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6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203949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6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6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6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6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6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节 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天京变乱。洪秀全重整朝纲,洪仁与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的积极防御:再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再破江南大营与进攻上海的战役,安庆失陷,陈玉成就义。太平天国的最后战斗:曾国藩指挥清军围攻天京,天京陷落。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太平天国还远未达到推翻清朝统治的目的,其领导集团内部却争权夺利,发生了严重分裂,导致了天京变乱。他们之间的争斗反映了封建思想的侵袭和小生产者的狭隘性。2.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的敌人不仅是握有全国政权的清朝统治者,还有外国侵略者,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英勇抗击了中

2、外反动势力。3.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失败,说明在近代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史论结合,分析太平天国的性质、特点、历史功绩及其教训,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要点一、天京变乱二、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三、太平天国的防御战1.再破江北大营2.三河镇大捷3.再破江南大营4.太平军东征苏南与进攻上海5.安庆陷落与陈玉成被俘就义四、太平天国的失败1.清军围攻天京2.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4.太平天国的性质与历史功绩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斗争的原

3、因和太平天国的性质、功绩。本课难点:天京变乱的原因和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二、讲述本节新课内容以前,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上一节中太平天国全盛时期的内容,以提问或自由发言的方式,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太平天国胜利发展的形势,然后教师点明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运动,农民阶级的局限断送了大好的革命形势,导入本节新课。三、 “天京变乱”一目,主要有三点要讲清:1.天京变乱的原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尽管推翻清朝统治的目的还远远没有达到,但是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者却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胜利中,他们无力抵挡封建意识的侵蚀,享乐思想发展很快。随着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烦琐等级而来的,必然是争权夺利。这也是小生产者

4、的狭隘性的表现。这样,他们就背离了自己提出的平等原则,当初领导集团亲密无间的关系也就很快被破坏了。西征、东征的胜利冲昏领导者的头脑,个人欲望恶性膨胀,最终演成令人痛心的天京变乱。2.天京变乱的经过。教师对变乱情况只须作一般的介绍,不必对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在变乱中的表现过多地讲解。3.天京变乱的恶果。天京变乱不仅是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分裂,而且屠杀了数万名太平天国的骨干。干部的损失、军事力量的削弱,造成“国中无人” 、 “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这是天京变乱的直接恶果。清军乘机反扑,天京又被围困,军事形势急转直下,太平天国处于左支右绌难以应付的境地。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从胜利发展滑向失败

5、灭亡的转折点,是太平军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四、 “重建领导核心”一目,要讲清两点:1.洪秀全为摆脱危局,重整朝纲,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任用洪仁总理朝政。2.洪仁提出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为这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关于这个方案,后面的“新思想的萌发”中还要讲,这里只提起学生注意这个问题即可。五、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一目,主要讲述1858年1861年间,太平天国军事形势的发展变化。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受命于危难之时,当时天京都处于兵临城下的困境,各地重镇相继失守,问题严重,局面棘手。在这艰难的日子里,他们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发动攻势,打击来

6、势汹汹的敌人,保存自己。这一战略决策是正确的,防御中的攻势取得了一些成效,暂时遏制了强敌的进攻。他们发动的一系列重大战役都先后取得胜利,使太平天国运动从低谷中走出,又有了一些发展。当然,从总的局势来看,太平天国再也无法回到天京变乱前飞跃发展的状况了,而且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太平天国的形势更为严峻。讲述太平天国的防御战,须着重指明的有这几点:1.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是扭转颓势的关键,这两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基本上制止了敌人长驱直入的进攻。2.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这是太平军正确战略的胜利。此后,清朝统治集团也调整了内部关系,重用曾国藩,借助湘军镇压太

7、平天国。3.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由于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的重要据点,外国侵略者公然直接参战,从此,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4.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军势、军威大损,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也就结束了。六、 “太平天国的失败”一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曾国藩督率清军对天京的围攻,太平天国将士保卫天京的最后战斗。2.对太平天国失败原因的分析。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历史功绩。教师授课应突出后两部分内容。教学方法与对教材的处理的深度,都应视任教班级学生的总体水平而定。在学

8、生学业水平较一般的班级,可采取以教师分析为主,但允许学生插言补充,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思维。在学生基础较好,学生水平相对较高的班级,可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在讨论(或自由插言)中,如果有的发言能提出教材未列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有史有论,就应当予以鼓励;而对一些立论偏颇,或过于空泛的发言,则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把他们引上正轨。在分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性质特点、历史功绩诸问题时,教师都须始终注意扣住下列两点:一是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时代;二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属性。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其兴也勃焉” , “其亡也忽焉”?抓住这两点来分析其成败,较易把握。七、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斗争,他

