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广义上讲,设计伴随着人类造物的始终,涵盖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狭义上说,设计是指工业革命后适应批量化生产的设计而言。 1980 年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ICSID)第 11 次年会修改后的工业设计定义 :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称为工业设计。 工业革命之前,我们称其为手工艺或者工艺美术。 学习设计史的意义:以史为鉴,追古适今 。从广义的设计说,造物之初人类就开始进行设计了。简单加工的石器木棒都可看作是人类设计的早期的作品。 器物的造型从实用开始,进而注重精神功能。“图必有意 意必吉
2、祥 ”陶1、水、火与土的艺术原始彩陶和黑陶 彩陶 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以铁、锰做主要呈色剂,在红褐色或棕黄色的坯体绘制图案,烧成后呈现黑、红纹饰。 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因此彩陶文化又被称为“仰韶文化” 。 彩陶类型: 半坡型 庙底沟型 马家窑型 半山型 马厂型 半 坡 彩 陶 分布地区:陕 、甘。 代表器型:卷唇盆、圆底盆、小口尖底瓶、葫芦形器。 装饰特点:赭红胎黑彩,人面纹、鱼纹。 马家窑型彩陶 分布地区:甘肃、青海 代表器型:小口壶、罐。 装饰特点:点、螺旋纹、舞蹈纹,内外满饰。 原始社会的玉器距今 5000-4000 年的良渚文化与东北红山文化并驾齐驱,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到最
3、高峰。 红山文化的玉器以造型取胜,良渚玉器则注重阴线雕刻和浅浮雕效果。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直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悠长,其中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祭祀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 以黄琮礼地, 以青圭礼东方, 以赤璋礼南方, 以白琥礼西方, 以玄璜礼北方和阗(田)玉在我国至少有 7000 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和田玉质地细腻,所以它的美表现在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它具一种特殊的光泽,介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之间,可以称
4、为玉的光泽;和田玉较为坚韧,中国的古籍中把昆仑山称为“ 群玉之山”或“ 万山之祖” 。 三千年前的西周时代,新疆输入的和阗玉已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五大名窑五大名窑之 汝窑 窑址在河南临汝,北宋初期发展起来的取代有芒口的定器做宫廷用器,被称为“官窑汝瓷”,传世品少,弥足珍贵。 生产精美的青瓷,传说以玛瑙入釉。早期无饰,后期多用印花、刻花。“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 梨皮蟹爪芝麻花” 。五大名窑之 钧窑著名的品种是窑变,器型有碗、盘、炉、瓶等,最具特色的是玫瑰紫海棠形花盆。五大名窑之 官窑 窑址在开封、杭州。 以粉青为主,釉厚而润,有开片,
5、开片有色。特征“紫口铁足” 。五大名窑之 哥窑黑胎龙泉瓷是哥窑 哥窑与官窑品格相似,特征是开片和紫口铁足。 哥窑产品多仿古器,器型有壶、瓶、碗、盘等。 釉色有灰青、月白、粉青和炒米黄。前三者纹片多为黑色,炒米黄釉厚,开片为“金丝铁线”,一般为传世品。哥窑开片多种多样,著名的如鱼子纹、牛毛纹、百圾碎。此外 耀州窑刻花工艺出色磁州窑的剔花五大名窑之 建窑以黑釉瓷为主;釉中含铁,形成褐色斑纹。著名的有“兔毫” 、“鹧鸪斑”、“ 油滴” 宋瓷大量外销,(尤其是青瓷和青白瓷)影响深远,如朝鲜的镶嵌青瓷、粉青瓷、日本的天目釉等。瓷六朝青瓷隋唐五代白瓷和青瓷宋瓷五大名窑元明清青花和彩绘瓷 关于青瓷青釉的发色
6、成分是铁,早期对烧成气氛的控制技术不好,釉在氧化气氛下呈现黄色,唐朝时使用封闭匣钵等方法,在还原气氛下烧成青碧色的青瓷。 汉朝开始烧造,六朝时成为陶瓷器中主要品种;唐宋达到顶峰,影响波及朝日;北宋后开始没落。 六朝青瓷的烧造主要在浙江,最著名的是越窑(会稽窑);此外还有瓯窑、婺窑(使用化妆土)、德清窑(亦烧黑瓷)。宜兴、成都、福州、广州等也有青瓷窑址。 代表器型:虎子、魂瓶、天鸡壶、盘口壶、罐、水注。(壶罐等多有系) 装饰方式:压印、雕镂、堆塑、褐彩、刻花。 装饰纹样:莲花纹、忍冬纹、联珠纹、铺首纹、网格纹等。唐朝瓷器 饮茶风气的盛行是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地方窑为中心烧造,陶瓷器得到迅
