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节 光合作用一、单选题: 1.(2002 年广东、广西、河南高考题)将两个枝条分别置于营养液中。其中一枝仅保留一张叶片(甲) ,另一枝保留两张叶片(乙、丙) ,叶片置玻璃盒中密封(玻璃盒大小足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在甲叶和乙叶的盒中注入 14CO2,装置如下图。照光一段时间后,可以检测到放射性的叶片 DA.仅在甲中 B.仅在甲和乙中 C.仅在甲和丙中 D.在甲、乙和丙中2.欲测定植物是否进行光反应,可以检测是否有 CA.葡萄糖的生成 B.淀粉的生成 C.O 2的释放 D.CO2的吸收3.在光合作用实验里,如果所用的水中有 0.2%的水分子含 18,二氧化碳中有 0.68%的二氧化碳分子
2、含 18。那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含 18 的比例为 AA.0.20% B.0.44% C.0.68% D.0.88%4.在天气晴朗的早晨,摘取一植物叶片甲,于 105下烘干,称其重量;到黄昏时,再取同一植株着生位置与叶片形状都与甲基本相同的叶片乙。同样处理,称其重量,其结果是BA.甲叶片比乙叶片重 B.乙叶片比甲叶片重 C.两叶片重量相等 D.不一定5. 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直接利用的物质是( )DAO 2和 C3化合物 B叶绿体色素 CH 20 和 O2 D氢H和 ATP7.小麦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组成葡萄糖的碳、氢、氧三种元素分别来自 CA.CO2、CO 2和 H
3、2O B.CO 2、H 2O 和 CO2 C.CO 2、H 2O 和 H2O D.C 5、H 2O 和 CO28.用 2H 标记 H2O,追踪光合作用中氢的转移,最有可能的途径是 AA.H2OHC 6H12O6 B.H 2OHC 3C 6H12O6C.H2OHC 5C 6H12O6 D.H 2OHC 3C 5C 6H12O69. 藻类和草履虫在光下生活于同一溶液中。已知草履虫每星期消耗 0.1 mol 葡萄糖,藻类每星期消耗 0.12 mol 葡萄糖。现在该溶液中每星期葡萄糖的净产量为 0.03 mol。这一溶液中每星期氧的净产量是DA.0.03 mol B.0.60 mol C.1.32 m
4、ol D.0.18 mol10.在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欲使农作物增大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可在其生活的环境中适当增加 CA.土壤中含水量 B.空气中含氧量C.空气中 CO2的含量 D.白天和晚上适当提高温度11.某植物体,经 10 小时光照测得有 300mg 的氧释放。请推断 10 小时内植物体积累葡萄糖的量 AA.281.3 mg B.271.3 mg C.153.7 mg D.280.4 mg12.对某一植株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 10 分钟;(乙)光照 5 秒后再置黑暗处理 5秒,连续交替进行 20 分钟。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株所制造的有机
5、物总量是 B2A.甲多于乙 B.甲少于乙 C.甲等于乙 D.无法确定1314.如用模拟细胞质基质成分的溶液分别培养离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控制光和氧气,如下图所示。其中 A、C 示线粒体,B、D 示叶绿体;A、B 有光照但不供氧气,C、D 有氧气但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 pH 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 ( D )AA 和 D BD 和 A CC 和 B DB 和 C15.以下正确描述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的是 ( A )A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增加,总量减少B在相同条件下,花生种子萌发时的需氧量比玉米少C小麦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D种子萌发时的吸水方式是渗透作用16.在水稻叶肉
6、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分别是( C)A二氧化碳 丙酮酸 葡萄糖 B丙酮酸 葡萄糖 二氧化碳C丙酮酸 二氧化碳 葡萄糖 D葡萄糖 丙酮酸 二氧化碳17.把一盆天竺葵放在暗处两昼夜,使叶内淀粉消耗尽。选一片生长旺盛的叶子 a,放入底部盛有 NaOH 溶液的锥形瓶内,将中间有孔的橡皮塞切成两半,夹住叶柄塞紧,瓶口用凡士林封住。移入阳光下,两小时后,取下瓶内 a 叶片和瓶外 b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脱掉色素,用水冲洗后,加碘液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a 叶片变蓝色 Bb 叶片不变色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淀粉是光合作用的惟一产物1819对叶绿体中的某
7、色素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光谱中的红光区和蓝紫光区呈黑色,则此色素可能是( A )A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B叶绿素 b 和胡萝卜素C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D叶黄素和叶绿素 a20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C )A滤纸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B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D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不分散21将长势相同的三盆麦苗分别置于钟置内,如下图所示。若干天后,与丙盆相比,甲、乙盆麦苗长势如何 BA、 甲 、 乙 与 丙 长 势 相 近 B、 甲 与 丙 长 势 相 近 , 乙 比 丙 长势 差C、 乙 与
8、 丙 长 势 相 近 , 甲 比 丙 长3势 差 D、 甲 、 乙 长 势 都 比 丙 好22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细胞做材料的实验是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BA. B. C. D. 23.通过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 A )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B.胡萝卜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叶黄素C.叶绿素 b、叶绿素 a、叶黄素、胡萝卜素D.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胡萝卜素24.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要加丙酮,其原因是( A )A.让色素溶解 B.防止叶绿素被破坏C