9、们的活动与影响波及的范围很大。各地教师可根据本地情况适当补充一些乡土历史内容。这些补充必须以突出教材主题为宜,如果有关内容较多,则应以课堂内外结合的办法来处理。附一:练习参考答案一、1.C。2.D。二、1.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特权思想膨胀。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2.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新旧交替的年代,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它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它已不是单纯的、旧式农

10、民战争了,而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农民战争” 。如资政新篇的提出就是最好的说明。为此,它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它是亚洲反殖民侵略的革命风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附二:本节参考书目中国近代史上册(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近代史上册(林增平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太平天国人物论集(苏双碧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呤著王维周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开埠中国南京路150年(程童一主著昆仑出版社,1996年版)(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铁路中学高级教师 汪学毅) 资料和注释定都天京后,洪秀

11、全大兴土木,逐渐脱离群众根据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四年(1854年)正月复兴土木,于原址重建伪宫,曰宫禁。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如大兰若状。惟外面纯用黄色涂饰,向南开门,曰天朝门,门扇以黄缎裱糊,绘双龙双凤,金沤兽环,五色缤纷,侈丽无匹。其宫殿堂庑,下及厢庖,无不如是。且以黄绸十余丈挂诸门外,朱笔大书,字径五尺,其文曰: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云中。 贼中呼刀曰云中雪,忽作歇后隐语,言外必杀也。门之两旁设东西朝房二所,内外各三层,亦皆宽敞高广。门外用红黄绸绉扎成彩棚,风雨任其淋漓,月余即更换一次。

12、门前丈余开河一道,宽深二丈,谓之御沟,上横三桥以通往来。过桥一里,砌大照壁,高数丈,宽十余丈,照壁适中搭造高台,名曰天台,为洪逆十二月初十生登台谢天之所。台榜数丈,外建木牌数二,左书天子万年 ,右书太平一统 。牌楼外有下马牌,东西各一。此洪逆伪宫之大概也。 ” 杨秀清居功自傲,目无天王秀全僻处深宫,从不出户,人罕识其面。他自知智慧不及杨秀清,一切军务皆委之,任其裁决。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夫古之叛逆,末路受制于臣下,篡夺者有之,缚献者有之,袭杀者有之,未闻跪而受杖仍尊为王者。(贼情汇纂)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

13、斗争东王令严,军民畏。东王自己威风张扬,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韦昌辉与石达开、秦日昌是大齐一心在家计议起首共事之人,后东王威逼太过,此三人积怨于心,口顺而心怒。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原是北王与翼王二人密议独杀东王一人,因东王、天王实信,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北、翼两王不服,君臣不别,东欲专尊,北与翼计杀东王。翼与北王密议,杀东一人,杀其兄弟三人,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杀。北王杀东王之后,尽将东统下亲戚属员文武大小男妇尽行杀净,是以翼王怒之。翼王在湖北洪山营中,同曾锦兼、张瑞谋赶回计及免杀之事,不意北王顿

14、起他心,又要将翼王杀害。后翼王得悉此事,吊城由小南门而出,走上安省,计议报仇。此时北王将翼王全家杀了。后移洪山之军救宁国。困宁国清朝帅将不知名字,此人后与侍王李世贤二人战死在芜湖湾。北王在朝,不分清白,乱杀文武大小男女,势逼太重,各众内外,并合朝同心将北王杀之,人心乃定。后将北王首级解至宁国,翼王亲看果是不差。后翼王回京,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众人欢悦。主有不乐之心,专用安、福两王,安王即是王长兄洪仁发,福王即王次兄洪仁达,主用二人,朝中之人甚不欢悦。此二人又无才情,又无算计,一味固执,认实天情,与我天王一般之意见不差,挟制翼王,是以翼王与安、福二人结怨,被忌扶制出京,今而远征未肯回者,因此之

15、由也。(李秀成自述) 陈玉成陈玉成(18371862),广西藤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跟着叔父,参加金田起义。1854年,他随西征军攻破武昌,升殿右三十检点。第二年,他随军再取武昌,被升为冬官正丞相。1856年,他支援镇江,破清军江北大营,歼灭吉尔杭阿军;击溃清军江南大营,在丹阳负伤。1857年,他率军在相城大败清军,同捻军会师,兵力扩大,被封为成天豫,任前军主将,同杨辅清等主持太平天国军事工作。1858年9月,他率军攻破浦口江北大营,11月在三河歼灭了湘军精锐部队李续宾部,狠狠打击了曾国藩的嚣张气焰,稳定了长江上游战局。1859年,他被封为英王,在江北连续打败清军胜保、张国梁,攻克