7、速发展。 瓷器包括青瓷、白瓷、花瓷,有“南青北白之” 说,其中青瓷是最主要的品类。青瓷中最为精美的为“秘色瓷”,口或底常加扣(棱)。宋瓷清隽典雅的风格平淡天真 釉色之美陶瓷艺术之美在于器型、在于纹饰、在于釉色。 宋朝是中国陶瓷发展的繁盛时期 南北都有产瓷胜地,著名的有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此外还有龙泉窑、吉州窑、耀州窑等。 宋瓷创造了工艺美的典范。造型优美简洁,比例严谨。器型主要有执壶、梅瓶、玉壶春、斗笠碗等。 装饰常用刻花、印花等,题材常见折枝花和飞鸟虫鱼。 烧造中使用匣钵、火照,采用覆烧,创烧开片和窑变。定窑以乳白色的白瓷为主,装饰早期多用刻花,北宋中期以后大量使用满密的印花;题材
8、多为折枝花、牡丹、石榴、鱼等;也有被称为“竹丝刷纹”的划花。此外还有紫定、黑定、绿定。漆器 中国有悠久的使用漆的历史,远古时代就有以漆涂饰。 周朝时有仿铜器的的漆器(盘、杯、豆),漆有黑、朱、白等颜色,并有蚌壳镶嵌的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漆树的大量种植促进了漆器的发展,漆器制作以楚最著名。江陵、信阳、长沙是漆器的重要产地。战国漆器一般使用黑、红两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纹饰以动物纹、云气纹和几何纹为主。器皿以耳杯、奁、豆居多,此外还有家具、乐器等。工艺有描金、针刻、描绘、银扣等。 秦朝漆器发达,汉朝时更盛。汉朝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分工细致;漆器使用全国普及,四川的蜀郡和广汉郡为漆器生产中心。 唐朝
9、漆器走向华丽,用来制作家具、乐器和器皿。 胎有木、竹、夹纻、皮等材质,制胎法用圈叠法。 工艺有金银平脱、螺钿,还创制雕漆(剔红)。宋朝漆器成为商品,多制作生活器皿,如奁、盒、盘、匣等。工艺有金漆、犀皮、螺钿、雕漆。其中金漆有戗金和描金(日本称莳绘),是一种装饰华丽的漆器;雕漆。在南宋时嘉兴最著名;有的以金银为胎,极为华贵。元 品种有雕漆、戗金、螺钿等。 雕漆:“堆朱杨成” ,嘉兴的张成、杨茂雕红最为著名。 明清两代,主要雕漆、螺钿、金漆(明)、脱胎器(清)等。 黄大成与髹饰录 中国 明代漆工艺著作。亦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工著作。黄成著。黄成,号大成,安徽新安平沙人。明代隆庆年间著名漆工。髹饰
10、录分“乾”“ 坤”两集,共 186 条,涉及髹饰历史、工具、原材料、技术、漆器品种、漆工禁忌、仿古和修复等方面,概括而全面地阐述了中国自远古迄明代的漆器类别和髹饰技艺,内容极为丰富。此书于天启五年(1625)经由另一漆工杨明(杨明,号清仲,浙江嘉兴人)逐条作注,并撰写序言。髹饰录在中国早已佚失,只有一部抄本保存在日本学者木村孔恭(堂号蒹葭)处,称为蒹葭堂本。后来中国学者朱启钤从日本学者大村西崖处借得这一抄本,经疏证校订,于 1927 年刊刻问世。中国工艺美术史论学者王世襄著有髹饰录解说,并在 1983 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北京果园厂与雕漆 明永乐年起在北京设果园厂,专事造漆器,张德刚和包亮主持
11、生产雕漆和填漆,被称为厂制。多是木胎,漆色暗红,刀法圆润,多磨光;花纹浑厚,常用牡丹、菊花、茶花、龙、凤、芦雁、喜鹊等,宣德后多用锦地。 清朝仍设果园厂,主要生产雕漆 。胎材质丰富,有木、瓷、陶、皮等;颜色鲜红;刀痕显露,不加打磨,纹饰繁丽;多剔彩。 商周时期的设计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熔点低,硬度大,易铸造。 考工记中关于制作不同用途的青铜器所用的铜和锡的比例,即金有六齐。金是指铜,齐是调剂的意思,即比例。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
12、之齐。” 制作早期采用陶范法,后用蜡模法(失蜡法)。 青铜器品类丰富,涉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饮食器、兵器、乐器、祭器、马具、带饰等等,是反映商周时期设计特色的代表。 商代青铜器的特点 器型较大,厚重结实。 商人好酒,酒器和礼器多。 装饰特点:有主纹和地纹,“三叠法的装饰。” 主要纹样有饕餮纹、夔纹、凤纹、回纹(云雷纹)。 狞厉之美。 典型造型之鼎炊煮器,在奴隶制鼎盛时代,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有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又载“禹铸九鼎,象征九州” 。(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代表器物-司母戊鼎 迄今为止最
13、大最重的青铜器。鼎重 832.84 公斤,高 133 厘米,口长 110 厘米,宽78 厘米,足高 46 厘米,壁厚 6 厘米。因鼎大得可以做马槽,又俗称“马槽鼎” 。 纹 饰饕餮纹是商代代表性纹饰,这种带有恐吓色彩的神秘兽面纹由多种图案组成。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时把对称的兽面纹都称为饕餮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钟鸣鼎食的组合,以实用器物为主。 几何纹、蟠螭纹和宴乐攻战狩猎纹成为主流纹样。 采用分铸、失蜡法、镶嵌、刻划、焊接等工艺,造型和装饰更丰富。 装饰后期趋向繁缛复杂。 纹饰细密的蟠螭纹 水陆攻战宴乐狩猎等工艺:失蜡法 错金银秦汉时期的设计
