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只要是有一定规模,规范的企业对安全工作是天天讲,月月讲,但事故照样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一是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嘴吧上说安全重要,但实际不重要,特别在生产任务紧的时候,生产比安全重要体现的就更充分。二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差,漠视生命,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就大型企业来说,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从形式上讲完全到位,大部分领导者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因为他们知道发生了事故特别是大事故是隐瞒不了的,要掉乌纱帽的,甚至是要负刑事责任的。职工-广大的工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素质,安全意识差别很大,特别是农民工
2、进厂后,生活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劳保待遇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更大,目前企业的工亡事故趋于年轻化也要引起重视,如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是当前安全工作的当务之急。安全意识-一个相当枯燥无味看似空洞的安全词汇,真正有几个人理解他的真实含义,又有几个人能把安全意识应用和体现在工作中,当安全工作到了一定的高度时,才会理解他的真正内涵。安全意思是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的保护神,谁忽视,违背、忽悠了它,他将遭到它的报复。如何加强安全意思的教育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举一个例子:某厂职工受厂安全意识教育多,特别要求大家记住自己是保护自己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要过份相信互保对子,互保和联保制度等听上去很不错实
3、际很难发挥作用的安全管理办法,你只当没有他们的,你要对你做的事(工作)都要进行最后安全确认,就是确认不了也要作最后自我的安全防范(在任务紧的时候有时是由不得你最后确认的),判断可能发生的伤亡事故,自己采取防范措施。某职工在一次叉车反拉大块时,挂钩拉飞,铁钩直接飞向驾驶室,将驾驶室后、前窗户打对穿,因该同志操作时,安全意识强,提前预防,低头操作,成功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而某厂某同志在互保对子、负责人在场的情况下也没有避免死亡事故的发生。因为人的安全意识的不同,在危险环境下作业的保存了生命,相对安全的却丢失了生命。我们不去分析谁是谁非,但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是否到位,那就是:1.
4、进入现场必须进行安全确认,达不到条件不上场;2. 操作中按规程要求办,规程涉及不到的要进行可能的后果判断确定;3. 不要过分相信任何他人所做的事(措施)都是安全的;4. 操作前要亲自做最后的安全检查或判断可能发生的事故伤害,并设法避免。安全意识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事故危害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教育管理逐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最重要的是加强青工和外用工的安全教育,他们安全意识相对较差,危险环境判断不足,危害辩识能力差,危险在面前也发现不了。安全教育不能走过场,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多种形式,无论何种方法,只要能提高安全意识就行。要求职工认真学习安全技术规程,认真学习公司安全准则,认真遵守“两必须”“五不准”,认真学习各工种安全技术规程,领导组织职工分析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落实对策措施,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纠正习惯性作业,分析事故案例等是职工提高安全意识,杜绝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安全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