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选材小技巧 1.选票要求新细深材料在文章中起着体现内容、表达主题的关键作用,准确选取、恰当运用材料是作文成功的核心要素。要写好作文,考生首先要占有大量真实而准确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根据文章的写作要求去组织相关材料。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的需要;引用材料后要加以分析,力求典型、新颖、具体,以此来表现立意的深刻性。材料新颖,化朽为奇用新颖独特的素材来表现主题,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新的启迪。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材料的内容是新人新事,生活中的“闪光点”;其次,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来化“陈旧”为“新颖”;最后,还要打破“新”素材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和“新”事的惯性思维,从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熟
2、人熟事中发掘出新意。例 1: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基石(2008 年四川资阳中考满分作文)节选:2006 年 8 月 24 日,l4:24,日本札幌。中国男子篮球队以 78:77 战胜斯洛文尼亚队,挺进 l6 强全中国的球迷沸腾了。王仕鹏在最后 58 秒以一个三分球绝杀,使得中国队以78: 77 战胜斯洛文尼亚队,昂首挺进 16 强。58 秒,从绝望到欣喜,从淘汰到经典,无数球迷欣喜呐喊。这一切告诉我们 8 个字: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点评:一般考生遇到这类的题目的时候,选材很单一,要么选用自身坚持完成了某项任务,要么选用残疾人身残志坚坚持学习等材料;这样的材料多了,会让阅卷老师产生一种审美疲劳。本文
3、作者从自己的关注点出发,写我国男篮在赛场上面临败局而坚持到底,最终取胜,独特而新颖的材料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例 2:责任并没有结束(2009 年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节选:19 世纪末,一位家住美国的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筹备他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劫了,而这一不幸也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产了,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妻子与 4 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 ”但他还是回答说:“是的,在法律上我是没责任的,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偿还一切。 ”他用
4、 39 年的时间偿还了所有的“债务”。当他偿还最后一笔“债务” 时,他感叹地说:“现在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虽然语气中透露出无奈和辛酸,但他以他自己的行动为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点评:这一段引用了弗兰克用 39 年的时间偿还了所有的“债务”的事例来论证“承担责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义务,只要人生在世,责任就没有结束”的观点。 “在法律上我是没责任的,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个性化的语言很好地展现了弗兰克的性格,也能够打动读者。材料典型。以小见大典型的材料是指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一方面选择的材料能表现、突出中心思想,另一方面这个材料能代表其他的材料。选取典型的材料作文既可以节省笔墨,使文章短小精悍,
5、也能以小见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 1:放弃也美丽(2006 年浙江嘉兴中考满分作文)节选:生命如酒,或芳香,或辛辣,因为懂得放弃,它变得醇厚;生命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懂得放弃,它变得悦耳;生命如画,或明艳,或素雅,因为懂得放弃,它变得美丽有一个关于甘地的故事。甘地在上火车时不小心掉了一只鞋,可他却毫不犹豫地将另一只鞋也扔出火车。他说:“在火车轨道旁的穷人,就能得到一双鞋了。 ”人们在惊讶的同时,更佩服的还是因为他懂得放弃。人生并不完美,面对残缺的事物,我们应该怎么做?放弃它吧!顽固地守着,未必能看到柳暗花明。还不如豪迈地放弃,让人生伫立在一片新的天地。学会放弃,我们同样能获得美丽点评:
6、为论证“放弃也美丽”的论点,作者首先讲述了一个关于甘地的故事,说明“顽固地守着,未必能看到柳暗花明。还不如豪迈地放弃,让人生伫立在一片新的天地。 ”接着从反面假设鲁迅如果不弃医从文的后果,正反结合,有力论证了主题。例 2: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2008 年河南中考满分作文)节选:老师哨声一响,同学们便像一支支离弦的箭,飞一般地冲了出去。带头的是体育课代表,他脚步轻盈,脸上漾着微笑,显得轻松自如。我拿出积蓄的所有力量,握紧拳头,以光一般的速度一口气冲到了最前面速度逐渐放慢了下来。这时,后面的同学三三两两后来者居上,一跃超过了我,我奋起直追,刚追了几步,两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举步维艰,汗水无声地滑
7、落。我只感觉到眼前发黑,心跳加快此刻我多想停下来,就这样径直倒下去点评:体育课每一位学生都上过,但是平凡的材料用来说明“那个主角是我”,并且能够真实细腻地描写当时的每一丝感受,用平凡、真实的坚持到底的精神来打动阅卷老师。选材深刻,主题隽永一篇作文的容量有限,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必须首先去粗取精,舍弃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作用的或作用不大的素材;然后还必须依据现实生活,适当地对素材进行改编、剪裁,以设计出典型性材料来;最后,选取典型精当的材料后,要深入分析、揭示事理。这样于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把文章写得充实丰满,凸显出视角的独特和立意的深刻性。例 1:做一个“行者” (2010 年浙江温州中考满