14、重生厚死的风气,生前极尽豪奢,死后崇尚厚葬。 与建筑相适应的砖瓦装饰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包括:画像砖、画像石、瓦当。 日常生活用品也很有特色,尤其是灯具和铜镜。 本课重点:秦砖汉瓦、灯具、铜镜。瓦当 汉朝最富代表性的是文字纹和四神纹。(神仙方术兴起) 唐朝流行与佛教有关的莲花纹、佛像纹,常有连珠纹边饰。 唐朝以后以兽面纹为主。 典型纹饰之四神纹 中国传统图案之一,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图案组成,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常用于瓦当、铜镜上;又称四相纹。 论衡.物势论:东方水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木也,其星玄武也。典型纹饰 如文字纹、 山云纹和葵
15、纹 灯具 战国时已经有很好的制作灯具的技术。主要有铜灯和陶灯,以单盏豆形灯和连盏灯为主,灯柱常做成人物或动物形象,多为分铸安插,灯盘出现环形。 秦汉时期随着建筑的发展,灯具也迅速兴盛起来。尤其在汉朝,铜灯达到鼎盛,分为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行灯、吊灯等诸多品类。其中虹管灯的设计成为把功能、美观、节能和环保结合的典范。 如长信宫灯。汉以后陶瓷灯具成为主流,以盏形为多见。铜镜以汉唐的最为精美,其中汉代的规矩镜、唐代的金银平托和螺钿镜尤为精彩。 首先为“规矩纹”定名的,是日本学者梅原末治先生。西方称为 TLV 式。武帝王莽时期最为流行 。 在西方学者中最流行规矩纹象征着宇宙模式的观点,镜钮代表中
16、国即茫茫宇宙的中心,钮座外的方格表示大地,圆形的镜子表示天,即天圆地方,方格四角外的乳钉,代表支撑天盖的柱子。T 象征四方之间,V 象征四海,L 象征防止恶魔进入大地的门。把整个铭文联系起来,表示自己置身宇宙中央,与宇宙一起运行,周而复始,长生不死,子孙蕃昌。 在大地的每个边的中心,即内凹槽式方框的每个边的中心,都有一个向外的“T” 形饰。山海经中荒经云: “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形符号纹饰,过去人们将其称为“ 规”。规是画圆用的工具,今天称之为圆规。 “L”形纹饰,被人们称之为“ 矩” 。矩是角尺,是木工刨方形木料时用来画线或测量的工具。相传伏羲发明了矩,从而教化人们
17、做用具、盖房屋。 海兽葡萄纹是唐镜典型的纹饰之一。金银平脱 脱胎于汉代的贴金片工艺,就是把金银薄片雕成花纹胶粘在漆胎上,上漆后经打磨推光,使金银片纹脱露出。金银平脱有两种,一是花纹与漆底在同一平面;二是花纹高出漆底。唐朝的设计 中外交流的频繁,“胡风”弥漫,外来元素的增多。(丝绸之路的作用) 官办民作的匠作制度对富丽华美的追求,迅速发展的技术,使新的工艺品类和装饰层出不穷,工艺美术空前繁荣。(少府监的设置) 本课重点:染织、金银器。 参考书:唐代工艺美术史 (尚刚 浙江文艺出版社) 唐锦,相对于汉锦,被称为“纬锦” (纬线起花)。 纹饰:窦师伦(纶)与“陵阳公样 ” 、联珠纹、团花纹(团窠纹)
18、、散花联珠纹是唐朝代表性纹饰,最早见于原始彩陶和青铜器上;但未形成连续的传统,隋唐时才开始真正流行。在中亚尤其萨珊波斯是最流行的纹样,因此在唐朝被看作带有浓郁的胡风的外来纹样。中心纹样常是翼兽(马、狮)、野猪、鸟、鸭、狩猎等内容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太宗时,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之状,创自师纶,至今传之”。这个师纶本姓窦,唐代初年被派往四川主管皇室的织造用物,后被封为陵阳公,是一位丝织设计家。他结合丝织的工艺特点所设计的“瑞锦” 、“宫绫” 花纹,多采用对称的格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后人称之为“陵阳公样”。 他用环式花卉或卷草代替联珠纹,以中国传统动物主题替代西域诸神。这种将动物
19、置于花卉环的团窠,在中国整整沿续了数百年之久。 宝相花(宝花)多种花的组合,早期为莲花,后来是牡丹;组合开始时依据联珠纹,后来发展成独立纹样,宋朝时极为流行缂丝(刻丝、克丝)宋朝最著名的品类,日本称为缀锦。 是一种通经断纬的织物;开始常用于书画装裱和服装,后成为独立的装饰品。一寸缂丝一寸金 北宋时河北定州最盛名,南宋时以云间(松江)为中心。 著名工艺美术家有朱克柔、沈子蕃、吴煦等。 二、 金银器 唐朝除了金银首饰的制作,也形成金银器皿艺术的顶峰。但由于材质高贵,多为帝后、上层权贵拥有和宗教用途。 金银被唐人认为可以益寿延年;金银器常用来做赏赐品;此外“胡风” 弥漫,胡人的好尚也成为金银器兴盛的