9、.便于将叶片研磨成匀浆 D.促使叶绿体中色素分离2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C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胡萝卜素 D.叶黄素26.右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A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叶黄素、叶绿素aD.叶绿素a、叶绿素b27.下列作用不属于叶绿素的功能的是( D )A.吸收光能 B.利用光能使水分解 C.利用光能合成ATP D.固定和还原二氧化碳28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液进行层析,随着层析液从滤纸的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四个色素环带
10、,排在最里圈的色素是( C )A.橙黄色 B.黄绿色 C.蓝绿色 D.黄色29有一种蓝色的染色剂 DCPIP 被还原后成为白色,下面条件能使 DCPIP 产生最大程度颜色变化的是 ( B )A分离的叶绿体,置于黑暗中 B分离的叶绿体基粒,置于光下C叶绿体提取液,置于黑暗中 D叶绿体基质提取液,置于光下30对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最有效的光是( A )A白色光 B红色光 C绿色光 D蓝紫光311864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在此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C )A叶片全
11、变蓝 B遮光一半变蓝C曝光一半变蓝 D叶片全不变蓝32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请问,突然改变的条件应是( D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降低 的浓度2COC 升高环境中 D 降低环境中 的浓度2O33光反应进行的部位是在叶绿体的( )A外膜 B内膜 C基质 D类囊体膜434暗反应进行的部位是在叶绿体的( )A外膜上 B内膜上 C基质中 D类囊体膜上35暗反应中净生成的一分子葡萄糖需要二氧化碳的分子数是( )A一个 B三个 C五个 D六个36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B )A H和 ADP B 和 ATP2OC
12、H和 ATP D 和 ADP3738如右图所示,某植物的绿叶经光照 24 小时后,然后脱色用碘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证明 ( B )(1)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2)光合作用需要光(3)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4)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1)(4) B(2)(4) C(2)(3) D(1)(3)39将单细胞绿藻置于 25适宜的光照和充足的 2CO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 (B ) 没有H和 ATP 供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停止,三碳化合物不能形成糖类等物质,积累了许多的三碳化合物所致 暗反应仍进行
13、, 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继续形成三碳化合物 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和 ATP 光反应仍进行,形成H和 ATPA B C D40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叶片 (在黑暗中放置一天) ,中部的叶脉切断,给予光照 2 小时。经镜检发现,叶片下部产生了淀粉,而叶片上部无淀粉生成。其原因是 ( A )A、切断叶脉阻断了水分运输 B、切断叶脉阻断了 CO2运输C、切断叶脉阻断了有机物的运输 D、切断叶脉阻断了呼吸作用41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其原因是 ( C )A、水光解产生的氢的数量不足 B、叶绿素利用光能合成的 ATP 数量不足C、暗反应过程中还原剂的数量不足 D、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数量不足 4
14、2下列是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途径,正确的一项是 ( C )太阳光 ATP 中的化学能 ( CH2O)中的化学能 A、 B、 C、 D、 43将 1 株绿色植物栽培在含 H218O 的完全培养液中,给予充足的光照,经过较长时间后,可发现 18O 存在于下列哪一组物质中:周围空气的氧气中 周围空气的二氧化碳中 周围空气的水分子中 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中DA. B.C. 除之外 D.44把小球藻培养液放在明亮处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加酚红 pH 指示剂(遇碱变红),培养液变为红色;若将此培养液分为两份,一份放在暗处,一份放在明处,结果放在明处的仍为红色,而在暗处的又恢复为原色。其原因是( A )A
15、光合作用消耗了 CO B光合作用产生了氧C光合作用产生了 CO D光合作用消耗了氧45用含有 14C 的二氧化碳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该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DA 二氧化碳 叶绿素 ADP5B 二氧化碳 叶绿体 ATPC 二氧化碳 乙醇 糖类 D 二氧化碳 三碳化合物 糖类46如图所示,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 O2需要光和验证 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B )A和 B和 C和 D和47在夏季中午光照最强的情况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略有下降。这时,叶肉细胞内的 C3、C 5、ATP 的含量变化依次是 ( B )A升、降、升 B降、升、降 C降、升