16、扬州和浦口。1860年,他救援天京,配合各路太平军打破江南大营。第二年,他率军西征至贵州(今黄冈),因为李秀成军误期,会师攻取武汉没有实现,回救安庆。安庆失陷以后,陈玉成派部下赖文光、陈得才进兵河南、陕西,向西北扩大革命力量,作收复安庆的准备,他坐镇庐州,支持天京。1862年5月,清军进攻庐州,陈玉成转移到寿州(今安徽寿县),被混进太平军的歹徒苗沛霖出卖,被捕送清营。胜保劝他投降,陈玉成坚贞不屈,凛然斥责说:“尔本吾败将,何向吾作态” , “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6月4日,陈玉成在河南延津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李秀成李秀成(18231864),广西藤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851年

17、,他参加太平军。1853年,定都天京以后,杨秀清保举他为右四军帅,不久又被升任为后四监军,驻防天京城外高桥。同年秋,李秀成跟随石达开去安徽“巡查民务” ,得到石达开的“见爱” 。1856年,他在救镇江和破江南大营战中立功,被委为地官副丞相。1857年10月,他被封为合天侯,“任副掌率之权,提兵符之令” 。他曾请求洪秀全“仍重用于翼王,不用于安、福王” ,遭到严斥并革除封爵。1858年,他任后军主将,和陈玉成等一起主持军事工作。第二年,被封为忠王。1860年夏,李秀成又和陈玉成、李世贤再次大破江南大营,先后攻占常州、苏州、嘉兴、松江等地。不久,李秀成率领一支太平军攻到上海近邻。第二年1月,他再次

18、率军进攻上海。由于天京告急,6月撤兵回救。1863年,天京形势十分危急。李秀成从丹阳回天京,力劝洪秀全“让城别走” 。洪秀全不听。1864年天京陷落后,李秀成被俘写了“供状” ,阿谀颂扬曾国藩。在“供状”里,他还记述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并向曾国藩提出“招降十要”和“防鬼反为先”的建议。在他写完供状的当天,曾国藩就把他杀死。对于李秀成“供状”的性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还在继续讨论之中。 洪仁玕洪仁玕(18221864),广东花县官禄村人,洪秀全的族弟,任村塾教师。他是拜上帝会最早的信徒之一。金田起义的时候,他正在广东清远县教书,为躲避清政府的缉捕,他两度避居香港。1859年到达天京。洪秀全封他为

19、干王,晋位军师,总理政事。他长时间留居香港和上海,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接触较多,到天京不久就向洪秀全提出“以资国政”的政纲资政新篇 ,得到洪秀全的赞赏。1861年,他兼理太平天国的外交事务。天京陷落的时候,他在安徽广德。幼天王洪天贵福从天京突围,到广德与他会合。洪仁玕准备重振革命事业,但不幸在江西被捕。他在狱中写了表彰太平天国的“自述” ,痛斥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干涉。11月,他在南昌从容就义。洪仁在绝命诗中写道:“天国祚虽斩,光复待他年” ,表达了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对革命危害极大:1.领导核心遭到破坏。早在紫荆山革命酝酿时期,洪秀全为首包括冯云山、

20、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形成了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太平天国前期的胜利发展,这个领导核心起了重大作用。1856年秋发生的领导集团内部斗争,这个核心遭到破坏,从此领导力量极大地削弱了。2.革命队伍涣散。领导集团内部斗争,使革命队伍团结受到严重损害,人心涣散,纪律松弛,明显地表现出来。3.军事力量削弱。韦昌辉滥杀杨秀清的部下两万多人;洪秀全处死韦昌辉,同时被杀的有秦日纲等二百多人;石达开带走十多万太平军将士,再加上散走和降清的兵将,太平天国的力量大大削弱了。革命形势急剧恶化,各个战场的攻势停止下来,敌人获得了喘息的时机。此后,清军加紧对太平天国的军事进攻。1856年底,湘军攻占武汉三镇,太平军

21、被迫退出湖北。在天京附近,1857年,江南大营重建起来,江北大营也进行活动。1858年夏,湘军攻陷九江。天京形势越来越危急。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担任军事指挥工作。同年8月,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召开安徽枞阳大会,接着攻破江北大营。陈玉成又取得了三河大捷,使天京得到了暂时的稳定。1859年,洪仁到天京不久,就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1860年下半年,战斗形势日趋不利。1.李秀成率领太平军进攻上海失利,损失很大。2.清政府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加强了军事统一力量。3.陈玉成、李秀成第二次西征武汉失利,安庆处于危急状态。1861年秋,安庆失陷。第二年夏,陈玉成就义。太平