20、重要原因。 器皿类以茶、酒、药具为主,其他还有法器等。造型有胡瓶、鹤嘴壶、盒、把杯、曲杯、香囊等。 工艺:镶嵌、锤揲、錾刻、镂空等。 唐朝金银器主要出土地:陕西扶风法门寺、耀县背阴村、西安何家村、江苏丹徒县丁卯桥。锤揲主要制作凹凸的器型和装饰,是一种在西方流传久远的工艺;锤揲器多为西域风格。錾刻(錾花)用来做细部阴线成纹装饰,是中国传统工艺, 錾刻器多是华夏风。 金花银器 最为出色元朝的设计景德镇窑与青花瓷青花一种釉下彩绘瓷器,使用氧化钴为呈色剂,在胎上绘制图案,然后上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呈现白地蓝花的效果,从元朝开始,成为重要瓷器品类,清朝达到顶峰。景德镇是青花瓷的主要生产基地。元青花的特点
21、造型好大器。胎体厚重。中原传统器物和本民族的器物并重。装饰满密。分带装饰。传统纹饰和受伊斯兰影响的装饰。特色装饰:云肩、莲纹、焦叶纹、满池娇、 龙纹。釉色:进口料浓丽、有结晶和晕散效果;国产料暗淡。特殊搭配青花釉里红。丝织 蒙古人对丝绸偏爱对丝织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丝织的巨大成就:缎的成熟,改变了高档丝绸品种的格局,织金锦的高度发达,形成精美华贵的时代风格。 织金锦织金锦即以金线显花的丝绸,因所织金线的差异,它可分为片金锦和捻金锦两种。前者金线的做法是将金箔粘附在薄皮或绵纸上,而后切割成窄长片,后者的金线则是将金箔搓捻于丝线外层。中国的织金锦起源较早,今见的最早实物则为唐代作品,繁盛在元。隋
22、朝何稠曾织造织金锦,中国的织金锦受西方影响。织金锦中最负盛名的是纳石矢。纳石矢是波斯语“织金锦”asich 的音译,清朝又称为“纳克实”。元朝的纳石矢主要在以回回为工匠的官作中生产。图案多为对称式,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常以阿拉伯文织出工匠的名字。元朝染织纹样:以花卉纹为主,也有禽鸟、龙、凤、麒麟、虎等动物纹; 有花鸟组合的纹样;此外吉祥纹样开始发展起来,如满池娇、八宝、八吉祥、“喜上眉梢” 、缠枝花等。八宝:以珠、钱、磬、祥云、方胜、犀角、书、画、灵芝、元宝、金锭、银锭等杂宝中的八种组成。八吉祥:即吉祥八宝,又称八瑞吉祥,八宝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 ,指藏传佛教的八种吉祥物宝轮、法螺、宝盖、
23、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幢。明清的设计明清陶瓷 白瓷和画花装饰成为陶瓷的主要方向。 景德镇成为举世闻名的制瓷中心,瓷器品种丰富,各个时期又有独特的品类。紫砂器成为新贵。 官窑器开始用年号作款,清朝也沿用这一传统。 永乐 压手杯和脱胎器最具特色;釉色以甜白釉和红釉(永宣) 最为著名。 宣德 宣德青花,瓷色画三绝,是明朝瓷器中的精品。画料采用南洋的“苏泥勃青” ,颜色深沉而富浓淡变化。器型多为大盘,口部变化多样。装饰常用海水云龙和缠枝牡丹。 宣德款布全身 成化 器型以酒杯最有名,尤其是鸡缸杯。 装饰发展了青花加彩的装饰,分逗彩和填彩两种;彩绘多为平涂,人物有“成窑一件衣”之称。康熙时期郎窑为清代康
24、熙后期景德镇官窑。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康熙四十 四年到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瓷器,故名。釉色以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绿最佳。法国人称“牛血红”。在红釉中最为杰出。由于康熙时期底足旋削工艺高超,红釉流淌不会过多,俗称“脱口垂足郎不流 ”。乾隆时尤盛。 青花是主要品种,代表清朝瓷器最高水平,以釉、胎、画之精致、古雅著称。采用分水渲染,层次丰富,素有“康青五色” 之称。使用珠明料,发色明艳。造型丰富,擅长制大件、仿古器。 雍正时期 粉彩成就最高,又有胭脂水、碧玉釉和脱胎器,此外珐琅彩开始使用国产料。 雍正御窑粉彩以其优雅妍丽、柔和妩媚称绝于清代陶瓷。 而雍正粉彩器中又
25、以“过枝”画法为最。过枝又称“过墙” ,即花绘布局将碗盘内和外壁相连通,图案自盘外壁攀延过盘边伸展铺陈于盘心,使内外图案既独立成章又浑然一体 。粉彩是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其作法是用经过“玻璃白“粉化的各种彩料,在烧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绘画,经第二次炉火烧烤而成。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乾隆时期 追求新奇,常仿造其他材料的器物。 青花发色鲜艳,有许多
26、仿永乐瓷器。青花常与金、红等色彩配用。装饰常用满密的花卉纹和吉祥图案。 釉色丰富,珐琅彩达到极盛,装饰繁缛富丽明清家具 明朝家具 憩坐方式的变化,园林的影响。 硬木的使用,注重材质美。 造型取胜,严格的比例关系;建筑结构对家具构件的影响。 风格特点:简、厚、精、雅。 常用花梨、檀木、红木等硬木。 少装饰,注重木材本身的色泽和花纹,充分展示其材质美。 家俱多厚重结实,浑然大气又不失典雅。 造型丰富,注重功能性。 注重流畅的线造型,曲直相间,粗细对比协调。 比例严谨。 明式家具的收分依腿长短而定,腿部从下端至上端逐渐收细,并向里略倾,腿下部比上部略粗。使家具具有稳健、挺拔和向上之感,同时具有安定稳