16、、升 D升、降、降48下图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的干重与鲜重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鲜重的曲线以及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分别是 ( B )A. c、M B. a、O C. b、N D. d、S49左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 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 B 点相符的是 C52用大豆新鲜绿叶进行如右图装置的实验,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 D 处的气体成分,最可能发现: DAO 2量多于 B 处 BO 2量与 B 处相等C无 CO2和 O2 DCO 2量多于 B 处653生长旺盛
17、的叶片,剪成 5 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见图及图注) ,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B ( )55光照下正常生长的某绿色植物,若光照突然停止,其它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3 合成量的变化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合成量) B56.如图 41 所示,曲线表示一种绿色植物制造葡萄糖的数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在四天中每天进行 24 小时的人工照明,请指出该曲线是 B57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要获得高产,调控温度的方案应是 CA 昼夜 24 小时,维持 25 左右的最适温度B 昼夜 24 小时,温室维持较低温度C 白天温室维持在 25左右,晚上适当降低
18、温度D 晚上温度维持在 25左右,白天适当降低温度58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施放适量的 CO2,这是因为 BA CO2 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有效防止植物的病虫害B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CO2,使用 CO2 可促进光合作用C CO2 可产生温室效应,使温室里的温度升高D CO2 能灭火,施用 CO2 可避免火灾59生长在自然保护区北坡的野生稻,其叶片的两个主要生理功能是(B)A、吸收矿质元素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C、吸收水分和光合作用 D、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60 (2005江苏生物18)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7误的是(B)
19、A、两者都能产生 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 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二、多选题1下图曲线表示农田中:昼夜温度变化;光照强度;植物吸收 CO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在曲线与时间轴交点 c 和 e 时,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量相等Ba 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C在从时间轴上的 c 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 e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D增大曲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 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等2下面有
20、关叶绿体的叙述不正确的 BCDA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膜上B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3图是一细胞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CD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C有核孔的细胞 D有纤维素的细胞4. 若下图 1 中装置甲与装置乙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绘制成曲线如图 2(净氧量 =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D A、P 点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B、由图 2 可知,温度可
2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C、甲与乙两管净氧量差异的原因是乙管小球藻叶绿素合成受阻,影响光合作用D、Q 处净氧量为零,是因为 Q 处小球藻不进行光合作用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BCDA.光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需多种酶B.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片层结构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C.光反应分解水生成H ,暗反应将 CO2还原成葡萄糖D.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 ATP,暗反应将 ATP 中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6关于暗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CA. 必须接受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和还原剂B. 完成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8C. 暗反应的产物有葡萄糖、C 5和水D. 暗反应