22、天国的斗争更加艰苦了。 华尔和洋枪队华尔(18131862),美国殖民主义者,长期从事海上冒险活动。1859年,他流浪到上海,第二年到清军炮艇“孔夫子”号上当大副。当时正值太平军攻克苏州之际,英美等国为了阻止太平军攻占上海,由清朝苏松太道吴熙出面,委派华尔召募外国籍人组成“洋枪队” ,任领队,驻松江。8月,华尔率洋枪队进攻青浦太平军,负重伤。他认识到这支军队不能战胜太平军,企图诱骗中国人充当炮灰,并谋英国的资助。1861年8月,他在松江改组洋枪队,任用欧美人当军官,招骗中国人充当兵士,组成中外混合军。11月中旬,洋枪队发展到两千多人。1862年初,当太平军进军上海的时候,洋枪队配合英法在上海的

23、正规军、清军进行抵抗。清政府赐给华尔官衔,称洋枪队为“常胜军” 。中外反革命军保住上海以后,开始进攻嘉定、青浦、南桥等地的太平军。9月,华尔率“常胜军”和英法侵略军一起进攻浙江慈,华尔受重伤,不久毙命。华尔死后,美、英、法侵略者互争“常胜军”的领导权。在美国公使蒲安臣的活动下,美国人白齐文任统领。1863年初,在英国的活动下,李鸿章撤掉白齐文,派英军官奥加伦暂行接替,3月下旬由英国人戈登任统领。戈登率军和李鸿章淮军密切配合,疯狂屠杀太平军。 安庆保卫战安庆是天京西部屏障,又是太平军粮饷的重要基地。1860年夏,曾国藩的湘军围攻安庆,守军告急。洪秀全采纳洪仁建议,命陈玉成率北路军,李秀成率南路军

24、沿长江两岸向西进攻武汉,迫使湘军回师湖北,以解安庆之围。但后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1861年4月,陈玉成回救安庆,进攻围城的湘军。5月,洪仁率援军也到达安庆外围。经过激战,陈、洪军队始终未能与城内守军会合。9月5日,湘军轰塌安庆北门而入,守将叶芸来、吴定彩率军与敌肉搏,全部壮烈牺牲,安庆失陷。此后,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更加恶化。 曾国荃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湖南湘乡人。他是曾国藩之弟。1856年,太平军占领江西大部分州县,曾国藩兵败被围,他招募兵勇3000人,急援吉安,故所部称“吉字营” ,为曾氏兄弟的嫡系。他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受到清政府的赏识,赐给他黄马褂。马褂是骑

25、马穿的短外衣。清制,皇帝的卫队穿黄马褂。有时皇帝也给有军功的臣下黄马褂,以表示恩宠。1862年,他任江苏布政使,率湘军主力包围天京,1863年升浙江巡抚。1864年7月,湘军攻陷天京,清政府赏曾国荃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以后,他历任湖北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 戈登戈登(18331885),英国陆军军官。他毕业于英国军官学校,1860年参加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和北京。戈登于1862年到上海,率领英军多次进攻上海附近的太平军。1863年,在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指使下,接任洋枪队“常胜军”统领。1864年5月,他配合清军攻陷常州,清政府提升他为提督,不久,赏穿黄马褂。同年11月,戈登返回英国,后任苏丹

26、总督。1885年1月,戈登被苏丹人民起义军击毙于喀土穆。 气壮山河的天京保卫战1864年6月,天京城内只有3万人,除居民外,太平军不过万人,能守城战斗者不过三四千人。7月3日,地保城失守,敌军居高临下,整日炮轰,并加紧挖掘地道,埋炸药破城。19日,湘军炸塌城墙,蜂拥而入。守城的太平军高呼:“弗留半片烂布与妖享用” ,与敌人展开寸土必争的巷战。许多太平军将士坚守房屋,用枪炮不断轰击敌人。就是到了无法再守的时候,他们毅然点燃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为天国流尽最后一滴血。守卫天京的太平军,给清军以重大杀伤。担负攻城主力的清将朱洪章后来在回忆这场战役时,心有余悸地写道:“不易当年克此城,今朝却是信伤神。精兵四百遭全灭,壮士三千只半生。 ”湘军攻占天京城后,曾国藩给清廷的一份奏稿中也写道:“与悍贼拼死鏖战之苦,实为久历戎行者所未见。自六月初一起,令各营轮攻,伤亡极多。如是半月,未尝一刻稍休,肉薄相逼,损伤精锐,不可胜数。总兵陈万胜、王绍羲、郭鹏程素称骁将,数日之内,次第阵亡,尤堪悯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