27、重之感 在强调整体性的基础上注重细节,每一部分都精工细作,减少装饰,以造型取胜,装饰本身也是家俱必备构件,形成典雅的风格。 使用榫卯结构,结实又不破坏整体性。力求舒适,如在把手、椅背等处进行细致打磨抛光;借助脚踏等防潮防寒;椅、凳等用纤维编织等做成柔软而舒适的座面;椅背处理成合适的弧度等。严密的比例关系和舒适宜人的尺度,是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注重家俱搭配使用,形成完整的空间组合。 清朝家具 地域风格:苏作、广作、京作。 清代家俱重视装饰,发展了螺钿、镶嵌、镂刻、漆饰等方式,形成华丽繁琐的风格 风格特点:繁缛、华丽。中国古建、民居与园林一 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
28、,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墙壁不承重,所谓“墙倒屋不塌”。 大屋顶,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形成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屋脊的脊端加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还有衬托性建筑如阙和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丰富艳丽,用涂漆和桐油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等。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
29、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形成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木构架结构的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
30、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琉璃脊兽 中国古建大都为土木结构,屋脊是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处于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个“推力”;同时,如毫无保护措施也易被大风吹落。因此,人们用瓦
31、钉来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对钉帽的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动物形象,在实用功能之外进一步被赋予了装饰和标示等级的作用。 琉璃脊兽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屋顶的正脊、垂脊、岔脊之上,置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吻兽。正脊两端,面朝里、口衔正脊的,名叫正吻,亦称大兽。在垂脊上有垂兽,在岔脊上有截兽,这些统称“兽头”。在兽头前面,垂脊和岔脊的末端,常常排着一队小兽,领头的是一个仙人,而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它的安装数量依建筑物的等级高低和规模大小而定。由于在佛教里,奇数表示清白,所以在屋脊上装饰的跑兽大多是奇数。明清两代有明确规定,全国除皇宫太和殿(金銮殿)的跑兽用
32、十个外,其他建筑上都要用奇数,数目因建筑的等级而相应增减。 二 民居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 三 园林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中国园林以自然为蓝本,摄取了自然美的精华,又注入了富有文化素养的人的审美情趣。 皇家园林 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 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
33、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国、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营造法式北宋 李诫 编修 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 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 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编于熙宁年间(1068-1077),成书于元符三年(1100),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 年),全书共分五个部分,357 篇。该书是各种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法令规范,展示了中国建筑技术史上的两大成就,一是施工管理的科学性,一是建筑设计的摸数制。对促进宋代以后的建筑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样式雷” 是清代承办内廷工程的雷氏建筑世家