22、不需要光,只能在暗处进行7(2004 年广东卷)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D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C 光合作用产生的 ATP 主要用于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8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叙述中,正确的是 ( BCD )A 叶绿体离开叶肉细胞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 温度降到 00C 依照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 叶绿素吸收的光能要转移给 ADP 形成 ATPD 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许多酶参与催化作用9 (2005江苏生物30)溴代麝香草酚蓝(BTB)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对光不敏感。其一定浓度的水溶
23、液中性偏碱时呈淡蓝色,弱酸性时呈淡黄色。向 4 支试管分别注入5mi 淡蓝色 BTB 水溶液,根据下表的处理顺序操作。处理试管号 I.充入 CO2 到饱和 II.放入适量黑藻 III适宜光照1 2 3 4 注:“”表示有, “”表示无在适宜黑藻生长的温度下放置 2 小时后溶液呈现淡蓝色的试管有(AD)A、试管 1 B、试管 2 C、试管 3 D、试管 4三、非选择题1生物学家恩格曼将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在丝状绿藻上,发现原来丝状绿藻周围均匀分布的好氧性细菌发生重新分布,不同区域聚集着不同数量的细菌(如图),请分析回答:细菌重新分布时,主要聚集在 光投射区的绿藻周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绿藻
24、细胞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光,进行 作用,放出的 多,以满足好氧型细菌的需要。(1)蓝紫光和红光 (2)蓝紫光和红光 光合 氧气2为检测光质(不同波长的光)对衣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现提供如下的材料:红、绿、白 3 种颜色的 40 W 灯泡数个,试管数只、足量衣藻、pH 试纸、石蜡油、NaHCO 3 溶液。请你完成下图的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实验开始步骤为:按图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放在 20 的环境中进行实验。(1)写出后面的实验设计的主要步骤是:。 9(2)请预测并简要分析上述实验结果:。(3)在不改变实验方法和材料的情况下要提高实验效果就应 。(1)将衣藻分成等量的 3 份,分别放入 3 只
25、编号相同的试管中,并加上等量清水。再将 3 种灯泡在距试管相等的位置照射相同的时间,用 pH 试纸检测溶液 pH 的变化(2)衣藻在不同种光照下光合强度不同,CO 2 吸收量不同,试管内 pH 不同。在绿光下光合作用最弱,而呼吸作用的强度与其他试管的衣藻基本相同,这样就有更多的 CO2 溶于水生成碳酸,使 pH 最低;红光下稍高;白光下最高3实验测得小麦在不同波长光照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和小麦植株中叶绿素 a 对不同波长光线的相对吸收量,根据实验数据制成下面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从图中可看出叶绿素 a 主要吸收_光和_光。(2)在波长 450nm 光照下的产糖速率比波长 700nm 光照
26、的_;在波长 425nm 光照下的氧气释放速率比在波长 650nm 光照下的_。(3)在波长 750nm 到 800nm 光照下的光合速率为零,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1)红橙 蓝紫 (2)快 慢 (3)叶绿体中没有吸收该段波长光线的色素4分别在 A、B、C 三个研钵中加 2 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 (或褐色) 、几乎无色。处理 A B CSiO2(少量) + + +CaCO3(少量) - + +95%乙醇(10 毫升) + - +蒸馏水(10 毫升) - +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试回答:(1)A 处理
27、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2)B 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3)C 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1)A 黄绿色,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2)B 几乎无色,叶绿素不溶于水(3)C 深绿色,大量叶绿素溶于乙醇中5下图为在夏季睛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请观察后回答:10(1)曲线 AB 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 。(2)对于 C 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 过高, 作用过大 ,叶片的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 供应大量减少,以致 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 的形成大为减少。(3)DE 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 ,以致光合作用 反应
28、发生的 减少,因而影响 反应的进行。(4)如用 14CO2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 14C 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途径是A.14CO2叶绿素ADP B.14CO2NADP糖类C.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14CO2叶绿素ATP(1)增强 (2)温度 蒸腾 CO 2 暗 三碳化合物 (3)光照逐渐减弱光 NADPH、ATP 暗 (4)C6.根据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该细胞器是细胞进行 场所,与该功能有关的色素分布在 上,与该功能有关的酶分布在 、 。(2)图中1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3)图中2叫做 。它是由 构成的。(1)光合作用 基粒 基粒 基质 (2)蛋白质和磷脂(3)基粒 囊
