,就必须既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看到这两个方面,才能对过去的人与事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未来的人与事有一种适当的防范和有效的制约。,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的方法,是从矛盾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的性质出发,在对立面的统一中全面认

25、识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两论点”和“重点论”相统一,这是根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提出的。所谓“两点论”,是指人们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矛盾时,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矛盾时,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有机统一的,(二)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基本的形式和状态。由于矛盾引起的发展和对面的转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又

26、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无限发展过程。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区别: 量变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主要揭示事物自我运动的全过程,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的问题。,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27、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事物的发展经过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周期性过程,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运动。,1. 辩证否定观,否定因素,肯定因素,促使事物灭亡,维持事 物存在,否定因素和肯定因素是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待事物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辩证否定观,形而上

28、学否定观,对立,2.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扬弃”,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特性: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揭示了事 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的意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 必然 可能 现象 形式,结果 偶然 现实 本质 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事物和现象的联系

29、和发展。这些范畴各自有着特殊的内容,但它们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和展开,各对范畴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都蕴涵着矛盾分析法,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作业,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或本人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用人与自然辨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4、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5、请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复习思考题,6、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8、为什么说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9、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0、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