34、。他们是著名的皇家建筑师,家族先后七代工匠,在康熙中期至民国初年的二百多年时间里,设计修建了大量皇家建筑,因长期执掌“样式房”而得名,也有称之为“样子雷”的。从正阳门直至大内(故宫乃至故宫中“三希堂”各个细部的建筑),包括北海、中海、南海、毛泽东当年住过的菊香书屋、周恩来生活过的西花厅、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景山、天坛、清东陵、清西陵等。这其中有宫殿、园林、坛庙、陵寝,也有京城大量的衙署、王府、私宅、私人坟茔,以及御道、河堤,还有舆服、彩画、瓷砖、珐琅、景泰蓝。此外,还有承德避暑山庄、南方杭州的行宫、北方的盛京(今沈阳 )等誉满中外的著名皇家建筑。至雷思起、雷廷昌时,“样式雷”名声大噪, 雷
35、氏 建筑世家还留下了不计其数、极为珍贵的建筑史料,都被称作“样式雷图档”,现分别收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料室,以及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等;也有一部分已流失国外。 样式雷图档包括的内容,门类丰富,最大量的是各个阶段的设计图纸,再就是烫样,还有相当于施工设计说明的工程做法、随工日记等,它们涵盖了清代皇家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各个阶段的详细情况,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翔实、最直观的资料,它们对清代历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以及相关文物建筑的保护、复原等,均有巨大价值,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达到最后一个高峰时期的全面成就。 园冶 中国古
36、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 1631 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 3 卷,附图 235 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10 篇。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
37、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强调园林设计“三分匠、七分主人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强调“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书成于明崇祯四年(1631 年),刻印于明崇祯七年(1634 年)。后流入日本,在日本被称为“夺天工” 。三十年代時,中国营造学社创办人朱启钤在日本搜罗到园冶抄本,又在北京图书馆找到喜咏轩丛书(明代刻本园冶残卷),並将此二种版本和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所藏明代刻本对照、整理、注释,断句标点,于 1932 年由中国营造学社刊行园冶注释,为目前各版本园冶的主要依据。园冶在中国长期寂寂无名,只有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女墙中提到园冶一书,后來直到
38、 1932 年,中国营造学社才重新刊行了此书。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重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威廉 莫里斯与他的设计。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成就。参考书:艺术的故事 莫里斯与他的顶尖设计河西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伦敦水晶宫,1851 年约瑟夫 帕克斯顿设计 。记者道格拉斯 杰纳德称之为“水晶宫”. 1851 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第一次国际博览会。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地把温室结构应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材与玻璃结构,被称为水晶宫外形为简单的阶梯型长方体,并有一个垂直拱顶。没有多余装饰,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它开创了采用标