29、状结构堆叠而成7.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请回答下列问题:(1)春季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时,为使作物增产,除满足矿质元素的需求外,应采取的措施是_。(2)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应_,以降低蔬菜的_。(3)向培养液中充入空气的目的是_。(4)培养液中的矿质元素有一定配比,这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 _;_。(5)如温室栽培叶菜类,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_。(1)补充二氧化碳 (2)适应降低 呼吸作用 (3)促进根系有氧呼吸 (4)作为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调节生命活动 (5)N8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对图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1(1)图中 H 过程表示_,I 过程表示_。(2)图中
30、 A 代表_,其生理功能主要是_。(3)图中 B 是 _,它是通过叶片的_结构排到大气中的。(4)图中 C 在叶绿体中形成的部位是_,其生物作用是_ _。(5)图中 D 物质所含的能量最后贮存到_(填图中的字母)。(6)如果将一株在光下的植物,突然转移到黑暗的地方,则图中哪一种物质的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_。AF BD CJ DG(7)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_。(8)请写出图中 E 的结构简式_。(1)光反应 暗反应 (2)叶绿体中的色素 吸收可见的太阳光(3)氧气 气孔 (4)基粒 还原剂 (5)j (6)A(7) 光能 (8)APPCO2+H2O (CH2O)+O2叶绿体9.如右图所示是
31、改变光照和 CO2 浓度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请回答:(1) 曲线 a 表示什么,为什么在无光照时含量迅速下降?(2) 曲线 b 表示什么,为什么在 CO2 浓度降低时迅速下降?(3) 由 2、3 得出光照强度及 CO2 浓度与光合作用速度有何关系?(1) a 为五碳化合物含量下降是因为:CO 2 还原受阻,使再生的碳化合物减少;用于固定 CO2 消耗掉的五碳化合物维持原量。(2) b 是三碳化合物含量下降是因为:CO 2 减少,导致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用于三碳化合物物还原的消耗量维持原量。(3) 均影响速度,但前者主要影响光反应,后者主要影响暗反应。
32、10.植物的新陈代谢受外部环境因子(如光、温度) 和内部因子(如激素)的影响,研究内、外因子对植物生命活 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右图表示野外松树(阳生植物)光 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的坐标表示松树整体 表现出的吸收 C02 和释放 COz 量的状况。请分析回答:(1)图中因 ATP 和 DADPH 的不足影响光合作用有机物释放的阶段是 ( )A.ab 段 Bbc 段 Cac 段 Dcd 段12(2)光合作用强度为零的时间是 ( )Aa 处 Bb 处 Cc 处 Dd 处(3)如果环境适当温度升高,b 点将 ( )A向左移 B向右移 C不移动(4)光照强度为 b 时,光合作用吸收 COz
33、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 CO2的量。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期为 b,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5)在图中用虚线画出森林底层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l)C, (2)B(3)B(环境温度适当升高,植物的呼吸速率加快,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所需的光照强度加强)(4)不能 光照强度为 b 时,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等,但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从全天看,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11.右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实际的光合作用量(曲线)和呼吸量(曲线)的变化情况(可见光合作用量实际光合量呼吸量) ,试回答:(1) 这株植物重量增加最快
34、时,温度约为 。(2) 曲线 AB 段表示 (3) 曲线 BC 段表示 (4) 曲线 DC 段表示 (5) 可见光合作用量实际光合作用量的值,设为 0.5 是近似 时的比值。(6) 20时的实际光合作用量大致与 的实际光合作用量相等。(7) 这个植物的重量在 后开始减少。从图中可看出植物光合作用量和呼吸作用量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在温室大棚里,人们可采取控制昼夜温差的方法使植物多积累有机物。(1) 20(2)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3) 当温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绿色植物的光合效率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 在 40以内,植物的呼吸作用
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提高(5) 30(6) 30(7) 38左右12.下图为水草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 A 中发生的反应称 ,反应的产物有 。(2)CO 2 进入叶绿体后,在基质中被 和 后形成甲物质。若突然停止光照,C 3 的含量变化是 ,其原因为 。(3)如果玻璃瓶中缺乏 Mg2+,长时间后水草将呈现_ _的颜色。13(4)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是 。光反应;O 2、H(NADPH) 、ATP固定,还原,升高,CO 2 的固定继续进行,合成 C3,缺H,ATP ,C 3 的还原受阻,消耗少 类胡萝卜素光能 CO 2+H2O (CH2O)+O2叶绿体13为了提高土地单位面积
36、农作物的产量,科学工作者通过长期大量实验,获得了一系列的有关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绘制如下图-12:曲线:光照极弱,CO 2 很少;曲线:全光照的 1/25,CO 2 浓度为 0.03;曲线:全光照的 1/20,CO 2 浓度为 0.1;曲线:全光照,CO 2 浓度为 1.22。试据图分析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温度、CO 2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无论在哪种光照强度、CO 2 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都有一个 。(2)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 ,光合作用强度越大。(3)不论光照强度、CO 2 浓度如何变化,当超过一定温度时,光合作用强度都下降,其原因是