8、分作文 )节选:“知易行难” , “知者”可贵, “行者”更可贵。人猿因行动进化成人,科学家用行动探索真理那么,身为知者的我们,又何不做个“行者” ,以探求生命的升华?何不做个“行者” ,用行动表现你的真情义。古人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有诗人多情,在墙外思念墙内佳人却不敢接近,最后“多情总为无情恼” ,徒留诗一首,佳人不知。有青年多情,却不敢在现实中接近那淑女,只在梦中鼓琴弄瑟以友之,最后“日思夜想不得见” ,徒留风一首,淑女不知。此二人,岂不知者哉?有琴师因知己之死愤摔爱琴,有剑客因一诺而挂剑于冢上。此二人,岂不行者哉?做一个“行者” ,追求情感的显露与精神升华,勿要遗恨!点评:
9、本文是一篇十分难得的考场佳作。单是在选材方面,就典型、充分、深刻:苏轼的诗歌及诗经关雎 ,伯牙摔琴、季子挂剑的事例,正反结合,很好地凸显了主题。加上流畅的表达、丰富的内容,得高分自然不在话下了。例 2:放心吧,有我们在(2008 年湖南长沙中考满分作文)节选:5 月 12 日,大自然把一份沉重的考卷呈现在中国人民的面前。从天而降的子弟兵。他们在交通阻断、通信毁坏的情况下,打破常规,从 5000 多米的高空往下跳。从八方而来的志愿者。从最高层的领导到最基层的公仆们。点评:紧扣时代脉搏,材料都是真实而典型的“我们在你身边”的表现。文章因为材料的充分和选材的典型性,而迈入了高分级别。2.材料来源学会
10、选材的一个基础就是有充分的材料可选。材料从哪里来?平时写作,同学们大多抱怨自己生活圈子窄,生活阅历浅,就是找不到鲜活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其实无须自扰,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素材,只要留心观察、潜心思考和灵活运用,眼前的、周围的、过去的、读过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加工成自己的材料。体昧生活,就地“取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能够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活水”。培养自己感知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能够思考生活,心中装的材料多了,视野也就开阔了,作文也就不难写了。例 1:秋天来了(2010 年河北中考满分作文)节选:下了车,老家的秋风更是让人难以忍受。我已经顾不了许多,快步冲进
11、了低矮的平房之中。一进门我便见到奶奶的遗体放在堂屋中央,旁边点着蜡烛,还有一个装满纸灰的盒。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眼泪从眼眶里拼命地往外涌。我在蒙咙中仿佛又看到奶奶在灯光下,为我缝衣服,哼着儿歌哄我睡觉的情景。过去那熟悉的情景已经彻底地离我而去,我要用我的泪水洗净奶奶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我将一张薄纸放在火焰上,看着纸化为灰烬。我心中充满了对奶奶的不舍,亲爱的奶奶啊。您真的永远离开我了吗?点评:本文表达了作者在秋天里对奶奶的无限思念,因为“我”憎恨秋天夺取了奶奶的生命,所以“秋风更是让人难以忍受”。与奶奶相处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叙事简洁,感情真挚,充分展现了“我” 对奶奶的
12、不舍之情。例 2:有一种声音叫关爱(2008 年甘肃金昌中考满分作文)节选:步入中学后,一种沉闷与莫名的烦恼取代了儿时的快乐天真。过去爸爸妈妈是我心中的神,可现在,我竟然学会了和他们顶嘴吵架。那天,因为爸爸炒的菜不合我的胃口,便大吵大闹,硬把心情不错的妈妈惹恼了。点评:每个人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你是不是也与爸爸妈妈发生过冲突?作者取材于生活,冲突的起因,以及冲突后自己的心情,对父母的愧疚和感激之情,跃然纸上。材料真实,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感动了阅卷老师,自然会给你一个高分的回报。巧妙加工,广开“材”路也许你自己的生活中没有太多可记录的事情,或者事例太贫乏,用在文章中缺乏说服力
13、,那么要学会借鉴别人的材料,从媒体新闻中、课外书中、人物传记等各方面搜集材料,自己加工成为可用的素材。丰富的素材库,极具说服力的作文,可以征服阅卷老师,让你的作文跻身满分文之列。例 1:为了心中的理想(2008 年湖北荆州中考满分作文)节选: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为了能在世上给黑人赢回人类最根本的人权,不惜一切代价,领导着黑人运动。他是人类正义的力量。同样,苏珊安东尼也为了能给妇女赢得同男人一样的权利冒着生命危险与法官唇枪舌剑。点评:作文中使用这些为人类历史描上重彩的历史人物,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从书中借鉴而来的材料只要经过加工利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是可以使用的。例 2:动力来自坚守自我(20
14、07 年北京中考满分作文)节选:坚守自我,我们的生命会拥有无尽的动力!前苏联元帅朱可夫坚守己见,冒着危险顶撞斯大林,终于运用奇兵力挫德军;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力排众议,宽容奥地利,终于成功统一德国;周恩来力抵“左”的指令,诱敌深入,最终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泥沙掩埋不了真知灼见,历史抹不去真理之声。两千多年前孟子说的“尧舜与人同耳,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对道德的坚守;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对能力的坚守;苏轼“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对人性的坚守点评:本文开门见山,指出“坚守自我,我们的生命会拥有无尽的动力。 ”这一段选择了朱可夫、俾斯麦、周恩来的事例从正面论证坚持自我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压缩在三言两语中,显得语言简洁、内涵丰富。