39、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和建造的先河。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Crafts Movement)19 世纪下半叶 的一场设计运动。以 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 是针对家具、工业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的运动;是现代艺术设计史上第一个艺术设计运动。 主导人物 威廉莫里斯 精神领袖 约翰.拉斯金约翰拉斯金的设计思想“工业与美术如今已在齐头并进,如果没有现代工业,便也没有新美术可言。各位如果看一看今日的欧洲地图,便可以发现,凡是工业最发达的地方,艺术也最发达。设计的原则应当是天赋,美与功效三位一体。设计家的任务是要使美在人
40、发生活中产生真正的 效益,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光明。哥特式艺术是最完美的艺术形式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41896),英国诗人,艺术家,美术设计家,现代设计的先驱者,工艺美术运动的创始人。“现代设计之父”。 建筑作品红屋(Red House)设计组织莫里斯商行主要设计师:建筑师菲利普韦布(Philip Webb),家具与室内设计师 查尔斯沃塞(Charles Voysey),查尔斯阿什比(Charles Ashbee)等。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为大众设计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假如我们选择人民的艺术,我们就必须斩钉截铁地与奢侈断绝关系。”提倡手工
41、艺生产工艺的精美,反对大工业机器生产的粗糙,亲自组织商行,身体力行,在实践中进行现代设计改革。确立现代设计理念“忠实于材料”、“形式服从功能”、“忠实于自然”。团队协作:设计工作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莫里斯事务所设计的物品,具有鲜明的特征,这种特征后来被称为“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第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第三,提倡哥特风格和其它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第四,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第五,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
42、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大量的装饰都有东方式的,特别是日本式的平面装饰特征,采用大量的卷草、花卉、鸟类等为装饰动机,使设计上有一种特殊的品味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第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第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第三,提倡哥特风格和其它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第四,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第五,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大量的装饰都有东方式的,特别是日本式的平面装饰特征,采用大量的卷草、花卉、鸟类等为装饰动机,使设计上有一种特殊的品味 。工艺美术运动
43、的意义与缺陷:工艺美术运动对于设计改革的贡献是重要的,它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 缺点:工艺美术运动的缺点或者说先天性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工业化的反对,对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的一相情愿的理想主义的结晶。英国是最早工业化和最早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最先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原因正在
