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语文“三趣”教学法【摘要】当前,国家教育部已明确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然而升学的重压却导致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如何让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把学生从学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改进教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轻松和享受的心情投入学习。【关键词】以美引趣;动情入趣;以趣引趣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三趣”教学法,即“以美引趣” 、 “动情入趣” 、 “以趣引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以美引趣我们知道,从美学的角度看,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
2、的学科。当我们用心去品读语文教材的时候,会发现每篇课文都蕴藏着赏心悦目的文字,都是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它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形态。西方美学家罗丹说过:“在我们的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语文教师可用罗丹的观点,引导学生探索美的人、景、物,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在美中学,学中美,轻松、快乐地学习。当我们随着作者文笔领略沁园春长沙里别具一格的湘江秋色,毛泽东笔下的秋色充满朝气、充满活力,色彩绚丽。与一般文人笔下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秋景不同;海燕中海燕在乌云密布的大海上搏风击浪的雄姿令人仰慕,催人奋进,使人豪情万丈,面对困难高傲飞翔的海燕与一见到暴风雨就吓得乱飞哀
3、泣悲鸣的企鹅、海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荔枝蜜中碧海似的荔枝树,在五彩斑斓的田野中嗡嗡嘤嘤地鸣叫着“为酿造美好生活”而忙碌地采蜜的蜜蜂;荷塘月色中清幽寂静之夜流水一般的月光婀娜多姿,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有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女的清香四溢的荷花这样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越学越想学,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愈来愈浓。陈情表中,令人赞叹的亘古少有的让人读之不得不掉泪的祖孙情;背影中,在祖母逝世、父亲失业的患难之中让人难以忘怀的父子情;孔雀东南飞中,面对母亲无理的横加干涉双双殉情,让人惋惜不已的夫妻情;樱花赞中的友谊情,表现了浑厚的人情美;长亭送别中,面对张
4、生即将远行愁思不已的崔莺莺;荷花淀中,爱丈夫、支持丈夫的水生嫂,体现了中国妇女特有的阴柔之美;壮别易水的荆轲,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体现出了阳刚之美;格调昂扬的白杨礼赞抒发了崇高之美;竞选州长表现出来的连续不断的滑稽的喜剧美;祝福 、 窦娥冤表现出深沉的让主人公在极端痛苦和在冤枉中死亡的悲剧美;米洛斯的维纳斯表现出富有想象的艺术美。“春城无处不飞花,文章处处皆有美。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意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有如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必然能产生“豁人耳目”的美感,就会使学生在色彩斑斓的美的世界里,采撷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语文教学中以美引趣、
5、美中激趣、以趣引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动情入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可见,感情乃是作品的灵魂。爱迪生说:“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所以教师讲课,要以艺术家的才能,进入文章角色或境地,动之以情,最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管仲说:“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基调,教师讲课情绪要灵活多变,该激昂就昂奋动情,该委婉就涓涓细语,该快乐就兴高采烈,该悲痛就低沉忧伤,这样一词一句牵引学生的情思,一举一动点燃学生心灵之火,一篇一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引导他们从“有我之
6、境”进入“无我之境” 。在教材中,展示了陈情表的祖孙情, 背影的父子情,孔雀东南飞的夫妻情, 我的老师的师生情, 一面的战友情;歌颂了过零丁洋中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救国之情,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效国之情, 我爱着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殉国之情;岳阳楼记中表达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之情, 出师表中诸葛亮对蜀汉的赤诚忠贞之怀,雷雨中作者对周朴园虚伪凶狠的丑恶灵魂的厌恶之情, 纪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反动派屠杀革命青年的无比愤慨之情可以说,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异彩纷呈的情感海洋。
7、三、以趣引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因素来自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教学内容的安排至关重要。如果学到使他们感兴趣的新知识,他们就会惊讶世界的广阔,为新知识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完全陌生的课题,难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如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拓展、安排新内容,可使学生有“耳目一新又似曾相识”之感,引起学生兴趣。如在教学虎丘记时,可把收集来的有关苏州虎丘的剑泉、千倾云、文昌阁、平远堂等的挂图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置身于苏州虎丘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之间。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根据课文顺序把有关内容做成课件,让学生在看、听、说、想中仔
8、细体味“中秋夜虎丘斗歌”的优美境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激起了一股热爱之情、自豪之情、赞美之情,自然会兴趣盎然,认真思考,仔细体会,在趣中把握住文章的主题,诱发奋发向上的情怀。编演课本剧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式。 守财奴 、 孔雀东南飞 、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都是编演课本剧的好材料。当葛朗台瞪着发光的两眼,喊着:“金子!金子!”饿虎式地扑向梳妆匣的时候,同学们一定会开怀大笑。笑过之后,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一定会沉思、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刘兰芝、焦仲卿双双死去的时候,一定会让学生深表同情,引出学生潸潸的泪水。当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时,那种除暴安良的快感一定会让学生油然而生敬意。有了这样活灵
9、活现的情境,师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作者的情感沟通定会水到渠成,使学生学习充满兴趣。发现学生其他方面有兴趣及时抓住良机,通过兴趣迁移、培养新的兴趣,也具有很大意义。如我班有位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但很爱唱歌,并且兴趣浓厚,学生称她为“百灵鸟” 。于是,我夸她唱得好,接着问她这些歌词的意思、作者的身世,她却茫然了,我就给她讲解。以后,她喜欢上语文,慢慢地她从喜欢唱歌发展到喜欢诗词、喜欢文学,随着学习兴趣的增加,她的语文成绩提高了,唱歌也更动人、更感人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就得使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 ”所以,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博古通今的知识以美引趣,用饱含深意的人生哲理动情引趣,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滋润他们的心田,促使他们的思维火花迸发,在十分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升华情感。语文“三趣”教学法,解决了学生厌学语文的问题,使学生主动、积极、乐意地去学习语文。在语文教学中, “三趣”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