37、 。(4)举一例说明上述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具体应用。 。(1)最适温度 (2)光照强度、CO 2的浓度越大 (3)高温抑制或破坏了酶的活性 (4)如温室栽培中控制温度、施气肥、用无色塑料薄膜等。14将一株经过饥饿处理(放在暗处 24 小时)的植物,先放在有光但无 CO2 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再移到无光但有 CO2 的环境中,发现其生成有机物的量如图 5-19 所示。请分析说明:图 5-19(1)AB 段由于缺乏 CO2,使光合作用的 _不能进行,因此不能合成有机物。(2)BD 段无光照,则光合作用的_不能进行,但由于在 AB 段植株中积累了一定量的_,为有机 物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故
38、 BC 段可以合成一 定的有机物。(3)在 BC 段中,每生成一个葡萄糖分子,就要消耗_分子 CO2。14(4)如果在 BC 段,适当降低环境的温度后,发生的现象用曲线表示在图 5-19 上。(1)暗反应 (2)光反应 H和 ATP (3)6 (4)见图 15.著名科学家希尔设计了一个实验,用同位素 C18O2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反应过程,它的实验示意图如下,图中容器内为小球藻悬液。(1)甲图中的 A 代表_,它来源于_。(2)乙图中的代表_,它来源于_。(3)本实验说明_。(4)若甲图中供给 12mol C18O2,则能产生_mol 氧气。(1)O 2 H2O (2) 18O2 H218O (3
39、)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O2的氧元素来自 H2O (4)1216.把载有新鲜水绵和细菌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光线从反光镜反射上来后,可看到细菌从分散状态逐渐向水绵方向运动,水绵附近细菌的密度增加。如果在反光镜上方放置一个三棱镜,使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这时看到细菌逐渐聚集成明显的两堆(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1)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这类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_。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2)放置三棱镜后,细菌聚集成两堆的原因是_。(1)需氧型 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水绵被红光和蓝紫光照射的部位光合作用较强释放氧气多17.将金鱼藻置于
40、一烧杯中培养。在不同温度下,金鱼藻光合速率(用每小时 O2 释放量表示)15与光照强度关系如图 48 所示。呼吸速率 (用每小时 O2 消耗量表示)与温度关系如下表。请据图表回答:温度 0 10 20 30 40mgh-1 0.30 0.35 0.50 0.70 1.10(1)从图中可见,金鱼藻的光合速率与 等因素有关。 (2)金鱼藻的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原因是 。(3)金鱼藻生成的 O2 若在同一细胞内被消耗,在其整个过程中,O 2 穿过了 层磷脂分子层。(4)20条件下,用 15 klx 的光强连续照射 11.3 h,合成的葡萄糖约为 mg,其中约有 mg 用于呼吸作用。(5)10
41、条件下连续 12h 给以 20 klx 的光照,再转入 30条件下连续 8 h 黑暗处理,则金鱼藻 20 h 内,葡萄糖含量的消长变化为 mg。(6)适宜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金鱼藻,开始时 O2 产生较快,但 3d 后 O2 生成减慢,其最主要原因是 。(1)光照强度和温度(2)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3)8 (4)90.40 5.65(5)增加 38.20(6)水中 CO2 逐渐被光合作用消耗而没有得到及时补充18.下图中的甲、乙两图为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 C0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图曲线中
42、C 点和 E 点(外界环境中 C0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3)乙图中 FG 段 C0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 ,以致光反应产生的 和 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强度,使化合物数量减少,影响了C02固定。(4)乙图曲线中间 E 处光合作用强度暂时降低,可能是因为 (1)呼吸作用释放 CO2 的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 CO2 的量时;(2)B F D E;(3)光照强度逐步减弱 ATP NADPH (4)温度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影响了 C02原料的供应19. 19
43、99 年 11 月 21 日,我国载人航天飞机“神舟”号,首次试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居世界领先地位。在长期的航天飞行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是宇航员的食物与氧气供应问题。科学家发现,在太空舱内“饲养”小球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小球藻经过光合作用,即可释放氧气,也能合成有机物。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 500 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约可释放氧气 224mL(标准状况) 。一名宇航员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每小时约需 0.25mol 的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每公斤小球藻在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可产生_克葡萄糖。(2)若宇航员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全部来自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则在太空舱内至少要“饲养”小球藻_公斤。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