44、于此。学派维也纳分离派瓦格纳 1895 年著的 新建筑 一书中强调新形式与新生活相适应,为现代人服务,运用现代材料。他的思想和维也纳一批前卫艺术家和建筑家的思想不谋而合, 1895 年他们组织了“奥地利美术协会” ,很快更名为 “分离派”,主张学院派分离。提出口号“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维也纳分离派的设计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等都是新艺术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但都逐渐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性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建筑家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 18411918)、约瑟夫霍夫曼(Soseph Hoffmann 19701956)、约瑟夫奥尔布里希(
45、 Sosph Oblrich 18671908)、科罗曼莫塞(Koloman Moser 18681918)和画家居斯塔夫 克里木特(Gustav Klimit)等。 瓦格纳是奥地利新艺术的倡导者,他早期从事建筑设计,并发展形成自己的学说。他早期推崇古典主义,后来受工业技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其学说集中地反映在 1895 年出版的现代建筑(Moderne Architektur)一书中。他指出新结构和新材料必然导致新的设计形式的出现,建筑领域的复古主义样式是极其荒谬的,设计是为现代人服务,而不是为古典复兴而产生的。他对未来建筑的预测是非常激进的,认为未来建筑“像在古代流行的横线条,
46、平如桌面的屋顶,极为简洁而有力的结构和材料”,这些观点非常类似于后来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观点。他甚至还认为现代建筑的核心是交通或者交流系统的设计,因为建筑是人类居住、工作和沟通的场所,而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环绕空间。建筑应该具有这种交流、沟通、交通为中心设计考虑,以促进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为目的,装饰也应该为此服务。他在 19001902 年设计建造的维也纳新修道院(Neustiftguss 40)40 号公寓,就体现了他的“功能第一,装饰第二”的设计原则,并抛弃了“新艺术运动”风格的毫无意义的自然主义曲线,采用了简单的几何形态,以少数曲线点缀达到装饰效果。 建于 1899 年的马若
47、里卡公寓大楼虽堪称瓦格纳的代表作之一,整个大楼外表装饰十分豪华,马若里卡彩砖和简洁的纵横方格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只有到了他晚期的作品,才真正体现出维也纳新艺术的独特风貌,摈弃了一切多余的装饰。如建于 18971898 年的维也纳分离派总部(the Vienna Secession Building),充分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特别是方形,加上少数表面的植物纹样装饰,使设计具有功能和装饰高度吻合的特点,与外型奇特、功能不好的高蒂设计的建筑形成鲜明对照。 约瑟夫奥尔布里希和约瑟夫霍夫曼是瓦格纳的学生,他们继承了瓦格纳的建筑新观念。奥尔布里希为维也纳分离派举行年展设计的分离派之屋,以其几何形的结构和极
48、少数的装饰概括了分离派的基本特征。交替的立方体和球体构成了建筑物的主旋律,如同纪念碑一般简洁。 与奥尔布里希相比,霍夫曼在新艺术运动中取得的成就更大,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瓦格纳。他于 1903 年发起成立了维也纳生产同盟(Wiener Werksttate),这是一个近似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莫里斯设计事务所的手工艺工厂,在生产家具、金属制品和装饰品的同时,还出版了杂志神圣,宣传自己的设计和艺术思想。霍夫曼一生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金属器皿设计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在他的建筑设计中,装饰的简洁性十分突出。由于他偏爱方形和立体形,所以在他的许多室内设计如墙壁、隔板、窗子、地毯和家具中,家具本身被处理成岩石般的立体(图 3-18)。在他的平面设计中,图形设计的形体如螺旋体和黑白方形的重复十分醒目,其装饰手法的基本要素是并置的几何形状、直线条和黑白对比色调。这种黑白方格图形的装饰手法为霍夫曼所始创,被学术界戏称为“方格霍夫曼”。 画家出身的克里木特是“维也纳分离派”中最重要的艺术家,在绘画风格上同样采用大量简单的几何图形为基本构图,采用非常绚丽的金属色,如金色、银色、古铜色,加上其他明快的颜色,创造出非常具有装饰性的绘画作品,在当时画坛引起很大的震动。他为建筑设计的壁画,采用陶瓷镶嵌技术,利用其娴熟的绘画技巧,为设计增添了许多魅力英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